天魔再世-第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江云说的都是真话,地仙之祖镇元子,同样也是‘紫桂宫’门人。
事情是这样的。
上清宗祖庭,远在玄洲紫桂宫,当初所以要起这个名字,是因为上清宗有教无类,门下弟子不但有人有妖,同样也有山川灵怪,魑魅魍魉。
而灵宝道君座下左首第一人,便是草木精灵始祖,紫晨太微天帝。
但关于此人,世间知之甚少,只在《上清大洞真经》中,留有只言片语:太微帝君者,生于始青之端,曜灵彻玄炁未凝之始,结流芳之育法形焉。得御紫度炎光迥神飞霄登空之法,修行内应,登上清高上之尊。
如此一来,便不难猜到,当年紫桂宫内,通天教主座下的第一人,到底是谁。
放眼下天,也只有地仙之祖,镇元子。
因为,始青之端,说得是草木;而结流芳之育法形,则是草木得道化身成人。这其实不难理解,流芳之育,何物流芳?自然是花草树木。
但镇元子不想参与人教争斗,所以当年没有出手帮助还是通天教主的灵宝道君,为此两人心生隔阂,据说灵宝道君致死,也未再见镇元子一面。
但镇元子对道祖恩情念念不忘,因为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灵宝道君算是镇元子的师傅,至少是他的教主。所以镇元子当年出手,也想要阻止猴子西去,但最终还是斗不过佛门高圣,菩萨用玉净瓶之法,将他的仙根折腾的死去活来,他也只好拉着猴子做了兄弟,给自家教主的爱徒,打下了护身符。
否则猴子何德何能,天上地下的神仙都给他三分颜面,即便打上天庭,也没人敢管束,还不是因为道门子弟,都给通天教主留着面子。
但佛家不管这一套,依然力挺玉清,最终将猴子收了去。
总之,上古的事情纷乱复杂,佛道间的暗斗早已有之,最终演变成一万五千年前的那场旷世大战。
不过老树的出现,让江云想明白了一件事儿,难怪江君羽这些老鬼不敢来京城,原来京城内有社树镇宅!
你若问何为社树?上古洪荒有载:二十五家为社,各树其土所宜木。今村墅间,多以大树为社树,盖此始也。
说人类最早是活在树上的,以树结社群居,慢慢才发展成如今的样子。社树是人类最早的保护神,没有神仙之前,便已经有了这些山川灵怪庇佑万民,即便到了如今,皇家也有祭拜社树的礼仪。可不要小看这些老家伙,尤其是槐树,木中生鬼,与柳树一样都是克鬼的灵物,万冢垣那些见得人的鬼东西,当然会惧怕与它。
反正眼下也没外人,武思敏知道的恐怕比江云还多,江云便询问道:“敢问老叟,此地可是有鬼魅之流作祟?”
身如巨人的四附老人闻言,深深点头:“已经有很多年了,当年这丫头和她的哥哥,也险遭鬼魅所害。”
此言一出,江云看向武思敏,武思敏则不可置信道:“您真的是树祖?”
老槐树道:“除了我还能有谁,你刚刚才求过我,让我保佑……”
武思敏闻言起身,阻止老树再说下去,深深叩拜道;“树祖!”
江云看向周锦——这武家的秘密还真不少。
“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等待了一会儿,江云询问道。
抬起头的武思敏看向江云,茫然摇头,只说当年鬼魅进宫,行刺武皇,具体因为什么她也不清楚。而为姚氏报仇的夏紫青,只是碰巧赶上此事,其实在那鬼魅出现前,夏紫青便已自刎。
江云闻言思索,万冢垣门人找上武家,肯定是有原因的,但看武思敏的神情,又不像作假。于是江云看向老仙四附,他同样摇头,不明白鬼魅为何而来。按说这一百多年来,有他在,鬼魅是不敢来京城,毕竟他距离登仙只差一步,早在六百年前,便已是神境九重。
“那您对鬼魅的事情知道多少?”江云让武思敏起身,询问老树。
老树沉声道:“他们是随着清明境一同来的……”
“从清明境而来?”武思敏和周锦同声道。
老树点头,江云却道:“也不见得……”据风不破和陶晋恒讲,当年发现清明境的那个家伙是人,不是鬼。
“您第一次见到他们是在什么时候?”江云问道。
老树道:“两百二十余年前,对了,他叫云叟。”
“云叟!”武思敏和周锦相互看看,云叟真的存在?他们还以为只是传说,食人心肝的魔鬼真有?
如此江云恍然,他怎么把云叟忘了,早就应该想到,雨夜云叟和万冢垣有关,因为他们是一个路数!
“我听说云叟这些年再没出现?”江云询问道。
周锦点头,武思敏也点头。
“那他最后一次出现是在什么时候?”
周锦思索,武思敏道:“二十九年前,有人在安阳见过云叟现身。”
“安阳?!”江云惊讶,那不是他家吗,而那之后,安阳江家满门……
江云暗自点头,他终于明白了,云叟应该就是如今的江君羽!血食子孙,画皮成人,隐藏的可真深!
但江云没有点破此事,而是暗自考虑起来,江君羽也好,云叟也罢,为什么要找武家的麻烦?
但此事需要见到武皇才能搞明白,江云便不再询问下去。他今日是来找周锦的,便询问起周锦当年的遭遇,为什么逗留京城,不肯返回雍州。
周锦告知,他当年仙解后,确实**数月不醒,不知身在何处,自己是谁,好在有四附仙翁的帮忙,唤醒了他,让他魂归一处。
至于为什么不走,其实也简单,因为他看透了,也想通了,不想再参与周武两家间纷争,便在这京城内等着江云归来。
“这么容易就想通了?”江云不信道。
周锦陈恳的点着头,道:“真的,人生在世,匆匆百年,一切都是过眼云烟,实在不值得争斗下去。”
江云闻言点头,此言大善,对人来说一死百了,死后连一粒尘土也带不走,争也是白争,最终还不是难逃一死。
周锦能有这样的心性,才适合修仙,但江云对他如何想明白的,还是很感兴趣。
周锦见状看向老仙,平静的道:“是仙翁点化的我,江兄你可能不知道,我周家原本也是Ь┤耍矣胛浼遥鲆蛔凇!
武思敏闻言睁大了眼睛,武家和周家同宗?她恨不得能啐上周锦一口,武家与周家可是生死大仇!
这时老树道:“确实如此,那还是在上古时期,彭生越,越生子期,子期有子离男,离男立国分姓,周梁唐武,这四姓都是一家人。”
“什么时候的事儿?”武思敏傻眼道。
“一千五百年前,离男就是在我的脚下,分姓立国。”
武思敏看向江云,江云心说你看我做什么,生息繁衍,吾祖一家,这多正常。
但武思敏还是不信,怎么看周锦都不顺眼,固执道:“我不信!”
周锦倒是一派仙风道骨,理也不理,反正他信了,树祖的本事他最清楚不过,因为他如今也算是魑魅魍魉,化身顽石,再也不想参与周武两家的事情。他等在京城,是想向江云请教,如何才能飞升成仙,渡过那凶险万分的天劫之苦。
同时也是替仙翁求教,因为仙翁说过,江云肯定知道渡劫的法门。
周锦也不避讳,直接向江云请教。
江云闻言点头,并看向老树四附。
他就知道这老东西现身,肯定有事而来。魑魅魍魉生性谨慎,不会轻易出现,不敢亲自来求他,所以绕了个弯子。
但江云还用得着他和周锦,于是道:“此事简单,眼下便有渡劫天时。”
二人看向江云,江云道:“天劫代天行事,若想安度,必须集齐众生之力,才能共抗天劫。这道理其实你懂,否则你也不会庇佑众生,不是这样吗?”
老树四附闻言,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从前他一直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自己为何要庇佑凡人,只是因为他想要这样做吗?
可他为什么如此想?
因为在冥冥之中,老树早已感觉到,这是自己唯一的生路!
这时武思敏插嘴道:“我家武祖飞升没这么麻烦啊。”
江云道;“你家武祖称霸八荒,一声号令,天下无有不服,早已集齐了众生之力。”
当年武祖称霸八荒,八国无人不服,是很了不得的人物。
但这个道理武思敏不懂,周锦也不懂,只有老树懂了。
只靠Ь┮怀前傩辗龌ぃ缮尥
江云看出他的忧虑,轻声道:“拜神树,平天下,你们觉得这个法子如何?”
老树闻言,再次拜倒,也不管江云先前的提醒,恳求道:“上仙救我……”
江云将他拉起来,道:“何至于此,你我一样,都是与天争命,你想成仙我就不想?周锦你不想吗?”
周锦闻言抬头,作为已经死过一次的人,他自然也想!
152。第152章 死去活来()
武皇泰四十三年十一月,早朝,金銮殿外大雪遮天,蓬飞遍地,朝堂之内百官却是期期艾艾,开朝已经盏茶功夫,但以唐德君、武谦为首文武官员吞吞吐吐,左右言他,全都在心中拿捏着龙座之上武皇的心思。
圣上是如何想的,他们这些人就要如何说,此乃为官保身之道,所故都不敢妄论眼下局势,偏偏今日武皇一言不发,仍旧是那副枯黄的面容,微垂眼帘,静听着各地奏报。
直到胥关来报,武立乱党再次聚兵庸都城下,又有进犯胥关图谋,大将武成天请奏,调拨粮草辎重,以应众全。
武皇这才开口准奏,着‘地官司徒’杜松应需急发,不可怠慢。
听闻准奏,众臣小声议论,前些日朝上早有流传,武皇有割地与赵,誓平西南的打算,如今看来传言不假。
这时武皇有些不耐烦的开口道:“议议东边的事情吧,唐德君你说,广阳的事情该如何处置?”
众人看向唐德君,唐老拄拐出班,虚咳着道:“咳,老臣以为,此事关乎国体,不可不办,更不可草率,但请恕老臣愚笨,实在想不出太好的办法。”
众臣闻言心想,老狐狸!又都看向武皇,武皇面色不悦的问道:“你身为天官冢宰,一点办法都没有?”
唐德君告罪道:“老臣愧对圣上,臣为国尽忠五十载,值此乱世方知才疏学浅,求圣上治老臣的无功之罪。”
武皇闻言哼声道:“哼,你若无功,这满朝文武,岂不都该治罪?”
此言一出,群臣跪倒,纷纷请罪。
武皇沉声道:“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你们可都是朕的好臣子啊,要将寡人架在火上来烤……”群臣惶恐,武皇摆手道:“算了,这个千古骂名朕来背,现在议一议,该派谁出使赵国,你们总能不能让朕亲自去吧?”
众臣闻言,如跪针毡,都知道去赵国求和之人,注定会留下千古骂名。因为武国有史以来,从未割地与人,更何况赵国如若背信弃义,继续鲸吞武国,那揽这下差事的人定死无疑。
这可是阎王爷的催命牌,群臣无人敢抬头,生怕瞅上武皇一眼,便被他摘了去。
看着眼前一众碌碌无为的臣子,武皇沉声道:“都不愿意去吗?”但还是无人说话。
武皇道:“唐守业!”
唐德君闻言,拐杖好悬撒手,只见他的长子唐守业爬出班外,抖栗着道:“臣在……”
武皇毫不客气,对唐守业道:“我看就你吧,都说你为人持重,深得冢宰门风,就由你替朕出使广阳,谢恩吧。”
惶惶不安的唐守业还未谢领,手拿拐杖的唐德君便如老龟般爬出班外,急禀道:“圣上容禀,老臣以为此事不妥,小犬只是宗伯座下小吏,缺乏担当主事之能,实在难当此大任,望圣上三思,切莫误国误君。”
朝上众臣也跟着他一同附和,求圣上三思。
众所周知,主管礼仪邦交的春官宗伯,历来由皇氏重戚担当,虽然现今宗伯武卫公年老力衰,多年不上朝堂,但主持如此大事,还需要他出面才是,否则当臣子的,谁敢替武家割地求和,不要这个脸,也没有这个胆儿!
武皇此举,陷臣子与不义,朝堂上说骂名由他来担当,但武国百姓能管那么多,众臣虽然都知道割地求和不可避免,当更加清楚,谁主持此事,谁就是武国的罪人!
唐氏一党告饶,不敢担当此责。
武皇不高兴了,这些臣子难道真的想让他担当骂名?此事武皇是绝对不会做的!
武皇正要开口斥责,殿前佐领奏报,长公主上朝!
身为天武阁阁主,武思敏享有特权,上朝入禁一向自由,她的出现无疑是救了唐家,只听铮铮铁响,甲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