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啸大秦-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境,我们帮助齐王拿下卫国,白送一个卫国给齐王田健!”
昌平君闻言大惊,这是为何?用了最精锐的部队去攻打卫国,反而拱手送给了齐国……想不明白啊?
成喬看了看夜色,当即下令道:“本君的三千铁鹰锐士已经集结在华山以南,战船五十艘,都是渔民扁舟,全军装扮成渔夫,我们顺着黄河分批而下,在卫国都城的濮阳集结!”
“诺!”
昌平君拱手称是,心中虽然不明白,但是想必长安侯如此做,一定有他的用意!
半晌之后,昌平君抽调了七千精锐,在铄阳挨家挨户借了农衣,星夜出了铄阳。
那七千精锐秦兵,一旗一队,扮成樵夫走足,分批出发。
三个时辰内,铄阳城大门农夫络绎不绝,惊得老秦人大为不解,何时铄阳有如此多的农夫了,他们分批的出城又是干什么?
半晌,成喬与昌平君芈启,带着三百步卒精锐,星夜出了铄阳,在乌江下黄河,乘坐的乃是使者的大舟。
成喬站在舟头,望着滔滔大河,心生感慨,这一路大河,从漠漠云中南下,一泻千里的冲到桃林高地,过蒲坂,越函谷,包砥柱,吞三门,便在广袤的山原间铺开,浩浩荡荡向东流去。
他这么一望,只见远处高岗之上,联军阵地都是遍野的旌旗营帐,层层叠叠,寻常军马便是插翅也以难飞过。
而这大河,联军却是没有派一兵一卒看守,恐怕六国主将死也想不到,他会乘水路出发,更不会想到,他要出使齐国!
此时联军大帐之内,孟尝君与春申君强攻函谷武关无果,兵力损失惨重,便在魏赵韩三国大将吵吵嚷嚷中重新分派了驻扎序列,
李牧带领赵国八万大军任前军,驻扎渑池,距函谷关三十余里开外;魏韩两国十六万大军任后军接应,驻扎郊野的伊阙山口,距前军百里之遥;齐军楚军燕军共四十二万,任中军主力,驻扎在宜阳城外的洛水北岸原野,距前军三十余里,距后军不到五十里。
孟尝君决定大军休养三日,三日后对武关,子午谷发起猛攻,要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武关、大散关,打开通往咸阳的出口。
而此时函谷关内,蒙骜满是担忧,长安侯只是让他坚壁清野,守城不出,说七日之内,联军自动便散。
蒙骜心中是惊恐交加,不明白长安侯去了何处?也不明白为何七日之内联军会自动退去?
此时他看着联军在关下新布置的阵营,眼中担忧之色更加浓郁。
这一番的分派,从大军态势看去,无疑对函谷关形成了三面包围:那赵军正面对敌,齐楚主力展开于东南,恰好严严实实地兜住了秦军从崤山东出的通道,魏韩后军在正西,实际上便是第二波猛攻与包抄秦军的主力。
而伊阙乃是通往函谷关的主要大道,几乎是一马平川,任由那魏韩两军把持,实在是难以攻破,一旦韩魏铁骑参战,放马冲锋,一个回合便可直抵渑池战场,前来支援。而后方那齐楚两军的宜阳驻地也是一片山原,骑兵驰骋便减了速度,却是进可攻退可守。
庞媛孟尝君军事才能,果然敏锐。
蒙骜一声叹息,只能希望一切如长安侯之言,七日联军自行退去,否则,函谷不保,只能退守铄阳了!
第1卷 第二十五章 铄阳夺权,兵不解刃()
第二十五章铄阳夺权,兵不解刃
函谷关闭门不战,任楚赵如何叫阵,巨门始终紧闭,气的庞媛愤怒不已,加紧了武关的攻势,希望从武关突破,攻入咸阳。
那武关雄城十余丈,披山带河,坚石千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齐、燕、韩三国主力连攻三日,居然没能前进寸尺。
武关守将王翦父子,夜夜和衣而眠,不敢少有懈怠,有时更是夜半三更,便被外面铜锣惊醒,却是齐国夜半攻城。
此时成喬却不在函谷关,而是听闻嫪毐居然驻扎在了铄阳,扣押了从咸阳奔来的十万新军,领军的正是昌平君芈启。
当年白起攻楚,楚国郢都被破,楚王被俘虏到秦国,屈原死,楚国半壁而亡。
这昌平君便是楚王之子,现在的新楚王的兄长,却是在秦国做了大官,被吕不韦封为昌平君。
年过三十七的昌平君,如今已经不希望归楚了,就算归楚了又能如何,他那刻薄薄情的弟弟,难道还能拱手让出王位不成吗?
所以也就一心仕秦了……
此时,成喬快马加鞭,赶去烁阳,便是为了昌平君而去。
不多时,成喬已经可以望见那如凶兽一般匍匐在荒野上的烁阳城了。
只见那铄阳坐落在渭水的一条小支流旁的北岸。而这座小城堡便是秦立国五百年以来的第三座都城。
当初秦国始封诸侯时,周平王已经东迁到洛阳。那关中的镐京、沣京已经在戎狄入侵中化为焦土废墟,根本不可能做秦国的都城。
所以秦国第一任国君秦襄公,便将都城设置在靠近自己西部根据地的陈仓山东口,小城便被称为西豲。
到了第二代国君秦文公又将都城东迁三百里,设在了渭水北岸的雍城,从此一直稳定了三百多年。但是到了战国初期,秦国被魏国屡次攻城陷地,秦献公壮怀激烈,决然将都城东迁到距离魏国华山军营不到三百里的栎阳小城,便是为了向天下宣示,从此他誓死不向西后退一步!定要血战大魏,誓死不降!便以这座栎阳小城作为都城,实际上也是最前方的军事要塞。
别看城方虽然小,每边只有一里,方方正正四里多,但却是春秋战国时代常说的那种典型小城。
素有“三里之城,五里之廓”的美称。
而这铄阳全城都用大石条砌成,城墙也比寻常城墙高出三丈有余,连箭楼也是石板垒砌的。
那作为进出口的城门,则是两块巨大厚重的山石。整个城堡的外部防御构造没有一寸木头,寻常的火攻根本无法攻破,坚如磐石。
成喬望着,漆黑的小城,那城墙黑亮光滑,非但威猛可怖,却是根本无法攀岩。
这座高高耸立在栎水岸边的险峻城堡,因为临近魏国的华山大营,所以防范很是严密。在这暮色苍茫的时分,高高的城头上已经吹起了呜呜的牛角号,城门外原本稀疏的行人已加快了脚步。三遍号声之后,栎阳城门就会隆隆关闭。
成喬一马加鞭,冲进了铄阳城中……
可是成喬入目一望,心中却是一震,只见这栎阳城内,街市萧条冷落。和咸阳城繁华锦绣的夜市相比,这里简直就是荒凉偏僻的山村。
四周街道两旁的店铺灯火星星点点,街边行人疏疏落落。幽幽摇曳的灯火下,可见市人衣着粗简,时有担柴牵牛者在街中缓步穿过。
在这条直通秦国国府的短街上,没有一辆简陋的牛拉轺车,也没有一个衣饰华贵的人物。
如果说老秦人聚集之地,铄阳当之无愧了,这里的老秦人便是三百年前老秦人应该有的风貌,那个时候老秦人贫苦,连肉都吃不起,历代国君奋发图强,才有了如今的强秦。
而如今的烁阳却依然保留了三百年前老秦人的朴素,踏实,任干的心性。
成喬下马,沿着凄冷的街道走去,只见四周店铺前汇聚寥寥的几人,进行着简单的交易,一次便是钱货两清,物物交换,都在默默进行,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争执。
这小城短街,静而有序,一切都是静悄悄的,但却没有一点儿慌乱。所有这些都在无声的表示,这座小城经历了无数惊涛骇浪,已经不知道恐惧为何物了。
突然,骑术娴熟的金令箭使者纵马从街中驰,那马不嘶鸣人不出声,也没有任何一个市人高声呼喝,街中行人迅速闪开,一副司空见惯的坦然神色。
这才是边城重镇应该有的本色,六国百万之师压城欲催,我自坦然,面不改色,尽显老秦人的气节。
成喬不多时已经走到了铄阳府,只见黑盔黑甲的新军肃然站立,护卫灯火通明的铄阳府。
而那府中却是莺歌燕舞,传来觥筹交错的憨笑,女子的嗔怒。
成喬眼中杀意如刀锋一般凛冽,函谷将士夜不能寐,百万敌军压城灭国,而这里居然莺歌燕舞,欢声笑语。
真是秦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笑后庭花……
“铿锵”一声,戍卫府门的士兵拔刀拦下成喬,毅然喝道:“来者何人?”
成喬冷哼一声,手中举起大秦虎符。
士兵们见虎符,脸露惊色,急忙跪倒在地,
成喬不发一言,步如铄阳府内,却见大堂之上,一面如春花,谄媚邪气的男子,抱着美姬,憨然大笑,不是那长信侯嫪毐,更是何人。
而坐陪的正是一中年儒雅男子,不恭不敬,坦然坐在下首,独自饮酒。
成喬握了握手中圣道之剑,迈步走入大堂之内。
顿时,欢笑的秦乐戛然而止,美姬们惶恐的跪倒在地,昌平君脸色一变,急忙匍匐在案旁。
嫪毐眉头一挑,脸色阴沉下来,心中却是三分胆颤。他往日都是狐假虎威,仗着赵姬的威严,呵斥侍女宦官,如今见到少封侯的成喬,看着那满是杀气的双眸,心中居然不自主的打颤起来。
成喬没有理会嫪毐,而是看向昌平君芈启,喝道:“大胆芈启,函谷不过一箭之地,六国之师压境,你不督军前去增援,反而屯兵铄阳,是不是意图谋反!”
昌平君闻言,脸色大变,额头之上当下布满密汗,却不知如何解释,他是有苦说不出,他几次催促嫪毐进军蓝田,可是都被嫪毐推辞,他只是一个君,不是侯,如何能抗命!
成喬自然知道是嫪毐之意,心中虽有不满,却也无从去说,当下转身喝道:“击鼓聚将,大堂议事!”
“诺!”
远处传令兵一声答道,转而锣鼓齐鸣,顿时远处众将疾行而来,八名大将,依次跪倒堂下。
齐声喝道:“末将参见长安侯!”
成喬点了点头,转身看着惊疑不定的嫪毐,喝道:“宦官不得听政,滚出去!”
嫪毐闻言脸色青黑,惊怒交加,喝道:“大胆,本侯乃是太后亲封长信侯,更是太后钦点的十万大军统帅,你敢如此说话,来人,拖出去斩了!”
可是堂下却只有通明的烛火,鸦雀无声,众将低眉顺眼,站立一旁。
嫪毐心中一惊,眼中满是不可置信。
成喬冷笑一声:“本侯乃是秦庄襄王子孙,大秦王族,更是手持陛下钦赐虎符,三军统帅,你一宦官,安敢在本侯面前称侯!来人,将嫪毐逐出铄阳府!”
话音刚落,数十名兵甲冲进,长剑烁烁着寒光,遥指嫪毐。
嫪毐脸色大惊,怒哼一声:“本侯回到王城,定当太后之面,告你一状!”
“滚——”
嫪毐见成喬发怒,急忙跑出了铄阳府,向着北面奔去。
第1卷 第二十四章 誓死灭赵,不死不休()
第二十四章誓死灭赵,不死不休
这一战,损失了五千铁骑,伤者八千,可谓是伤亡过半了,但是相比秦兵的伤亡,楚国八万精锐铁骑殆尽,等于是断了楚国一臂。
此时联军大营内,庞媛与一白发老者说笑,那老者儒雅之中带着三分英气,正是号称门客三千的齐国孟尝君,也是这次亡秦的密谋者。
他一手导演了五国亡秦的合纵,又派阴阳家徐福来秦,彻底鼓动吕不韦死战之心,让秦国与五国没有机会止戈熄战,最后等秦国举国大战,他在背弃秦齐盟约,给合纵亡秦加上最后一把大火。
可谓步步为营,机关算尽。
第二天一早,函谷关顿时陷入无边的悲伤呜咽之中。四门箭楼插满了白旗,垂下了巨大的白幡。面向华山的北门悬挂起几乎要掩盖半个城墙的白布横幅——痛西羽公千古高风!
出丧的这天,将士无不身穿麻衣头裹孝布,在通向华山北阪的大道两边夹道祭奠。痛哭之声,响彻山野。
秦兵对这位维护了大秦尊严的老将,有着神圣的崇敬。无论老小,几乎人人都能讲出西氏一族为国杀敌,精忠报国的故事来,对老者的惨死,秦兵有着发自内心的悲痛。
没有人发动,秦兵也素来不太懂得繁冗的礼仪,他们只以自己特有的质朴敦厚送行这位老将军。
大道两旁,排列着函谷关后各县民众自发抬来的各种祭品,牛头羊头猪头,都用红布扎束着整齐的摆在道边石板上。
闻言的蓝田大营附近居民,送来面人、面兽、面饼、干果、干肉,连绵不断。
函谷北门到山坡的一百里道上,祭品摆成了一道长河。每隔一段,就有老人们圈坐草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