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风起宋末 >

第38章

风起宋末-第38章

小说: 风起宋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耶律大石点了点头,接着开口道:“既如此,自是可行。依贤弟之意,’慕化旗‘之事,宋人肯答应否?”

    王叶笑了笑,心中想道,历史上这一招八成就是蔡攸想出来的,如何不会答应。便断言道:”若是童贯一人主事,此策成败各半。即是蔡攸已至,此事定当可行。“

    耶律大石犹自些许怀疑。李睿德却心下大喜,一方面是对王叶的盲目信任,另外一方面自是宣帅的银子起了作用,且看看此次能不能讨得赏赐。

    虽然刚刚回到新城,又得马不停蹄前去雄州,李睿德却一点也不嫌劳累。

    临行之前,王叶又拉着李睿德细细的叮嘱了一番,当如何如何撩拨,又当如何献策。若是事有不谐,又当如何如何。

    (慕化旗之事,并非作者降低蔡攸智商,此乃史实,史实,史实,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详见《三朝北盟汇编》。)

第60章 献策() 
李睿德连夜赶路,到得雄州城门之时,堪堪天色刚亮,城门刚开。

    也顾不上歇息,李睿德便领人驱马直往蔡攸府邸而来。府内蔡攸犹自拥着两位美人儿,高卧未起。

    闻听得乃辽国信使,下人也不敢怠慢,只好壮着胆子叫醒了蔡攸。

    蔡攸昨晚劳累过甚,猛然被人叫醒,正要动怒,闻听得辽事,便也顾不得这么多了。稍作梳洗,便命人将李睿德召入。想了想,又命下人休得声张,以免童贯闻讯掺合进来。

    见到李睿德连夜赶来雄州,蔡攸心中自是大定,耶律大石的投降诚意已经无疑,否则不会如此看重此事。

    接下来李睿德便开口道:“林牙闻听得蔡相公至,特使下官再拜,且奉上些许心意。”便从怀中取出礼物来,却是玉璧一双,奉于蔡攸跟前。

    蔡攸自是大喜,命人收走了礼物,接着开口道:”还请足下转告林牙一声,本官愧领了。以后二人同殿为臣,自当多多往来。“

    李睿德便乘机撩拨道:”前此宣帅主招降之事,林牙意在两可之间。虽久慕宋国,奈何身为文人,岂能屈身于武夫之前?惜乎招降之事相公不能做主,否则林牙降之早矣。“

    蔡攸便开口道:”足下此言何出?本官受圣上所托,此次便是专为招降林牙之事而来。“

    李睿德但笑笑,开口道:“此事林牙自知,奈何宋军不知,天下人不知?士卒愚昧,世人碌碌,但知宣帅领军北上,林牙势窘,不得不降于宣帅。相公能忍此辱,林牙却忍不得。”

    蔡攸心中自有几分不服,却也无法反驳,恨恨地不肯开口。

    李睿德乘机继续撩拨道:“其实此事倒也甚易,只需相公谋划一番,弄出声势来,使得天下人皆知宣帅乃奉相公之命而行,则宣帅之功,实为相公之功。”

    这下蔡攸兴趣来了,赶紧凑近前来,开口道:“足下可有妙计?”

    李睿德便开口道:“如今宋国大军即将北上,奈何辽地民众,有心服王化者,有存心观望者,有意图负隅顽抗者,大军又将何以处之?此事宣帅尚未谋划,相公何不早谋之?”

    蔡攸心中连连点头,若是童贯已做谋划,自己便插手不进去,只能旁观。若是自己早做谋划,童贯只能奉命而行,自然而然的自己就插手进去了。于是蔡攸赶紧开口道:“足下何以教我?”

    李睿德便开口道:“下官身为辽人,归宋之后只怕诸多不便,日后愿请相公多多照应。“

    这是提条件了,身为辽人,虽然有钱,却也怕本土宋人打他的主意,自然要找一个后台。

    你有所求就好,如此我也能放心用你。而且这事对于蔡攸来说不过小事而已,当下蔡攸便开口道:”此事好说,江南各地官府,到还算听本官招呼。“

    李睿德便装作心满意足的样子,开口献计道:“此事甚易。大人但准备小旗数千,可为黄底红心,以表大人赤诚招抚之意,上书‘宋’字,送之辽地,令各户插之门前。心慕王化者,骑墙观望者,自会照办。一二意图负隅顽抗之徒,死忠伪辽,又岂肯将宋字旗帜悬于门前?待到大军北上之时,便可照此区分。有旗者纵之,无旗者杀之。如此,弹指间便能杀尽不臣,尽留顺民。”

    蔡攸抚掌大笑,开口道:“好计策!本官今日便下令赶制旗帜。”

    李睿德乘机开口道:”唯有如今辽地人心慌乱,大多有逃往析津府之意。相公当早日于军前当众下令,但凡持此旗者,便为赤心归降之人。宋军上下,若伤之者必杀无赦。如此辽地闻之人心可定,民众但安居家园,坐等大军到来。而相公亦得以借机插手军权,可谓一石二鸟。”

    蔡攸连连点头,开口道:“此计甚妙,自当如此办理。”

    李睿德便继续开口道:”除此之外,相公可如此如此。大营内外,自知招降之事乃相公为主,宣帅不过奉命而行罢了。“

    蔡攸当下大喜,拉着李睿德的手,开口道:“足下若无归隐之意,本官愿聘之帐下,日日请教。”

    李睿德赶紧逊谢道:”此策全为相公所定,与下官何干?“接着又压低声音开口道:“此事相公万勿透露于宣帅,以免为武夫所轻。”

    难得碰到不肯居功之人,这话正中蔡攸下怀,赶紧开口许诺道:“足下归宋之后,倘有官府前来骚扰,但寄信与本官即可。信到之日,便是此人去位之时。”

    李睿德又是一番感谢。接着便请示了大石林牙率军归降之日期。

    蔡攸便开口道:”待到诸事准备妥当,本官自会派人知会林牙。“

    李睿德点头应下,双方又闲聊了一阵。李睿德便只说还需前去拜见宣帅,借机告辞了出来。

    这才刚出了蔡攸府邸,拐了个弯来到蔡攸府邸门口亲卫看不到的地方,便有几名士卒围了上来,只说宣帅有请,便将李睿德带来了童贯所住的知州衙门。

    有了王叶事先的嘱咐,李睿德倒是并不如何慌乱,欣欣然进了衙门。见到童贯后,对方便开口问道:”有何要事,足下单独禀于蔡相公?莫非欲欺瞒本官?“

    李睿德便开口解释道:”林牙听得宣帅愿于军前下令不得妄杀辽军一人,已深信宣帅诚意,自是高兴万分。迫不及待之下,故使下官深夜前来,奉上些许薄礼于二位大人,以表林牙感激之意。且命下官请示率军投诚之期?林牙方好早做准备。下官拜见蔡相公之后,正要前来宣帅处,谁料宣帅早已安排人手。“

    童贯狐疑的看了李睿德一眼,接着开口道:”礼物何在?“

    李睿德便从怀中掏出玉杯一双,呈于童贯面前,开口道:”辽国贫瘠,仓促间只得如许薄礼。还请宣帅万勿嫌薄,赏收为宜。林牙归宋之后,少不得请宣帅多多照看。“

    童贯挥了挥手,命下人将礼品收走。接着开口诈唬道:”蔡相公府邸下人之中,本官也曾有一二心腹。你曾于蔡相公面前献上何策,何不早早说来?“

    这是想着李睿德身为谋士,能干的事情无非就是出谋划策,故此欲诈唬一番,哄得其说出真相。其实到了蔡攸这种地步,到哪里都会带着自己的亲随,岂是外人随随便便就能安插眼线的。

    李睿德牢记王叶之语,脸色不变,只是不肯承认。

    见着问不出事情来,如今又是求着耶律大石投诚的时候,童贯也不敢如何过分,一番闲谈之后,便放了李睿德出来。

    (慕化旗之事,并非作者降低蔡攸智商,此乃史实,史实,史实,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详见《三朝北盟汇编》。)

第61章 蔡攸的宣抚之策() 
自同李睿德密谈之后,蔡攸又在府中独自思索了半日。在外人看来,童贯身为宣抚使,自己身为宣抚副使,不用说自然是童贯位高过自己,自己无非是奉命而行罢了。即便招降得耶律大石,世人乃至朝廷也只会认为这是童贯的功劳,却不知童贯实际上听命于自己。

    若要改变这种局面,其实也很简单。前面李睿德说了那么多,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折腾“,拼命折腾。宋军原来是这样,自己偏要改成那样,原来是那样,自己偏要改成这样。多弄一些新花样出来,处处都与童贯的行事不符合,自然能让人知道宋军之中到底谁在做主。

    打定了主意,蔡攸便率人朝童贯府邸而来。

    童贯接入,却不敢询问其同李睿德密谈之事,但开口道:“相公倘有吩咐,但命人传唤下官即可。何至于劳动贵体亲临?”

    蔡攸便开口道:“宣帅客气了,同是为国效力,又谈何辛苦?本官此次前来,单为招降之事。此事本官尚有话说。“

    童贯开口道:“未知相公有何吩咐?”

    蔡攸开口道:“本官昨夜翻读孙子兵法。待读至‘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胜为上,兵胜为下。是故,圣人之饯国攻敌也,务在先服其心。‘,心有感焉。夜不能寐,苦思之下,已得数策。正要与宣帅计较。”

    你昨夜读个毛的孙子兵法,陪着春风得意楼的两位花魁一起读么?童贯也不便拆穿,只得附和着开口道:”孙子兵法自是千古奇书,相公亦乃奇人,一夕之间便尽知此书精要。下官正要聆听相公妙策。“

    蔡攸开口道:”如今辽国只剩南京一道,我大军北伐南京,岂不是正是伐国之时?如此自当尊古圣贤之旧迹而行之,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且官家早有明旨,伐辽之道,当以招抚为先。但说你我出行之时,官家所赐之官职,便是“宣抚“二字。宣也者,宣天子之仁德。抚也者,抚新地之军民。此亦官家之苦心,宣帅可曾体会得?“

    这话云里雾里,一直说不到点子上,童贯也只能附和着道:”古圣贤之语,自是万世不移。官家之策,亦为高屋建瓴。相公说的甚是,此次北伐,自当以招抚为先,武力为次。“

    蔡攸便开口道:”但说’宣‘字,吾意借此良机,树大石林牙为典范,以攻辽人之心,广天子之德。“

    不待童贯开口,蔡攸又接着往下说:”如今天子仁德,于大宋万民之外,尚欲泽被辽人。我等身为臣子,自当体上意而行之。此其一也!即便伐辽成功,惜乎民心未附。若要尽收民心,修武备,固关隘,尚不如扬天子之德。所谓江山之固在德不在险。使辽人深沐圣德,归心朝廷,此功远在拓土之上。拓土万里,不免蛮夷,一服王化,便成中国。故拓地为次,宣德为主,此其二也!大石林牙欲降,此乃大事,金国、辽国、夏国必当瞩目,此时正当扬天子之德,使宇内皆知。未知宣帅以为何如?“

    蔡攸乃是官家的铁杆心腹,如今又拿天子的名头来说话,童贯自是不敢反对,只得开口附和道:”相公所言甚是。“

    蔡攸呵呵笑了起来,开口道:”此事吾已有全盘划算。岂止辽地,就连金国、夏国,亦当有闻风而投者。“

    童贯开口道:”下官但听相公吩咐。只不知相公计从何出?“

    蔡攸开口道:“四月之初,宣帅尚未陛辞之时,官家曾下诏书与辽地民众,意图招降。此诏书当广为传播,吾意于军中竖三丈黄旗数十面,取巨椽之笔书官家圣训于其上。辽地士卒、百姓、官僚隔河观之,自知天子招降之意。”

    这种事情小事而已,竖几根旗杆就竖几根旗杆吧!童贯便点头应下。

    蔡攸便继续开口道:”再于白沟河边竖黄旗两面,一曰抚民,一曰安军。但凡辽地民众,自可投于抚民旗下,我军赠送被褥,日给两餐,集齐万人则转运于国内,择地安置。若是辽地士卒,亦可投入安军旗下。有愿从军中,当可补入军中。不愿从军者,但将养数日,待伐辽事成后,再行安置。“

    无非是费点粮食而已,童贯也是点头应下。

    蔡攸又接着开口道:”若是我军巡逻于白沟河之侧,只怕辽地军民不敢前来。故此,当撤回四散之斥候,众将士但紧守营寨即可。“

    童贯迟疑了一下,好在耶律大石已降,萧干犹自远在蓟州,便狠心答应了下来。

    蔡攸沉吟了一下,继续开口道:“如今大军压境,只怕辽地军民无事不敢前来。故需于军营之前搭设戏台,从雄州城内征调优伶日夜演唱,引诱辽地民众隔河观看。彼等既至,自可知我军优抚之策。”

    打了一辈子仗,第一次碰到这种奇闻。面前这货得罪不起,童贯只得舍下老脸不要,咬牙答应了下来。

    蔡攸又继续开口道:”方才诸策,但谓之“宣”,至于“抚”字,本官亦有良策。“

    童贯耐着性子开口道:”愿听相公良策。“

    蔡攸便开口道:”本官亦闻听得辽地民心鼎沸,但忧我军北上之时杀戮良民。故此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