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天道默 >

第41章

天道默-第41章

小说: 天道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时候,才能天下大同呢?什么时候,才能没有纷争呢?

    凌羽脚步很快,赶到了江边。

    水缘等几人正在布置战守,他们看到凌羽过来,虞允文禀报说:“元帅,我等刚才商议,决定采用水、陆配合,以水战为主之战法。步兵与骑兵埋伏于江岸高地之后,水军分五队,各以海鳅船和战船组成,一队泊大江中流,为主力;两队分东西两翼,成倚角之势;另两队隐蔽于姑溪河与锁犀河中,以袭击敌船和援助前阵。”

    ……

    天空中照下了一缕阳光,随即又消失不见,难道是被这无边无际的杀气逼了回去吗?

    凌羽点点有说:“就这么定了。”

    水缘眼中闪过一丝狡猾的微笑,压低声音说:“青帝,您就安心的观战,具圣灵们禀报,完颜亮今天出兵。”

    凌羽狠狠瞪了他一样,没有说话,眼睛望向别处。此刻他的心情,已经不仅仅是为了那三位药了,还有三军将士的性命。

    人终究是顾近舍远的,大的是种族,小的是国家,对凌羽来说,对大宋的认同感,远远的要强于金国。

    注一:虞允文(1110—1174),字彬甫,隆州仁寿县(今四川仁寿县)人。幼时聪明,七岁即能提笔作文。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先后出任彭州等地的地方官。后以文弱之身指挥采石矶大战,并取得大捷。

    为了纪念虞允文指挥采石大捷的功绩,在他死后四十二年,南宋嘉定九年(1216),常平使李道传在采石广济寺西侧建虞忠肃公祠。

    淳佑九年(1249),虞允文曾孙虞凭供职池州,请求制置使吴注释、太平郡守张琰,修祠立碑。

    几年后,太平郡守马光祖改建记号地宝积山之西,宋理宗赵昀赐庙额“英烈”二字。

    元代,虞公祠被毁。

    至明景泰三年(1452)太平积压府李郁在宝积山故址重建,并确定每年十一月一日为祭祀日。

    注二:韩世忠(1089~1151年),字良臣,南宋朝名将,陕西省绥德县砭上村人,民族英雄。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18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国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除平定方腊外,还为宋庭平定了建安范汝、广西曹成、淮南李横、淮阳刘豫等反叛,为偏安一隅、摇摇欲坠的南宋支撑了几十年。

    这些赫赫战功,使得他从一名士兵,一步步地被提拔为副尉、承节郎、军统制、团练使、节度使,并历任为江南东、西路宣抚使、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等要职,进太保,封英国公、潭国公。建炎十三年,封咸安郡王。

    就是这样一位抗战英雄,却触犯了南宋******求和媚外的投降政策。由于韩世忠反对议和,多次上疏弹劾奸相误国,为投降派所不容。

    岳飞蒙冤,举朝文武多不敢言,而他却敢于当面质问秦桧。

    后来,终于被解除了兵权。自此杜门谢客,居家阅书读经,绝日不言兵。

    韩大将军在以后的日子里,经常骑着毛驴,携小童一二,带着酒壶,闷游于西湖之上。

    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这位一代名将忧郁而死,时年六十八岁,死后被拜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

    孝宗时,又追封蕲王,溢忠武,配飨高宗庙廷。

    注三:采石矶大战是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我国历史上宋、金两国长期对峙局面下一场大规模的水陆大战。

    这个时候,韩世忠将军已经过世十年,但是本人对韩世忠将军的高风亮节十分钦佩,故在本书将他写入增加其光辉形象。

    注四:李显忠原名李世辅,父亲李永奇为南宋延安巡检使。

    显忠年十七,即随父出入行阵,颇有胆略。后金人陷延安,授显忠父子官职,李永奇常私下对显忠道:“我为宋臣,岂可为金人所用?”父子俩时刻寻机归宋。

    绍兴九年,因李显忠欲率军归宋,金人将李永奇一家三百口全部杀害。

    李显忠遂用南宋绍兴年号,招兵买马,得万人,缉得杀父仇人,碎尸泄愤,南宋四川宣抚使吴送其至临安见高宗,高宗赐名显忠,授都统制。

    一次李显忠、张俊与金兀术战于庐江,兀术对部将云:“李世辅归宋后还不曾立功,此人勇猛异常,宜且避之!”乃焚庐江而走。

    绍兴二十九年,李显忠率二百骑兵,在安丰战败金将小韩将军兵五千人,后来金又增兵万余,李显忠率骑兵冲杀,自早至午,以大刀砍敌阵,“杀获甚众,掩入淮者不可计”(以上俱引自《宋史李显忠传》)。

    王权败退,南宋以李显忠代之,也有借重其勇猛为金人所惮之因素。

    各位看官若有兴致,可阅览在下的另一本历史小说《塞北王朝之金》,书内容均为可考历史。

    起风了,茂密的树林整齐的向一面倒去。

    腾腾的杀气,随风沉浮,越聚越浓。

    天空中风云,以可见的速度变幻翻涌,云气蒸腾,一层层一幕幕和咆哮奔流的江浪,相互辉映,当真是天地为之变色。众人震骇!

    此时,金军顺风鼓噪渡江,部分水军开始进攻。

    水缘看了看对面的阵势,说:“金人试探我军虚实,不可妄动。”

    虞允文传令下,江面没有任何动静。

    金军见宋军没有动静,以为宋军不敢出战,于是战船尽出忽的,自杨林渡口出发,顺风顺水,向东岸冲来。

    金军及到近岸,宋军方才鼓号四起,从岸头隐蔽处跃于滩于,严阵迎战金兵。

    这气势,金军自从入淮西以来,还是第一次遇到,不觉震惊,想后退又被风力所阻。

    前行的七十余艘战船勉强靠岸,部分金兵开始登陆。

    不过金人大部船只因船底宽平,行动不便,在江边搁浅,飘摇不定,无法前进。

    虞允文回头拍着时俊的肩膀,说:“将军,你的胆量,天下闻名,站着这里干什么?”

    时俊没有答话,冷冷一笑,挥舞双刀冲向金军,大队宋军跟着冲去,一时间喊杀声,响彻天际,没有一会功夫,江边就尸横遍野,江水染成了红色。

    宋军数年来被金军欺辱,今日有雪耻之机,个个奋勇,人人当先。

    空气中的腥味,闻之欲吐。

    凌羽不知怎的,身子微微颤抖,一股热流在冰凉的心间激烈跳动,那沉默许久的杀伐之意,此刻如火焰一般的炽热,在胸膛燃烧!

    凌羽向前走去,站在被江水浸泡,污秽不堪的泥土之中。他右手紧紧握著白魄剑,全身颤抖,眼中凶光闪动,面上却有痛苦之色。

    他双手握紧,指甲深深陷入掌心,甚至连身子,也因激动而颤抖。

    此刻,右臂里的胎记,不知为何,竟然发亮,熟悉的冰凉感觉游遍全身,胎记上的凶戾之气,仿佛在他眼中一点一点的凝聚。

    忽的,他一声怒吼,挥剑杀入金兵阵中,水缘眼中闪过一丝得意,紧随其后。李明远自然也不会落后……

    看的虞允文和韩世忠都呆了,李明远也就罢了,没有想到看似文弱的凌羽和水缘竟然有这样的勇力。

    清脆锐响,铿锵龙吟。

    一道青光,一道碧光,两道灿烂耀眼的奇光,在这沉沉的天际之中,如刺破苍穹的利剑,冲向那些悍不畏死的金人阵中。

    这片刻间,如虎入羊群……

    此时的凌羽,已然滑落魔道,下手之时,断然不会留情,只见人群中青色光芒乱闪,惨呼尖叫声不绝于耳,血腥之气顿时泛起,飘荡在滚滚的长江之中。

    从未曾显山露水的年轻人,此刻却突然如此耀眼夺目。他眼神冷冷,瞳孔深处却似有狂热,仿佛渴望着前方寒芒下迸发的鲜血。

    (本章完)

第83章 0083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无数的金兵在天青色光芒掠过之后,化作了血雨飞洒。

    众人大哗,纷纷围上。

    凌羽根本不顾身后袭来的敌人,目望前方,直冲向人最多的地方,纵横冲杀,锐不可当,所过之处,血肉横飞。

    天色暗淡,冰冷肃杀。

    兵将见元帅这般勇猛,深为惊讶和感动,奋勇的近乎疯狂,他们用疯狂来响应他们的元帅。

    水军驾驶着坚固海鳅船,冒着射来的飞箭,冲入金军船队,将其船队拦腰截断,船上金兵大半溺死江中。

    ……

    凌羽面前,一名金国士兵,在淤泥中挣扎,看着眼前的魔王,身体中散发出深深的凄凉。

    便在此刻,白魄剑起,一切都迅速熄灭!登陆金兵被全部消灭。

    凌羽忍不住深深呼吸,这血腥微带甜味的空气,让他倍感满足。

    水缘拊掌打叫,说:“元帅神威。”

    众兵士齐声高叫,说:“元帅神威。”

    凌羽一张脸上,冷若冰霜,没有丝毫表情,只淡淡点了点头。

    有风吹来,带来远处的晨钟暮鼓,血腥消退了稍许……

    战争结束了,众人回到中军大帐。

    水缘说:“虽完败金兵,金国损失却并不大。完颜亮必定不甘失败,还会再来。在下曾在北地生活过,对此人也了解一二。此人智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论智慧和勇气,可堪一时贤君。可惜的是,此人刚愎自用,寡恩薄情,欲为君则弑其君,欲伐国则弑其母,欲夺人之妻则使之杀其夫。三纲绝矣,何暇他论。此战必可杀之,替天行道。”

    虞允文说:“水缘先生说的不错,下一步该如何进行呢?”

    水缘一笑,说:“在下已按元帅的意思部署好了一切,就等****前来送死。”

    众人都是一惊,连凌羽也是一怔,他可没交代水缘什么。

    水缘神情自如的说:“众位不要惊讶,等着瞧好戏吧。”

    这是外面进来一个传令官,说:“自光州撤下的兄弟部队路经采石,要求我军放行。”

    水缘一拍大腿,说:“真是天意,这一仗不由得我们不胜。”

    众人莫名其妙的看着水缘。

    水缘对传令官,说:“去把领军的将军请来。”

    乘着这个空隙,水缘把战法和战术给众人讲解了一遍。

    传令官带着一名将军进了大帐。

    那将军对着凌羽行礼,说:“末将,光州副将盛新拜见元帅。我部由光中撤下,请元帅放行。”

    凌羽示意他起身,淡淡一笑说:“盛将军,本帅希望你不要回去,给本帅扮一次疑兵如何。

    盛新一怔,随即说:“末将和兄弟们听说了,元帅大败金兵,个个是热血沸腾,希望能在元帅麾下效命。元帅所说,正是末将和兄弟们所愿,末将等誓死效命。”

    “好!盛将军壮哉,你带部队又山后到江边往返行军,不停击鼓,充作疑兵。”

    盛新有些不甘,说:“元帅,这也太窝囊了。我等虽是撤下的军队,但不是疲兵,还有战力,个个不怕死。”

    韩世忠“哈哈”一笑,说:“盛新啊,你们当然不是疲兵。不过,你要做好这个疑兵,可抵百万雄兵,将来论功可是诸军之首。”

    盛新显得有些失落,但不再反驳,说:“韩老将军,末将不是贪功,对战事有利,末将这就去。”

    众人计议定罢,出了营帐,到了江边,等着完颜亮的到来。

    这时天已傍晚,暮色苍茫。滚滚的长江,此刻一片平静。冷冷的雾气之下,一片肃杀之意。

    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静的可怕,黑暗深处的虫鸣,突然消失不见。吹拂在林间的风声,越发的凄厉幽怨,仿佛在述说着战争的残酷。

    对岸开始行动了,船只迅速的涌了过来。

    虞允文一挥令旗,双方在江中大战。

    长江的波涛,突然汹涌了起来。

    黑暗深处,仿佛像是叹息一般,有风掠过,浩浩江水露出狰狞的笑容,讥讽地看着世间的人们。

    凌羽站的远远的,他不想再次陷入疯狂,他要拼命克制自己。

    喊杀声又一次响起,采石矶附近百姓,也来前来助战。

    采石至东梁山沿江山坡滩岸,连绵数十里喊声不绝,人声如潮,山坡上人站满了人,这个气势还需要形容吗?

    举国皆兵的气势,这是南人的万里长城。

    完颜亮听岸上鼓声震天,以为宋军的援军到达,慌忙下令退兵。

    宋军尾随其后追杀到对岸,海鳅船威力大显,灵动的劫杀,溃败的金兵,这一战更胜前一战,金兵死伤数万。

    这仗刚打完,水缘就对凌羽等人说:“完颜亮虽遭重创,还不会死心,他们的兵力依旧数倍于我,必会卷士重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