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戒-第2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府前院,王夫人和众位护院家丁面面相觑,不知道为什么贾里玉、平儿和王熙凤突然消失。
凤姐耳边的风停下来的时候,她人已经在郊外,好像变把戏一样。
“怎么样,刚才有没有吓到?”
贾里玉微笑着问。
王熙凤看着贾里玉,一言不发。
贾里玉也不以为意,转头跟平儿说:“平儿你先去那边等我,我单独跟凤姐说几句话。”
平儿点点头走到一旁。
“凤姐我有个问题一直想问你,请你如实回答我。”贾里玉走到凤姐面前,抬头看着她,“我想请问你,你愿不愿意也跟着我一起离开贾府?”
王熙凤闻言吓得往后一退,一个趔趄没有站稳,忽然感觉自己的腰被人揽住,身子稳住,发现自己正贴在贾里玉怀里,赶紧伸手推人,却推不动。
“先回答问题吧。”贾里玉面带微笑,心里恶劣地想着,想调戏凤姐不是一天两天了。
“你……放开我。”凤姐心烦意乱至极。
“你想不想离开贾府,回答我我就放开你。”
“我不能离开!”王熙凤脱口道,然后又说:“你放开我。”
“是不能,不是不想?”
“我我也不想离开……”
“打算一直跟着贾琏那个草包吗,你应该知道他配不上你的吧?”
王熙凤这次没接话,也同时放弃推贾里玉。
“所以说,何必继续委屈自己,对上要讨好老太太和夫人,对下又要想着如何和那些刁钻的下人斗智斗勇,中间更要想着怎么跟同辈处好关系……太累了,不如跟平儿一起,离开贾府算了。以后也给你一个大后院,让你做院长。”
王熙凤低头不语。
“怎么样,要不要考虑一下?”
“……我要,回去。”平日杀伐决断的凤姐现在像一个无能为力的弱女子。
“也行,回去考虑也行,我暂时还不会离开,过段时间你想通了再派人告诉我。”
“……放我回去。”
“平儿呢,你同意她离开了吗?”
“放我回去,她——爱走就走。”
贾里玉笑着放开凤姐,说:“多有得罪,不要见怪,回去还要麻烦你跟夫人和老太太解释一番。”
凤姐转身小跑回府,始终没有回头看一眼,莫名的泪水从眼角滑下,意烦神迷,心乱如麻。
……
平儿离开,贾里玉继续掌管贾府府外产业,而且同时还有一个重磅消息,贾政已经跟王夫人透露口风,准备将探春许配给贾里玉。
当初贾里玉向他要探春,手下门客曾当场暗示此事,如今水到渠成,是时候把贾里玉这个未来充满无限可能的少年纳入进贾府体系了。
原本还想参贾里玉一本的王夫人,听到老爷这么说,又得知当朝大将军对贾里玉赞不绝口,哪里还会去计较贾里玉带走平儿的事情。
如今府内的正牌小姐都要许配给他,一个通房丫鬟还在话下吗?
王夫人随后让凤姐去探探探春的口风,结果探春罕见地面带羞色地回道:“听从父母亲的安排。”俨然是一个乖女儿的样子。
“这座荣国府,里里外外上上下下都中了贾里玉的毒了。”
凤姐鉴貌辨色,知道三小姐对贾里玉早已是芳心暗许。
所以那个贾里玉来贾府到底是要干嘛的,他是要把两府的姑娘都带走吗?甚至,甚至他还跟自己……说那样的话,他一定是那么想的……
卑鄙。无耻。
去夫人那里回话的路上,王熙凤又回忆起郊外的那次亲密接触,脸上顿时火烧起来。
当晚,王熙凤做了一个梦,梦到贾琏变成贾里玉,从梦中惊醒,发现身旁躺的还是贾琏,不知为什么,突然有点怅然若失,侧身躺着,在黑夜中睁着双眼,不知在想什么,一直到天亮才又睡着。
……
(无论如何,下一章结束这个标题)(。)
第三百七十七章 花开大观园,一年又一年(下)()
转眼秋至,大观园飘满了桂花的香味,沁人心脾。
湘云等人素知贾母爱热闹,特地邀请她出来赏桂花,贾母果然欣然应允,带着王夫人、薛姨妈、李纨和王熙凤一起来到大观园。
贾母问:“这园内哪处最好?”
王夫人道:“老太太说哪处就去哪处。”
王熙凤便提议去藕香榭:“那边已经摆上,山下两棵桂花也开得最好,河里的水也碧青,坐在亭子上,眼界也清亮。”
贾母抬手道:“那就去藕香榭。”
说着,在众人的簇拥下,朝藕香榭走去,路上探春问宝钗:“诗的题目可都拟好了?”
“已经全部拟好。”
湘云侧头过来问:“你们在说什么,可是在说三姐夫?”
探春立即红了脸,上前要去捂湘云的嘴,宝钗微笑摇头。
李纨、凤姐等人见她们姐妹玩得开心,也都相互指点微笑,李纨道:“三丫头自从和那贾里玉定了亲事,倒比以前开朗了许多。”
扶着贾母的鸳鸯道:“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三小姐嫁得如意郎君,心情舒畅,自然比以前开朗。”
李纨笑道:“鸳鸯姑娘也想嫁如意郎君了?”
鸳鸯道:“我要伺候老太太一辈子,是不嫁人的。”
贾母拍了拍鸳鸯的手,道:“等以后给你找到了好人家,一定风风光光把你嫁出去。”
鸳鸯嗔道:“你老也跟着大奶奶一起拿我取笑了。”
众人都笑起来,李纨推了王熙凤一把,道:“我说凤丫头你今天是怎么了,居然没有接话头。”
凤姐忙笑着说:“鸳鸯素来是服侍咱们老祖宗的,我在想得有多大福气的男子才能做得咱们鸳鸯姑娘的如意郎君。”
鸳鸯指着凤姐怒道:“二奶奶你再说……看我不撕你的嘴。”
众人又笑起来,自然没有发现凤姐双眼中掠过的那一抹含义不明的落寞。
一时到了藕香榭,贾母带着王夫人、李纨等坐了一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人坐一桌。
待众人坐好,丫头们的茶水也将将煮好,都提了上来给大家倒了。
凤姐道:“喝了茶,一会大伙一起吃螃蟹赏景儿。”
贾母道:“吃螃蟹不可无酒……”
王熙凤笑道:“我就说,要论吃,在座的有哪个及得上老太太,老太太放心,酒水都已经给您备着呢。”
说着一边回头吩咐丫头们去烫酒,一边着人去拿螃蟹:“螃蟹放在蒸笼里一并拿过来,一次也不用多,十个够了,吃完再去拿。”
那边湘云又大大咧咧地问黛玉:“待会大家吃了蟹肉作诗,要不要请三姐夫也作一首?”
林黛玉正要问三姐夫是谁,转眼看到探春低头,登时明白过来,掩嘴笑道:“这个莫要问我,要问你的三姐。”
薛宝钗看着二人,附在探春耳畔道:“你若一直这般害羞,她们会没完没了取笑你。”
探春何等聪明,一点就通,这时抬起头,看着林黛玉,道:“所谓一事不劳二主,上次是林妹妹作书相邀,这次也仍旧由你去问。”
黛玉道:“上次他就说下次咱们再起诗社,千万不要再叫他了,估计是真的不擅此道。”
湘云道:“他若不擅此道,我们这诗社也不用开了,一定要请。”
黛玉推脱不过,只好道:“我一会就写信去请。”
探春犹豫了一下,脸上忽而又是一抹若有所思的浅笑,走到林黛玉旁边,在她耳边轻声道:“待会送信时,顺便让带几只螃蟹过去。”
林黛玉转眼看着她,探春以为她又要取笑自己,正要解释,却发现黛玉并没有说什么,脸上满是赞叹的表情,然后微微点头。
我可不是成心想送大螃蟹给他啊,是因为那天他自己说什么又到了吃螃蟹的好时节。
探春在心中默默地解释了一遍。
大家吃了蟹肉,喝了黄酒,开始各自玩耍,有人遥遥指着山下桂花评头论足,有人在河边逗鱼玩水,王夫人搀着贾母看了一会,道:“老太太刚吃了蟹肉,回去歇歇吧。”
贾母嗯了一声,叮嘱小辈们不要多吃,继续玩自己的,这才跟王夫人回去。
贾母王夫人走了不久,黛玉即给贾里玉写信,然后随着几只螃蟹一道送往庄外。
今天已经有三拨人来给贾里玉送螃蟹,等到林黛玉的信和螃蟹送来时,平儿已经自己蒸出了一笼。
“已经说了诗社不用叫我,结果邀请信还是来了。”贾里玉看完黛玉的信,笑着说道。
平儿道:“你之前写过几首,他们都说好,估计以后也不会忘了你。”
“关键是没存货了啊……菊花,这个时代还是很纯洁的一个词呢……”贾里玉自言自语,平儿看了他一言,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但是显然已经习惯了他这样说话的习惯。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
贾里玉那边突然低声唱了起来。
平儿问道:“这唱的是什么?”
“菊花台。”
“菊花台?这词和调子……以前从没听过这样的……”
平儿幼时在王家长大,后来随王熙凤到了贾府,虽是丫鬟身份,但所见所闻都非比寻常,可谓见得多听得多,如今听贾里玉唱的这几句,大觉新鲜。
贾里玉唱了几段,突然福灵心至,起身进屋,不久之后,拿着一张折叠好的宣纸出来,递给送信人,然后给了二两银子,道:“原路送回去吧。”
那送信人欢天喜地地接过银子和宣纸,立即赶回贾府了。
大观园内,十二题已经全部做完,众人看一首,赞一首,彼此称扬不已,最终还是推黛玉的《辞菊》为魁首。
正品评时,一个丫头从外面跑进来,把贾里玉的回信递给林黛玉,林黛玉赶紧打开看了,看到上面写着两首,一诗一词。
诗名“饮菊”,是一首五律:
南山终未见,犹是采菊人。
明月戏竹篱,清风弄木门。
石台饮晨露,寂寞醉黄昏。
酒香漂泊去,君客何处闻?
林黛玉念了一遍,道:“这首太露痕迹,恐怕二哥意不在诗。”说着递给探春,探春看罢,点点头,道:“他是要离开一段时日。”
其他人传看了也是同一个结论,然后史湘云忽然高声道:“你们再看下面这首小词。”
宝钗、探春、黛玉都围了过去,看到下面小词写的是采桑子: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秋阳,今又秋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他要去打仗吗?”
史湘云问道,探春一时愣住,不知如何作答。
第三百七十八章 白雪红梅,洒然而别()
♂
三天前,柳诗草来信说,她已经在大理找到那个姓韦的大户人家,信上说,韦姓世家,非官即商,是盘踞在大理的一个极大势力,不过韦家家主却神秘莫测,她目前也只是接触到韦家的一个大管家。
贾里玉接到来信之后,也做过一番推测,结论倒也没那么复杂,根据时间来说,韦小宝今年大约也在五十岁左右,他七个老婆,儿女众多,兼之家底丰厚、手段高明,想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大理扎根,恐怕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不过有一个问题,韦小宝当初携全家逃至云南大理,唯一的目的就是躲避康熙皇帝,有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即使他想在大理搞风搞雨,估计也不会以自己的真名真姓出场,那么柳诗草查到的那个“韦姓世家”到底是哪个?
先不说这世上姓韦的有多少,单以韦小宝那狡兔三窟的手腕,就不能完全确认这个“韦姓世家”是不是他的故布疑阵。
要想搞清楚事情的真相,他不得不亲自去一趟大理。
按照之前和宝钗、探春的约定,重阳过后,他就应该动身南下,不过中间却意料不到地和探春定了亲,涉及各种人情礼节,因此南下的时间只好往后挪了挪。
本来按照他的性格,这些繁文缛节,他完全可以理也不理,但是考虑到探春的感受,他还是耐着性子留下,虚应一段时日。
这日到了重阳,他回贾府办事,和凤姐说完话就要起身离去,不料凤姐竟然开口留人:“先不别急着走,跟我说会话。”
贾里玉那日为了带平儿走,以进为退,调戏了凤姐,心里多少还是有些过意不去,虽然言语间对凤姐有些警示的意思,但终究是礼教有防,男女有别的时代,给人家造成心里冲击的事实是难以自圆其说的。
“听说你年后就要去云南?”凤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