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汉皇刘备 >

第423章

汉皇刘备-第423章

小说: 汉皇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痪醯帽舜硕际悄侵置婺砍舐恕

    江陵留守的文武拿这两人也没办法。幸好这关键时刻,曹仁回来了。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曹仁归来后,马不停蹄的就召开大会,质问黄射:“黄射,临阵而逃,你可知罪?”

    黄射见了曹仁,心中便虚了几分,不过还是理直气壮的抛出了自己的观点:“将军,小将知错,但不认罪。当是时,我与赵伯然奉命一道攻打华容,连日不下,当日鸣金收兵,师老兵疲之际,那黄盖突然杀出。我军哪里是其之敌手?为免兵马损失,我向赵伯然提出,先行撤退,以避敌之锋锐。而后待来日再战。谁曾想赵伯然执意死战,这岂不是拿我曹军将士的性命当儿戏?

    我苦劝不住的情况下,这才下令三军撤退。谁曾想赵伯然因此而恨我,以为我欲置其于死地而不救。我一片丹心只为曹军,还请将军明鉴之。”说完,便垂首拜了下去。

    赵俨在一旁听了,气得浑身发抖,黄射话音方落,他就跳了出来,指着黄射的鼻子大骂道:“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然后向曹仁一拱手,道:“将军,当时突逢敌军。三军大乱。我意欲与敌军死战,遂使黄射护卫中军,谁曾想我方上阵,黄射便一声不吭,率部撤退。其之举动,直接导致我军阵脚大乱,防线全面崩溃。无数儿郎葬送于敌人之手。其罪宜当斩之,传首三军以儆效尤。否则,从此之后,我曹军将领,逢强敌便退,如何是好?”

    曹仁听了,虽然之前就已知情,但此时心中仍然免不了怒火滔天。他压根就不管赵俨和黄射到底有什么理由欲战欲退。只要黄射战场上不战而逃,这就是一个最不能饶恕的罪行。就如赵俨所说的一样,要这样了还不斩黄射,将来碰到打不过的敌军了,曹军拔腿就跑,这还打什么仗?狭路相逢勇者胜,你碰到敌人都不敢亮刀子了,还想着争荆州、争天下?做梦吧。

    压住胸中火气,曹仁看向了下面的一群人:“诸君以为如何?”当众审黄射,是曹仁的意思。一是想示之以公。二是想拿黄射来试探下荆州诸豪强的态度。看看他们在这件事上面,如何选择?

    是抱团互保,还是选择忠君?曹仁眯起了眼睛。南阳、南郡到手好几年了。但荆州的士大夫们,似乎到现在还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啊。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保持体面。若不能让我满意,嘿嘿,那就别怪我翻脸无情。

    少数人,听出了曹仁的冰冷。也有人,觉得不能杀了黄射。黄射是江夏黄氏的代表。荆州本土派不多的能知兵的人。现在蔡瑁废了,再杀了黄射。这荆州未来还有他们说话的份吗?

    而且,很多人觉得黄射也没有做错,面临不可敌的威胁时,自保当然是第一选择。难道非得战死沙场,才是你曹氏的忠臣?哪有这样的道理!

    于是便有人出来说话了:“将军,黄将军虽然临阵脱逃,但其本心,却是为了保存我军的实力。所以不宜论死。可夺其爵职,罢为庶人。或是让其戴罪立功。”

    有了一人开头,后面的也就开始附和了。反正有人在前面顶雷,大家说几句公道话,难道还能把板子打到自己身上来?罪不责众嘛。

    曹仁看着下面一片为黄射维护的。心中不怒反笑。他点了点头,很好。于是又看向了蒯越:“异度,你觉得如何?”

    蒯氏兄弟在投曹之后,因觉得甚对不起刘表,心中很是愧疚。蒯良此时已经去世。只有蒯越仍在。不过蒯越平时在荆州,也是小心谨慎,活得如同小透明一般。

    这会见到曹仁点名,蒯越心中一叹,还是躲不过啊,于是便出列道:“将军,黄射临阵脱逃,当行军法。”

    

第七百二十九章 汉大臣奏议还都() 
蒯越此言一出,满殿皆惊。荆州派没想到蒯越会“背叛”,曹氏宿将没想到蒯越会抛弃黄射。就连黄射也惊讶的扭头看了过来:“异度?”

    黄射心中实在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他和蒯家,互为姻亲啊。蒯越、蒯良深受曹操敬重。虽然蒯良已死、蒯越沉默。但蒯家的牌子在荆州还是非常好使的啊。这也是黄射信心满满觉得自己能逃脱死劫的原因之一。

    江夏黄氏、襄阳蒯氏,再加上其他人的份量,还不能让自己免于一死吗?大不了不要这官职便是。

    可是,蒯越他刚才说什么?说应该对我执行军法?黄射此时脑海里一片空白。

    只有首座上的曹仁,心中在暗叹。怪不得孟德对蒯氏兄弟如此推许。果然是眼光长远、深知进退之人呐。可惜蒯子柔早逝,蒯异度自其弟死后又一副清心寡欲般的模样。不然早就被提拔重用了。

    蒯越看也不看黄射一眼,心中想道,你这个蠢货,曹仁早就看我们这些地头蛇不满了,你还如此跋扈。临阵脱逃,好大的胆子,谁给你的勇气让你这么干的?我要是出言保你,信不信这满殿之上,有一个算一个,开口帮你的都会死?为了我蒯家,为了荆州士人的元气,也只好让你去死了。放心,咱蒯家的女儿,我自会安排好让她改嫁的。

    曹仁问过蒯越之后,又问自己麾下的文武。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大家众口一词,皆认为黄射当死。

    荆州派系有了蒯越出头,立马就分裂成两派。一派是之前要保黄射的。话已经出口了,这读书人也是要脸的,没台阶下就死扛着不下来。不好反悔了。一派就是机灵的,见风使舵就开始附和蒯越了。黄射死了,黄家那么大的产业,大家有的是机会上下其手,就算分不到大份,喝点汤总没问题吧。

    于是,墙倒众人堆。黄射完蛋了。曹仁长身而起,双目精芒闪露:“黄射,你还有何话说?”

    黄射这会崩不住了,跪伏在阶下,涕泪泗下:“小将知错,还望将军看在小将微末苦劳之上,饶小将不死。小将必当厚报。”

    呵呵,你这样的人,让曹洪这么爱钱的人在这里,他都不会放过你,何况是曹仁。曹仁冷笑一声,心道你老子黄祖纵横江夏,也算个人物。你黄射又算得了什么东西,饶过了你,又有谁饶过无辜而死的将士?

    曹仁冷酷的道:“黄射临阵脱逃,依法当斩。左右,押下去!”

    话音方落,左右刀斧手就窜了出来,一左一右抓住黄射,倒拖了出去。数息后,外面传来一声惨叫。而后,亲兵托其首级进来,拜道:“将军,罪将首级在此,请将军验之!”

    曹仁看了一眼托盘里血淋淋死不瞑目的黄射头颅,又让亲兵送给荆州诸文武验看。而后道:“送至辕门,悬首示众!”

    曹仁看了一眼唬得面如土色的诸多荆州大族,心中冷笑道,接下来就该你们了。刚才都是谁帮黄射说话来着?

    不说曹仁在江陵掀起的腥风血雨。却说青州,因为豫州战事一片顺利。想来在今年之内,平定豫州将不是什么难事。所以诸文武一片欢喜当中,还都之事,又被大臣们提了出来。

    如果平定了豫州,也就意味着,除了南方数州外,北方就全部一统,复归大汉朝廷了。到这个时候,朝廷还缩在青州,就有点不合时宜了。

    所以当一日早朝时,大臣周忠提出,宜当奉天子还都洛阳时,包括刘备在内的诸臣,皆没有反对。

    刘备也觉得,青州不是帝都的好选择。临淄城已经越来越拥挤了。而且,在临淄,也不太利于他指挥调动全国力量。

    只是,对于还都洛阳,还是还都长安。他还没有想好。得好好的与诸人论证一番。

    下朝之后,刘备就把自己的小班底全部给喊了过来,荀彧、卢敏、贾诩、荀攸等文臣谋士,济济一堂。

    殿中,刘备也不客气,请众人坐下之后,就径自道:“周太尉今日朝会,议请还都。我意也是如此。天下形势趋渐明朗,天子再居临淄,便不合时宜了。只是我心中难以决断,不知还洛阳,还是长安为好。诸君有何以教我?”

    大家互相看了看,卢敏就道:“臣以为,当还都洛阳。洛阳宫室俱在,而长安多历战火,天下未定,万事当从简,是以当奉天下还都洛阳。”

    卢敏的目的,就是一是要简单,二是要省钱。洛阳道路比长安近,而且自世祖光武帝定鼎以来就是汉家帝都,帝陵宗庙都在洛阳。所以还都洛阳那是再方便不过了。

    荀彧想了想,也开口道:“臣亦认为,当还都洛阳。天子、太后昔日皆居洛阳。如今回去,想来也会满意。”

    荀彧除了从省钱的角度,还考虑到了帝、后的感受。他也是在提醒刘备,天子和太后,都是在洛阳待过很多年的。天子更是在洛阳长大。后来只不过是被董卓强行掳去长安待了几年罢了。现在让他们旧地重游,天子和太后心中也不会有不安的感觉。

    当然,这只是一个侧面的提醒,并不是说刘备就要去真正考虑天子和太后的意见了。开玩笑,迁都这种事,那是以后关系到刘备一辈子的大事,怎么可能去问天子的意见。当然是大家小团体一起商量啦。

    刘备又看向贾诩与荀攸,还有两个便宜女婿诸葛亮和陆议。这两人外放为县令,政绩数年考为上上,又在郡一级历练了些时日,终于被刘备给召了回来,入朝担任议郎一职。

    刘备觉得,诸葛亮和陆议原本历史上都没有在郡县历练过,现在有了这些经历,以后的道路,应该会更加精彩些吧。无论古今,都非常看重在基层锻炼的经验。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这可不是一句废话。

    这个时候,刘备就特别想听听,诸葛亮和陆议,会对迁都有什么特别的看法。是附和文臣之首的荀彧,还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等着其他人发言的时候,刘备心中也在考虑主持还都的人选了。不管是长安还是洛阳,宫室虽然还在,但总归是要修葺一新的。事关汉家朝廷的脸面,再想着怎么省钱,这上面也不能省。必须得气派。就像萧何说的那样,非壮丽无以重威也。

    

第七百三十章() 
还都长安还是洛阳?这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当年汉高祖刘邦鼎定天下时,心中的首选都城也是洛阳,而不是长安。刘邦觉得秦朝定都关中,却覆灭得如此之快。这命有点不太好。而且洛阳也是天下数一数二的大城。又还是东周的都城,周天子在这里居住了几百年,这是个好兆头,比起短命秦王朝来,不知道要好到哪里去了。

    而刘邦集团的大多数人也支持刘邦的意见,觉得定都洛阳好。关中不吉利。结果就在刘邦要做出决定的时候,两个人改变了刘邦的意见。

    第一个是娄敬。娄敬说洛阳不行,虽然周天子在此待了几百年,但强大的时候,诸侯来朝;弱小的时候,周室就控制不了诸侯了。而关中却不同。“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

    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不如定都关中,万一天下有事,山东叛乱,自己也能守住关中的基本盘,然后再图反击。

    刘邦迟疑不定,就去问他的智囊张良。张良也赞同娄敬的意见:“洛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也。夫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刘敬说是也。”

    刘邦一听,就毫不犹豫的决定定都长安。从此西汉在此二百余年。到了光武帝时,还都长安还是定都洛阳,又成了一个选择困难的问题。

    最后,经过反复权衡之后,刘秀并没有选择长安,而是决定定都洛阳。这是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考虑的。

    刘秀起家于南阳,身边的功臣集团,多是宛洛派系,人家天然就不想入关中,而是想着在自己的地盘上。刘秀的基本盘就在南阳、洛阳,所以他从情感上,也比较偏向洛阳。而且洛阳本身就是个大城,在西汉也是作为陪都存在的。选择定都洛阳,在政治上并没有障碍。

    另外经过西汉末年的大动乱,长安已经一片残破,富户和百姓纷纷出逃,关中几成废墟。刘秀集团刚刚平定天下,手头穷得很,能省一点是一点,哪里肯花费巨资,去重建长安宫室。而且洛阳居天下之中,又有大河、洛水运输天下物资,有利于东汉王朝的经济发展。

    最最关键的是,新建立的政权还比较弱小,守在洛阳,在战略防守上比起长安来,要更有优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