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汉皇刘备 >

第311章

汉皇刘备-第311章

小说: 汉皇刘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哈哈大笑,与诸女细细温言几句之后,便又入了内堂,去拜见母亲。刘夫人如今衣食无忧,儿子有了本事,媳妇也贤惠孝顺,孙子孙女一大堆。这心愿皆已圆满,日子过得也甚是舒心。只是当年操劳太过,伤了根本,如今虽然被照顾得非常好,却仍然不可避免的显出了苍老之态来。

    刘备见母亲已然是满头白发,比之前更显老态,心中不禁是莫名一酸,双膝跪下,便拜道“不孝儿拜见母亲大人。”

    刘夫人见刘备回来,心中欢喜,哎的一声,忙忙着他起来。要说刘夫人如今还牵挂什么事,就是牵挂刘备的安全。每每刘备出征,她便是心惊胆颤,生怕这自己膝下的独苗苗会有什么事情。又怕表露出来,惹得媳妇们也跟着担心,却是强忍在心里一直不说。只是在卧室之中天天祈祷太一天帝,望他老人家多多保佑自家儿子平安无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第四百九十七章 班师回朝() 
    刘夫人把刘备唤到身边,笑着从榻上取了一袭衣衫来,道:“我儿回来了,来试试看这件衣衫是否合适。”

    刘备接过这件衣裳,看着衣裳上面密密麻麻的针线,眼眶便是一红,娘亲每年都会给他缝制衣服,便是到了如今他已经锦衣玉食了,也不例外。刘备答应一声,立时便出去换了来,再又重新来见。母子二人许久不见,刘夫人有很多话要讲,絮絮叨叨了很久,刘备便坐在旁边,只是安静的听着。直到卢珻来喊吃饭。

    到得晚间,却又是别有温柔万种。个中滋味,难以言表。

    第二日,沐浴更衣后的刘备,上朝了。大将军出征,班师后自然要向君王复命。昔日刘备征幽州回来往见天子时,曾被殿前武士以戟交颈,曾发誓此习不改,绝不入朝。这次却是没有此等事了。

    天子高居殿上,殿下太傅、三公与文武百官俱在。不管之前的朝廷百官对刘备有甚想法,现在也只剩下了满心喜悦。自来青州之后,朝廷所能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大。眼看着这一仗之后,袁绍覆灭在即,冀州大半已然到手。杨彪他们如何不高兴?

    经过十数年动乱之后,宦官集团已经覆灭,外戚集团也被削弱到无以复加的程度。等天下一统,四海清平之后,刘备必然还政。到时这天下,便是他们士族说了算啦!

    自党锢之祸以来,天下士人、豪强许多已经和汉朝廷离心离德,这也是为什么扫平黄巾之后,诸雄并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党锢之祸,说白了不过是汉朝廷内部的权力争斗达到激化罢了。把所有责任推到皇帝与宦官、外戚身上,那也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士人每每指责宦官为祸地方,扰乱朝政。但为祸地方最厉害的,并不是宦官,而是地方士族、豪强,以及与宦官勾结在一起的士族。想来宦官们也是很委屈,凭什么你们士族就能侵占田地,贩卖私盐等等,咱家就不行?

    两次党锢之祸,最后以士人惨败而告终。却也因此而激起民变,最终酿成了黄巾之乱。或许是经历过了黄巾之乱的杀戮和无秩序。一些士人清醒过来,觉得之前虽然也在争吵、打压,但日子还是能过的。不是特别犯混,这生命安全还是能保障的。而且现在为祸天下的宦官都死了,那么自己就要挺身而出,辅佐君王匡正天下。还有一些士族,在黄巾之乱中,得到了莫名的好处,大权在握之后,却是不愿再交出来。心中想着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与其再去受刘汉天子的气,不如换了自己来做。这种人,就是以袁氏为代表的各路诸侯了。

    天子见了刘备,笑道:“大将军为国操劳,奏凯而还,朕当设宴,为大将军贺!”

    刘备听了,对天子拜道:“臣岂敢居功。幸赖陛下鸿福也。”

    杨彪出班站定,对天子道:“汉兴有望,臣等为陛下贺、为大将军贺!”

    天子哈哈大笑。刘备界桥一战,打得袁绍落荒而逃,他心中实在是畅快。袁绍先是另立他皇兄、现在又立他皇侄,当初他东归想的也是去投袁绍,结果被他拒之于关外。天子又不是真正的圣贤,这心中如何不怨。现在被自己的大将军给打得即将败亡,就别提这高兴劲了。

    君臣宴罢,就开始议事了。刘备秉政,虽然出征在外,但内政却被长史荀彧等幕府诸人给牢牢把控着。

    刘备也不去管太多,他只要牢牢把握住军权、财权和人事权,然后有条不紊的持续推行他的新政便可以了。当然,为了平衡和安抚,随着他地盘的不断扩大,他也任命了许多朝中百官举荐上来的官吏。

    所谓的新政,无非就是这几条。

    一是授田,官府将大量的无主之地收为官有,除了赏赐有功将士和作为百官俸禄的禄田之外,还会免费租赁给百姓耕种;又鼓励民间开荒。开荒所得田地则造册为开荒者所有;所有田地,实行三十税一。

    二是免赋,在免口钱,免赋钱,为商人提供平民同等待遇方面,百官也与刘备争论过很多次。最后还是刘备胜出了。毕竟现在铸新钱的是刘备,而朝廷自天子到百官,都得依靠刘备的供养。反正这钱都是刘备的,所以百官们也懒得去争了。当然,在对鼓励生育以及尊老方面的政策,他们还是很赞同的。觉得刘备不愧是郑玄亲传、名教弟子。

    最最重要的,还是教育。杨彪自来青州之后,一直谋求重立太学。杨彪要立太学,刘备自无不允。但他却要求杨彪在太学中施行青州书院的体制。两人曾为此闹得不欢而散。

    刘备也曾在太学中待过。他很清楚现在的太学是怎么一回事。在他看来,入了太学,那么就好好求学,别弄些别的名堂出来。当年士人的风气就是好名养望。当然这也是出于举荐制上的需要。如此一来,太学生们便互相标榜,互相结托。从而结党以营谋进身,牵引同类,淆乱是非。太学生们在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那还有什么心思读书?而能入得太学的,又都是天下精英,身后各自有一个家族在撑着。于是便搅乱得当时的洛阳乌烟瘴气,也引发了许多本可避免的不良事件来。

    他本就有意用科举制来逐渐取代察举制,自然会想着在太学中大力推行他一手创立的青州书院的制度。但在杨彪看来,刘备这是不怀好意。若人人都参加科举,那还要他们这些世家来做什么?世家以儒学来传家养望,来获取政治地位和社会名望。但也保不准哪一代就没甚出色的子弟,这个时候就需要其他世家来照顾了。你这次照顾我,下次我就可以照顾你。相互举荐嘛。但若是弃察举而用科举,大家都凭真本事。那这结果可就真不好说了。而且科举制度大行于世之后,所有官员等于是皆出于刘备门下,他这是想干什么?

第四百九十八章 高柔踪迹() 
    杨彪的担心也不是没原因的。除了要维护世家士族的基本利益之外,他还担心儒家会在刘备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走偏。有次在宴会之上,杨彪与诸人论及刘备时,就曾当众叹息:“大将军天纵之资,世间难得。然其心思实在难测。吾观青州书院之格物,却是外借儒家之说,内行墨家之事也。”

    群臣听了,不禁哑然。他们实在是很难想象,皓首穷经的书生们在书院中摇身一变,变成了那挽袖露膀的匠人。而工匠,素来是被士人瞧不起的。《尚书·泰誓》里周武王声讨商纣王的一条罪名就是:“郊社不修,宗庙不享,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

    自《尚书·泰誓》提出这一观念后,华夏古代的科技发展便深受这一观念影响。尤其是当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学说开始成为统治思想。一方面是理解有误,一方面是为了避免统治阶层玩物丧志奢侈腐化,为社稷江山考虑便开始将科学技术视为“艺成而下”的“小道”。既然都是“小道”了,那自然是不屑为之了。传统学者们只对经史子集和文学等方面进行研究。而工匠中又很少有学者,再加之进行研究的物力和财力都控制在统治阶层手中。这样便造成如今某些技术比较发达,而理论科学方面却一直未能取得突破的局面。

    平时,若是士大夫们偶尔为之,他们可以称之为风雅。但若是所有士子们都朝工匠这个方向奔去了,那儒家还如何统领百家,岂不是要出大乱子?

    不过格物之学,自被刘备拿出来之后,已经是一发不可收拾了。一方面是刘备的言论让士子们脑洞大开之后,他们发现格物学确实是有趣。大家多数都能在里面学到东西。另一方面就是刘备如今位高权重,已经是汉王朝的一面旗帜,汉室再兴的不二功臣。他差不多已经成为了士子们的精神领袖。其一言一行,自然是被奉为圭臬。再说得直白一点,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综合这数点,格物学已然势大,非是杨彪等人能遏制得了的了。

    而视经学为正道的杨彪等人,自然是想以太学来“续道统”,与刘备争上一争了。所以他等又如何能够让太学步书院的后尘?

    各路大臣、名士参加廷辨,争论了无数次,终于刘备与杨彪等人达成妥协。太学依书院所设数科取士,明经、明法、知兵等皆在其列,唯不以格物选材。且科举、荐举各半。

    刘备也知道,随着自己地盘的扩大,身边的各种势力都会冒出来,自己不可能像以前治理一州之时那般一言而决了。矛盾只能尽量消除、缩小,而不是把它放大。那么就只能求同存异,用时间来慢慢赢得胜利了。好在他还有着不少的时间,他还等得起。

    却说那高柔奉袁绍之命,到了并州。然后便一路向北,拜访当地豪强去了。不过他踪迹方显,便被张辽这边知道了。

    吕布被表为并州刺史之后,也着实是得意了许久。带着所部,打着并州刺史的旗号,径往老家五原去了一趟。不过因为中原动荡,五原也遭受巨变,此地胡部趁中原朝廷大乱的机会,驱逐了汉官,率部攻城略地,却是已然把五原郡给占了大半去。吕布来此,见荒郊白骨、满地腥膻,不由大怒,遂召南匈奴兵来,在此与胡部大战一场。

    南匈奴是这片草原的故主,又有吕布这个绝世勇将,两者合一,便把这占了五原的鲜卑部落打得四分五裂。呼厨泉大喜,之前在西河争权为什么不能压住诸王?还不是自己部落人少。于是便趁势大肆抓捕俘虏。老弱与凶悍之辈全都杀了,然后妇女与孩童则编入己部。一时之间,五原遍地血光。吕布见惯了血腥,还只道呼厨泉杀少了。然后又在五原筑京观,以慑胡人。做完这些事后,吕布便往老家九原而去。

    到得九原,这才发现,短短十数年时光,熟识之人大多凋零而去,而家里也没甚人了。在拜祭了祖坟之后,吕布便引兵南返,见北边如此乱局,便又使张辽遣人刺探云中、朔方等地情报。张辽闻信,便向南匈奴借了一部人马,与自己这边斥候相合,便潜入各地。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柔被张辽这边的斥候给发现了。

    这北边自中原动乱以来,便少见中原人。而且来此的,大多数都是商人、豪侠、亡命之徒。又什么时候出现过像高柔这种风姿气质一看就大异于常人的人。斥候发现高柔之后,也不声张,却是远远缀于其后,跟了数天之后,这才确定其欲行何事,于是便忙报于张辽。

    张辽得报时,却也不在府衙,他正在巡视定襄与西河边界。闻信却是大感兴趣,心道这只怕是袁绍后手,派此人来乱我并州的。却不知此人是袁绍帐中的哪一个?主公正在界河与袁绍对峙,我虽不能前往助战,但这并州,却是要为主公看好了。一念至此,张辽便率部曲往云中而去。

    渡过一片沙漠之后,张辽在云中郡的沙陵县,截住了高柔一行。

    高柔对张辽的到来,似乎并不惊讶。其实他早就觉得身后影影绰绰有人在跟踪了。只是他这边人手少,一时也找不出来。而且他自来云中之后,接触了一些人,却是发现,这里乱虽然乱,但却未必有袁绍和自家兄长想象的那般乐观了。

    这里的人,甚畏刘备威名。又听得吕布、张辽等镇并州之后,更是惊惧。此时只求着吕布和张辽不要率大军来攻打就好了,又岂敢动心思去攻打吕布?

    袁绍这么强大,名望地位如日中天,还不是被刘备一竿子拍地上,丢了幽州这个即将到手的大便宜不说,连老本并州都折进去了。自己又如何惹得起刘备?

    更别说还有抱了刘备大腿的南匈奴这个反骨仔了。

    高柔是个极有主见的人,历史上他与自家兄长一起降曹,后来高干降而复叛,而他却没有再跟随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