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铁血少帅-第2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鼗沟闹薪讨г淦髂兀俊�
列宁忙问道:“不知道贵军说的武器是什么情况?”
现在他是死马当活马医了,什么都好,只要能满足火力配置,那就没问题。
“我军装备了一种射程在八百米的小炮,想必列宁阁下也见识过了德军迫击炮吧!
没错,我军这种小炮类似于迫击炮,口径只有50mm,但是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操作,重量跟步枪差不多,而且我军研制了一种手榴弹,完全可以当炮弹使用,也就是说,没必要额外准备炮弹。
那对上重机枪,一打一个准,杀伤力也比重机枪枪,房圆十米没有站着的。”
程光有些夸大了掷弹筒的用途,如果真有那么好,为啥南华军要淘汰呢?
掷弹筒威力不够大,第二,不能用来攻坚,如果迫击炮装备过多的话,完全没必要用这破玩意。
就比如二战时候的美军,对付装备掷弹筒的日军,简直是碾压。
南华军也存在这种情况,随着装备五花八门,火力不断提升,迫击炮精确到排,火箭筒也装备了不少,何须这玩意。
所以,就淘汰下来了将近万只50mm掷弹筒,缅甸、越南支援了一部分,就连新疆、西藏边界的地方守备区,他们也支援了一部分,可留下来的仍然有五千来只,这还不包括武警部队淘汰下来的。
这不,正好冤大头来了,不宰白不宰,干脆就给苏俄算了,最多增加一下中近程火力,压制下机枪过剩的白俄。
他没想到,这跟南华驻白俄大使杨秋声的想法兼职是如出一辙,奶奶的,他也给白俄提供了好几千只掷弹筒,到时候两军对战,那可真就是半斤八两了。
“不知掷弹筒的价格怎么样?”列宁有些意动。
程光拍着胸脯保证道:“比重机枪便宜一点,贵国与我国是友谊之邦,自然是最优惠的价格,这点毋须担忧。”
“如此!那我军订购三千只掷弹筒。”
“好嘞!”
程光表面虽然无动于衷,可其实心里乐开了花,好家伙!这一下子就帮后勤部解决了这么大一个麻烦,掷弹筒堆在仓库也是放,反倒是卖出去,赚了个好价钱,别人不知道,他还会不知道呀!
南华的掷弹筒卖给各国的价钱都是五百华元一只,就算是给苏俄、白俄的七折,那也得三百五十华元一只,其实生产价就十块华元,简直是赚翻了。
于是,双方就签订了这份配合攻击的协议,瓜分了白俄在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的领土。
嘿嘿!南华当然开心啦!表面上说,暂时控制这些地区,等到俄统一后,再行商榷,可实际上呢?吃到肚子里的东西还能吐出来吗?
不管是苏俄还是白俄在这场交易中都是输家,领土始终是它们的。
说实话,反正这些地方原来都是沙俄帝国从别人那抢的,要那么大有什么用,浓缩才是精华,用冯庸的话来说,这叫帮他们减轻压力。
没有人知道,这一场即将到来,看似庞大的俄土战役,其实是一场赤条条的利益交换。
白俄用这片地区换来了南华军购七折优惠,包括三个闽系装备师在内,或许还有南华的友谊。
而苏俄用这片地区换来了南华交易机会,当然也包括这一批庞大的武器订单的优惠价格。
正所谓皆大欢喜,苏俄满意,白俄知足,而南华最开心。
第四百五十五章 此起彼伏()
1918年十月底,欧洲依旧暗潮汹涌,沙俄十月革命的春风扰乱了一片交战国的心绪,尤其是德国。
早在年初,德国就爆发过工人大罢工,甚至波及了整个德国,工人代表苏维埃这词也在德国出现。
统治基础已然被撬动,战争的红利没有分润到每一个德国民众身上,资本家、容克贵族越来越富,而百姓越来越穷。
不管是德皇代表的旧有阶级,还是所谓的社会民主党代表都阻止不了民众的暴乱,革命趋势已经很出挑了,失败是必然的。
当然,最高兴的莫过于英法美,准确的来说,是法国,战争让法国丧失了许多,甚至大批财富被德国掠夺,它们已然是个穷bi,迫不及待地希望掠夺失败后的德国,来进行回血。
可以说,法国内部的苏维埃主义抬头趋势并不比德国弱,甚至更强,要知道法国早就爆发过社会主义起义,只是恰好被镇压下去了,法国人民心里的革命愿望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之所以苏俄的春风没有把法国变成革命圣地,或者说革命之火没能燃烧起来。
完全是因为法国政府很好的指引了矛盾,将这一切都丢到了德国身上,其实本就是德国造成的,多一点脏水,少一点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整个法国都变成了一杆枪,枪口对准了德国人,他们现在只想德国佬失败,正所谓民族矛盾盖过了阶级矛盾。
英美却更加理智,其实他们失去的并不多,或许压根没有,至少英国还损失了一点国力,有那么多殖民地输血,英国还怕什么?而美国?不只没失去,反而赚的脑满肠肥。
且不说军火贸易,英法协约国从它手里买了多少,单论物资,法国的生产基础已然被德国干掉了,所以连内裤都得从美国购买。
远远不断的订单给美国工业输血,使得美国工业散发出前所未有的火力,经过这一战,美国已经超越了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的工业大国,这难道不是利益所得,更别说德国战败之后,他们能够获得的那些尖端技术。
所以,英法现在将注意力放在了那头红色北极熊身上,毋庸置疑,德国的失败也多亏了人家的帮忙。
但是,这样一头控制不住的恶兽,全世界资本主义的敌人,又岂是简单能够搞定的。
他们不惜浪费资源,扶持了所谓的‘俄罗斯帝国’,并且组建了联合干涉军。
可没想到白俄打得有声有色,反而是他们的联合干涉军,简直被吊打,还是被缺少重武器的苏军干掉,死死的压缩在海参崴,如果不是美国不断运送物资,恐怕早就下海了。
这就很尴尬了,所以,他们打算等欧洲战场彻底结束之后,将力量转移到远东,未来,远东将成为焦点,不管是英国佬手下的缅甸,还是法国佬手下的越南,又或者糜烂的日本。
令人吃惊的是,就在这个时间段,中华民国南方政府军狰狞的面孔向着外面展露。
十月二十五日,南华军蒙古军团同时出兵进攻俄国新西伯利亚地区,早在一个礼拜前,外蒙古就已经是他们的掌中之物了。
没有俄国人支持的蒙古分裂势力就像没牙的老虎,任人宰割,这倒是让蒋百里等人无语。
还以为这些家伙有股子硬气呢!没想到跟藏军一样,都是纸老虎,不堪一击。
。。。。。。
“距离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还有多远?”钱戈显得很兴奋,也难怪,先后两战碰到的敌人都是一击即溃的,还比不上桂军呢!
好不容要打老毛子了,还不得开心呀!这还是南华军头一次对外,不对,是头一次对老毛子,毕竟台湾战役没他什么事,但是这回俄土战役他可算捡着了。
“报告师长,前方三公里就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跟据特统的情报,这座城只有不到五百白俄军驻守,我们要不要侦察一下?”
“还侦察个屁呀!告诉前锋营,这里要是拿不下来,那他们都滚去炊事班养猪。”
“是!”
最前方一排独树一帜的队伍中,一辆装甲车内,前锋营营长郭啸天接到了师部的命令,一嘴诡笑道:“告诉弟兄们,吃肉的时候到了。”
别看这家伙跟个土匪头子似的,其实他还真就是个土匪,毕竟南华军的特种部队、侦察部队跟土匪大队也没啥区别。
前锋营的三辆皮卡率先呼啸着冲了出去,“咕咕。。。。。咕!”沉闷的发动机声音在空旷的平原上传唱。
“嘿呦喂!呜呜呜!”前锋营的士兵显得很开心,不断嘶喊着,偌大的平原成了他们的表演场。
“嚯嚯嚯!”一阵鬼叫,谁也不明白这是啥动物的声音,但是话里行间那副异常的兴奋劲却被所有人感觉到了。
包括后面的坦克、装甲车内的士兵,每个人都有所感应,全身的血液在那一刻都燃烧着。
正所谓狼行千里吃肉,狗走千里吃翔,他们就是这大草原上最凶横的豺狼。
就算是老毛子也抵挡不住群狼的撕咬,只能是退缩,或者被吃,在他们面前,那就是死。
十几分钟之后,前锋营的车辆来到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城外,说是说城,其实就是个大聚集地,没有中华民国的城池那么古朴,还有城墙。
这个城是由各种各样的建筑混合在一起,看起来倒是繁乱的很,其实这恰恰是现代城市的雏形。
像欧美的那些近代化城市,或者说现代化城市雏形,都是打碎了原有城墙耸立的中世界封建城市之后,再建造起来的。
而沙俄除了欧洲部分之外有中世纪城市风格之外,像亚洲部分,多数是苦寒的西伯利亚高原。
别说是城市,就连人都不多见,幸好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临近突厥斯坦地区、中华民国唐努乌梁海地区,还有点人气不然哪里能成这种规模?
那里原来是是准噶尔部的地盘,所以,当地人都是中亚人种,不像是俄国老毛子,正儿八经的欧洲白种人。
第四百五十六章 出乎意料的快()
看见了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的轮廓之后,郭啸天下令部队加快速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击溃城内的守军。
当然,所有皮卡、装甲车、坦克都开足了麻利,“咕。。。。咕。。。。嘟!”
当地还算有些植被,牧草覆盖着黄沙,所以引不起像大西北那般的尘暴,有的只是屁股后面乌黑乌黑的烟。
这个时代的汽油、柴油仅算是初级石油加工品,所以,燃烧效率很低,然后就只能产生这么大的黑烟。
以发动机的效率,几分钟,他们就冲进了这座规模仅算是一个集镇的城市。
四周房屋很低矮,最多是两层建筑,且都是木制建筑,很少看得见所谓的金碧辉煌的水泥建筑,或许有钱人都去城外建庄园了。
不过,这也好,至少一览无遗,只要有人抵抗,放一把火,全都烧死了。
“营长!不是说老毛子都是金发碧眼的呀!可你看这,这这,跟我们也差不多嘛!”
“就是呀!营长,这该不会是自己人吧!”
前锋营的士兵一看那四周散布着人,都是黑发黄皮肤,哪里像传说中那样‘凶恶’呀!顿时满脑子的疑问。
郭啸天无奈的说道:“让你们都读点书吧!指导员不是介绍过了吗?这里原来是蒙古人的地盘,生长在上面的肯定是蒙古人呀!那里是老毛子,还金发碧眼,不过这得人还是跟我们有点区别的,没看见人家高鼻子、褐色眼睛呀!”
其实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个所以然,只是大概记住了一点,谁说俄国全是金发碧眼的人?
那纯属扯淡,俄国跟中华民国一样,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除了跟欧洲那边结合的斯拉夫人部分是金发碧眼,其余人都是五花八门的,人家可不只融合了蒙古人、突厥人,还有中亚民族,例如哈萨克人,土耳其人。
“哦!原来是这样。”
“不对呀!营长,他们怎么听不懂我说的话?”六师一个蒙古族战士惊讶的问道。
郭啸天一听,差点没给自己一个大耳刮子,这不是自己挖坑给自己跳呀!
边上一名战士帮了他一把,“你个二愣子,谁说蒙古人就一定听得懂你说的啥?没见西北新疆那边的蒙古人都不知道你说得是啥呀!”
“就是就是,俺还是四川汉人呢!也听不懂豆包说的啥?”
“哎呦我去,你个大啊棒槌,再喊老子豆包,我就赏你一个大耳刮子。”
顿时,全场哄笑,“哈哈!”这两活宝把气氛瞬间扭转过来。
“好了,都别玩了,都注意点,这可不是咱们国家。别等会被人打了黑枪都不知道。”
“是!”众人立刻严肃起来,双眼目视前方,余光扫视周边,主义着四周的一草一木。
只听见前方突然传来一阵枪声,“突突突!”正是车载大口径机枪的击发声。
好家伙!正好碰上了白俄巡逻队,或者是大部队,瞧这个样子,这里也不可能有更正规的敌军了。
简直哭笑不得,二十几个穿着沙俄旧军服的老毛子,肩上扛着一杆步枪,大摇大摆的在街道上游行。
也不知道是不是心太大,根本没管突然进入的前锋营车辆,搞得前面装甲车不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