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不是汉献帝 >

第228章

我不是汉献帝-第228章

小说: 我不是汉献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有心让其他人提出来,可那帮胆小鬼又一个个做了缩头乌龟,谁也不肯当出头鸟。事情也就这么僵持了下来,可时间拖得越是久,轲比能心中的不安就越是明显。

    匈奴人已经指望不上了,呼厨泉、去卑的被擒,仅剩下的刘豹带着残部躲进了深山老林,眼下轲比能能依靠的仅剩下鲜卑人。步度根跟蒲头已经率部去跟马超的伏波军周旋,能跟轲比能商议大事的,就只有素利那个滑头。

    “我决定撤兵。”被轲比能认为滑头的素利忽然在鲜卑人的军事会议上宣布了自己的决定。轲比能心中不由狂喜,总算是等到有人主动提出来了,但身为此番出兵的盟主,态度还是要表现的。轲比能一拍桌子,怒声呵斥素利道:“素利,你想动摇军心?”

    “我说轲比能,都这时候你就别硬撑了,上党咱们攻不下来,趁着汉军还没完成合围,趁早撤兵才是上策。反正你撤不撤是你的事,我是要撤了,谁要是想跟着你轲比能在这等死,我不拦着,但也希望你不要拦我,免得伤了你我的和气。”素利丝毫不让的威胁轲比能道。

    “……素利,你想要造反?”

    “呵呵……轲比能,你又不是我素利的主子,何来造反一说?当初跟着你一同南下,那是因为有好处可得,但现在继续跟着你已经捞不到好处了,那我为何还要陪你在这浪费时间。汉军派出去袭扰我们后方的军队你不理会,不心疼自己族人的死伤,可我心疼啊,所以我是要走的,而且是马上就走。愿意跟我一起走的,我欢迎,不愿意的,我也不强求。”素利说完这话,压根不理会轲比能的态度,转身就往帐外走。

    “站住!我家大王还没发话,我看谁敢走!”郁筑健拦住了素利的去路,怒声喝道。

    “哼,郁筑健,莫非你以为在这鲜卑只有你一个勇士?”素利能哼一声,成律归、弥加立刻上前准备与郁筑健动手。

    “住手!”轲比能出声喝道。

    看着轲比能站起身环视帐内众人,众人纷纷眼神躲闪,不愿与轲比能对视。看到此情此景,轲比能就知道素利为何今日敢如此大胆,原来除了自己的亲信外,其他人都已经私下与素利通了气,准备一起向自己发难。

    “……既然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撤兵,那就撤兵吧。但撤兵也要有个章程,若是一窝蜂的后撤,那岂不是给了汉军乘胜追击的机会。”

    见轲比能服软,帐内的众人不由神色缓和下来,唯一感到心虚的就是素利,以他对轲比能的了解,此时轲比能的表现并不符合他往日的性格。自己方才与他针锋相对,鬼知道他背后会如何给自己好看。那些墙头草压根就指望不上,在离开了轲比能的营帐以后,素利第一时间找来成律归、弥加这对心腹,叮嘱二人立刻集结人马,先行出发。不管轲比能打算如何报复自己,首先必须要够到自己才行,离得轲比能越远,自己就越是安全。

    得知素利率部离开了营地,轲比能只是微微摇头,并没有让郁筑健率部去追。走了也好,通过之前营帐内的争执,轲比能已经发现素利就是手底下那些人的首领,没有了素利,那些人没了领头羊,一时间也就不敢违抗自己的命令。

    要说心里没气,那是不可能的。往日里总是跟在屁股后面拍马奉承,一转眼就跟你对着干,换谁心里都会不舒服。但轲比能也知道,此时不是收拾那些墙头草的时候,自己想要率部安然返回草原,还需要这些墙头草的力量。

    没有了素利,轲比能眼下的实力显得有些单薄,为了完全起见,更为了保护这次南下的辛苦所得,众人同意了轲比能提出的等步度根、蒲头率部赶来汇合以后再行撤兵的提议。

    为了不叫上党的汉军察觉自己的撤兵意图,轲比能还是命人继续攻打上党,只是负责攻城的鲜卑人在知道马上就要撤兵的消息以后,哪还有心思攻城,结果就让守城的郝昭发现了破绽。

    这些日子的守城下来,郝昭对鲜卑人攻城的力度早已有了数,但今日的攻城,鲜卑人别看声势做的大,但实际行动却是草草收场。觉得不对劲的郝昭当即便让人将自己的发现禀报了城里的刘协。

    刘协闻知后立刻便带着庞统等人赶到了东城,只是看了一眼战后的战场,刘协便认同了郝昭的猜测。城下死的人少了,以往鲜卑人攻城,不留下一地死尸绝不收兵,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零零星星的就躺了那么点人。

    “主公,轲比能会不会是有意撤兵了?”庞统出声提醒刘协道。

    “有这个可能,久攻不下,后方不宁,他的确有可能会选择撤兵。”刘协点头答道。

    “主公,那我们要不要追击?”庞德一听立刻问道。

    “不忙,撤兵只是一种可能,也有可能这只是轲比能的诱敌之计。”刘协闻言说道。

    “那我们可不可以将计就计?”庞德听后问道。

    “不着急,先看看再说,以不变应万变。就算轲比能这时候撤兵,按照时间推算,他回去也晚了。”

    刘协正与众人商议,羊衜忽然急匆匆赶了过来,对刘协禀报道:“主公,高顺将军派人前来传信,说是东门城外不见了素利的大旗。”

    “……士元,你怎么看?”刘协问庞统道。

    “唔……不妨就按主公先前所言,我们以不变应万变。”庞统想了想,开口答道。

    庞统的建议虽然让庞德、典韦这些好战分子感到有些失望,但刘协才是拿主意的人,刘协觉得庞统的建议适合当前的情况,庞德等人也只能老实待在城中。

    上党城的以不变应万变,让轲比能诱敌出城的计划受挫,只能无奈撤兵。在步度根率部赶来汇合以后,轲比能看到只有步度根的人马回来,不由纳闷的问道:“步度根,蒲头呢?”

    “呃……蒲头已经率部返回草原了。”步度根犹豫了一下,据实对轲比能说道。

    “什么?他敢擅自行动。”轲比能闻言大怒,先是素利,后是蒲头,看来自己的威信受到了挑战。

    “呃……其实也不能怪蒲头擅自行动。他的部族已经快叫汉军赶尽杀绝了,要不是我实力不足,我也想学他先行一步。轲比能,别再耽搁了,咱们还是赶紧回部落吧。”

    听到步度根这么说,轲比能的眉头一皱,问道:“怎么?蒲头的部落损失很严重?”

    “何止是严重。听拼死赶来报信的蒲头部落的族人说,汉军已经失去了人性,见人就杀,见帐篷就烧,但凡是被汉军发现的部落,几乎就是全灭的下场。轲比能,这回汉人是动了真怒,我们需要小心应对。”

    对于步度根的提醒,轲比能嗤之以鼻,还用你步度根提醒吗?从这段时间攻打上党时汉军的反应就可以推断出大汉朝廷打算做什么。可惜身边的“队友”不给力,导致自己陷入了被动,偷鸡不成蚀把米,没有抓住汉人皇帝不说,还把老本也给赔了进去。

    这些事情轲比能不方便和步度根说,别看步度根此时跟轲比能哥俩好,但步度根属于檀石槐那一系中的嫡系,而轲比能则属于旁系,要真按血统远近来定,步度根比轲比能更有资格入驻弹汉山王庭。蹇曼如今能够安稳待在弹汉山王庭,也是因为眼前这个步度根的暗中支持。

    对待步度根,轲比能是既要合作,又不能不防备。但从目前来看,还是合作多过防备,尤其是在汉军此番明显是要断绝鲜卑人的根基的情况下,精诚合作才是渡过难关的最佳选择。

    鲜卑人撤兵了,上党的汉军并未追击,毕竟防守上党可以借助城池之便,但离开了上党,汉军的优势便没有了,在野外与人数占优的擅长骑战的鲜卑人放手一战,即便最后能胜那也只会是残胜,刘协不希望坚守了这么多天,最后是个残胜的结果,便主动放弃了追击鲜卑人这个充满诱惑的选择。

    这样也好,自身的损失小了,才方便接下来的安排。就这么放鲜卑人安然回到草原去祭奠他们死去的亲眷?没那么便宜的事!既然来了,那就不要想走,灵魂留不住,那就把命留下。

    随着鲜卑人撤走,先前被马超率兵俘虏的呼厨泉、去卑等匈奴人中的首脑人物也就被送到了上党。呼厨泉、去卑等人心中忐忑不安,经过这段时间的道听途说,呼厨泉、去卑等人对现今的大汉天子已经有了初步了解,知道这是个不同于以往的大汉天子,似乎更注重实际,想要依靠往日那一套来渡过难关,似乎不怎么现实。

    刚一进城,呼厨泉等人就被带进了大牢,参观了一下刘协命人为他们准备的各种刑具,听着负责迎接的人眉飞色舞的为他们讲解各种刑具的具体用法以及可以达到的效果,呼厨泉等人的脸都绿了。

    这是得有多大的仇才会想出这种让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法子?

    带着这个疑问,呼厨泉等人见到了刘协为他们安排的真人示范。修武卢这个轲比能的幼子,呼厨泉等人先前见过,都认识,但此时那个意气风发的鲜卑小王此时正被绑在一根柱子上让人往鼻子里灌水。辣椒此时还没有引进中原,可从鼻子往里灌水,那滋味可想而知。

    “庞先生,烦请你禀报圣上,就说我等真的知错了,还请给我等一个赎罪的机会。”呼厨泉低声下气的向庞统请求道。

第一百九十六章 以命换命() 
这世上从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刘协恨匈奴人对汉人的屠戮,但他却做不到把匈奴人赶尽杀绝。别看刘协口口声声的要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但在筑京观立威以后,刘协已经不打算过分屠戮,那是活生生的人脑袋,不是韭菜,割了一茬还能再长出来。

    杀之有伤天和,不杀留之又后患无穷,好在刘协来自后世,那千多年间值得借鉴的例子不要太多,刘协只需挑出合适的,就足够。

    匈奴人不同于羌人或者南蛮人,别看匈奴人与汉人杂居已有一百多年,但匈奴人依旧有不少人保持着原有的生活习惯,只有一小部分学习汉人的耕作,变成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而且相比起羌人,匈奴人要更加团结。好赖匈奴人曾经称雄草原,曾经强大到大汉不得不依靠和亲来祈求边境的安稳。

    要分化瓦解匈奴人,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将匈奴人分散安置到大汉的各个角落,凭借大汉族超强的同化能力,将匈奴人彻底消化转变成大汉的一分子。阻碍这一庞大计划的第一阻力,就是匈奴人中数十万的青壮,百年的休养生息,已经让匈奴人的控弦之士达到了数十万,要是不能将其解决,那不过是将匈奴人的隐患分散到了大汉的各处。

    匈奴青壮必须死!那些老弱妇孺,只要让她们定居在大汉各处,失去了青壮的保护和依靠,她们就只能乖乖认命,老实的做个顺民。等到接受了汉化的匈奴孩童长大,再经过数代的繁衍,一个没有文字,没有语言,只剩下零星传统的匈奴对大汉也就构不成什么威胁了。

    至于呼厨泉、去卑等匈奴人中的首领权贵,在刘协的清单上并没有他们的名字,现在不杀他们,只不过是还有可利用的地方,一旦等他们失去了利用价值,是杀是剐或是留他们一条性命,全在刘协一念之间。即便真的留他们一命,刘协也不可能让他们回到族人的身边,京城的一个闲职,就是他们最好的结局。

    呼厨泉等人只猜到了刘协的一半心思,认为刘协会网开一面只是因为手头缺人,却不知道刘协针对匈奴人的全盘计划。在刘协提出以命换命的条件以后,他们忙不迭的答应了下来。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顺着刘协划下来的道走,那就会无路可走。呼厨泉等人压根就没有与刘协讨价还价的本钱,除了点头配合,别无他选。刀把子在人家手里攥着,点头慢点都有可能挨捅,哪有工夫思前想后。

    以命换命,顾名思义便是用鲜卑人的性命换取自己以及家人的性命。刘协不管那些匈奴人如何去偷袭鲜卑人,总之一个匈奴人只要带回来一个鲜卑人的人头,便可以重获自由并且连同他的家属一起获得大汉朝廷安置的奖赏。

    为了防止匈奴人聚众反噬,汉军一次只放一千匈奴人出营,两百人一组,分发武器后以十日为限,限期不回者家属一律格杀。若是有人因事耽搁限期未归,不管,一律格杀勿论。

    严格的条件限制让那些想要搏命的匈奴人红了眼珠子,出营之后便立刻寻找落单的鲜卑人,为了一个鲜卑人的人头,匈奴人甚至会大大出手,但汉军不管这些,一头换一家的规矩绝不违反,刺激的匈奴人不得不将目标更多瞄准了鲜卑人的游骑。

    呼厨泉、去卑虽是匈奴人的权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