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仙侠电子书 > 追魂一笑 >

第45章

追魂一笑-第45章

小说: 追魂一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不仅是这件案子的首告,还是将严世子押送到京兆府衙之人。听说当时闻讯前去看热闹的人极多,都聚在京兆府门前,以至于襄国侯府派去想抢人的那些护卫都吓得不敢动手,而京兆府尹段朴青更是一直苦着一张脸,不得不先将堂堂的严侯世子收监关押。

    至于这对金童玉女究竟是何方神圣,倒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他们是姓花的姐弟俩,只是去湖上游玩的普通客人。也有人说他们不是亲姐弟,但都是青萝姑娘的朋友。更有人说他们是江湖人,而且与宋将军的关系非同寻常。

    但是在谈论起他们二人之时,唯有一样事情倒是众口一词,那就是这对金童玉女的容貌极美,真可谓是世间罕有,令人一见难忘。

    如此一来,那些想一睹这对金童玉女真容的好事之徒便开始动起了心思,既然查不到他们的真实身份,不能堵在人家门口偷看,那便只有一个笨办法——守株待兔。既然他们是此案的首告,那么京兆府审理此案时便一定会传他们前来问话,到那时自然就可以一睹他们的庐山真面目了。

    谁知抱有此种想法的人竟是颇多,日日都有闲来无事之辈在京兆府衙门前转悠,并不时向衙门里的差役和师爷打听开审此案的日子。这样一来,无形中便给那些想将此案向后拖,最后拖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人,造成了一种极大的压力。如此引人关注的一桩案件,却迟迟不予开审,时日久了,必会引起诸多的议论,一旦群情鼎沸,以致上达天听,到时候怕是任何人都承担不起。

    不过说来也奇怪,自那对金童玉女将人送到京兆府并录下口供之后,便从此凭空消失了,不但再没有在任何公众场合露面,而且也未派人来京兆府催问案情进展,仿佛这件事已与他们无关了。

    京兆府倒是有人曾按照报案人留下的地址去过花府,目的是找这对当事人询问有关案情的一些细节,结果却根本未见到报案的那对少年男女。出面回答问题的只是一个小丫头,据说案发时她也在那只小舟之上,倒也勉强算得上是个证人。

    只是这对金童玉女当初那么大张旗鼓地将一位堂堂一品侯府的世子送进了衙门,事后却又如此低调避人,实是给人一种极为怪异的感觉,同时也难免不让一些有心人开始怀疑,这整件事可能别有内情。

    ………………………………………………………………………………………………………………………………

    夜色已深,相府书房之内,左相冷衣清正在听取一名心腹手下的禀报。想必是事关机密,不但书房的门窗紧闭,就连他们交谈的声音都刻意压低了几分,以防隔墙有耳。

    “你确定他们是从芜州来的?”

    “属下确定。属下亲自去芜州查访过,他们确是去年腊月初从芜州出发,并在新年过后到达京城的。”

    “腊月初出发,年后才到,怎会在路上耽搁了这么久?”

    “是——,是属下疏忽,方才忘记说了!他们并非从芜州沿官道直接入京,而是中途绕去了徽州,并在那里滞留了数日之久,之后才又上路来京的。”

    “徽州?你可知他们在徽州都做了些什么?”

    “属下无能,未查到他们在徽州具体都做了些什么,但有人看到过他们曾在一个叫绿柳庄的地方出现过,似乎还在那里祭拜过什么人。”

    “绿柳庄——”冷衣清的脸色不由得微微一变,皱眉沉思了片刻,接着问道,“你在芜州时可曾打听到关于他们的任何消息?他们与花凤山究竟有何关系?”

    “属下倒是打听到了一些事情。那位花小姐确是花凤山的女儿,自幼便养在芜州老家。听说是因为花夫人早逝,花凤山又忙于行医,只好将独女送回老家,由家中的老仆人照顾。只是这位花小姐平日深居闺中,极少抛头露面,便是本地之人也少有见过她的。

    据说她已得了花凤山的真传,医术精湛,但她从不行医坐诊,只是经常通过花家在当地开设的药堂,将她所配制的一些可强身健体预防时疫的药丸发放给那些求医之人,而且从来也不收钱。虽然几乎没有什么人见过这位花小姐的真容,可是当地人却都在传,说这位花小姐貌似天仙,真可谓是倾国倾城。”

    “你可知这位花小姐有多大年纪?”

    “这个属下确是不知。不过听说她与那个叫寒冰的少年人是同年,那个少年属下倒是见过一次,不过二十岁左右的模样。”

    “这个叫寒冰的少年又是什么来历?”

    “这少年的来历属下至今也未查清。听说寒冰只是他的名,至于他究竟姓什么,却是连花府的下人们都不清楚。他称花凤山为舅父,并且称花小姐为姐姐,照理说他应该是花凤山的外甥。可是花府中的人从未听说花凤山有过任何姐妹,甚至是兄弟,有可能这少年只是花凤山的一位远亲。”

    “有名无姓?这倒是有些古怪。你既已见过他,便说说他的样貌如何?”

    “说起这个寒冰,属下这一辈子从未见过比他还要好看的男人!有人竟然还在私下里议论,说便是当年那位曾令全景阳城少女痴迷不已的永王浩星潇隐,年少时的样貌恐怕也不一定就能胜过这位叫寒冰的少年。”

    “永王浩星潇隐——”冷衣清默念着这个至今仍是个莫大禁忌的名字,心情不由得越发沉重了起来。

    难道这个寒冰竟是隐族人?那么花湘君呢?他们两人之中,究竟谁才是芳茵生下的那个孩子?

    无论他们的身份为何,他们的背后必是有人指使,否则怎会初来乍到便惹出如此多的是非?

    背后指使之人莫非是花凤山?他与那个假定亲王的关系非同一般,想必与真的定亲王也有勾连。只是他们让这两个孩子挑起这样的事端,究竟目的何在?

    严侯府的世子,绝非寻常侯府的世子可比,他的背后可不仅仅是一座一品侯府,而是整个严氏一族,那可是就连他这位堂堂当朝宰辅也不敢轻易招惹的对象。

    莫非——他们竟真的是要挑战严氏一族?!

第七十五章 严氏一族() 
虽然关注严世子杀人一案的人确实很多,但是真正关心那个真正的当事人——严兴宝的,却真的没有几个。

    不过,虽说关心他的人不多,但这些人所代表的庞大势力却是没有几个人能够与之抗衡的。这些人包括严府上下,宫中的严皇后,以及与严府有着密不可分关系的皇长子济王殿下。

    说起来,这位济王殿下也算是严世子的表兄,血缘至亲。可是这两兄弟间却无任何相似之处,更无丝毫兄弟之谊。

    济王浩星明仁的身份是皇长子且是嫡子,是最有希望登上太子之位的皇子。因此他自幼便受到严皇后几近苛刻的督导管教,为人谦逊守礼,处事老成持重,虽然素来淡泊名利,却极为礼贤下士,被人称为一代贤王。

    而严兴宝与他的这位表兄却是截然相反。一出生便是一品侯府的世子,又有严皇后这样位高权重的姑母,故而他自幼便被娇生惯养,以至于长大后竟成了一个无法无天的混世魔王。

    济王与这位严世子在年龄上本就相差了十岁有余,年轻时还会把他这个表弟当成孩子,偶尔陪他骑马玩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来越对这个纨绔不堪的表弟生出了厌恶之心。因为他已经清楚地意识到,这样愚蠢不肖的亲戚只会给他带来麻烦,甚至有朝一日,还会成为他夺位路上的绊脚石。

    然而济王虽是抱有这样的想法,却丝毫不敢在人前表露出来,尤其是在他的母后严皇后面前。因为他一直都知道,在他母后的心目中,严氏一族的兴衰荣辱竟是比大裕国的前途更重要。当然,济王心里也十分清楚,他母后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自然也有她的道理。

    严氏一族世代相传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早在前朝大宁国时期便是权倾一方的豪门大族,及至前宁覆亡,严氏一族却依然屹立不倒,转而又成为新朝大裕皇室的鼎力支撑。

    大裕开国皇帝太祖浩星奇,他所一直倚重宠爱的严贵妃,便是出身严氏一族,而这位严贵妃之子,便是当今的皇上浩星潇启。浩星潇启更是立了自己的表妹严氏为后,一时间令严氏一族登上了荣耀的顶峰。

    可惜盛极必衰,世间万物皆逃不过此理。严氏为后,又生下了皇长子更是皇嫡子,实际上也就是顺理成章的未来太子——浩星明仁。而她的两个兄弟也是一文一武,在朝中手握重权。一位是一品军侯镇国侯严域宽,另一位则是一朝宰辅右相严域广。

    如此盛极荣极,在历朝历代都恐难有人能望其项背。可是谁能料到,一场突发的巨变,让严氏一族遭受到了一次极为沉重的打击,竟至从此一蹶不振,渐渐走上了衰颓之路。

    景运十九年春,裕帝南巡,皇长子济王随驾出巡,皇后则留下来坐镇宫城。谁曾想异变突起,留在京中的二皇子淮王浩星明义,竟然与负责京城卫戍的禁军大统领高奉先合谋,举兵攻打皇城,意欲谋逆夺位。

    当时守卫皇城的侍卫亲军以及镇国侯严域宽所率领的府兵与反叛的禁军展开了激战,却因寡不敌众而节节败退。最终,叛军攻占了皇城,进而占据了整个京城。

    严皇后在几个侍卫亲随的保护下侥幸逃出了京城,可是镇国侯严域宽却被叛军所杀,其家人也全部遭难。右相严域广一家虽是躲避及时,逃过了此劫,可是严域广却在仓皇逃命时摔断了右腿,从此落下了残疾。

    这场叛乱虽然最终被裕帝浩星潇启调来的各路厢军给镇压了下去,可是严氏一族所遭受的损失却再也无法挽回。

    镇国侯严域宽一死,严氏一族从此失去了唯一能够领兵打仗、掌握军权之人,在皇上心目中的份量自然便减弱了几分。而右相严域广成残,严氏一族又失去了能够在朝堂上呼风唤雨、左右朝局之人,自然对百官的掌控之力也立时失去了大半。

    更为糟糕的一点是,经此一事之后,皇上也变得更加猜忌多疑,不但对皇后冷淡了许多,竟然对那个一向惟他之命是从的皇长子济王,也露出了疏远之意,除了在国事上不再倚重外,就连本已说过的立储之言也不再提起。

    面对如此刻薄寡恩的皇上,严皇后进一步认识到,唯有复兴严氏一族,才能重新掌控朝局,最终扶济王上位。可是如今的严氏一族,唯有严域广这一支还算实力尚存,其他稍近一些的支系都已是凋零得差不多了,而那些较远的支系又全都指望不上。

    说起严域广此人,在严氏姐弟三人之中,他是胆子最小的一个,却也是心眼儿最多的一个。

    当年淮王之乱时,严皇后虽然明知若是命令效忠于她的侍卫亲军放弃抵抗,淮王决不至于立即杀了她,而是会留下她作为胁迫裕帝和济王的筹码。可是她仍然宁愿冒着被乱军杀死的危险强行闯关,侥幸逃出了景阳城。

    而严皇后的大弟镇国侯严域宽却没有她那么幸运。在明知敌众我寡局势凶险的情况下,他仍是亲率府兵去营救被困宫中的长姐严皇后,结果却在乱军中坠马被杀。

    只有当时身为右相的严域广,在初闻淮王谋逆叛乱之际,便带着一家人在府中侍卫的保护下逃往城外。没想到刚逃出城,便因为拉车的马匹受惊而翻了车,将严域广的一条右腿摔断了。然而无论怎样,他一家老小的性命却是全都保住了,不像他的兄长镇国侯的一家,竟被杀红了眼的淮王下令屠杀净尽。

    事后裕帝浩星潇启为了安抚严氏一族,在皇家寺院济世寺内设灵,亲自祭奠了镇国侯,追谥其为一等镇国公,并追封了其遇难的满门上下。而对于严域广,由于腿疾难愈,实不宜再登朝堂议事,裕帝便赏了个一品襄国侯的爵位给他,其子严兴宝亦受荫封为世子。

    虽然失去了右丞相的大权,但是严域广在朝堂上经营多年的人脉并未就此荒废,相反的,在严皇后与济王的暗中授意之下,他变得越发活跃起来。

    他经常利用年节及婚丧仪典时去朝臣们的府中走动,寻机拉拢那些希望通过提前效忠新君,以便在日后能更上一层楼的投机分子与野心家。别看这位严侯爷胆子不大,但那根三寸不烂之舌却是极为了得,短短几年的工夫,便已说动了无数颗蠢蠢欲动的贪婪之心。

    大裕的朝堂之上,虽看上去仍是波澜不惊,一派政通人和之相,实则早已是暗潮汹涌,一副风雨欲来之兆。

    谁知就在严氏一族已经厉兵秣马,剑拔弩张之际,这整盘棋局的核心人物——襄国侯严域广却出事了,更确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