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焚烧25年 >

第5章

焚烧25年-第5章

小说: 焚烧25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亲这一生,是苦的,可她又是坚强而能干的。
母亲不到一岁时,姥姥病逝,姥爷远走他乡,扔下年幼的她,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嫁给父亲后,上有老,下有小,一家八口人,父亲又在外工作,家中里里外外,全由母亲打理。应该说母亲是标准的贤妻良母。记得小时候,父亲上班很早,每天早晨不到4点钟,母亲就要起来给父亲准备早饭,等送走父亲,接着又要为我们四个孩子准备早饭,然后再一个个看着我们去上学。
在那个小村庄,母亲开了许多先例:第一个人工孵化鸡雏,第一个盖蔬菜大棚,第一个去县城学裁剪,做服装,后来,又去开饭店。直到后来,母亲只身一人,带着几万块钱,跑到内蒙古大草原,买回来数十头牛和几匹马,从此,母亲越发地受起累来,直到现在,五十多岁的母亲仍风里雨里地赶着她那几十头牛。有人问她,图什么,为了什么?她不说话。可是我知道,母亲曾和我们说:“我这一辈子,最后悔就是当年没完成学业,要不是因为没人供,唉。。。。。。所以我最大的心愿就是,你们全都考上大学,全都出人头地,那我的心愿也完成了。”说这话时,母亲的眼里是含着泪,同时充满希望的。
上高中的时候,每逢寒暑假,我都会跟着哥哥或者母亲去放牛。我很喜欢放牛的日子。我也喜欢牛,牛是和善的,友好的,而且牛是可爱的。母亲说,世间万物都是有灵性的,牛更是。有一回,母亲不小心,扭伤了脚,疼得不能动,独自一个人坐在地上哭,母亲的牛们就都围过来,低着头,用鼻子嗅着母亲。哞哞地叫。母亲后来跟我提起这件事时说,牛是在问她怎么了?我嘴上没说什么,可心里的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很不好受!
清晨6点钟,我和母亲还有牛,踏着晶莹的露珠,迎着朝阳,走在村边的树林里,露水打湿了鞋子与裤管。空气是清新的,天是蓝的,云是白的,鸟儿在叫,风轻轻地吹,听得见牛儿吃草的声音。母亲说,听牛吃草的声音,心里真高兴!因为牛儿吃得真香啊!是啊,牛是懂得知福惜福的,只是吃草,就很满足。
生活不同于看风景,因为日头是毒的,烤得人发昏,特别到了中午,人就像蒸发干了水分的草,开始蔫了。天是长的,从早到晚,一天有10多个小时都要站在外面。而更让人难过的是,人在这一天当中是寂寞的,也许母亲只能和牛对话了。更是常常天有不测风云,不知什么时候,暴雨倾盆,人就得被淋得全身湿透。风吹雨淋,日晒,这些都是常有的事。千般苦,万般累,母亲都在挨着,可是谁能想像得出,她是如何忍受着孤独?那几年,奶奶住姑姑家,父亲又不常在家。偌大一个家,只有母亲一人,在外面跑了一天,累了一天,回到家,冰房冷屋,连口热饭都吃不到嘴。尤其现如今,父亲因病后,身体欠佳,往往要在单位住半个月之后,被人开车送回家,在家小住几天后又被接去单位。母亲的孤独更是无法想像。人上了年纪,仍要奔波,同时还要忍受寂寞。这份苦,我无法用语言来描述。此时此刻,我真的找不出词语来讲我的母亲。心里明白,她操劳半生,只图儿女成人,可儿女们就算明白又真的能回报吗?
后来,我和母亲之间经常吵架,似乎有了很深的矛盾,她说,权当没我这个女儿,我也曾说,不再回那个家。可是,母女之间的爱,又怎会如此轻易割舍?每次和母亲吵完架后,母亲总会主动打电话过来,话语中是多少牵挂与深情?
前几天,母亲打过电话来,责怪我好久不打电话回家,我只“哦”了一声,泪就开始在打转,声音也哽咽了。我谎称没时间,急急挂断电话,独自一人守着电话,任泪水横飞。
想起以前,每次回家,母亲都要煮我爱吃的绿豆粥。绿豆,是她总会买下来放在家里的粗粮。又回想起,今年年初,母亲叫人捎来我爱吃的酸枣,我知道那是她一颗颗亲自摘下来的。我手里捧着那小小的,圆圆的枣子,就像捧着母亲的心一样,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
其实天下的母亲,不唯独我的母亲如此,所有的母亲,不都是如此吗?
《廊桥遗梦》里有这样一段话:“母亲对于子女的爱,是不会因为子女犯了错误而改变的,我不知道子女对于母亲的爱,会不会同母亲的爱一样深?”
知恩图报,乌鸦尚能反哺,何况我们人类!可我们如何报得了这份深情?以这寸草之心,如何报得了三春之晖?
人之初
    我没进过幼儿园,也没上过学前班。很庆幸自己长在农村,给了我八年最宝贵的时光。在八岁之前,我的生命中只有玩耍。比如,春天的时候,把早早钻出地面的野草,当作花来移植,天天给它浇水,还梦想着,它能开出美丽的花来,然后,我就去卖花。当然,最后的结果是草死了,就算不死,也不会开出花来。夏天的时候,跑到老土墙上找洞洞,因为洞里面有小麻雀。用一根有树权的小树枝去掏鸟,掏出来毛还没干的小鸟,像珍宝似的,捧回家去,喂它大米饭吃,喂它喝水,可不知为什么,小麻雀就是不肯吃,也不肯喝,一直张着黄黄的小嘴叫,过不了几天,小麻雀就死了。冬天下过雪,扫出一块地来,撒点粮食来扣鸟,当然一只也没逮着过。这样的坏事,直到我上了学,就再也没干过了。
因为我人长得小,年纪也小,到了八岁,学校还不收我。母亲没办法,找到教一年级的老师,跟她说情,叫我做了旁听声。开始的时候,怕被校长发现,上课的时候,就坐在最后面,我矮矮的个子,被前面一排人挡着,黑板上写的是什么都看不见,于是就常蹲在小板凳上。后来,老师才把我调到前面坐。
记得第一次拿铅笔写字,我还是像在家里玩铅笔一样,用左手写。老师把我的笔从左手拔出来,放到我的右手里,就这样,我才开始学着用右手写字。回到家,母亲说:“真是奇怪啊,我怎么叫你用右手写,你都不听,怎么老师一下子就给你改过来了。”
学校里只有一口洋井,每个班级有个铁桶,用来盛水,还有一个茶缸。二十几个孩子就共用这一个茶缸喝水。男生轮流去抬水。
下课了,孩子们就蜂拥着去抢水喝,女生抢不过男生,就想办法央求能抢水的男生帮忙。还记得,我对一个男生说:“我奶奶还给你吃好吃的呢,你得给我水喝。”夏天和秋天,是用一个作息时间表,吃三顿饭,中午可以回家去吃饭,冬天和春天,又换另一个作息时间表,吃两顿饭,中午就得带饭盒。
到了上午第三节课的时候,老师就开始收饭盒,一个压一个地放在火炉上,得随时把下面热好的放到上面来,把上面凉着的放到下面去。第四节课,就在饥肠碌碌和飘满热饭盒味的教室中度过。学校墙头外,有个卖热面包的阿姨,我偶尔也会去买一个两个来吃。其他的小伙伴很少有我这般幸运的,他们大都很少有钱来买东西吃。
因为是旁听声,没有学籍,也不在编制内,所以,轮流值日打扫卫生没有我,上课间操时,我也只能趴在班级的窗台上,透过洒满阳光的玻璃,听外面放的广播体操的音乐,看小伙伴们在操场上排队、做操。那时候,我很羡慕他们,渴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够站在操场上。
一年级的老师那时正在和远在城里的丈夫闹离婚,三天两头,就不给我们上课,等好不容易来上课了,就一节课讲好几节的东西。然后就听写生字。写不对的,放学就不许回家,一遍遍地听写,什么时候都对了,什么时候才让回家。我常常被教师留下来,弄得哭哭啼啼,一直到日落黄昏时分,才被放回家去。考试的时候,老师把我们班最差的那个学生的试卷给我,让我考试。就这样,做了好几年的旁听生。
直到小学四年级,全乡组织一次口头作文比赛。因为我平时的作文写的好,又常被老师当作范文来读,上语文课还常叫我领读课文。总之,是自己的成绩好,也是这次机会让我终于有了学籍。打那后,是所谓的一路高升,先当个卫生委员,又当个学习委员,再当个小班长,少先队小队长什么的。天天美滋滋地,像个骄傲的小公主。
有一回,放学后我照例检查卫生,发现我们班有个男生的书桌里放着陀螺(小时候叫它冰嘎),还有抽打陀螺的鞭子。我想起老师说不许在学校玩这个,顿时一股正气涌上心头,一把将鞭杆给掰折了,连同陀螺一起扔进了厕所。扔完后,也开始后怕起来,知道自己这祸闯大了,万一告到老师那里可怎么办?回到家后,竟茶饭不思,觉也睡不好,像天塌了似的。偏巧三姑回娘家来,看我坐卧不宁,就问怎么回事,我当然不敢说,喊我看电视,我也没心情,苦苦熬了一个晚上。第二天,果然不出所料,老师惩罚了我,罚我站了一节课,我当时那个委屈就不用说了。眼泪鼻涕一大把。心里知道做得不对,可是还是不明白,明明老师说不让玩的,我把不允许玩的玩具扔掉,有错吗?
神气过、快乐过,哭过、伤心过,孩提时的记忆,不论怎么样,都是美好的。我喜欢那个天真无邪的我。如果真的可以穿越时空,我真想再回到童年去看看。
上下求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
读书,做学问,本身就是一件苦差事。早在两千多年前,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就曾对我们说过,求学之路是漫长而又艰辛的。同时,他还告诉我们,要不畏艰险地去寻求真理,纵然寻求真理的道路是曲折的。
奶奶教会我数100个数,母亲教会我拿起笔来,父亲却什么也没教我,他只留给我一箱子书。当我刚识得几十个字的时候,便开始翻出古老的《红楼梦》,那是线装本的,纸张也早已发黄变脆的书。书,是从后向前翻看的;字,也得要由上往下、从右往左读,且大部分的字都是繁体字。年幼的我左手捧书,右手捧字典,一边看书,一边查字典。辛苦虽不必说,那份乐趣却是再也难得的。
于是,开始知晓里面许多诗句。那时,给我印象最深的,该是林黛玉的“秋风秋雨秋窗兮”,还有“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不过,虽然喜欢林黛玉的的诗句,可小小的我,在心里就觉得黛玉为人实在不讨人喜欢。那时,倒是很喜欢宝钗,认为她很懂得人情世故。现在想想,读书正如做人。随时间的推移,小时候的一些观念和想法都在发生着变化,看问题,也不再会只知其表,不知其里了。到如今,才略微体会出作者的一番苦心来。大凡不入流之人,常被世人厌烦,甚至怨恨,而那真正高洁之行为,也被世人耻笑为不谙世故,不入情理,这未尝不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啊。
除了《红楼梦》以外,鲁迅的《呐喊》、《且介亭杂文二集》,我也是三番五遍地去读。拿《狂人日记》来讲,10来岁的我,在读了三遍之后,仍然没有完全读懂。不知道“陈年流水薄子”为何物,也不知道什么“吃人”,以及如何“吃人”。那些白不白,古不古的词语,读起来也让人觉得晦涩难懂。不过,越难懂的东西,越是激发我的兴趣。相比之下,鲁迅的文章远比《小城春秋》、《野火春风斗古城》、《大刀记》、《成吉思汗》等书更能吸引我。直到后来,初中语文课上,老师开始细细讲解鲁迅的文章,我才真正明白文章的内涵,也开始敬佩这位一直战斗着的爱国民主战士。再后来,离开师专后,有一天在朝阳市的一条大街上,竟意外发现鲁迅的《彷徨》。当时它就躺在旧书摊上,只卖5块钱。我像得了珍宝似的,揣回家中,一口气读完。用如饥似渴来形容当时的感受,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另外,还有《今古传奇》。这书读起来,最为有趣,书里面的那些故事常吸引得我挑灯夜读,且常被弄得疯疯颠颠,读到高兴处,一个人“呵呵”地笑出声来,读到伤心处,不禁潸然泪下。一则故事读完,才发觉东方早已露出鱼肚白。《今古传奇》虽然好,可有些东西,又确实不适合小孩子读。后来,母亲便把这书禁了,锁了起来,不准我们读。不过,有些东西,纵然看不得,也还是读过了。小脑袋瓜里,就开始想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却始终想不明白。毫无疑问,就是有关性方面的东西。那时候的孩子,别说懂,连听都没听过这个词。读师专时,倒是开健康教育课,却不曾讲过这方面的知识。别说不讲,就是有老师讲,恐怕也没人去听。全都要逃课。
当然,这些书,只能在寒暑假看看,平时除了语文课本的课文以外,对我影响最深的,就是一直伴我小学毕业,引我步入一个丰富多彩世界的少儿读物——《新少年》。当中不仅有国内小朋友的故事,还有国外小伙伴的故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