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铁血帝国(月兰之剑) >

第335章

铁血帝国(月兰之剑)-第335章

小说: 铁血帝国(月兰之剑)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岳矗酝庀蛄星壳ィ鋈弥种痔厝ǎ阅谇聘母铮怪泼裰髦饕逭吆湍滤沽种械陌褐冢鹘撞愕牟宦湍鹨丫谩4耸贝丝蹋挡ㄋ拐τ诜缈诶思馍喜⒉晃!�

“看来正如史书的记载,到这个时候,波斯的革命也即将开始了,我们先等等看,注意观察,革命的风浪中总能找到肯接收我们帮助的势力,越混乱就越容易找到可用的棋子,让他们轰轰烈烈地干一场好了。”刘云轻松地扭扭脖子。

“奥斯曼怎么样了?”

顾英扬耸肩:“奥斯曼摊到了一位太过英明的君主,哈米德二世素丹,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听人告密,据说他拥有一张4万多人组成的特务网,为此每年耗资120万英镑以上,这些忠诚的特务在最近几年里把10到20万人装进麻袋扔进了博斯普鲁斯海峡里。”

“有意思。”

刘云当然无意与这位英明的素丹在镇压异己方面一较高下。

“他还下令取消了学校课程中的历史学和文学,把‘民主’、‘自由’等词从字典中删除,禁止出版有关精神病的著作,甚至化学课本中水的构成公式(H2O1)都被他怀疑是影射‘哈米德二世(HamidⅡ)完蛋’而被追查。”

“最后,跟波斯那位一样,他也喜欢大举借债,最终导致财政破产,被英、法、意、德、奥等国组成的‘奥斯曼国债管理处’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有个性。”刘云别有用心地将评语升级。

“从1894年起,土耳其各反政府秘密组织就联合成立了‘奥斯曼统一与进步协会’,通称‘青年土耳其党’,其纲领主要有三点,一是反对素丹专制制度,二是维护奥斯曼帝国领土完整,三是恢复1876年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顾英扬继续道,“该组织几经迫害与分裂,现在大部分成员流亡在海外,主要集中于巴黎,分为中央集权派和地方自治派两大派系。”

“没有军队,这些家伙什么都干不成。”刘云一针见血。

“是,据中东局报告,青年土耳其党正设法向军队中发展组织,并打算将总部迁回奥斯曼帝国领域,以便联络整合帝国各民主和民族主义组织,大概会按历史书中的记述,在近几年内举事。”

“继续观察,现在不是我们插手的时候,不错,当他们真正需要的时候,一定要确保是我国最先最有意义地站出来。”

“明白。”

说话间,茶点已经摆好,香气四溢的新鲜沙琪玛切成四方形整齐地码放在彩画小碟上,放肆地诱惑着某人。

“尝尝,不知道合不合你口味。”刘云此时的神情仿佛天使下凡。

工具的属性各有殊异,使用、保养的方法自然也不尽相同,对四岁就成为孤儿的顾英扬而言,亲人般的亲近比财富和权力更有意义。

遗憾的是,刘云无法把所有人的属性都量化般地搞清楚,他不是神,更没有电脑游戏中的人物属性值列表。

这里是现实,异时空的现实,会流血,会死人,人心会变,会为利益狗咬狗,会为骨头汪汪叫,也会为一点温情而感动一生——你永远无法看透你认识的每一个人。

“不愧是御膳房的东西,从没吃过那么好味道的沙琪玛。”顾英扬赞叹道。 。800xiaoshuo。

“喜欢吃的话,我就把做这个的点心师傅让给你好了。”

“这怎么好……”

“不必客气,一个厨子而已,算不上什么,回头朕亲自跟他说。”

“谢皇上隆恩。”顾英扬口里叫得恭敬,身体方面只是微微低了低头。

真正的忠诚不是从表面就足以识别的,刘云对这一点深有觉悟。

“下一项是东亚局的报告汇总,”顾英扬用手巾擦过手,翻开新一页,“主要是有关朝鲜和日本激进民族主义势力的发展。”

“朝日果然开始不稳了……”刘云微微皱眉。

“是,特别是对俄战后,朝鲜兴起了范围越来越广的去藩属化运动,一些民族主义分子认为朝鲜在战争中付出了巨大代价,理应得到相当的回报,至少在对华关系上不应再以国际上无法普遍认同的藩属形式继续下去,要求升格为与日本平起平坐的独立化盟国。今年以来,鼓吹去藩属化的组织大量出现,影响日益扩大,据查,朝鲜王的世子还秘密资助了其中的几个组织。”

“高丽棒子,还真是不知足。”

刘云冷笑道,转回来问顾英扬:“你怎么想?”

“朝鲜的要求有其合理之处,如果一味逼迫压制,反而会引起怨恨,但也不可过分放纵,出于慎重考虑,可以先用外交手段试探一下朝鲜国王的态度。”

“如果不想或根本不承认接受朕这个天朝皇帝的册封,那就最好乖乖把国土奉上,直接做帝国的臣民,几百年的规矩,想突然破坏的话就先得想好需要付出的相应代价,天下可没有免费的午餐和不需要代价的面子。”

“是……”顾英扬飞快地记下指示——即使是集团的核心成员,很多时候在刘云面前也不得到不扮演速记员的角色。

“日本呢?小日本又怎么了?”

“是,近年日本的反华思潮重新发展起来,‘脱亚入欧’论再度兴起,虽然与主流的‘亚洲和亲’、‘王道一体’论相比,属于在野与弱势地位,但影响力不断扩大的趋势却不容忽视,尤其是许多少壮派军人和新起政治人物投入其间,组成‘一夕会’、‘樱会’等政军大串联组织,鼓吹复仇主义,认为当年被中国攻入本土是莫大的耻辱,痛斥亲华的主流政治人物为奸臣卖国贼,企图依靠西方脱离中国控制,设法击败或超越中国,成为主宰太平洋的东亚第一帝国。”

“很好,那就让他们来试试看。”刘云不屑地嗤了口气。

“希望不要过分通过外交手段施加压力,以免被反华势力利用。”

“恩,这个不必你操心,外交部的懒虫们会去忙的,你们要做的是密切监视,搜集足够切实的情报,以便外交部的人制作试探用的毒针,扶植亲华政军人物的任务也一时不能放松,不要担心钱花得太多,这都是必要的投资,就是国家预算不够,集团也会拿公共资金来补足的。”

“明白……”

顾英扬的笔刷刷刷地在纸上舞动,这声音或许太悦耳,刘云竟不自觉地发起呆来。

突然想起了一些东西,一些遥远的东西。

失去的东西,破灭的东西,记忆中即将抹去的东西。

那些热血,那些浪漫,那些认识,那些偏见,在钢铁的意志面前一律粉碎成渣,扬洒进心的漫漫征途。

文易,不要期望我会继承你的灵魂,因为你的灵魂,本来就是我的……

为什么会……莫名其妙地想起文易?

“皇上……还有两项……”

听到顾英扬小心的提醒,刘云这才回过神来。

“噢,你继续。”

“皇上,您不要紧吧……”

“没事,继续,继续。”刘云举起茶杯挡住自己的脸。

“最后是南亚局的报告。对囚禁于印度的缅甸王族的寻觅与接触已有成果,特工人员与缅甸一位亲王成功联系上了,对方的态度似乎尚在犹豫中,但显然已经在认真考虑。”

“加大投入力度,资金不能省,许诺的政策可以灵活发挥。还有越南王族呢?”

“法国人的监视太严密,至今只联系上了一位大臣,正打算通过他打通与王族的联络渠道。”

“恩,加强活动,丝毫不可放松。”

刘云显然已经有些累了。

未来,并不遥远。

时代,即将变迁。

文易,你等着看吧

第一百五十二章 阿比西尼亚的热风!(一)

亚的斯亚贝巴,出自埃塞俄比亚民族语言阿姆哈拉语,意为“鲜花之城”,海拔2400多米,是非洲最高的城市。

1887年11月4日,埃塞俄比亚(时称阿比西尼亚)的“万王之王”孟尼利克二世亲自选定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中部的费尔沃哈为统一国家的首都,并由泰图皇后亲自命名为亚的斯亚贝巴。新首都发展迅速,到1908年,常住人口已达6…7万人。新选的都城比埃塞俄比亚历史上任何一座都城都更加位于全国的中心,尤其是更靠近前任“万王之王”约翰尼四世以来新近征服的西南和广大东南地区,既便于与全国各地联系,又利于开疆拓土。

城市建在自南向北倾斜的山坡上,依山势而建,主要大街傍水流而修。街道旁奇花烂漫:姹紫嫣红的玫瑰,明媚娇艳的美人蕉,披霜堆雪的天竺葵,清雅高洁的玉兰花,沁人心脾的晚香玉,叶花难辨的九重葛……一片姹紫嫣红,无愧于“鲜花之城”的名字。

到处都是新栽的尤加利树,苗条修长,苍苍郁郁,有着下垂的三角形叶子,颜色略带灰霜,远看像覆盖着白霜的竹子。这种引自澳洲的树生长迅速,孟尼利克二世皇帝为解决首都的薪柴和建筑材料问题,1905年起号召百姓广为栽种,同时由国家廉价提供树苗,并免征种植树木的土地税。短短几年内,城内外遍植此树,成为又一道独特的风景。

1908年6月,一小队黄皮肤、黑眼睛的军人,正悠闲地漫步于这鲜花之城的美丽街道上,沿途黑皮肤的当地人不时投来尊敬的目光,某个店铺里的老板还会热情地向他们打招呼。

“舒服啊,难以想象,这里居然是跟南沙、锡兰(斯里兰卡)在同一纬度上,说它四季如春也不为过。”

其中一位挂着中华帝国准将军衔的中年人享受地感叹道。

他叫文宇,中国驻埃塞俄比亚军事顾问团团长,现年三十八岁,亚俄战争时任禁卫第一旅主任参谋、旅长等职,外表缺乏武夫的强悍,时时透出知性的气质,上司的评语是“灵变稳健,颇有儒将之风。”

“的确如此,处在高原的缘故,气候特别宜人,跟南北的平原地区完全不是一回事,想想前年在南部的穆斯塔希勒,一天之内给我热晕了三回。”

顾问团副团长银天上校似乎对那不光彩的遭遇记忆犹新,现年三十五岁的他在甲午战争时先后任朝鲜派遣军北方军团司令部见习作战参谋和日本派遣军司令部作战参谋,亚俄战争时任某步兵团主任参谋、团长等职,参与多场重大战役,表现出色,获四等青龙和三等白虎勋章,上司的评语是“思维缜密、为人实在。”

与团长、副团长并行的另有四名顾问团成员,分别是步兵科出身的李瑞石少校,炮兵科出身的李修平上尉,陆军航空兵出身的黄炎中尉(兼任埃塞俄比亚皇家飞行队副队长),以及参情处派来的古道中尉。

“怎么样,今天去哪家咖啡店?”

团员李瑞石抱着双臂,百无聊赖地注视着天空,埃塞俄比亚高原的茫茫蓝天,纯净无瑕,摄人心魄。

18、19世纪,欧洲人将咖啡树与喝咖啡的习惯引入埃塞俄比亚,由于各方面条件都很适宜,产出的咖啡豆品质比较优良,从此埃塞俄比亚逐渐成为非洲最主要的咖啡产地,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咖啡文化,1908年的亚的斯亚贝巴的街头,已有二、三十家咖啡馆为国内外顾客提供各种风格的咖啡。

“去‘阿杜瓦’吧。”团长文宇当机立断。

没人反对。

阿杜瓦咖啡馆位于上城的圣乔治大教堂外,靠近王宫,是外国使馆人员与埃国知名人士常去的高级场所。

步行一刻钟后,六人来到欧陆风格的咖啡馆门外,侍者热情地迎上来,将他们引到靠窗的一个圆桌边。

“六杯阿比西尼亚新鲜现磨咖啡?”侍者显然很了解这批熟客的口味。

“老样子,请快一点。”文宇以流利的英语应道。

这个国家的民族语言是闪族语系的阿姆哈拉语,但此时在上层社会已经通用英语。从他们的民族语言可以嗅出其民族血统的雅利安味,事实上,埃塞俄比亚人的皮肤的确不像中南非洲的纯粹黑种人那样过于焦炭化,历史学者普遍认为,现在的埃塞俄比亚人是古代雅利安人分支与黑人混血的后裔。

这些知识对顾问团成员来说也许并不重要,但多一点对这个国家的认识又有什么不好呢?

“今天没看见那位吴博士哪,是不是又到哪个角落里挖骨头去了?”副团长银天碎碎念念道。

吴博士是大使馆的顾问,专门研究亚非史,不时给顾问团开个讲座,介绍有关埃塞俄比亚及周边其他地区的历史文化,顾问团对这个国家的了解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一个胖胖的,常常穿着英国探险短裤和热带宽边帽的热心学者。

等咖啡的时间里,六人随便聊着天,不时停下来欣赏窗外的景色。

敞开的窗户正面耸立着著名的圣乔治大教堂,为庆祝打败意大利侵略军的阿杜瓦战役于1896年兴建,呈传统的八角形状,造型别致,气势恢弘,教堂塔楼顶部高耸入云的镀金十字架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大教堂以东就是木石结构的皇宫,红色的殿堂,巍峨的石墙,居高临下,极尽威严之势——不过在中国顾问团看来,这种规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