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三国随章侃 >

第47章

三国随章侃-第47章

小说: 三国随章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笮矶嗄辏锶ㄓ瘸疲骸罢帕伤洳。豢傻币玻髦 笨杉苏蕉杂谒锶ū救擞胛饩挠跋煊卸啻螅谡庵中睦硪跤跋拢饩粤交吹厍墓シズ艹な逼谀谙萑肓宋扌囊参蘖Φ淖纯鲋校僦蟛懿倌舷拢淙幻挥谢袢〈蟮恼焦ㄕ馐窃诮ò捕荒甓旆⑸氖拢茄菀逯腥葱闯山羲婧戏收揭壑螅饷飨杂形螅鞘辈懿倩乖诤褐心兀迳铣岚蛞卜刹换乩础8鹚挡懿僮院褐谢乩淳有菅倭撕靡欢问奔洳旁俅纬稣髁恕#┑撬锶ㄔ诖文耆辞彩骨蠛停獠荒懿凰凳窃诔啾谥笏锶ㄗ鞒龅囊淮笞洌庖蛔浜艽蟪潭壬嫌牒戏收揭壑姓帕伤康谋硐执笥懈上担舅锶ㄒ恢毕M芑袢×交粗兀员U辖踩以诤艹ひ欢问奔淠诮股谢顾闼忱呛戏室灰廴慈盟惺艿搅舜煺郏杂诒狈降牟芪海菔辈桓叶恕
疆土既然不得北进,那就要另寻出路,如此一来,西面的刘备军便成了目标,四年之后孙权破盟攻打关羽,不能不说与建安二十年的合肥大败有着某种程度的联系。
第六十八章 继承人
    三国随章侃 第六十八章 继承人
(演义第六十八回  甘宁百骑劫魏营 左慈掷杯戏曹操)
在本回演义中曹操终于确定了自己的继承人。关于继承人的问题,我们曾经在之前花费数章谈及,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确实是以嫡长子继承为准,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最终谁能获得继承权,实在是一件很难预料的事。
曹操子嗣众多,史书记载其共有二十五子,其中曹丕曹植都擅长文才,和父亲曹操合称“建安三曹”,在诗文上的成就非同一般,而其中曹植更是文才飞扬之辈,南朝诗人谢灵运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其才智可见一斑。而其子曹彰北征驱胡,有大将之才,还有那著名的曹冲称象的主角曹冲。年少聪明,才智过人,三国志其传中提及曹操甚爱其子,有传位之意。(《三国志》中记载:“太祖数对群臣称述,有欲传后意。”在其死后,曹操对曹丕言道:“此我之不幸,而汝曹之幸也。”《魏略》中也记载曹丕在登上皇帝后言道:“若使仓舒在,我亦无天下。”)与曹家这许多聪慧子嗣相比,刘备和孙权便不及了。刘备无须说,他早年流落失所,常在逃亡之中,所生子嗣大都夭折,(所以千万要生的好啊,要是曹操也老是流落失所,那其子即便再聪慧也多半命不长。)其长子刘禅在刘备死后即位时才满十七,另两子刘理刘永都未成年,这三人才智都不见有何特别,刘禅更是因为那“乐不思蜀”而被称为“扶不起的阿斗”。至于孙权也好不到哪里去,其子或早死,或陷内斗,大都未见有何成就。相比起来,曹操不单子嗣众多,而且又不乏聪慧才智之人,实在是太幸福了。
不过幸福也有幸福的坏处,正是因为子嗣之中杰出之辈太多,曹操也陷于了当年袁绍的迷茫之中,该立谁为继承人呢?
曹操正室原为丁氏,然其无子嗣,曹操原长子曹昂生母刘氏早死,丁氏养曹昂为子,假如按正常的事态发展下去,丁氏为曹操夫人的身份,曹昂为继承人那一般是肯定的。然而在张绣之变时,曹昂被杀,丁氏因伤其死,而对曹操颇有怨愤,而其又无子嗣,最终被曹操所废,而卞氏成为正室夫人,另一方面,在上文中提及颇受曹操喜爱的曹冲早夭,这使得曹操的继承人之争主要集中在卞夫人的四个儿子身上,其中幼子曹熊早夭,而次子曹彰(指卞氏四子中的次子)虽然勇猛过人,有大将之才,然文略不足,曹操并不指望他能继承其位,这样继承人之争就集中到长子曹丕与三子曹植之上。
我们在上文说过曹操曹丕曹植为三曹,其三人文采都颇为杰出,然曹植在三人之中也是更为突出,有“八斗”之称,其才学出众,在曹操每次对之的问答考核中颇为优异,曹操对之也极为宠爱,所以尽管并非长子,曹植也拥有了竞争这继承人的地位。而且一度占得优势,不过为何最终败下阵来呢?
若是选举才能之士,那曹操必然会选择曹植,然而这是选择继承人,那就要考虑更多的方面。
其一:才干,虽然有立长不立贤之说,但是在选择继承人之时,不免也考虑进才干的因素,假如有一人确实出类拔萃,或者长子太过无能,也不乏废长立幼之事,难就难在大多数的情况之下,诸子相差的并不过分,就拿著名的袁绍二子来说,袁绍虽然喜欢袁尚,但是袁尚之才能比之长子袁谭高不到哪里去,所以一直迟疑不决,若是袁谭确实是无能之辈,而袁尚才华出众,那袁绍早就下决心废长立幼了,曹操二子也是同理,曹植虽然才华出众,但是曹丕也并非无能之辈,如此一来便使得曹操下不了立曹植之心。
其二:母辈,虽然母凭子贵乃是常见之事,但是子凭母贵也屡见不鲜,在多子嗣的家中更是如此,因母亲受宠而被立为继承人乃是常见之事,这其中也有是因为母系一族实力影响的,如袁绍刘表立幼子莫不如此,但是曹丕曹植同出一母,卞夫人又是娼妓出生,无显赫的背景,这一点上两者都无优势。
其三:功绩,即便再有才干,若无施用之处,也豪无作用,若要树立威信人心,便得做出些成绩来给人看,即便在继承人中也是如此,俗话说“论功行商”,若有一子立得大功,其成为继承人的可能性便大增,唐太宗李世民能使长兄李建成为之忌惮,便是因为他立下的赫赫战功。所以凡若有机会成为继承人的往往会派出获取战功,或者守卫重镇,这也是立功的大好机会,曹操在南征孙权时便留曹植守卫重镇鄴,这其中便有立储之意。即便在确立曹丕为世子之后的建安二十四年,曹操原本派遣曹植南下救援曹仁,这其中也未必没有让曹植立功的意思。史载曹丕在临行前与曹植饮酒,将起灌醉,而此时曹操召见曹植,曹植醉不能去,故此罢之。所以在这点之上,曹植的资本也比曹丕高不到哪里去。(到是曹彰立功甚多,又掌兵权,这点上曹丕只怕对曹彰比曹植更为忌惮,曹植虽受其迫害然终能活到曹丕死后,而曹彰却于黄初四年暴毙于都城。)
其四:羽翼,若要争位,则必要有臣下为之羽翼,为之出谋划策,而其利益也甚大,若是自己支持的一方即位,那便有了拥立之功,前途不可限量。其中若能得到重臣襄助,则大事可成,杨广能即位其中杨素功劳甚巨。曹植便收罗了丁仪、丁廙、杨修等人为之羽翼,然这终比不上站在曹丕一方的贾诩,杨修等人虽然智谋不凡,但是在人情世故上则差了许多,杨修得罪曹操尚不自知,如何指望他指点曹植,更不用说善于揣摩他人心思的贾诩了。何况还有一个曹丕的心腹吴质。贾诩对曹操所说的那句:“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在表面上贾诩未言支持何方,但是他所说的这话表明了他反对废长立幼,在当时其他重臣都不表态的情况之下,贾诩的这番表态则很是重要了。(拥立之功甚高,曹丕即位后贾诩任太尉一职,吴质任北中郎将,统河北军事,而站错了队则可怕了,杨修在曹操生前便因曹操担忧他对曹丕动手而诛杀,在曹丕即位后,丁仪、丁廙也被诛杀,)
其五:名声,继承人的名声,德行或者说人际关系对继承人能否继承其位也是很关键的,如无必要,大多数人不希望自己的继承者是个声名狼藉之辈,也要考虑到众人对之的看法。所以各代继承人总喜欢巴结近臣,便是希望他们为自己说句好话。曹植在这点上便很不合格,任性妄为,又饮酒无度,曹丕则在众人面前显得谦逊有礼,尤其是对各大臣都是如此,更收买曹操左右为之说好话。这点上曹植远不如曹丕。
其六:父意,说来说去,这继承人最终的拍板还是要由这父亲来决定,其他种种只是增加了其筹码而已,最终还是要父亲来定夺,即便如晋武帝立个白痴为继承人,其他人也只能干瞪眼罢了,所谓功绩,母亲的宠爱,众臣的支持,才干,这都是摆出来给父亲看,由父亲定夺的。当年有意立曹植的是曹操,之后最终立曹丕的也是曹操,为何,时事易之,当年有意立曹植是因为曹植才识过人,难道之后曹植愚笨了不成,非也。当年曹操有一统之心,求的是才智之人继承其位,继续自己的争霸之路,然此时的曹操日渐年迈,其雄心不复当年,想的不再是建功立业,而是守成,所谓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就说那曹操临别曹丕哭泣之计,若是年少之曹操,必不喜这哭泣之事,而喜那曹植锦绣文章,然此时曹操已经年迈,对曹丕这哭泣则多了几分感慨了。此时曹操的性情已经变化,而曹植与其羽翼还在想如何应答曹操布置的题目,却想不到这题目已经并非重要了。而几次打小报告不成更是惹怒了年老更多疑的曹操,这点上,懂得人情世故的贾诩看的更清楚一些。曹植的最终失败,还是因为没有把握住老父的心态。
特别:前车之鉴,人类对于刚刚发生不久而且自己亲历过的事特别注意,如唐太宗才华出众,战功赫赫,唐高祖却对立他为太子迟疑不决,很大程度是因为废长立幼出了一个隋炀帝这个前车之鉴的缘故,同样,若是没有袁绍刘表父子这个前车之鉴的缘故,曹操也未必会决心立曹丕为世子了。而为了防止出现日后袁绍刘表诸子争位之事,曹操在确立曹丕为世子后又刻意打压曹植的势力,使得权力能顺利交接于曹丕之手,而在建安二十四年曹植醉酒误事后,曹操对曹植的最后期望也告破灭,曹植也再没有翻身的机会了。
曹植之后倍受打压,曹丕死后,他雄心又起,向曹丕之子,自己的侄儿魏明帝曹叡屡次上书求用,然其对之疑心不减,最终不得复起,郁郁而终。
第六十九章 汉室之亡
    第六十九章 汉室之亡
(演义第六十九回  卜周易管辂知机 讨汉贼五臣死节)
这一回演义中忠于汉室的臣子死了,汉室呢?
后人说到三国,总免不了说一句:汉室将亡。总让人感觉汉朝的灭亡在当时是不可避免的,真是如此吗?汉室真的不可复兴?
其实从当时的状况看,汉朝远没有到了要必然灭亡的地步,虽然接连发生黄巾起义,董卓篡权的情况,但是汉室作为中央政权还是被人所公认,除了二楞子袁术称了一次帝,而且还很快被灭之外,其他诸侯都还打着汉室子臣的名号,即便强如袁绍刘表,远如张鲁公孙,也就是在自家地盘上偷偷摸摸做事,也不敢公然打其他的旗号,都至少名义上服从汉天子的指挥。而且也不乏如刘虞皇甫嵩这些忠心汉室的人,且不说那些一直跟随着献帝颠倒流离忠心不改的文武百官,就说各路诸侯中也不乏如张杨这些不谋私利之人。便连孙权一开始也就指望做一个齐桓公,至于一般士人之中,也多有如诸葛亮一般光复汉室想法之人,而象鲁肃这样明言汉室不能复兴的终究是少数。(鲁肃的榻中对称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他认为曹操必篡位,而北方不可敌,只有在割据南方后称帝以抗北方。)便连孙权在听了鲁肃那番话时也惊讶其言(孙权称:“今尽力一方,冀以辅汉耳,此言非所及也。”)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曹操才能挟天子以令诸侯,才能数次不战而胜,因为他是以中央天子的名义而不是地方诸侯的名义讨伐的,而各路诸侯都只是汉天子之下的臣子而已,所谓名不正言不顺,各路诸侯在抵抗曹军时总要面对这样的政治压力,即便强如袁绍之流,也只能将矛头指向曹操,周瑜也只能说曹操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但是汉朝还是灭亡了,尽管有那许多忠臣和忠心汉室之人,汉作为国号还是被后世反复使用过,但是再也没有真正统一过天下了。
汉室与曹操,汉室之亡,首在失权,失权落与何处,便是曹操手中,后世为何称曹操为奸臣,为汉贼,便是他从根本上篡夺了汉天子的权力,之前也有如曹操一般的权臣,但是少有称之为汉贼者。这是因为他们与曹操有着根本的区别,他们虽然掌握着绝大的权力,但是并没有将权力制度化,天子至少还拥有着一定的权柄,可以与之对抗,而曹操不但掌握了权力,还将权力制度化,由丞相到公到王,一步步的建立了自己的权力王国,而汉天子的权力已经全部架空,忠于汉天子的臣子一次次被清洗,在本回演义中便是一次,曹操通过一次次清洗或直接屠杀之,或冷遇之,将忠于汉室的人逐步祛除出去,篡夺了天子的权力,如此一来,称帝只是一个早晚时间。
后世将曹操与王莽相比,其实倒也并非有错,两者都是有步骤的篡权,一步步将天子的权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