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太宗的24小时 >

第69章

唐太宗的24小时-第69章

小说: 唐太宗的24小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看上的,是你这个宰相之才。”

一番话将个马周说得哭笑不得,只得说道:“常公,这些胡话在家里说说也就罢了,出去千万莫要乱说,仔细哪个御史多事,参上你一本,你这一年一擢的官运,恐怕就到头了。”

就在马周和常何在府中戏谑调侃之际,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和门下省检校侍中魏徵却正泛舟于曲江池上。这两位宰相平日公务颇多,今日也是难得浮生半日闲,端坐在船头,将随从遣得远远的,自顾自叙话。

“主上到底还是采纳了温大临的主意,要将突厥大部安置在大河之侧了……”房玄龄叹道。

魏徵面上丝毫没有不愉之色,微笑道:“阴山一战之后,突厥元气已灭,百年之内断难恢复过来,纵有小患,也不伤大局。眼下突厥之患已不再是我们应忧心的大事了。陛下如此处置,也不算错,毕竟君主抚有万方,想事情不能像我们这般小器!”

第60章 大局已定;唐太宗开创大唐盛世

房玄龄笑道:“玄成可知,到前日为止,天下州郡仓廪岁入均已核实,今年天下十二个道却有半数以上大熟,丰收在即,而天下仓廪如今皆殷实如大业初,若是现下有外敌入犯,朝廷便是一夜之间征召六十万兵马亦不在话下。自贞观元年天下大灾以来,大唐总算缓过这口气来了!”

魏徵笑道:“治安也好了许多,玄胤前日跟我说,有十几个州郡刑狱空置,今年京兆一个死刑犯都没有!看来天下大治已然有望!”

房玄龄捻着胡须道:“武德九年陛下刚刚登基之时,不要说你,就连我和克明也担心主上会耐不住性子大动刀兵,那时候对突厥用兵,即使大胜,中原也必然十年恢复不了元气。多亏了玄成在旁劝谏,主上这才拿定了主意,玄成功在国家,房某佩服之至!”

魏徵笑了笑:“说几句真话有什么难的?陛下如此性情刚烈之人,能够听得进去不容易,听进去后又能够耐得住性子守得住寂寞,就更加不容易!今上……非寻常之主也!”

房玄龄点了点头,忽然问道:“玄成,老夫心中有个疑问,不知玄成可否为我解惑?”

魏徵诧异地看了他一眼,道:“玄龄但讲不妨!魏徵定然知无不言!”

房玄龄点了点头,道:“玄成自大业初便奔走于四方豪杰之间,历事李密、窦建德、隐太子和今上,以你之见,这些人当中,除今上之外,还有谁能使天下大治?”

魏徵沉吟半晌,缓缓道:“蒲山公当世枭雄,其长在乱而不在治;夏王英雄不下今上,奈何时运不济,麾下堪用之才甚少,况且起自草莽,即便得了天下,百姓亦要受一番折腾苦楚!至于隐太子么……”

说到这里,他停了下来,目光中满是惆怅,淡淡道:“现在说什么都没有意义了……因为……”

“因为什么?”房玄龄追问道。

魏徵迟疑半晌,缓缓站起了身形,走到船头,远眺着太极宫的方向淡淡道:“因为玄武门,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第61章 尾声(1)

平日里繁花似锦车水马龙的棋盘大街上,此刻气氛肃杀冷峻,大小绅民无论贫富贵贱均战战兢兢闭门守望。整条街被身披黑甲乘骑骏骥的禁军武士封锁得严严实实,连只耗子都无处遁身。帝都长安承平日久,小民百姓康宁熙乐的日子过惯了,连好多老人都记不清已经有多少年未曾见过这等阵仗。久居长安的耄耋悬车犹自战战兢兢,就更不必说仰慕帝都文明繁茂远来定居的异国商使了。这一天,是大唐贞观十七年四月辰朔日。就在这一天,做了十七年皇太子的大唐储君李承乾在东宫居所被执,也就在这一天,大唐皇帝下敕,历数太子承乾十项大罪,废为庶人。

史青一家自开皇初年便迁来长安居住,已历经两朝风雨。史家在棋盘大街东侧开了一个绸缎庄。史青父母早亡,全仗祖父史全贵抚养成人。长安隆盛冠于天下,商贾往来络绎,更有许多外邦富户为睹上邦盛世风采慕名而来,因此祖孙俩营生虽乏善可陈,却也足保小康。

史青年方十六,好奇心盛求知欲烈,此刻正巴巴儿地把着门缝往外猛瞅。这后生边瞧边咂舌不已,喃喃自语道:“天塌了,天塌了,今儿个这是怎么了?”

一个面容清癯身材挺拔的华服老者,颈带长枷从对面的国公府中被一队禁军押了出来,昂然怒目步上囚车……

“孙儿,外面出什么事了?”眼神不太好的史全贵颤颤巍巍问道。

“出大事了,爷爷,官兵净街,还抓了人呢,好像……好像还是个大官呢!”史青语无伦次地答道。

“咳咳!”史全贵咳了两声,慢悠悠提起茶壶倒了一杯茶,浑浊的双眼中闪过一丝异色,点了点头道:“那到当真是个稀罕事儿……十多年来,这还是头一回吧。自打你降生,这长安城里似乎还没闹过这么大动静呢!”

史青翻过身来看着史全贵问道:“听您老的意思,长安以前还出过这等样事?”

史全贵蹙着眉头想了半晌:“说起来真是呢,上一次这么张皇,还是武德九年的事儿呢,转眼都快二十年了。”

“武德九年?爷爷,那是咋个回事?”史青的好奇心大炽。

史全贵略带嗔怪地看了孙儿一眼,慢吞吞说道:“那可说不得,官家听去了要杀头的。”

史青愕然。

“武德九年……武德九年……”老人小心翼翼地喃喃自语道,仿佛在念诵一个不可蕴藏着某种神秘魔力的魔咒一般。

在勋国公张亮缓步踱到自己面前的那一刻,侯君集真有一种再世为人的感觉。他虽落魄至此,在这老朋友面前却不肯失了尊严体面。拖着六十斤重的大枷勉力站了起来,淡淡问道:“你不是外放洛州做都督了么?”

张亮打量了一下独处木栅之内衣发凌乱的侯君集一眼,心中暗自钦佩,听他问话,淡淡一笑,应道:“主上调我回京了,另有任用,大约是去刑部。”

侯君集目光一霍,笑道:“好,好,老朋友右迁,位列部院;老夫却全家被执,身陷囹圄。二者之间,莫非有所干系?”

张亮一哂:“既然还当我是老朋友,怎会说出此等言语?若非你存私意党附庶人承乾,以君集之功,又怎会落到此等田地?”

侯君集冷笑数声,悠悠长叹道:“拥立存废之功,功即是罪,罪即是功!武德九年的事,于今上乃不世之功,于先帝即为不赦之罪;今日之事,于主上乃不赦之罪,于废太子即为不世之功……这点内情,老朋友不会看不明白吧?”

张亮摇了摇头:“君集也不必哀怨,当年之事,天策府文武皆有拥立之功,若论居功莫大者,唯君集与辅机二人耳。然则主上最信任之人莫过君集,这一点连辅机尚不可比,以老兄之圣眷,若非你自外于今上,又有谁动得了你?”

侯君集转过头,死死盯着张亮的脸看,目光灼灼,看得张亮一阵心浮气躁,他语气平淡地说道:“天策诸将当中,若论亲厚,原无人比得我等三人。可是贞观以来,哪一个位分不是在我等之上?老朋友,凡是参与机密事者,不可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谁不明白这个道理,谁就要身首异处身败名裂,我便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张亮讪讪问道:“君集有什么衷肠,不妨直言,我必会为老朋友代奏当今。”

侯君集微笑道:“勋国公,年初你奏我一本,把老夫的几句酒话奏给陛下,陛下为何当时没有处置我?你明白么?”

张亮老脸一红,讷讷言道:“主上宽宏,不以小过片语降罪朝臣……”

“扯淡!”侯君集冷笑着打断了他的话,“当今陛下何等英明神武,在位十七年,海内升平四夷宾服,贞观之治超迈古今垂风万代。我侯君集追随当今皇帝三十余年,何曾做过让主上猜忌之事?纵有微言,也是腹内难平之过。当今又岂能不知?”

他强压下胸中汹涌的愤懑抑郁之情,缓了口气道:“其实这里面的障眼法平常之极,临湖殿一役,你我都陷得太深了……长孙无忌是陛下骨肉至亲,当今对他的信任远远超过了房杜魏徵之流,只不过这一层情分暗藏在陛下任人唯贤从谏如流的圣君之道深处,谁也看不出来罢了。”

张亮摇着头道:“贞观肇始,陛下或许有碍于物议清流,但十七年来相位更迭中枢轮替,连你我都曾参与朝政,辅机却蹉跎至今未得拜相,饶你聪明绝顶,此番却错看了当今……”

侯君集冷冷瞥了张亮一眼:“你瞧着吧,长孙辅机迟早有入主中枢的一天,既是外戚又是功臣,位列三公显耀台阁,更加难得的是身体康健正当盛年。若非陛下碍于文德皇后生前嘱托,早已权倾朝野。太子不肖,却绝非悖逆狂乱之人,若非辅机在旁挑唆谄污,以至一国之储君竟身置绝境,又怎会铤而走险?你看着吧,太子倒了,魏王也长不了,但凡胸有成见不易牵制操纵的皇子,咱们这位国舅爷是一个也不会加以青眼的。”

张亮心中一阵慌乱,他自己依附的便是魏王李泰,侯君集这番彻骨之言自然让他一阵阵冒虚汗……

魏王为人聪明敏达,素得当今皇帝赏识,太子承乾被执之后,皇帝也曾单独召见魏王,瞎子也能看得出来,魏王泰升座东宫已是十拿九稳。但侯君集所言却也不无道理,贞观十七年来,长孙无忌固然不喜太子,却也从来未与魏王府有所来往。此人心性深沉城府森严,着实不好揣度……

他那里兀自胡思乱想,侯君集嘶哑的声音却又在耳边响起:“陛下现在在长安吗?”

他打了个激灵,顺嘴答道:“陛下今日车驾巡检大明宫。”

春雨蒙蒙,新落成的宫殿在雨中巍然屹立,虽未完工,却已显示出巍峨磅礴之气势。

“陛下且看!”侍驾的工部侍郎阎立德一边解说道,“前面便是含元殿,正面宽二十四丈,高五丈,深约十三丈,乃朝会庆典之地。含元殿以北为宣政殿,乃陛下和宰辅们议政的地方,再往北便是紫宸殿。南宫外廷,便是以这三大殿为中心展开。北宫内廷中心乃是太掖池,西向乃麟德殿,正面宽四十丈,深约二十四丈,乃陛下接见各国使臣宣播大唐天威之地……”

端坐在乘舆上的中年人神情恍惚,对于阎立德的述说似乎片语也未曾入耳。

“宫墙有多长?”中年人心不在焉地开口问道。

“回禀陛下,宫墙四面全长十五里。”阎立德小心翼翼地回话道。

“有多少座门?”中年人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浓浓的倦意。

“回禀陛下,四面共十一门,四座角楼。”阎立德弓着身子答道。

“也设北衙南衙了么?”中年人转过脸望着北方道。

阎立德矜持着笑了一下:“陛下圣明,北门内和南门内均设了禁军屯署,仿太极宫的规制,半点未敢马虎……”

中年男子嘴角浮现出一丝苦笑:“圣明?朕若真是圣明,就不会等到魏徵身后才敢来巡视这大明宫。若是郑国公此刻在侧,朕今日恐怕就有的熬了……”

阎立德咽了口唾沫,没敢搭腔。司空郑国公门下侍中太子太师魏徵年前过世,这位两朝老臣自贞观以来一直掌管门下省印信,兼领左光禄大夫,最为皇帝器重,所上谏章,罕有驳回者,地位犹在司空尚书左仆射梁国公房玄龄之上。魏徵一生坎坷传奇,早年从魏公李密,后来依附隐太子建成,李密伏法建成被诛,竟然都没有影响到他的仕途。当今皇帝即位,立刻拔擢他到御前任詹事主簿,不久便迁为谏议大夫、尚书左丞,封男爵。没有几年,这个东宫旧人便后来居上,授秘书监,参与朝政,将许多天策府旧人撇在了后面。贞观三年之后,门下省事务悉由魏徵主理。直到去年目疾深重,今年正月病笃而逝,皇帝为其辍朝三日,叹曰:“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玄成远游,一鉴亡矣!”可见其人在朝中地位。

“郑国公为人,正则正矣,却未免失之迂执。陛下修大明宫,乃行孝道之举,本无甚可非议处,又何必执腐儒之论强行谏止?沽直名而陷君父于不孝,臣所不取……”随驾一旁的司徒赵国公长孙无忌一脸大不以为然地道。

坐在乘舆之上的大唐皇帝李世民回过头看了他一眼,淡淡地说道:“修大明宫,魏徵还是支持的,只是竟然耗去诸多国帑,连朕也始料未及,他身为宰辅,夙夜忧心也不足奇。朕与他君臣知遇多年,器重的就是他这份为国为民不计禄位荣辱的拳拳之心。凡事不以朕的好恶为绳矩,环顾满朝文武,也唯有他魏玄成能持之始终,就这一点而言,也不算辜负了朕在凌烟阁给他留的位置。”

长孙无忌躬了躬身:“陛下圣见,臣不敢置喙,然则魏徵勇于治事却拙于识人,终归称不得机枢名臣。”

第62章 尾声(2)

大唐皇帝默默地看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