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异时空-中华帝国 >

第83章

异时空-中华帝国-第83章

小说: 异时空-中华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边的李清照听说之后也呆住了。赵明诚看了一会,看不出门道,便递给她,李清照看了一会,也不得要领。
“朕觉得这个研究古代的工作非常重要,所以打算成立一个历史研究会,广邀天下关心之人参加,这其中的考古工作就交由你夫妻来统筹安排,就先挂在帝国科学院下面吧,具体工作就是为国家收集整理保存有重要历史研究价值之物,了解历史真相。”
“谢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夫妻俩顿时跪下谢恩。
李志远正要让他们退下,突然想起李清照的词来:“李爱卿的词也很不错,过几天你亲笔把你的几首词都写好送到帝国博物院,朕要收藏起来。”又想起现代的签名售书,于是加上一句:“另外,你的词集也亲自写上呈中华帝国李志远皇帝陛下御览,并写上姓名日期送到上书房来”,李志远喜滋滋的想,李清照题名售书,拿到21世纪还不得卖个天价。
“臣妾尚未出过词集,请皇上恕罪。”李清照说道。
李志远张口结舌,难道《漱玉集》还没出版吗?定了定神,哈哈一笑,说道:
“那不要紧,等以后出书再送来即可。”
“臣妾尊旨。”
赵明诚和李清照两人喜滋滋的出去了,虽然不明白皇帝陛下怎么会以为她有书问世,但连皇帝都开口预约,这等荣耀之事怎么能不兴奋呢。
打发二人后,李志远也开始盘算起来,这些现代古董都得收集起来才行,以前忘了,光顾发展自己,又怕出名后被人盯上,因此都不敢结交名人。现在嘛,这些名人,咱一个都不能放过,细细想一下,谁尚在世的,晏几道算一个,东坡同志是建中靖国元年去世的,当时自己刚到,身份低微,估计就算找到他也没机会题字的。可惜黄庭坚了,那可是大书法家,才死了五六年,当时怎么没想起来呢,不过想来宋徽宗应该收得有,就算书画院里没有,发道圣旨就能收上来。四大名家里还有一个米芾,不知还是否在世。这些人的真迹,拿到21世纪拍卖行,还不知得多少钱呢,趁便宜赶快收起来。
作者注: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书法四大家,黄庭坚死于1105年,米芾死于1109年。至于《漱玉集》,印象中好象是明代所出,不知对否。
第十三章 安置
    除了考古历史研究之外,李志远还想出了一个非常好的位置安置那些学者们,这就是编字典。
随着《合同法》等法规的颁布,各地因为用字词造成的误会也越来越多,纠纷也不少,因此急需推出法定的词典,为此,李志远正好可以召集那些既没能当官,又不肯劳作的大儒们,让他们发挥才智。还别说,这种流芳百世的事还真的打动他们了,想要加入成为编辑的不计其数,好在这些无用的文人很多,李志远正愁没地方安置,正是得其所哉。
在语音方面,李志远推行标准普通话,用拉丁字母注音,当然了,读音以李志远为准,不过这也让李志远丢了一回脸,有太多的字李志远根本不认识,只得请那些大儒们解释,然后李志远选一个作为标准音。
这个过程很花时间,但是不管怎么说,汉字算是有了标准拼音了,对于普及推广有着重大意义。
由于加入的编缉很多,从常理来看效率与人数是成反比的,一开始也是显示了这种不良倾向,进度非常慢。李志远多次下令但没有效果,儒生们并不是偷懒,事实上他们非常努力,经常为一个小小的分歧争得面红耳赤。李志远也拿他们没辄,想了好久,最后想出一个好办法,他从行政管理学校挑选一些毕业生任命为书记员,书记员负责记录和记时,记下儒生们对每个词的各种释义,工时一到就投票表决,获票最多的词义即作为正解,上交到总编处。如果没人投票书记官自己的一票就能决定结果,虽然儒生们对书记官的“野蛮粗俗”的行为非常恼火,经常找到总编吵闹,但不管怎么样,这是皇帝陛下亲自决定的方法,因此不理解也得执行,这样一来效率提高得飞快,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中华词典》就问世了。
除了那些有名声的文士之外,安置那些宋朝的下级官吏很是让李志远费心,虽然大多数的官吏都已经培训后重新上岗,但还是剩下不少,这些人能力不足,特别是不识字或者识字太少,没法安置。
李志远几次都想干脆不管他们算了,但是一想,这些人跟21世纪下岗工人一样,虽然能力差了点,但是落到这个地步主要还是社会的责任,这些人也有家,也有父母儿女要养,不管他们良心过不去啊,因此在没找到更好的办法之前一直都是给部分薪水维持着。
最近李志远处理完这个历史研究会之后,信心大涨,也想到一个岗位,再合适这些小官吏不过了。开心得哈哈大笑,那就是在各地的建立水文气象站,这个工作主要是记录,对能力要求低,需要认识的字也少,只要老实做事即可,而数据的分析统计工作则交给上级部门处理。
这个工作看似不起眼,但对国家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北方,为了治理黄河,这项工作更是马上要开展,想当年自己在台湾也培训过一些水文气象人员,由于自己对治理河流,预报天气等一无所知,所以教了浅显知识之后就让他们自行深入研究就不再管了,后来由于缺行政管理人员,现在这批人多数都调到行政机关了,得想法抽一些出来,建立皇家水文气象局,这可是要积累几十年甚至百年才能见大效果的重要机构。
设立水文气象站不但非常重要,又可以顺便安置一些小吏,估计每县总有两三个吧,少几个无业的小吏也是减少自己的麻烦。
而且他们的存在还有效防止地方官乱报灾情,在文学上形容水灾旱灾太容易了,没有数据,自己远在千里之外,看不到真实情况,搞不清是真是假,从文学修辞角度更弄不明白灾情究竟有多严重,吃不准采取何种救灾方式,建了水文气象站以后就准确得多了。有了明确的数据,水流量降雨量一目了然,想要作假难度大增。
通过这一岗位,李志远更是联想到了统计局,这个部门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技术要求不高,尤其对于基层来说,当然了,比水文气象站还是要高不少。主要是采样费时费力,也合适那些淘汰下来,又没有太多知识文化的小吏员。
正在手舞足蹈之时,突然想起还有一个部门可能吸收更多的人,那就是邮政系统。
在宋代时,驿站已经可以为普通人寄送一些书信,只不过严格限制为最慢的一种,即步行送信,而且没有任何保障,只要有事发生就可以随意耽搁,因此还谈不上是公众的邮政。
李志远深知,信息传递不仅对政府军队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加强国内的团结,加快工农业发展,促进商业发展非常重要,因此,有必要在驿站的基础上分柝出邮政局,为普通人和一般政府机构服务。这项工作可以马上开展起来,只可惜邮票印刷太难,研制恐怕要花不少时间,放到以后再说吧。
邮政可是个暴利行业,邮政专营本身就能赚大钱,更厉害的是,附带的邮政储蓄更是好东东,它的优点是分支网点比银行还多,因此可以吸纳了大量的储蓄,而在当时利息相当低,随便投资都能赚老了。有了大把的流动资金在手,李志远想发展远洋贸易那就更容易了。
鲁迅对蒙古元朝和成吉思汗的看法
    鲁迅对蒙古元朝和成吉思汗的看法
(更新时间:2005…10…15 17:27:00  本章字数:3211)
document。write(‘
鲁迅笔触蒙古元朝和成吉思汗,最早是在1929年。当时,国民政府试图以武力接收中苏
合办的中东铁路,双方发生冲突,因此中国国内掀起反俄运动。在此背景下,有名叫清癯的
人撰写题为《吾国征俄战史之一页》的文章,历述蒙古人对俄罗斯的征服战争,意在提高中
国人的抗俄信心和勇气。 
鲁迅就这篇文章发表了对蒙古人的元朝和成吉思汗的看法。鲁迅当时大段摘录了清癯的
文章,并称之为“昏不可当的文章”。我们不妨把那段摘录再录如下: 
“……乃尝读史至元成吉思汗,起自蒙古,入主中夏。开国以后,奄有钦察阿速诸部,
命速不台征蔑里吉,复引兵绕宽田吉思海,转战至太和岭。自太宗七年,又命速不台为前驱
,随诸王拔都,皇子贵由,皇侄蒙哥等伐西域。十年乃大举征俄,直逼耶烈赞城,而陷莫斯
科。太祖长子术赤遂于其地即汗位。可谓破前古未有之纪载矣。夫一代之英主,开创之际,
战胜攻取,用其兵威,不难统一区宇。史册所叙,纵极铺张,要不过禹域以内。讫无西至流
沙,举朔北辽绝之地而空之。不特唯是,犹复鼓其余勇,进逼欧洲内地,而有欧亚混一之势
者,谓非吾国战史上最有光彩最有荣誉之一页得乎……。质言之,元时之兵锋,不仅足以扼
欧亚之吭,而有席卷包举之气象,有足以壮吾国后人之勇气者,固自有在。余故备述之,以
告应付时局而固边圉者。”(见《〈吾国征俄战史之一页〉》,转引自鲁迅的《三闲集》) 
作者的用意是明显的。他以很自傲的语气把蒙古人十三世纪占领过俄罗斯的历史都数落
出来,意欲鼓励中国人的反俄士气和蔑视俄罗斯。但是作者站错了位置,张冠李戴了。鲁迅
对此说: 
“这只有这作者“清癯”先生(指作者)是蒙古人,倒还说得过去。否则,成吉思汗“
入主中夏”,术赤在墨斯科“即汗位”,那时咱们中俄两国的境遇正一样,就是都被蒙古人
征服的。为什么中国人现在竟来硬霸元人为自己的先人,仿佛满脸光彩似的,去骄傲同受压
迫的斯拉夫种的呢? 
倘照这样的论法,俄国人就也可以作“吾国征华史之一页”,说他们在元代奄有中国的
版图。 
倘照这样的论法,则即使俄人此刻“入主中夏”,也就有“欧亚混一之势”,“有足以
壮吾国后人”之后人“之勇气者”矣。 
嗟乎,赤俄未征,白痴已出,殊‘非吾国战史上最有光彩最有荣誉之一页’也!”(见
《〈吾国征俄战史之一页〉》见鲁迅《三闲集》) 
鲁迅虽然没有专门讨论蒙古元朝和成吉思汗,但我们从这个“借题发挥”中看出他对蒙
古元朝的见解:元朝是外寇的征服,成吉思汗的版图扩大并非是中国人的光荣,蒙古人对于
中国人和对于俄罗斯人同样都是征服者,如果拿成吉思汗和他子孙的征服来自豪或炫耀的话
,那么俄罗斯人更有资格发言,因为他们被征服得比中国还早。 
鲁迅后来又一次说过同样的观点: 
“幼小时候,我知道中国在‘盘古氏开辟天地’之后,有三皇五帝,…… 宋朝,元朝,
明朝,‘我大清’。到二十岁,又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欧洲,是‘我们’最阔气的
时代。到二十五岁,才知道所谓这‘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其实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国,我们
做了奴才。直到今年(指1934年…引者)八月里,因为要查一点故事,翻了三部蒙古史,这才
明白蒙古人的征服‘斡罗思’,侵入匈、奥,还在征服全中国之前,那时的成吉思还不是我
们的汗,倒是俄人被奴的资格比我们老,应该他们说‘ 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中国,是我们最
阔气的时代’的。 
我久不看现行的历史教科书了,不知道里面怎么说;但在报章杂志上,却有时还看见以
成吉思汗自豪的文章。事情早已过去,原没有什么大关系,但也许正有着大关系,而且无论
如何,总是说些真实的好。”(《随便翻翻》见鲁迅《且介亭杂文集》) 
鲁迅认识蒙古元朝的历史是有阶段性的。讲中国历史,不可没有元朝,不过不能只把元
朝当一般的中国朝代来看。鲁迅通过十多年的“翻书”,拂去重重雾霭,最后看到元朝原来
是征服者的殖民国家这一历史真实。 
鲁迅后来还说过:“拿破仑的战绩,和我们什么相干呢,我们却总敬服他的英雄。甚而
至于自己的祖宗做了蒙古人的奴隶,我们却还恭维成吉思。”(《那破仑与隋那》见鲁迅《
且介亭杂文集》) 


《吾国征俄战史之一页》 鲁迅(1)
大家都说要打俄国〔2〕,或者“愿为前驱”,或者“愿作后盾”,连中国文学所赖以
不坠的新月书店〔3〕,也登广告出卖关于俄国的书籍两种,则举国之同仇敌忾也可知矣。
自然,大势如此,执笔者也应当做点应时的东西,庶几不至于落伍。我于是在七月廿六
日《新闻报》的《快活林》里,遇见一篇题作《吾国征俄战史之一页》的叙述详细而昏不可
当的文章,可惜限于篇幅,只能摘抄:“……乃尝读史至元成吉思汗〔4〕。起自蒙古。入
主中夏。开国以后。奄有钦察阿速诸部。命速不合征蔑里吉〔5〕。复引兵绕宽田吉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