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称王-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应该客观的说,冉闵杀掉了大部分的“羯”人,但冉闵没有杀绝这个民族,如果天意是愿意要这个民族生存的话。那么现在就还会有这样一个民族的存在,可是,老天没有这样,在冉闵杀胡过后的两百年,最后一个羯人--侯景,在祸害江南三年之后,被自己的部下所杀,死后的尸体一回建康就被老百姓抢个精光,就这样,最后一个羯人终于完成了其民族的和谐之路。。。
~~~~~~~
第三篇【氐、羌】
乱华的五胡之中,氐和羌一直就是相依为命的民族兄弟。这两个民族,本来一直就是中国历代王朝的帮手,汉末三国的时候,蜀魏的诸葛亮与司马懿就为了争取这两个民族的支持,斗得不可开交。到了西晋末年,为了生存,这两个民族当然又站在了强大的石赵一边,石赵覆灭之后,这两族的家主曾经去过江东,可能毫无进取的江东朝廷刺激了这两族的家主,于是氐族的家长蒲洪进军关中,改姓之后,正式拉开了争天下的序幕。如果那天符生(三百年间比石虎还厉害的暴君)少喝点酒,可能就直接把符坚给杀了,不过,作为氐族几百年才出的人物,老天是不会让符坚这么快就挂了的,符坚最大的功绩,就是发现和充分利用好了王猛这样的人才,刘备尊重诸葛亮只是个传说,符坚尊重王猛可是真的,只不过王猛这个牛人命不牛,他一死不要紧,符坚全乱了套,尤其是在发动淝水之战后,整个前秦帝国马上陷入分崩离息的地步。这时候,一直在符坚身边隐身的姚苌,带着他那受够了的族人-羌族,终于登场亮像了。姚苌登场第一件事情就是杀了自己的救命恩人符坚,从此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不要脸帝王的政治生涯。搞笑的是,与他做对的符登,名声比他还牛:吃人魔王!这两个人们把他们叫做吃人魔PK中山狼。最后还是姚苌的儿子姚兴灭了符登.不过,姚家的后秦江山没过多久也被东晋大将刘裕所灭.氐与羌这两个民族,在短暂的辉煌后,终于又归于平静,这样的民族生存了下来,只是面目全非而已..........
~~~~~~~
第四篇【鲜卑】
说起鲜卑,我们还是应该有最基本的敬意的。这个来自鲜卑山(据说是大兴安岭)下的民族,一直在与东胡及匈奴的抗争中生存,后来他们有了一个伟大的君主--檀石槐,赶走了一直欺负他们的匈奴等民族,建立了地域十分广大的鲜卑汗国。晋末的时候,鲜卑分为几十个部落,其中实力最强的有慕容,拓拔,宇文等几家,段氏鲜卑依靠内附大晋的优势,也可与上面几家一争高低。
当时论地方和实力,慕容鲜卑无疑是最强大的,所以他们在两代英明之主的领导下,先后消灭了宇文鲜卑和拓拔鲜卑,然后静等中原大乱,又一举杀到了江淮之边,然而好运气总有用完的时候,慕容鲜卑因为慕容俊和慕容恪的死去,实力已经大不如前了,而他面对的对手却空前强大:前秦王猛,东晋桓温。尽管依靠慕容垂,幸运的打赢了枋头之战,可日薄西山的前燕怎么是大秦王猛的对手,所以慕容家的前燕帝国灭在王猛手上一点不冤。若干年后,夹着尾巴做人的慕容垂,终于等到了王猛死了,终于等到淝水之战的良机,慕容垂要复国了。其实这里很奇怪的,比符坚和王猛大十多岁的慕容垂,居然可以等到让王猛这样的牛人先死,这是一种什么武功?不可能是金大侠'天龙八部'里面哪个“还施于人”,慕容家真正的无敌武功,应该是‘龟息大法’,所以老金才会把过去快九百年的慕容家复国大法拿来说事。
鲜卑在这三百年间人才辈出,也是前面四个民族无法与之相比较的。就在老迈的慕容垂还没来得及谢幕的时候,死灰复燃的拓拔鲜卑,已经出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拓跋珪(最后这个字还不知道怎么念)。不久,参合陂之战宣告以拓跋珪为代表的年轻鲜卑登上了历史的舞台。拓跋珪的孙子拓拔焘,又把祖宗的基业扩大了好几倍,若不是这拓拔焘无故大杀崔浩等汉臣引起内乱,等到南边刘家内哄时,南北朝可能将提前100多年结束。
真正的民族和谐是有的,但不多,所以极其珍贵。以拓拔宏为代表的民族和谐方式,是中国历史上外族主动对汉族的融合。融合的具体步骤是:一,迁都洛阳;二,改用汉姓,拓拔宏就把自己的姓改为元姓;三,着汉服,推行汉字说汉语。这些举措现在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可在当时无疑是石破天惊之举。可惜的是,拓拔宏年纪轻轻就死了,没多久,六镇大乱开始了,美好的民族融合变成了一个愿望,其实在中国,民族融合可能永远都离不开血与火的冲杀。
祸害北魏的魔鬼,是一个名叫尔朱荣的大帅哥。几乎所有的历史资料都说尔朱大帅哥出身契胡,可什么是契胡呢?我看就是历史专家没搞清楚,想出了一个民族来忽悠我们的。尔朱荣玩过瘾之后就死了,而他的部下出了两个人物,其中一个叫宇文泰。有资料说宇文泰是鲜卑化的匈奴人,可'北史'上面说的好,宇文泰有炎帝血统,天啊,看雷得死你不?另一个高欢,被说成是鲜卑化的汉人,看这些还真眼晕,汉人,还要被鲜卑化,到底是为了贬低汉人,还是为了贬低鲜卑?这两人你争我斗好几年,精彩程度堪比司马懿大战诸葛亮。最后,本来处于老挨揍地位的宇文家赢了,因为宇文家出了个宇文邕,而高家尽出些变态荒淫之徒。就在大家以为宇文家的大周朝要一统天下的时候,鲜卑的人才终于出尽了,宇文邕36岁正当年突然就死了,更离谱的是他20多岁的儿子没两年也死了,只有个九岁的小皇帝。年纪已经50多的杨坚,可能三年前还抱着打一辈子工的想法,但在机会面前,他没有一丝的犹豫和慈悲,他杀皇族,杀异己者,杀叛乱者,几年杀下来,曾经强大几百年的鲜卑被杀的终于进入了无条件和谐的时代。
应该说,在这些和谐的民族里面,只有鲜卑的和谐过程最复杂,和谐的也最彻底,我对这和谐的过程充满敬意,也对鲜卑这个现在还存在于汉族血液中的民族,充满敬意。。。。。。。。。。。
原贴地址:http://forum。/threaddetailnew。aspx?ThreadId=146950640
第一章,王家小郎(修)
更新时间2011…2…18 19:42:34 字数:3702
(本书基本数据遵循真实历史,但本书人物性格、官职以及出场时间并非完全遵循史书,为情节顺畅多有修改,以上不再累述;同时,如果本书什么地方让您不满意,在这里小飞先行表示歉意,我会努力改正,多谢诸位的无私支持与指正)
~~~~~~~
第一章,王家小郎
晋永嘉六年冬(公元312年冬),幽州渔阳郡征北城。
征北城位于渔阳郡西北,周长在六里左右,城内驻扎有晋军的一个宿卫骑军,骑军治下有兵卒一千五百人,还有三千多随军家眷和北地汉人。
整个征北城与其说是一个小城市,不如说是一个大军营。
此刻,王烈正躺在这个大军营的某一张床榻之上,冰冷的木塌铺着薄薄一层稻草和一张皮面发黑的羊毛毯。
寒夜里北风吹的正紧,偌大的军营中,只有几盏气死风灯还在散发着微弱的光芒,似乎要努力驱散这冬夜的寒冷,但这星点的温暖很快就被无尽的黑夜所吞噬。
军营内的火盆早已经熄灭,已经是二更天,王烈却还没有困意,也不觉得寒冷,双眼一直盯着黝黑的屋顶。
这一天距离他回到晋朝,已经有十七年零三十二天。
明日王烈即将迎来自己参军后第一次正式的战斗,而这躺在同一间营房里的袍泽,不知还有几人能再回到这里?
就算王烈,也无法保证自己肯定会在明天的战斗中存活下来。
“我究竟能不能活着走下战场?”面对即将到来的生死之战,豁达如王烈,仍忍不住叹息一声,这叹息声在冰冷的寒夜传出很远,但很快被在身边士卒如雷的鼾声所掩盖。
“王家小郎,你睡不着么?”
身边的苏良转过身子看着王烈。
苏良今年十七岁,和王烈同期入军,在军中也是无依无靠,加上和王烈年纪相仿,两人很快成为了至交。
和王烈自愿参军不同,苏良是冀州兵户出身,父亲曾是晋军骑兵,后来战死沙场,苏良子承父业加入王浚的幽州军成为了一名骑兵。
这个时代的兵户地位很低,比之普通百姓都要差很多,父当兵、子当兵,子子孙孙都当兵,就是他们真实的写照。
苏良人长的高高壮壮,身高将近一米九,手长脚长,脑袋还特别大,因此一队中的其他士兵都叫他苏大头。
苏良看起来像一个猛汉,但性格却分外懦弱,被人叫了苏大头也不气恼,就算被人欺负了也只是笑笑。
王烈也没少为苏良出头与别人打仗,但苏良却好像总也不开窍。
气得王烈总要骂他:“苏良,你这辈子就是当大头兵的命。”
而苏良就憨憨一笑:“那我就一直当兵,跟王家小郎你在一起。”
此刻,王烈听见苏良问自己,咧开嘴轻笑一声:“我是想明天咱们能立下多大的功劳呢?”
苏良一听,翻身趴在了木塌上,托着大脑袋一脸钦佩的看着王烈:“王家小郎,我也想立功,可我不知道为什么,一直怕上战场……难道你不怕么?”
王烈摇摇头:“我怕,所以我一定要活下来,好好的活着,而且要比他们活的都长!”
~~~~~~~~
穿越而来的王烈,绝不甘心这一世如此结束。他选择从军也不是为了送死,而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
前世的王烈不过是一个宅男,父母早亡,事业无成,最喜欢的是游戏、历史、军事和萝莉,二十几岁的人生只能用失败两个字来形容。
唯一值得称道的壮举是在穿越前见义勇为了一把,但正是这次见义勇为,将王烈的灵魂送回了西晋,附体在了这个与他同名同姓、出身寒门的王烈身上。
当时,王烈尚在襁褓之中,经过穿越之初的迷茫之后,在未来一步步成长起来的时光里,竟然对这个异世有了很多留恋。
这个时代的王烈来自幽州常山郡,母亲曾为大户人家的奴婢,父亲王抗是方圆百里最好的猎手,驯养有方圆百里最好的烈马。王烈从刚学会走路开始,就被王抗抱上了马背,他在马背上度过的时间不比在地上少,八岁以后就开始跟随父亲进山打猎。
也因此,王烈少年时就已经能做到纵马如飞,百步穿杨。
他的身体更是比前世的宅男强上百倍,十七岁的他,已经有一米八的身高,虽然不显强壮,但身上其实全是常年在山林中锻炼出来的有如豹子一般强健的肌肉。
更重要的是,这里有爱他的父母,还有可以让他肆意奔跑的山林,更有前世不曾拥有过的强壮身体和许许多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但一切都在王烈十六岁的时候发生了改变,父亲王抗进山打猎,却一去不返、生死不知;母亲本就身体不好,父亲失踪后就一病不起,半年后撒手人寰,临去时只留给了王烈一枚玉佩。
王烈将母亲埋葬后,恰好赶上晋朝的幽州刺史王浚扩军征兵。
这个时候,西晋王朝已经四分五裂,汉人的势力已经被胡人分割。一处偏安于江左之地,一处苦守旧都长安,一处位于西北的雍州,另一处就是这东北之地的幽并二州。
(晋朝时候并无汉人这一专属称呼,一般称呼汉族为晋人,但为了行文方便,所以直接称汉人)
王烈的家乡常山郡正处在幽州对抗匈奴汉国胡人的最前线,以王烈对历史的了解,未来几年,这幽州将是汉人与胡人争夺的主要区域,而王浚率领的幽州军正是目前这一区域最大的汉人割据势力。
早在永嘉二年,匈奴汉国大军就入侵过常山郡,被王浚领兵击破。次年匈奴汉国再攻常山郡,王浚派鲜卑骑兵支援常山,最终在飞龙山大败匈奴汉国石勒。
那两次战斗,虽然王烈所在的山村因为偏僻,没有被战火波及,但那时候王烈已经有了强烈的危机感。
作为一个合格的军事迷,王烈很清楚十几年前还十分强大的西晋王朝,在今后的几年里将遭遇怎样的耻辱:蛰伏多年的各个异族趁乱而起,最后一个西晋的帝王将被匈奴汉国抓为俘虏,近千万汉家百姓被当做奴隶甚至是果腹的食物,让五胡欺压、屠戮。
西晋建国后还有两千余万汉人,而至东晋初年,汉人竟然仅余八百万。
一千二百万汉人惨遭五胡屠戮,山河色变。
前世王烈夜读晋史,一直为西晋士族的不思进取而叹息,更为武悼天王冉闵的遭遇而愤愤不平。
如今,来到这个时代,王烈自己也成为了寒门百姓中的一员,若说不想改变自己的命运,顺便为汉民族做点什么,而是甘心蜗居山村,静待胡人来屠杀,反倒不符合王烈二世为人的身份了。
虽然,在山村里,王烈和自小玩耍的伙伴组建了一支类似护庄队的小队,但王烈知道这样的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