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少年之烽火岁月 >

第17章

少年之烽火岁月-第17章

小说: 少年之烽火岁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老虎给人的感觉是不怎么爱说话,但是心里有数的很。

    王老虎什么也没问,还和上次一样第二天早上把两辆马车赶到了连部的院外,李勇让战士们装了两车布和几袋小米,派了两个战士押车,自己没再去被服厂。

    李勇要充分利用现在的时间对特务连进行强化训练,要战士们熟练掌握手中的武器,特别是重机枪和小炮,重机枪和小炮是连队最重要的火力,也是以后部队战斗的依仗,但是这两种武器在不同的人手里的威力是不一样的。

    一个有经验的重机枪射手培养不易,炮手就更是如此了,我军最著名的迫击炮手还要数老红军赵章成,老将军对迫击炮的使用不能用炉火纯青来形容,要是用形容词只能用登峰造极来这样比喻老人家,当然了当时的老将军年龄并不大,老将军在战斗紧张的时候使用迫击炮只是用一根炮管,左手搂着炮管右手装弹,百发百中,毫厘不差,老将军在解放后担任炮兵司令的时候还给大家演习过他的绝技,当时震撼全场。

    李勇告诉大家不要怕浪费弹药,多搞一些实弹射击,只要掌握好技术,弹药打没了敌人还会送来的,这样一来战士们的情绪高涨,大西北的八路军太穷了,战士们对手里的弹药舍不得浪费,训练的时候也是能省就省,李勇告诉带队训练的排长们这样不行,该用的时候一定要用,不用怕浪费。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苦练,战士们对自己手中武器的熟练程度越来越高,经常搞实弹射击多刺激,战士们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小伙子,有了连长的话还不是可劲的造,这弹药使用的让李江国和张劲松等老战士们一个个都呲牙咧嘴的,这些老战士互相开玩笑的时候还说,咱们当兵的时候怎么就没遇上个弹药随便造的连长?

    李勇也不管他们怎么想,在这期间又设计出一种背心一样的东西,也是用几层咔叽布缝制的,外观象个坎肩,上面还缝满了小口袋,战士们份份问李勇干什么用的,李勇只是说等从被服厂做回来再告诉大家。

    时间一晃又过去了几天,战士们用马车把东西从被服厂拉回来的时候,李勇让战士们把坎肩都穿在军装外面,大家都很奇怪连长要干什么,灰军装外面套个缝满小口袋的绿坎肩有什么用?

    李勇看到战士们都穿好了就大声说道:“我现在就告诉同志们这坎肩有什么用,大家看到上面的小口袋了吧,我的想法是把每个口袋里都装上铁板类的东西,要是把小口袋都装满了打仗的时候我们的伤亡率就会下降,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就叫防弹衣。”

    这也是李勇偶尔想起来的,当时部队还没有防弹衣的概念,李勇觉得用个大坎肩再装上铁板肯定会管用,实际上后来的防弹衣和个大背心也没什么区别。

    战士们听完李勇的讲话后都恍然大悟,原来连长给咱们做背心是干这个用的,咱们连长肚子里的湾湾绕还真多,不过这要是真按连长说的,小口袋里都插上铁板可确实管用,就算挡不住子弹挡挡炮弹皮是没问题的。

    这时下面有战士喊道:“连长,咱们上哪里找铁板啊?咱们连就几口做饭用的铁锅,要是我们把铁锅凿碎了老孙还不得玩命。”

    李勇也被战士逗笑了:“现在我也没办法,以后慢慢找吧,但是有一条不许砸铁锅,谁砸处理谁。”

    设计出背包和防弹背心的李勇在以后的几天时间里又设计出了一种简易的野战帐篷,不能说是设计,只是把以前用过的帐篷简化了而已,将就材料了,有什么用什么,怎么地也比没有强,还是请被服厂的同志们帮忙,用的材料还是把几层的咔叽布缝起来,没有铁支架就用木头的代替,虽然不太结实但也比没有强多了,起码宿营的时候不用睡露天地了。

    看着从被服厂拉回来的帐篷战士们又一次大眼瞪小眼了,咱们连长还会什么?

    一晃三个多月的时间过去了,战士们包括指导员王成德都对这个年轻的连长心服口服了,时间也到了六月下旬,天气越来越热,大家都换上了单军装。

    这天晚上李勇又召开了排以上的干部会议,大家到齐后李勇说道:“同志们,团长给我们连三个月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我们连也由最初的二十六人发展到现在的四百多人,武器装备齐全,弹药充足,我们出动的时候到了,现在我给大家分析一下西北战场的局势。”

    “根据我对西北战场局势的了解,敌人占领延安以后的企图是:占领延安的敌人由南向北攻击,占领愉林的敌人从东北向西南攻击,青海和宁夏的敌人从西北向东南攻击,三下出击把我军合围,从而把我军主力围歼在安塞地区。

    我们野战军主力在彭老总的领导下,经过青化砭,羊马河和蟠龙镇等一系列的战斗,我军已经打破了敌人的围剿计划,占领延安的敌人为了和我军决战,在蟠龙镇战斗后又从绥德回串到延安附近,象瞎子一样被我军的一支小部队拖的筋疲力尽。

    榆林的敌人因为兵力较少而惧怕被我军在运动中围歼也龟缩不出,只有趁我们和占领延安的敌人打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从青海以及宁夏过来的马步方,马宏逵部最为猖獗,占领了我们陕甘宁边区的陇东分区和三边分区。

    因此我估计我们野战军的下一步作战计划就是要打击占领我们陇东分区和三边分区的马步方和马宏逵部。

    我们连现在和主力联系不上,但是联系不上我们也要独立作战,我决定我们连下一步的作战计划是:

    前出陇东地区配合主力消灭占领陇东地区的敌人,夺回我们的陇东分区和三边分区,解除我军的后顾之忧,为我军进一步作战创造条件。”

    兄弟姐妹们,战斗就要开始了,大家给点动力吧,鞠躬了。

正文 第二十六章 出发

    听完李勇的作战计划和战场分析,包括王成德在内大家又一次久久不语,连长一直和我们在一起,他是从哪里知道的这么多情况?我们为什么不知道?总部首长的作战计划又被他分析出来了?这回又是真的吗?以前的预测可都是非常准的,他为什么对战场形势这么清楚?会算卦?我们**人最不信的就是算卦,可连长的行为又怎么解释?

    这是当年大西北我军一段真实的历史,当时的情况确实是险恶无比,国民党的攻击兵团从四面八方压过来,我们野战军则刚刚成立,当时只有几个主力旅的部队,加在一起才两万两千多人,在胡宗南强攻延安的时候,对敌人进行坚决阻击的教导旅也只有五千多人,这个教导旅就是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军的前身,第六军就是在这个旅的基础上组建的。.

    如何用这两万多人与敌周旋不是一般人敢做的,**对彭老总的评价是非常中肯的,也没有人为夸大的因素,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是老元帅一生的写照,不只是在红军长征时期,任何时候老元帅都是这么做的,包括后来的朝鲜战场,关键时刻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时刻敢于挺身而出,而不计较个人得失,做人能做到这样不得不叫人不服。

    做为后世过来的李勇对这段历史当然是很熟悉了,只是没有办法和战士们解释,只好让大家胡琢磨了。

    正当大家胡思乱想的时候,李勇又说道:“部队两天后出发,大家把借附近老乡家的东西都还了,今晚还有一个任务,因为我们连人员不够,武器装备用不了,剩下的装备要找个隐蔽的地方藏起来,这就是我要张劲松的侦察排在这一带找山洞的原因,这件事要严格保密,知道的范围只限于我们在座的这些人,,大家听明白了吗?”

    当天晚上李勇和王成德带领二十几个老兵在夜幕的掩护下,分几次把用不了的武器弹药和物资用车运到了一个大山洞里,然后用石头和土把山洞口堵上,又弄了些乱草盖在上面,回去时再把来时的脚印和车辙扫干净,做完这一切已经快半夜了。

    第二天李勇让部队停止训练,大家抓紧整理物品,作好出发的准备,干粮和弹药尽量多携带,标准的配备是每个战士二百发子弹,木柄手榴弹四枚,美式瓜型手雷两枚,两枚手雷李勇让战士们挂在军装外面的背心上,脖子的两侧一边一个。

    战士们互相看着脖子两边的手雷都感到有点好笑,连长可真能出怪主意,不过这到是挺方便,打仗的时候往出扔也很顺手。

    五天的干粮{就是十个玉米面大饼子},水壶一个,军毯和防水油布做的褥子各一个,急救包一个,野战背囊一个,孙全厚带着辎重排的战士们忙了好一阵总算把东西全发下去了。

    发完物资的孙全厚找到李勇:“咱们连还剩下好多粮食和一百多顶帐篷怎么办?”

    李勇也知道辎重排的战士们负重已经很大了,这些东西靠他们已经没办法携带了,想了想就说:“你看这样行不行,你用咱们剩下的粮食和老乡换毛驴怎么样?咱们没有钱,就按市价多给一些粮食,要是能换回几头毛驴就能把咱们连的帐篷全都带走,反正咱们连近一段时间也回不来,但罐头不能拿出去换,这东西能放的时间长,留咱们连关键的时候用。”

    听李勇说完孙全厚非常高兴:“我这就去老乡们商量,多给粮食那有不行的道理。”说完就跑了出去。

    快到中午的时候孙全厚带着他们排的战士们回来了,整整换回来十头毛驴,李勇也很高兴,有了帐篷以后宿营就好办多了。

    又是一天清晨,太阳刚刚漏出山口,特务连的战士们已经集合好了,四百多人的队伍静悄悄的没有一点声音,辎重排的十头毛驴也带上了笼头,李勇和王成德站在队伍前面都没有说话,两人的感慨颇多,三个多月的时间特务连由二十六人发展到现在,有谁能想得出来。

    清一色的钢盔,灰军装,战斗靴,草绿色的野战背囊和防弹背心,崭新的武器,胸前装满子弹的弹夹,看到这里李勇自己也有点得意,就这装备在大西北我军的队伍里肯定是老大了,别说是我军,就是胡宗南的国民党中央军也比不了,东西是都有了,就看以后在战斗中的发挥了。

    部队的行军序列为一排,二排,三排,连部和卫生队炊事班,辎重排,机枪排,炮排,四排,王老虎的五排还是在后面,侦察排的四个班在队伍的前后左右各放一个,和连队拉开三到五百米的距离警戒前进,张劲松带一个班在队伍的前面二百米开路,副排长带一个班在王老虎五排的后面三百米左右断后。

    行军时胡小莲老是跟在李勇附近,还不时的问李勇累不累,战士们也都看出来胡小莲对李勇有点意思,对她的举动感到好笑,连长怎么地也是个小伙子,体力还能不如你一个女人家。

    不过要是论行军走路李勇还真就未必是胡笑莲的对手,这胡小莲常年走山路,腿脚很结实。

    李勇也被弄得有点不好意思,但也很享受胡小莲的问候,现在的胡小莲可不是以前老乡家的小儿媳妇了,穿了一身军装,扎着皮带配着枪,下面是一双高腰的的翻毛皮战斗靴,是要多精神就有多精神,每次在李勇面前晃来晃去的都弄的李勇的心是痒痒的慌慌的。

    晚上太阳压山的时候走到了一条大川道里,李勇让部队原地宿营,炊事班生火做饭,让每个排派几个战士到辎重排领帐篷,李勇设计的是一种简易小型的野战帐篷,每个帐篷能睡六个人。

    不大的工夫就立起了七十多顶草绿色的野战帐篷,战士们对住帐篷都很兴奋,穷八路以前宿营都是有什么住什么,什么也没有就住露天,别说是夏秋季节,就是冬天也照样在外面宿营,现在在帐篷里感觉是好多了,起码刮风下雨不怕了,战士们都互相开玩笑说咱连长可能除了生孩子不会,剩下的都会。

    吃完晚饭后天就黑了,李勇让值日排长放了两层哨,最外面的要离开宿营地几百米。

正文 第二十七章 大森林

    做完这一切的李勇到帐篷里休息,李勇还是和王成德两人一个帐篷,连长和指导员住一个屋是我军在战争年代的老传统了,特务连待遇最好的还得说是卫生队的队长胡小莲,因为全连就她一个女兵,也没法和别人一起住,所以只好自己住一个帐篷。。

    胡小莲的帐篷和李勇王成德紧挨着,李勇躺在油布褥子上听胡小莲在自己的帐篷里哼小调,不知道她唱的什么,好象是一些陕北的民歌,歌词李勇也没听明白,但胡小莲的嗓子甜怩怩很受听。

    这时王成德走了进来,听到隔壁的胡小莲哼小曲就对李勇说道:“大勇,我看这个胡小莲是有点看上你了,是不是你在人家里养伤的时候就对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