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临高启明 >

第354章

临高启明-第354章

小说: 临高启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平却等来等去都不来,正着急地等他的时候。却等来了一个叉着腿走路的眼镜男,胸前赫然一个编号“007”。时袅仁定睛一看,居然是东门市派出所所长独孤求婚。

    “医生,给俺看看病吧,……这里。”独孤所长悄悄用手一指某个部位。

    时袅仁仔细询问了一下,又xian开衣服看了看体征,心中有了数。

    “衣原体感染吧,没什么大不了的。”时袅仁说的比较含蓄。

    “啥叫衣原体,炎症?”

    “这个……”时袅仁想了想,“没什么大问题,感染,感染。”说着他开了个方子,“拿处方去药房找河马拿药,叫李大姐给你打个针,两三天时间就能重整雄风了。”时袅仁安慰了一下,随手从桌子里拿出一小纸盒子给他,“要注意出入平安啊。”

    独孤求婚吓了一跳:“是――!”

    “不要紧,不是什么厉害的毛病。”时袅仁微笑着说,“以后土著女人还是少接触为好。”

    “知道了!这没问题吧!”

    “真得没问题。要多注意身体,按时打针。”时袅仁安慰了他半天,又叮嘱了一番才送他出了门。

    “要不是有红霉素。你这麻烦可就大了!”时袅仁背后嘀咕道。他知道最近不少人勾搭上了土著女子。原本执委会以为大明是个封建礼教的社会,社会风气很封闭,只要约束住大家不要嫖娼、不要强jian,就不会有男女问题。现在看来,所谓的封建礼教也就那么回事。

    这下时袅仁也无心等何平了,给他的办公桌上留了个纸条,交待了待办的几件事情就上农场去了。

    吴南海不在办公室,据他的办公室小秘初晴说:“老爷在粮食加工厂,在加工红薯呢。”

    “在河边?”时袅仁从来没去过这个地方,只听说那里有磨坊,替当地人代为加工稻谷。

    “就是从这里出去,往南边走……”初晴的一口普通话是典型的本时空的“广普”,一听就是深受吴南海的熏陶――时袅仁知道不光是她,连这里的长工头子王田也是这么一种口音。

    自从吴南海的农委会搬到百仞城,开辟了农场,红薯就是第一批种植的作物。

    红薯作为高产稳产的一种作物,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旱耐瘠,病虫害少等特点。除可以充当口粮、饲料,制造淀粉之外,连叶子也能作为优质青饲料利用――几乎没有任何浪费的部分。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地方种植,一般亩产可达3000~5000公斤,个别有亩产7500公斤的。较之于只能种一次就会失效的杂交水稻是更有意义的“穿越神器”。

    不过在本时空,红薯就不是很够“神器”的资格了。红薯在这里不是新鲜玩意。自万历年间被人从菲律宾引种到中国。首先就是在广东种植,隔海相望的琼州近水楼台,也有种植。穿越者在在下乡的时候,时常能看到红薯。

    吴南海在播种红薯前,为了慎重起见曾经询问过王田――他也算是个种田的把式。红薯在临高种植得情况怎么样?王田说:这东西在临高种了七八年了,最早是从琼山那边引来的种薯,种得人也不算少,好处是不费事,种下就完事。收了薯,人吃,喂猪都好用。生长期又短,临高能一年两收。是极好的杂粮――就是不耐储存。本地的气候偏潮湿,红薯容易腐烂。这里的种植户也不知道各种窖藏储存红薯的方式,有人尝试过切片晒干收存的,但是到雨季也很容易发霉。

    “收得倒是多,又不费人力、肥料,最多的时候一亩还能收千把斤。可是这东西耐不住存。小户人家种多了没用。家里长工多、养牲口多的大小粮户们才种得多些。”

    “吴东家!现在百仞、博铺各个庄子上用的长工、短工这么多,倒是可以多种些红薯――这样顿顿给长工们吃米饭,有点亏了。其实米和薯丝一半对一半,量上面多给半碗,再给点咸菜咸鱼的,已经是农忙的伙食了。很省粮食的。”王田很热心的提出了建议。接着他又把自己给地主当“打头”的时候学来替东家省钱的招数一一向吴南海献宝。

    吴南海的脸上掠过一阵复杂的表情,从好的一面看,这说明王田有“忠心事主”的意思,从坏的一面看,王田的行为和“汉jian”也没什么不一样。吴南海过去常听人说过:外国人到中国来,原本是老老实实的。都是一群讨好的“汉jian”给带坏。虽然偏颇,却不无道理。

    “这个,再议,再议。”吴南海硬不下这心肠。

    王田见吴南海脸上阴晴不定,不知道哪里说错了话,闭口不言了。

    吴南海想了一下,问:“你说一亩才能收千把斤?”他不信。这东西他下乡实习的时候就知道,农民随便种种也能收二三千斤一亩。

    王田说:“也就第一年能收二千多斤,然后一年比一年少了。少得只有八九百斤的。”

    “不可能吧……”

    法石禄却点点头,提醒他:“病毒感染。”

    “对,对。我居然忘记了。”吴南海一脸惭愧。这是很基本的知识,他居然忘记了一干二净。

    红薯,也包括马铃薯之类的薯类作物,长期采用无性繁殖,在生长、储存过程中会感染多种病毒。病毒会在薯块或者薯苗内不断累积,引起种性严重退化,品质变劣,产量大幅度下降。减产幅度在30~70以上。

    1957年秋收时节的,山西洪洞县搞出了当时全国第一的红薯“高产量纪录”:马牧乡汾明农业社红薯亩产量5510斤。

    红薯亩产五千斤,在21世纪已经不算稀罕事了――新品种高产拖毒红薯,精心种植的话,第一年产量不会低于一万斤。但在第一了――这全国第一还多少有些水分。红薯如果没有专业的技术支持,产量也并非高得离谱。

    迄今为止,农业上还没有高抗病毒的红薯品种,也没有防治病毒的特效药剂。唯有采用拖毒技术才能防治病毒病、提高红薯产量和品质。

    现代的农民,无需自己留种制种,全部由专业种子公司包办,吴南海下乡去实习,看到的、种植的、谈论的,都是拖过毒的红薯种苗,他只需要考虑什么样的土壤和气候配合哪一种薯苗就可以了,自然想不到还有这层。

    即使是专门拖过毒的红薯,种植三四年之后也会再度感染而退化。如何拖毒,则是一项专门的高科技。法石禄对如何在本时空解决这个问题,考虑过多种方案。还带了一套专门用来拖毒的试验室设备。

    穿越者的第一批高产拖毒红薯是在1628年的十二月种下的。一般在四季分明的地区,红薯都是在2月开始育苗,4月移栽,8月收获。临高胜在常年气温都在18度以上,一年四季都能种植。为了确保种苗不外泄,法石禄、吴南海等农委会的骨干们亲自播种的,土著工人一个都没用。在精心的养护和管理下,今年的四月底就迎来了收获。试验性的种植下的十亩红薯获得了亩产4000公斤的好成绩――因为缺少化肥,这个收获还远没有发挥出品种的优势来。为了收获红薯,不得不调动陆海军士兵和学生来帮忙。

    农庄的红薯大丰收,一亩收了8000多斤,这个产量不仅让王田震撼,农场里所有的职工都觉得吃惊。风声很快就传了出去。很多人都想来看看澳洲红薯到底是个什么模样,吴南海让帮助收薯的陆军士兵在外围警戒,不许任何外来人员进入农场的田地,直到红薯完全收完为止。

    八万斤的红薯即使按古代标准也不算太多。农村常采用窖藏的方式储存起来,再慢慢使用。但是临高的四五月过后天气马上就要进入雨季,窖藏有一定的霉烂风险。而且穿越集团的各个行业对红薯的主要产品:淀粉的需求十分迫切。最后吴南海决定除了部分留种推广用,其余的全部运到粮食加工厂加工成成品。

    红薯能生产的产品很多:粉条、粉丝、麦芽糖、葡萄糖、糊精、黄酒、酒精、酱油……实际上万变不离其中,主要就是淀粉的衍生产品。因此吴南海确定红薯加工以制造淀粉为主,利用制淀粉时产生的废渣、废料再兼顾某些副产品的制造。

    轻工业部对大批红薯的收成也有极大的兴趣,莫笑安每天必来报到一次,对生产哪些新东西不断的提出自己的看法。出乎意料的是,他最热切的产品不是看起来“很现代”的葡萄糖、糊精、方便米面之类的东西,而是红薯干――确切的说是连城红心薯干――著名的闽州八干之一。

    “这东西很好卖的。”时袅仁跑到号称食品厂的竹棚子里的时候,看到莫笑安正在阐述中:“当年还是出口物资,就是现在,红薯条也是很受欢迎的零食,本时空红薯还是个稀罕玩意,大可以打高档路线……”

    “我觉得这悬――”吴南海对红薯干计划并不看好,“本时空的土著很少吃零食的,也就是一些有钱有闲的人吃吧。”

    “临高本地没市场,可以出口到广州去。”!

正文【分卷阅读】 第一百三十节 红薯格瓦斯

    广州的大明百姓是否会买这个提前问世的连城红心薯干的账是个未知数,但是吴南海总觉得卖红薯干这样相当初级的产品赚钱实在是太低档了

    吴南海说:“红薯干算是一个方向吧,开发深度不够,附加值太低了。”

    莫笑安说:“问题是大明百姓不需要淀粉,生产出淀粉来卖给谁呢?”

    “大明百姓是不需要,我们自己需要。”黄大山高深莫测笑了,“工业上的需求不说,用来改善我们的伙食也好。淀粉可以用来做很多产品的。”

    大伙都下意识的离这神秘人物远了一点。似乎他浑身都在散发杆菌、病毒之类恐怖的微生物。其实黄大山的生化试验室里99%都是各种有用的菌种,除了各式各样的菌菇类之外,还有许多发酵用的菌种在培养基中。

    “有一样东西,即满足你的出口癖好,对改善大伙的伙食也有用――味精。”黄大山说,“我有专门的菌种可用,质量不会差。”

    “做味精不是说要用米吗?”

    “米当然也能做,其实起作用的就是淀粉。所以红薯、土豆之类淀粉含量丰富的都行,不足为奇。”黄大山说,“料酒、醋、酱油,酱,这些调味品原本我们用米都能做,之所以先前食品厂做得很少,主要还是为了节约粮食。现在有了红薯这个大宗廉价淀粉来源,直接把生产规模扩大就可以。”

    时袅仁谈起了他的葡萄糖注射液计划,吴南海表示大力支持。说要多少做多少。不过时袅仁说暂时不需要太多,有几公斤也就可以了。

    “做葡萄糖注射液,要不了多少的。”

    葡萄糖注射液虽然很有用,却不是什么急需的药物。做不做关系不大。时袅仁急于想搞出来也是为了证明制药厂存在的价值――执委会这么大的投资下去,不能一天到晚配口服生理盐水糊弄人。

    “你们配的口服生理盐水还有凉茶很不错的,以后多配一些。”吴南海说,“最近天气热,特别需要。”

    “实际上我想做盐汽水。”时袅仁说,“碳酸饮料喝起来解渴。可是现在没有小苏打用。”

    “汽水好,时尚新宠儿――”看起来莫笑安准备向大明人民推销汽水了。

    “小苏打配汽水?”吴南海一晒,“我小时候就按照书上写的配过――难喝!很不成功。你还是饶了我们吧。听说马督公设计了汽水机?不用小苏打,直接可以把二氧化碳溶入液体的。”

    “没错,的确是可以的――他反正也是抄历史上的现成设计。但是我们哪去找高纯度的二氧化碳呢?听说一共就不到二十个大小耐压钢瓶,做汽水肯定不是急需的事情。”

    黄大山笑了出来:“你们真是够现代的,就知道化学配制、物理加工。把微生物都忘记了――香槟的气从那来的?啤酒呢?这可不是加了小苏打或者直接打二氧化碳搞出来的。”

    “你的意思是做啤酒,用红薯?”吴南海反应很快。

    黄大山点点头:“做啤酒需要麦芽,现在小麦、大麦都紧缺。要不然特侦队的香蕉早就想干了。红薯做啤酒还没听说过。”他眨了下眼,“可是我能做格瓦斯。”

    “格瓦斯?!”几个人一起喊了出来。这东西可稀罕。

    他们都听说过这种在俄罗斯和东欧都很流行的饮料的大名。这种饮料用面包干发酵酿制而成,颜色近似啤酒而略呈红色,酸甜适度,口感清香,含气丰富,酒精含量极低,是很受大众欢迎的软饮料。

    传统的格瓦斯是要用面包发酵的,不过黄大山知道现代有一些工厂制造的格瓦斯为了节约成本和制造时间,省却了面包这个工序,直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