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作者 罗衾不耐-第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是张温事件。中平二年,也就是镇压黄巾后的第二年,司空张温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将要率领大军讨伐西凉的边章叛乱。名士张玄一听,坐不住了,立即跑到张将军家劝他起兵诛杀奸佞,尽除宦官,澄清天下。但张温胆也小,坚决拒绝(《后汉书·张玄传》)。三是王芬事件。在董卓进京的前一年,在高级干部里终于出了一个胆子大的人,那就是冀州省纪委书记(冀州刺史)王芬,他聚集了一批豪杰之士,并以防御流寇为名招募了一批人马,准备乘灵帝北巡之际,废灵帝立合肥侯为帝。后来,灵帝取消北巡,刺杀行动流产,王芬畏罪自杀。
有这么多人惦记着汉室江山,那么替灵帝看管着天下的那些宦官们,在历史的紧要关头是何作为呢?显然,他们还不知道即将面临中国历史最大的一次针对宦官的集体大屠杀,在最后的时光里也继续疯狂展示着这个特殊群体的愚昧与嚣张。中平元年当卢植率军在前线苦苦支撑镇压黄巾之时,十常侍手下的左丰竟然向灵帝诋毁卢植,致使其罢官。正史并未给出他们诋毁卢植的原因,但几乎可以肯定是索贿不成。既然正史上有这样的线索,《三国演义》在此处浓墨重彩地写了几笔,还让刘备在战场上跟老师打了个照面。国难当头,宦官们不仅没有终止搜刮,反而搜刮到在前线卖死力的将领头上,汉室焉能不亡?
那时除了一心一意做“御宅男”的灵帝、穷凶极恶但又外强中干的宦官,还有一股势力,那就是外戚何进。何进本是屠户的儿子,因为他的同父异母妹妹入宫受宠做了皇后,作为皇帝大舅子的他一步登天。黄巾乱起,灵帝让何进做了大将军,总掌兵符。党人对这个温和而平民化的外戚(从其所作所为来看,的确就是个没有主意的庸碌之辈)似乎抱有厚望,刚刚获得自由,二十多名海内名士就投入何进的幕府。以下这些人都在三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印记:袁绍、伍孚、荀爽、荀攸、王允、华歆、孔融、刘表、王匡、鲍信、蒯越、陈琳、郑玄、逢纪、张纮。作为一个平易近人而没有主见的外戚,何进始终动摇于宦官与士大夫之间,他甚至不能像他妹妹那样坚定不移地依靠并支持宦官。他最终听信了袁绍的建议,征调八路外兵进入首都洛阳,从而逼迫太后下令诛杀宦官。其实他自己出手有何不可呢?问题是,他没有这个胆子。
黄巾没能推翻汉室,但何进引狼入室的做法却使东汉王朝名存实亡。西园军蹇硕未必指挥得动,几个校尉都是何进幕府的人,而何进的大将军府与其弟何苗的车骑将军府也有不少家兵,动武除掉宦官,应该不费吹灰之力。对于招外兵的做法,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觉得不妥。何进的主簿陈琳举的例子最恰当,他说:“您现在大权在握,对付几个宦官,就好像拿一根小小的毛发往洪炉上燎,还没等接近,‘刺’的一声就化成空气了。假如外援真的来了,恐怕反要出大乱子。”(今将军总皇威,握兵要,龙骧虎步,高下在心。以此行事,无异于鼓洪炉以燎毛发。但当速发雷霆,行权立断,违经合道,天人顺之;而反释其利器,更征于他。大兵合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必不成功,只为乱阶。)而时任西园军典军校尉的曹操则说得更加实际:“现在要治宦官的罪,只需一个狱吏就够了,怎么要求助于外将呢?我看这事有点悬,我们就等着倒霉吧。”
搬请外援的馊主意是袁绍出的。实际上在董卓到来之前,主导当时政局的第一人物不是何进,而是袁绍。袁绍,字本初,出自“四世五公”、“势倾天下”的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西南)袁家,是司空袁逢的庶子(小老婆生的),后来过继给伯父袁成。袁绍并不是与宦官结下死梁子的党人,他们家尽管是东汉数一数二的政治世家,但门风似乎不正,因为袁家同外戚与宦官都有结纳,可谓左右逢源。袁绍的父亲袁成是外戚“跋扈将军”梁冀的铁哥们,同时又与中常侍袁赦认了宗亲。在这样的家庭,袁绍似乎很早就学会了玩弄政治手腕。他本来顺顺当当做了一段时间的官,但还觉升得慢,于是突然在洛阳城中过起了“隐居”生活,“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也许是距离产生美,他立时成为当时最红的政治明星,士无贵贱,争赴其庭,天天有一帮追星族拿着新书堵在他们家门口等着他签字,奔驰和奥迪都把道路叉死了(辎柴毂,填接街陌),为此他们家附近的交通警察做得很辛苦,连年被评为全国劳模。这场景连灵帝的常侍赵忠也看在眼里,不禁倒吸凉气,连连抓着后脑勺说:“这龟孙成天蹲在家里不动劲,身价就几百倍地往上翻,大盘都快涨停了,朝廷让他做官他不去,可一帮愿为他赴汤蹈火的粉丝却净往家里钻,这小王八羔子到底想干什么呀?(袁本初坐作声价,不应呼召而养死士,不知此儿欲何所为乎?)后来,何进大将军开府,袁绍重新启动政治生命,入何进幕府做了办公厅主任(大将军掾),并成为何进的第一助手,而此时的同事逢纪、荀攸等人后来都成了他的属下,而刘表、蒯越后来则在南方开创了不小的基业。有了何大将军的照应,袁绍很快又担任了西园军八校尉之一的中军校尉,地位在扫黄先锋曹操之上。灵帝驾崩之后,袁绍便向何进建议诛杀宦官。何进徘徊不定,袁绍竟然胁迫何进说:“现在的局势已是你死我活、鱼死网破,双方的布局也都摆在桌面上了,如果还犹疑不定,恐怕会发生意外,措手不及,您现在还等什么,为什么还不早下决断?”(绍胁之曰:交构已成,形势已露,事留变生,将军复欲何待,而不早决之乎?)于是,何进让袁绍做了首都洛阳直辖市委书记、市长(司隶校尉)。袁绍实权在握,立即督促各路外兵向京城靠拢。
TXT小说共享论坛 http://freetxt。5d6d。,欢迎您上传、下载、推荐、交流小说
《江山岂是哭来的——正说刘备》 第11节
现在,袁绍已经站在东汉政治舞台的中心位置,可惜他没有做出正确的抉择。那时在职位上比他逊色很多的曹操,却显然比他高明得多。袁曹的决战,此时胜负早已分明。曹操,字孟德,跟刘备一样,身世也有点可疑。现在的史学家也没有搞清楚,他到底出自曹氏还是夏侯氏。但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曹操家世也不让袁绍,而且自小就表现出英雄本色。他曾经假装中风害过他亲叔,曾经跟袁绍一道抢过新娘,曾经舞动双戟吓唬过灵帝之“父”大宦官张让并安全撤离,也曾经被桥玄、许劭等传媒大腕看做是天下奇才而免费为他进行炒作,他也曾在任洛阳市城北区公安分局局长(洛阳北部都尉)时用五色棒活活打死了他未来的顶头上司蹇硕的叔父。在镇压黄巾时,他被任命为中央骑兵独立师司令员(骑都尉),率领五千骑兵协助皇甫嵩、朱隽镇压黄巾军。后来,他升为济南国相,又干了一些打击豪强、除恶去秽的大好事。也是在这几年,他的父亲曹嵩做着大司农(财政部长)还不过瘾,又斥资一亿竞标买到了太尉,位列三公。汉灵帝建西园军,曹操名正言顺地成为典军校尉。这时曹操年仅三十四岁,最大的愿望是能当上征西将军(那时天下似乎又平定了,唯有西部的羌人犯境),并且再封个侯啥的,但历史岂能只给他这点差事?此时,对于诛杀宦官,他是赞成的,但对于袁绍愚蠢的建议却坚决反对。此时的曹操还左右不了大局,不过多年以后他会教袁绍怎么做人做事。许多人不解曹操在官渡与袁绍作战时为什么信心满满,甚至抽空去趟徐州把刘备赶走。其实很简单,曹操对袁绍这个发小早就看得底掉。袁绍显然也知道曹操的能量,要不在官渡时怎么那么没有自信呢?袁家有次出丧,结果来到汝南袁家送殡的宾客竟然有三万之巨,身逢盛况的曹操偷偷对王俊说:“天下必将大乱,但最先挑起祸端的必定是袁家哥俩(袁绍、袁术)。为了国家安宁,百姓安康,不先宰了这俩人,天下必乱。”王俊则说:“那么将来安定天下的,一定是你了?”二人相对而笑。
但在当时,袁绍与何进还意识不到,由于愚蠢,他们将打开潘多拉的盒子。为了逼迫自己的妹妹何太后下决心诛戮宦官,何进同意了袁绍的建议,决定招八路外兵入京。哪八路呢?
第一路是原前将军、当时正在赴任途中的并州省委书记(并州牧)董卓。
第二路是原并州纪委书记(并州刺史)、时任武猛都尉丁原。
第三路是东郡市委书记(东郡太守)桥瑁。
第四路是大将军府办公厅主任(大将军掾)王匡。
第五路是西园军后勤装备部代部长(西园军假司马)张杨。
第六路是原并州省委秘书长(并州从事)张辽。
第七路是中央骑兵独立师司令员(骑都尉)鲍信。
第八路是中央陆军独立团团长(都尉)毌丘毅。
其实,何进招兵大多是一个虚拟概念,王匡、鲍信去了泰山募兵,张杨和张辽回并州募兵,而毌丘毅则到丹杨募兵,刘备也就是在这时遇到毌上校的,并保着他顺利到达目的地,得了一个县尉之职。在这一历史时刻,刘备的贡献属于细枝末节了。八路军当中,六路人马不是虚拟,就是远在外地,只有董卓的三千亲兵和丁原的并州军才具有一定的战斗力,而董卓的人马此时更是心怀叵测地逼近洛阳。
问题在于,我们搞不清楚手里握有西园重兵的何进为什么同意袁绍的建议去招外兵入京,最可能的解释是,这个出身寒微的屠家子没有足够自信,他看到西园兵也许可以除掉宦官,但像袁绍这样强悍的人未必会听命于他,招来更多的外兵也许可以造成互相牵制的局面,因此也许会把自己的位子坐稳。而袁绍的算盘大概是,通过招外兵来试探自己的号召力,并削弱何进的影响力,从而在未来的政局中取得绝对性的优势。但他们二位的算盘都打错了,他们想不到的是,几个宦官就把何进办了,而董卓则把袁绍给耍了。
何进和袁绍两人把一盘好棋给下坏了,以后的事态没有按他们的设想进行,不仅宦官进行了绝地反击,而且来京勤王的董卓更是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第九回:董卓窃国。
第九回:董卓窃国
在兵临城下的背景下,洛阳城里发生了类似于12级地震的惊天剧变。
我常说三国时代乱得精彩,但这一段故事并不精彩。何以故?这都是让何进和董卓这两个大老粗闹的。现在,士大夫们都获得了空前自由,而且也在京城洛阳扎了堆,可他们运用权力和武装的经验都远远不够,做事情畏首畏尾,犹豫有之,莽撞有之,唯独没有果断。因此,何进无能,袁绍莽撞,结果让董卓造成祸乱,他们手拉手地一起为东汉王朝送了终。
也许是常年裸奔着了风寒,汉灵帝在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一病不起,眼看就不行了。然而,也许太专注自己的革命工作了,他忘记了还有一样最要紧的事还没做,那就是革命接班人还没有选定。与东汉无数短命绝嗣的皇帝不同,汉灵帝由于喜欢体育运动,好歹还活过了三十岁,并为江山社稷留下了两个接班人,一个是十四岁的刘辩,也就是何进大将军的外甥;另一个是九岁的刘协,王美人所生。这个刘辩更多的基因大概是从母系那边继承来的,平庸而轻佻。灵帝对老大很是看不上眼,而老二因聪明伶俐甚得欢心。但对于选择接班人这样重大的问题,灵帝倒也明白,没敢轻易做出废嫡立庶、废长立幼的决定。
蹇硕以及十常侍虽然恋权贪财,但对灵帝却唯命是从、忠心耿耿,因为在他们心中,灵帝实在是个千年一遇的好领导。同时,他们不愿看到何进的权势进一步膨胀,于是也不希望何进的外甥刘辩接掌大位。但怎么让何进出局呢?十常侍想了一个好点子,那就是借口西凉韩遂作乱,提请大将军何进领兵西征。何进这个时候也不傻,以青徐黄巾复起为辞,设法拖延时间。不几天,汉灵帝病死,蹇硕决定先发制人,诛杀何进,然后再立刘协为帝,于是召何进入宫。何进知道蹇硕不怀好意,于是称病不入,并在宫外集结军队严阵以待。蹇硕迫于压力,不得不同意立刘辩为帝,是为少帝,何皇后以皇太后的身份临朝称制。袁绍的叔叔太傅袁隗与大将军何进同时辅政,何进一口气提拔了袁绍等二十多人的职务,一时威镇当朝。
对于何进的权势,最怕的还不是十常侍,而是蹇硕。蹇硕因为手握军权,与光杆司令何进矛盾最大,势如水火,因此恐惧不安。于是他不得不先跳了出来,再度谋害何进。但这个阴谋被人告发,于是何进逼迫十常侍下令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