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狼传-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产工作出现了明显的滞后滑坡,在1979到1992的十年间,除了一个一改再改,改无可改的歼—8系列外,沈飞竟然在没有为中国空军和海航研制出任何一种先进战机!要不是有苏—27国产化这个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沈飞几乎都要陷入“无米下锅”的窘境了!但是,即使得到了这个机会,沈飞的表现也依然让人失望,在沈飞的歼—11生产线上,唱主角的竟然是沈飞雇用的俄罗斯工人,而沈飞自己的工人一旦走上生产线,结果只有一个——次品!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地处四川的成都飞机制造公司,在沈飞踟蹰不前的10几年里,成飞却在歼—7系列的改良和号称“东方战隼”的歼—10的严法中全面开花,硕果累累,更在中国空军的下一代战斗机的开发计划中成功击败了沈飞,获得了歼—10A的开发项目。
面对沈飞、成飞两大巨头的压倒性优势,西飞、哈飞、南飞、贵飞等其它飞机制造企业不得不另辟蹊径。西飞重点进行歼/轰—7的改进,哈飞将主要精力投放到了直升机的开发研制上,南飞集中精力进行电子战飞机的研制,最惨的是贵飞,传统市场逐步萎缩,又拿不出新的拳头产品来投入市场!
在空军整编过程中,邵震宇旗帜鲜明地“抬成压沈”,空军采购的重点集中到了成飞的歼—10和歼—7F。而沈飞的歼—11和歼/轰—11则被挤到了第三、第四的位置。
生存的压力迫使沈飞不得不对自己的组织、科研、生产进行大手术,加大对熟练工人的培养,并集中精力开发具备短距起降能力的“13号工程”。
同时,贵飞开始承担部分歼—7F的生产任务,以缓解危机。并继续承担空军新型教练机的生产任务。
而南飞和西飞开始被逐步改建为中国的特种作战飞机生产基地。在空军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特种飞机”的研发和装备工作被摆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由于经费因素,除了在西飞、贵飞开始批量生产全新的电歼/轰—7E和电运—8型电子战飞机外,中国空军还对相当数量的老式的强—5、轰—6和部分早期型歼/轰—7被改造后承担起反雷达、电子压制等支援任务,同时,中国空军的加油机群和预警机群开始快速扩大。时至2008年初,中国空军的装备改/换装过程初步完成。
全新的中国空军的战斗机规模由3400架缩编为不足2000架,并基本构成了“轻—中—重型”,“高—中—低技术水平”的装备结构。
作为空军王牌的最新重型战机歼—12因为造价昂贵,仅仅装备了北京军区60架。而多年来苦心经营的,总数多达600余加的“苏”系列机群在经过更换和歼—12相同的矢量发动机、换装新型相控阵雷达,加装隐身涂料等改进后继续作为中国空军的主力。
而历经20载研发的“东方战隼”——歼—10在邵震宇的大力关照下,提前完成了350架的生产任务,并作为中国空军中型战机的主力,继续改进生产。
为了弥补空军装备数量上的巨大落差,有“米格—21最成功改型”之称的歼—7F作为轻型廉价战机在贵飞和成飞投入高速生产,并以每月50架的速度交付空军。
在这次空军换装中,最不引人注目的一条是,对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全面研发。在短短的一年内,中国空军中定型和确定购买意向的无人驾驶飞机型号达7种之多,为中国在不远的将来建设一支“无人空军”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而被邵震宇摆到了与装备更新同样地位的另一项工作就是——对空军军事训练的全面改良和加强。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中国空军的训练事故率居高不下!但同时,空军的战术素养也开始明显提高。
庞大的工作量让邵震宇的身体状况一直处于极度的疲劳之中,直到今天,在自己的恋人面前。他终于可以难得的放松一次了,他,睡着了……
第四部 铸犁为剑 第六章 整军经武(下)
(更新时间:2003…7…8 22:20:00 本章字数:5499)
有着“天下第一陆军”美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陆军部队,是一支拥有着极为辉煌历史的英雄部队。自1927年8月1日我军发动南昌起义,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我军基本上就是一支以步兵为主体的陆军部队。著名的“小米加步枪”就是这支军队历史最好的写照。
一位参观了中国军事博物馆的老将军在离开时曾经发出这样的豪言:“解放军陆军从来没有被任何人打败过!”
在这支军队的历史上,有着25000里长征的悲壮,有着8年抗战击败数百万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的辉煌、有着以“小米加步枪”战胜800万美械装备的蒋军,解放祖国大陆的光荣、有着在世界第一高原全歼入侵西藏的印度“大胡子兵”的骄傲、有着在珍宝岛痛击图谋染指中国东北的苏联“老大哥”的荣耀,在建国的头30年里,这支军队以其无可挑剔的表现证明了自己“天下第一陆军”的地位。
当历史的车轮驶进西元1979年,20万中国陆军越境进入越南,担负起打击忘恩负义的弟子越南侵略者,保卫祖国西疆安宁的神圣使命。这次战争的惨胜让中国军界不得不开始从新审视自己,连年的政治动乱和国内严峻的经济形势,让中国陆军这柄屠龙利刃明显少了几分“傲视天下”的锋芒。
1991年的海湾战争,给了中国军方前所未有的震动。时任主力野战军副军长的江泪在当年年底检阅所在部队编成下的主力“红军团”训练后,曾满怀信心的询问该团团长:“如果你们团在伊拉克,面对美军,坚守3个月怎么样?”时至今日,已经成为中国军队头号人物的江泪还清楚地记得,当时那名脸色黑红,浑身充满东北男子的朴实之气的团长在长时间的犹疑后艰难做出的回答:“首长,面对那种攻击,我们……我们连3天都守不住!”和回答后面对自己的质问那满面的泪水!
自此,和世界军事强国之间的巨大差距便成为了悬在中国军队,尤其是中国陆军头上的“达莫克利斯之剑”。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起,中国陆军通过裁军、缩编,为部分主力部队全面更新装备以增强部队的机动及战备能力。
在这次整编中,中国陆军已将大约100个师缩编为大55个师,许多师级单位降为旅级。到2006年台海战前,中国陆军已经改编为一支由24个野战集团军,47个机动师和43个机动旅,包括30万快速反应部队,整体水平已经提升到了世界80年代中期水平的“半机械化”的陆军部队。
2006年爆发的台海之战,虽然战争的整体情况不尽如人意,但其中成功的一面却让中国军队中长期存在的发展方向的争端宣告结束。解放军陆军在江泪、邵震宇的主持下,以“建设一支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陆军部队”为目标,开始了中国陆军历史上最大,最重要的一次整编。
在新世纪初的反贪风暴中已经的备受震动的解放军中、上级军官层,在这次整编中再一次首当其冲,成为了整个工作的重点。
为了降低军官比例,尤其是将官数量,解放军通过了全新的《军官服役、晋升、退役条例》,降低各级军队主官的军衔,第一次规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官总数不得超过700人,并实行“一升一退”制,既每晋升一名将官,同时必须有一名将官退役。其中最重要,也是引起震动和反弹最大的一项,就是在2008年初的召开的十一届人大上,由胡松波向人大提请,通过了全新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衔法》,其中最主要的变化就是,撤销大校军衔,重设一级上将。原本军内由大校担任的职务一概改由上校出任,军内庞大的大校阶层或升或退。此举在大量减少军官数量的同时,也为军内那些能力出众,却备受压制的青年军官们提供了进身之阶。
同时,军队内人事工作的“透明化、公开化”建设也得以真正实施。
这次改革理所当然的遭遇了军内既得利益层的强烈反弹,但在55年授衔时的55名上将中硕果仅存的章艾平老将军和由军队“现代化之父”美称的前政治局常委刘老将军的支持下,在头号军头江泪的主持下,该项工作还是得到了较有成效的执行。
经邵震宇提议,陆军,包括整个军队整编的第二项工作就是——取消各级机关的所谓“招待费”,明令,各级领导,无论军队还是地方,到部队视察工作,一律跟着普通士兵吃大灶!
自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军人经商,军队内腐败丛生。虽然军人经商后来终于被中止,军内的腐败也在总政治部副主任孟清老将军的主持下得到了严厉的清理。但这个打着“专用于接待各级领导”旗号的“招待费”却一直没有取消,每年都有数目惊人的资金因“领导没来,不花不行”的所谓“理由”被各级部门主官,尤其是那些晋升无望的大校军官们大肆挥霍。在各大城市的各种酒楼和娱乐设施前,挂着军牌的各型豪华轿车已经成为一个“夜景”。这项规定的出台,在大大节约了军队内日常开支的同时,也对抑制军内腐败,改善官兵关系起了一定的作用。
在完成了这些必要的前期准备后,解放军陆军依照着“完成重点部队半数字化、实现全军机械化”的整编方针和“提高机动力、打击力”的原则开始了对部队装备、体制的全面整编。
世纪之交出现的“信息化战争”被视为新军事革命到来的标志,时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令羽中将在军委会议上的那段:“信息化战争是对自二战以来已经全面成熟的机械化战争理论的扬弃。它固然先进,却远不成熟,作为一支还停留在‘半机械化’水平的陆军,我军的建设必须做到‘既能紧跟世界军事发展的趋势,力争领先,又不能盲目冒进;既要实现重点部队的半数字化,因为全数字化部队还远不成熟,又要保证全军机械化工作的顺利进行。’”的发言被视为对中国陆军改革的整体思路的最好描述。
在这次整编中,在邵震宇的具体主持下,对军队编制进行了以下几项改变
第一,解放军原有的24个集团军被进一步缩编为18个。裁撤的6个集团军中的部分人员被改编为12个整编机动旅,和解放军原有的15个机动打击旅一起,与新成立的7个数字化旅一起,编入了总参战略运作部下辖的“陆军快速反应部队指挥部”,他们的整编工作,基本上就不再由邵震宇负责,而改由战略运作部部长令羽主持。
第二,在由卲震宇负责的18个野战集团军中,第1、第27、第38、第39、第54共5个原“机械化重点装备集团军”被列为“半数字化、重装甲化、高合成化”的建设对象。由于历史和经济的原因,解放军的陆军部队在作战中不可能得到美军那样的大强度,高密度的空中支援。因此,解放军陆军部队仿效俄军,历来强调在自己编成内配备强大的炮兵支援和野战防空火力。这一传统在这次整编中被进一步发扬光大,为了做到这一点,这5个集团军甚至没有和陆军其他部队一样“师改旅”,依然保持了师级单位的编制。
以第39军为例,整编后,改军辖下计有:坦克师1、机械化步兵师2、野战防空旅2、炮兵师1、地地导弹旅1、陆航旅1及其他支援部队若干。全军共有官兵95000余人,装备有88E型主战坦克532辆,由59式坦克改装的重型机械化步兵战车700余辆,2004式155毫米自行榴弹炮和各型火箭炮300门(辆),武装直升机72架,地地导弹发射车18辆。尤为重要的是,该军装备了我军第一代“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主要装备都已经实现了数字化。无论装备质量、兵器火力密度,均为亚洲之冠!
作为全军的基干,这5个重装集团军几乎集中了全军一半以上的先进装备,陆军70%以上的新型坦克和其他大量新型装备都优先配备给了他们。为了提高机动力,他们被分别配属在我国主要的铁路线和交通枢纽城市周围,完全具备了完成军委要求的“48小时内到达全国各地作战”的能力。成为了解放军陆军的钢铁脊梁。
第三,除上述5大主力重装军外,解放军其余全部的13个集团军统一进行“师改旅”。其中,第23、第31、第40三个集团军被编组为全新的“陆军中型部队”,辖下7个旅,53000人,除一个机械化重型旅装备履带式车辆外和一个陆航旅外,其他部队均同一装备轮式战车,他们更是除空降兵和陆战队外唯一以122毫米轮式自行火炮作为主要支援武器的部队。这3个具备高度机动性的集团军和空军的第15空降军一样,被视为解放军手中用以应付局部低烈度突发性冲突的王牌。
第四,为适应中国江南水乡的特殊地形,解放军专门改编组建了3个“两栖集团军”,这两支部队的基本装备和解放军“陆军中型部队”大体雷同,但基本上已经没有重型履带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