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光绪之中华再起 >

第51章

光绪之中华再起-第51章

小说: 光绪之中华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在改革区赋税很低,我算过了,农民每年交一次税,叫做‘地税’,税金差不多是其它地方的四分之一左右,在鞍山还有很多工厂,也许在一些地方也有工厂,比如上海、福州,但鞍山工厂的密集程度你根本想像不到。也许我们都没注意到,这几年间身边多了不少的新鲜东西,很多都是改革区生产的。比如我们用的速写墨水、自行车、轿车、火柴、棉布等如果大家仔细看看的话,会发现他们基本上是改革区生产的。”
“而从军事上看,皇上在鞍山的改革也是成功的,储位请想一想,我大清军队在朝鲜经平壤战役退入辽东,为何在兵力劣势,且短短时间内能够击溃日军,而且还反攻入朝鲜俘虏大量日兵呢!这个转变似乎太快了吧!”
“丰凯兄的意思是……”几个人都明白了。
“虽然详细情况我也不清楚,不过发生在凤凰城的战事还是有不少人能够知道的,而且外国人似乎也很关注这场战事,储位若是多想一想,自然明白!”
“丰凯史,如你所说,既然皇上如此英明神武,那为何不回京亲政呢!何不在全国进行革新呢!”
“呵……此事在下也说不好,原因应该很多,不过我想皇上不回京也好,记得《盛世危言》曾说要建立议会式的立宪政体,而且提出了将政治公开于传媒,由朝野各方评论,这样才可能使施政臻于完善。”丰凯说到这里小叹了一声气接着道“大家想一想,建立议会,将政治由朝野各方评论,这个各方是谁呢!议会又是谁组成呢……所以我认为《盛世危言》是部奇书,但某些观点却不一定适用于我国,例如在改革初期我认为并不需要这种投票式的议会,更不需要所谓的朝野各方评论!”
丰凯也算是有些见识了,目前在朝廷上下后清流党人占了多数,这些人不懂洋务,更别说改革了,议会中少不了社些人的席位,各方评论也少不了这些人,皇帝若回京,若真的如盛世危言所说建立议会,必不能改革下去。
这些士子们也都是知道的,都不是傻子,别说是清流党人了,在士子中间也有不少反对洋务的人。
“成兄这话说的夸张了吧!皇上英明神武不假,但改革区似乎还不足辽东一省地吧!难道凭借着一省之地就能养战败日本之兵!”茶馆里并不是所有人都主张西化的,也有不少传统人。
“哈……”丰凯摇头一笑,“记得在新华图书馆前有几面巨大的木板,上面画着世界地图、亚洲地图、我中华地图,之前我还不太明白皇上的用意,现在我突然有些理解皇上了,皇上真是太英明了!”
丰凯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先自言自语地说了一段,随后才对那人道:“这位兄台,你应该没有看过地图吧!如果你看了地图就不会有如此一说了,你可知道大英帝国多大!”
不等对方回答,丰凯接着说道:“英国本土大小不足我大清二十分之一,人口不足我大清十分之一,德意志与法兰西亦如此,他们都仅仅凭借着如我大清一省之地的地方而已!但却统治着比他们大十倍有余的地盘!”
“睁开眼睛看看这个世界吧!”
此时茶馆里有不少人震惊了,片刻之后开始有人讨论着。
“丰凯兄,你认为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刚才问话的那人并没有震惊多长时间,而是很快反应了过来继续问道。
“这个问题我也思考过,我认为他们会建造更为强大的舰队,更为优秀的武器才是关键!”丰凯想了想道。
“丰凯兄,你在此说了这么多,若是被有心人记住,兄台这一次会试怕是……”桌上一人提醒道。
“无妨!”丰凯爽朗地道,考试的问题他自从鞍山来了就没注重过,若不是家庭所逼,他直接留在鞍山了。
京城讨论的激烈,在辽东半岛南端一个叫三山口的小镇也不平静,只不过吴鹏已经在地图上把这个地方擅自改作大连了。
自从过了年就开始有一大批人来到这里,渔民们先是无缘无故的得到一笔银子,听那些人说要在这里建一个港口,在一段时间内会影响渔民们生计,所以先给银子,果然没过多久又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而且还带着大批的物资。一到这里就开始建房子修港口,忙的不亦乐乎,很多当地人也被雇佣了。收入反而比打鱼多多了。
建港口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不过凡事都要慢慢的来,像其它工程一样,先建成一个小港口,再慢慢地扩大。总有一天它会成为世界著名的大港口。
大连港的建设是必须的,吴鹏计划旅顺就是一个军港,而未来的大连才是东北工业的门户,铁路也是从鞍山先修到大连,目前改革区的产品外销并不畅通,陆路达远,水路只有营口小港,不能满足需要,吴鹏计划在最短的时间内先把鞍大线修通,到那时有了铁路,有了港口,产品的运输问题才能基本解决。
**************************************
(周末时间长一些,想多写几章,但又有皇马与巴萨比赛,芷文只好下载下来想快速地看完,于是快进了,结果郁闷了。)
废话不说了,有票的书友投张票吧!另还没有收藏的收藏一下!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九章 英国帮助
更新时间2011…12…11 20:08:18  字数:3311

 吴鹏在辽宁大建设,北京学子等着发榜之时,德国政府也举行了一次特别会议,德国首相霍亨洛早在对中日战争之前就对德皇威廉二世奏称:“我们的政策,在一方面,对于只有利于他国的行动,固不应早期加入,而在另一方面,对于参加此类行动之权利,则当预为保留。盖此项行动能使欧洲列强之东亚势力分配,为之消长变动故也。”
也就是说德国在战争之前一直是以战争的结果和等待欧洲列强一起行动,不过在与吴鹏达成以钱买海港之后,德国又迅速调整了政策。
此时德国人在远东的力量过于弱小,得到朝鲜后,德国为了不引起俄国人的误会,还派大使专门出使了一趟俄国。
俄国早在陆上战争结束之时就已经改变了自己的方案。在战前谁都不看好的中国皇帝异军突起,以无可争议的实力击溃日军,特别是中国皇帝的陆军在此次战争中所表现出的战斗力让俄国人想迅速占领东北的野心受到不小的冲击。为此俄国在中日之战后举行了一个针对远东方略的会议。
不过会上文武大臣分歧很大,主要是很多人对于中国皇帝的崛起嗤之以鼻,因为他们认为中国皇帝把日本军队击溃根本体现不出中国皇帝军队的强悍,在他们心里日本人与中国人是一类,都是软弱的。而且俄国在战前的远东政策对于中国的防范程度远高于日本,大多数俄国人认为中国的战力本就强于日本,所以能够击败日本并非是中国皇帝军队的强大所致。
不过以外交大臣罗拔诺夫和财政大臣维特为首的一部分人还是看的清形势的,特别是维特的发言一针见血,他认为此战中中国虽然胜了,但却也暴露出中国的软弱,今后的几年里,列强对于中国的瓜分争夺的越来越激烈,中日战争之前,在中国主要是英国与俄国对抗,而战争之后,有可能形成列强争食的局面,德国人买下朝鲜就是明证,而在这场盛宴中唯一碍事的就是快速崛起的中国皇帝,并且在西伯利来铁路竣工之前,俄国人在陆地上对于远东战事并无把握,这也是俄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中国皇帝把朝鲜卖给德国人的原因,虽然只是一个港湾,但都知道,朝鲜已经是德国人的势力范围了。
虽然现在中国皇帝所做的一切似乎都是为了与皇太后夺权,包括放任俄国人在东北修建铁路,把朝鲜卖给德国等,但帝国真的要把中国东北作为俄国的势力范围的话,很难说中国皇帝不会反脸……维特所说的一个中心思想只有一个,就是把远东主要的目标转到中国皇帝身上。
这次会议以维特的发言作为主要的论调,几天之后,维特又在沙皇尼古拉二世面前又作了详细发言而且他的意见获得了沙皇的大力支持。
不管从以后对于东北的占领还是对于中国皇帝在此战中的表现,都应将中国皇帝确立为远东第一敌手。相应虽然德国占据了朝鲜,但其对德政策由对抗变为了联合。因此德使来俄就使得双方的联合顺理成章了。
德国本就有联俄之心,不过刚刚买下朝鲜一港湾,此时来俄是为了避免俄国误会的,但探听到俄国人口风似乎没有因为自己的举动让俄国人火大,于是德国正式向俄国政府提出了联合的建议。
德国提议与俄国联合,是对其对外政策所作的一次重大调整。德国之所以做出此项决定,不外乎以下数种原因:第一,借此机会与俄国接近,并使俄法之亲密关系为之松懈,以摆脱德国的孤立处境;第二,俄国在东亚现有真正强大的铁甲舰队,与俄国联合起来,可以“转移俄国的视线于东方,既使德国在亚洲的利益得到保证,又可缓和德国的东陲情势;第三,和俄国联合干涉,有可能从中国获取更大的利益。基于这些原因,德国政府的对外政策才发生了举世瞩目的突然转变。沙皇俄国的传统政策,就是扩张远东势力,进而称霸亚洲。尼古拉二世登基伊始,继承其先皇之衣钵,以遂其征服亚洲的野心。
而俄国同意联合原因也很简单,在西伯利亚铁路修通之前,自己在远东力量不足以控制局势,而且自己也没有干涉德国人行动的能力,不如与之联合。另外俄国人还有另外一个担心,虽然中日战争爆发时,俄国的派遣了一支目前为止远东最为强大的舰队,一时之间成为了远东第一海上存在,但俄国人始终担心着他的老对手——大英帝国。有了德国人,英国的对俄政策也不会太过于强硬。而俄法本就是同盟,因此在远东地区可暂时形成多国对英国的局面。这些事情吴鹏自然是不清楚的,他的情报系统还没有强到这种地步。不过他得不到不代表别人得不到,在德俄联合之后不久,英国公使朱尔典就来到了鞍山,把这份材料递给了吴鹏。
吴鹏看着暗骂德国人白眼狼,自己帮助德国人在朝鲜得到一个港湾,德国人竟然如此对自己,不过想想,卖给德国人也是有目的的。吴鹏毫不怀疑就份文件的真实性,因为后世本来就有一个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德俄法三国联合是有基础条件的。
吴鹏把朝鲜卖给德国人也有破坏这个潜在的联合的意思,德国人在朝鲜既能挡一挡英国人,也能与俄国人形成矛盾,而吴鹏自己也能得到一笔钱,不过现在看来,起码在与俄国人形成矛盾一事上还是失败的。各国领导人物都不是傻子,在现在的东亚想不注意到自己都难。
“皇帝陛下想必是把德国人安排在朝鲜借此以对抗俄国吧!看来皇帝陛下的这一计策失败了!”朱尔典以看热闹的口吻笑道。
“大使阁下见笑了,朕确有此意,没想到俄国人竟能放弃朝鲜,这是朕想不到的!”吴鹏自嘲一笑道。
“德国与俄国还有一个协议,德国人承诺永久不越过鸭绿江,把贵国东北三省让于俄国,而俄国人则支持德国占领山东江苏等地!”朱尔典又道。
“原来是这样,看来德国人还是没有放弃山东呀!”吴鹏长叹一声,虽然这不能说是他的政策失当,但也让他有些始料未及,特别是俄德的联合已经是各国列强明确的划分势力范围了。
“公使先生今天来想必还有别的事情吧!不会仅仅是让朕看这份情报的吧!”吴鹏沉思片刻笑道,德俄联合看似是针对自己,但对于在中国利益的最大受益者英国来说也是一个冲击,本来英国也有让德国与俄国在朝鲜产生矛盾的想法,但两国一联合,让英国人在北方面临着两国的冲击,南部还有一个法国,这是英国不想看到的。
“陛下说对了,我这次来就是告诉陛下,在俄德两国对于陛下的行动中,大英帝国会全力支持陛下!”朱尔典显的很诚恳地说道。
“贵国如何支持我呢!不会仅仅是口头上的吧!”吴鹏也笑道,朱尔典的回答在吴鹏的预料之中,英国一贯的均势思想不会让这三国联合在一起的,本来英国是支持大清对抗俄的,但发现大清扶不起之后,又想把目标转到日本身上,经战争检验目前发现中国皇帝不管是实力还是所处的位置都非常适合帮助大英帝国阻击德俄,因此英国人这一次助吴鹏却是实实在在的。
“陛下需要什么帮助!”朱尔典反问道。
“我还想在贵国买几艘军舰,另外已购军舰价格太高了,需要适当的减少,而且在大连建设的船厂,需要贵国提供人力援助,最后请求贵国一千万英镑无息借款。”吴鹏没有怎么考虑就全盘说出,这些都在他脑子里装着了。
吴鹏也想建立一支“六六舰队”,所谓的六六舰队,就是由六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