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之中华再起-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情况了。
吴鹏还建立了面粉厂,这个时期中国对于面粉的进口很大,同时每到收获季节,吴鹏还提出了粮食“保护价”一词,不管官方还是民间,买粮不能低于保护价。没有保护价是不行的,改革区的粮食价格比同期其它地方低的多,这个价格与朝鲜粮食差不多,不过本质上却有着很大的区别。
在朝鲜的粮食价格低是由于中国与日本商的联合打压,朝鲜人民只能以这么低的价格卖粮食,但改革区的粮食是因为人民手中粮食足够才卖掉,没有赋税的压力。但在敲定了保护价之后,改革区的粮价高了很多,不过还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即使这样,吴鹏把收上来的粮食或加工,或直接卖出去还能赚一笔钱,不仅仅官方,每到收获季节,这也是商人们发财的好机会。
民政部门还组织人力修建了一批水利设施,既能防旱又能防涝,值得一提的是,修建了这一批水利设施并没有花多少钱,除了必要的设备之外,人力都是免费的,本着“谁得利,谁出力”的原则,组织农民建设。
同时对于改革区内的旗人与地主,自从吴鹏枪毙了两个出头鸟之后,这些人平静多了,在吴鹏推行了“一千亩地以上工交四两银子的奢侈税”之后,也就是在民间有些牢骚,但却没有人敢再来触吴鹏的霉头了。
最瞩目的是吴鹏下达了诏令,禁止妇女缠脚,之前吴鹏一直让民政部门宣传,但效果不好,他也不想这么急,但换个角度想一想,早一天解除这一陋习,就少一些女子受苦。
一纸命令也未必管事,但直接从经济方面入手就管用的多,直接征收“小脚税”,十五岁以下女子发现缠足,家中土地减半。。。。。。。前者的税收较轻,但后者可是农民们承担不起的,土地减半就等于少了一半收入。一系列政策下来,改革区内缠足的女子都放开了。
随着缠足的解放,女子上学也就提上日程,似乎这已经是顺理成张的事情了,不过效果并不太好,没有办法,只好再一次把女子上学的事情与土地相挂勾,在鞍山市内则与薪水挂勾,效果才明显一些。似乎让女孩子上学比放开缠足还要麻烦,不过头已经开了,以后慢慢地会变好的!
除了女子上学之外,还在改革区内建了多所学校,吴鹏本想学生不收费的!但听刘家照算了一笔账之后,打消了这个念头,最后基础教育只收低微的费用,用作学校的日常维护费以及老师的补贴,速成教育与职业教育收费略高一些,不过几年下来,效果还是很明显的,基础教育可能要一代人的时间才能发挥出效果来,但速成教育与职业教育效果明显。
吴鹏还派遣了大批的留学生,这批留学生生源不仅仅是改革区,有相当一部分是全国其它省份的,不过吴鹏知道,等他们回来的时候恐怕多数还是会来到改革区的。
1890“皇家科学院”建立,科学院中的人才都是在外国不得志的研究人员,现在数量还很少,只有十几人而已,都是吴鹏派人在国外笼络来了,吴鹏派遣一批基础知识扎实,外语水平好的年轻人作这些外国人的助手,借以提高自己。
科学院并不建在市区,而是离市区不远处的一所山庄里,吴鹏也经常到这里来,对于科学,不论哪一类,吴鹏都是个半吊子,对于具体的研究吴鹏是从来不参与的,但每项研究他都会过问,以后世的经验可让这些人少走一些弯路。
比如科学院组织研究的内燃机、汽车等,吴鹏都作出前沿性的指导,还有交流电,鞍山电厂建设之初就引进了美国的交流发电机,但发电机并不完善,在直流与交流之间,吴鹏指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放弃直流,专攻交流电。
科学院开设的课题很多,不过都在研究的初步阶段,吴鹏若是自己培养人才起码要等上二三十年,这是他等不起的,所以与刘家照等人商量研究后,决定实行两头发展,一是基础教育,一步一个坑的发展,另外就是精英教育,这部分人不需要太多,但一定要是最高端的配置,精英教育的培养手段就是留学与引进人才。
鞍山的工业也正稳步快速发展着,产能规模一扩再扩,随着生产的发展,又一批工厂建立起来了,有火柴厂、玻璃厂、发电厂……,还有一些依托钢铁厂发展而来的各种金属制品厂。
其中最为赚钱的两个部门是钢铁与纺织,钢铁厂二期三期相继完工。钢材的品质也有很高的提升。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纺织厂了,中国在1890年前后对于纺织品的进口已经开始超过鸦片越居第一位,而鞍山纺织品基本上占居了中国的北方市场,吴鹏还开办了一个“美佳”服装厂,专门从事服装的设计与生产。产量虽然小,但利润却相当的可观,客户主要是外国人与清朝的贵族。有时候吴鹏工作之余还亲自设计。
对朝贸易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在经过89、90年初步开拓市场之后,1891之后每年的对朝出口都在一百万两银子以上,远远高于日本同期的出口额,如此快的取代日本一方面是吴鹏的重视,各种产品能够根据朝鲜人民的特点改造,另一个方面就是袁世凯的帮忙。
朝鲜并没有多少工业,只有几家轻纺工厂,在中国日本的联合打压下很快就破产了。
虽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朝鲜小国,市场就这么大,不可能凭借着掠夺朝鲜来强大自己,相对于对朝出口来说,得益最大的还是对朝的进口,如果算上对日本的影响,那相对好处就更多了。
朝鲜作为原料产地和黄金供应地,对日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吴鹏对朝贸易前,朝鲜对外出口的产品主要是稻谷、大豆、黄金和畜产品,几乎全部出口日本,朝鲜低价稻米的大量进口,是日本产业的主体部门-棉纺业资本家维持低工资,获取超额利润的保证。
日本人在朝鲜往往不择手段地以不等价的掠夺式的方式在朝鲜内地进行交易。朝鲜农民只能出售谷物与日本商人交易所需要的工业品如壶、锅、农具、棉布、盐及其他产品。
这种情况在吴鹏加入后彻底变了,但对于朝鲜人民来说生活并没有变多少,只不过他们的交易对像变成了吴鹏。
日本在1891年前进口的朝鲜大米一般有几十万石,改革区虽然不不缺粮,但在吴鹏的指示下,还是大量进口朝鲜大米,由此朝鲜大米大量进入中国,而日本人进口的自然就少了很多,加之1890年-1891年日本小麦大歉收,日本国内到处发生抢米事件,不得不高价从国上买入大米,还买了改革区的一批大米。
从对朝贸易中吴鹏切实感觉到了为什么西方国家到处殖民呢!好处太多了,这简直不是贸易,而是掠夺!就拿黄金来说吧!朝鲜是一个产金国,但主要的货币是日元与改革区的银元,很多时候都是通过贸易兑换黄金,或者是直接从淘金者手中贸易掠夺而来,从1891年后,每年大约都有几十万两银子左右。
这些完全是掠夺性贸易得来的,朝鲜弹丸小国就有如此利润,那大的殖民地是岂不是更多了,所以印度被称为大英帝国皇冠上的明珠就不稀奇了!
武器装备发展也很快,中国人似乎天生就是仿造天才,在兵工厂中很多武器的改进都是工人们在听取了军队代表的建议后,自行改造的,而这些工人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不过重大的工程还是由专业人员完成的。
火炮早就装备部队了,吴鹏对于炮火的理解可是基于后世,山炮以营为单位配置,而且还制造出了榴弹枪、手雷……进口了部分配件后设计出了宝林狙击步枪。
1890年旅顺港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终于完成,把吴鹏高兴的不得了,虽然现在自己的势力还达不到旅顺港,但往南发展是他的目标,作为远东第一要塞,旅顺港建成后,港口、码头、船坞、工厂及其附属设施,一应俱全,同时北洋海军还附设旅顺鱼雷营、鱼雷驾驶学堂、管轮学堂和水雷营学堂还有水雷制造厂。
自从旅顺港建成的那一天,吴鹏就一直想着如何能把旅顺拿过来,最次也要与北洋水师共用吧!吴鹏已经在1891年在德国订造了三艘军舰,营口不管是从地理上还是从硬件设施上,都与旅顺差的太多,所以旅顺是志在必得的,不过首先就是要扩大地盘,必须把地盘扩展到旅顺才可以!
到1893年初,改革区的地盘已经扩充到了,太子河以南,辽洒以东的广大地区都被吴鹏划到了改革区以内,最南端已经到达了复州河畔了,吴鹏为了早日来把地盘扩展到旅顺不得不把地盘拉成一个条状。
起点中文网 。qidia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三十三章 再次扩军
更新时间2011…11…25 19:52:58 字数:2729
过去的几年里,改革区的工业呈爆炸式的增长,这里没有其它地方的苛捐杂税,没有种多的条条框框。加之又有中国广阔的销售空间,改革区工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让此时的中国减少了对于外国产品的进口。
自从来到鞍山之后,改革区的工业产值就远远的超过了农业产值,而且距离越来越远。
这几年进行每年都会派人请吴鹏回朝,不过时间长了,群臣似乎都默认了皇帝在外的这一事实,慈禧训练的新军已经训练完毕,不过却也没有派过来。
吴鹏这几年不像以前那样心里总是惴惴不安了,事业步入正轨,手中还有一支战力不俗的军队,吴鹏心里安定多了。别看吴鹏只有五千正规军,但对于17至35岁的男子的军事培训一直在进行着,这些人每月都要进行至少五天的军事训练,再加上民兵部队,事急吴鹏短时间内能够召集大批军队。
此时摆在吴鹏面前的是一副地图,这是改革区的最新地图。
“咚。。。”一阵敲门声。
“进来!”
李恩富、刘家照、黄立三还有郑立四人走了进来,在吴鹏的工作期间,这些人进入吴鹏办公室是不需要通报的,只要自己敲门即可。
看到他们四个人一起进来,吴鹏一愣,没记得自己找他们四人呀!怎么来的这么齐全。
“你们几个人一起来,很稀奇呀!”吴鹏笑着一招手让这些人坐下。
“这个……皇上,主要是我把拉他们过来的!”黄立三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道。
“哦!是不是又想着扩军的事呢!”吴鹏笑道。
“皇上英明,我听说去年财政状况不错,是不是军队也该发展了,我们已经三年没扩军了!”黄立三激动地道。
“扩军不急,恩富先说说去年的财政状况吧!”吴鹏对着李恩富道。
“是!去年改革区财政岁入九百一十三万两银子,开支七百九十八万,军费已经不是主要的开支对象,教育、科研、工业投资是主要的开支对象。”
“皇上,我觉得这已经是个奇迹了,明年岁入过千万几乎是板上钉钉的了,要知道我们改革区才发展四五年而已!”刘家照在旁边高兴地道。
“先看看这份文件!”吴鹏并没有发表评论,而是把一份文件放到几个人面前。
“是值得高兴的,但却也在预料之中,要知道我们大清国名义岁入九千万两左右,但实际收入在四亿两左右,在我大清几乎每个省的岁入都能超过一千万两,只不过大部分被地方官吏截留了!”吴鹏边说着边拿起一份文件递给了几人,“看看这个吧!这是日本人的分析,很全面,也很到位,与我们掌握的资料相差不大!”
“小三,去把董亮找来!”吴鹏对着外面的道,小三是他的警卫员,小伙子头脑机灵,身手了得,枪法也是一流的,很受吴鹏器重。
吴鹏拿出的材料是日本间谍就在中国所得情报整理之后的《复命书》。
两万多字的复命书写的很详细,而且多是从战略方面进行的分析。
这份报告最鲜明的就是强调中国的全民腐败,而不只是官场腐败,分析显示,中国在光绪十二年到光绪十八年(1886-1892)间,岁入均在八千万两左右,以中国之大,这是很不般配的。
报告显示民间的实际税赋是此表面岁入的四倍,而且此类“定额以外之收入,并不入国库,均为地方官吏所私有。”之所以中央税收如此之少,是地方官肆意刮削民众膏血,逞其私欲。因此雍正帝时始设养廉银,随官位之尊卑于俸给之外另行支给,拟以此杜绝其收敛之弊。但滔滔之势,非区区制法所能禁遏。
同时报告分析,之所以出现全民腐败的情况与中国人缺乏信仰有关,中国本来是有信仰体系和精神支柱的,那就是孔孟之道,但这一建国的基础却变成了科举的材料、当官的阶梯而已,知识分子汲汲营营地钻研此道,无非是以此为个人私利服务。当了官掌了权之后,就把孔孟之道抛在脑后,从中央到地方,庸官俗吏献媚当道,清廉高洁之士多不容于时流,官场一片漆黑,“朝野滔滔,相习成风”。官场腐败更导致上下隔阂,中央政府即使要施行仁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