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与仕途-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语说:〃尺蠖之曲,以求伸也;龙蛇之蛰,以求存也。〃燕王见全城戒严,知道自己的阴谋已经败露,不敢轻举妄动。他灵机一动,施展了千百年来屡试不爽的一招——装疯。
这些装疯的人为了避祸或是某种目的,忍人之所不能忍,往往也是最后的成功者。孙膑曾以装疯躲过庞涓的嫉妒和陷害,他的〃症状〃表现是白天躺在大街上,晚上爬回猪圈,与猪同吃同睡,甚至吞食猪粪。后来孙膑在淳于髡的帮助下逃回齐国,被齐王拜为军师,最终扬眉吐气,一雪前耻,用〃减灶法〃将庞涓诱杀于马陵道。朱元璋时有一位监察御史袁凯,某天因为一件小事遭到朱元璋狠狠训斥,袁凯为了保命,不得已装疯佯狂。朱元璋怀疑他是装疯,派人带着木工钻到袁凯家里试探。方法是用木工钻钻人,如果袁凯表现出痛苦的神情,那就可以认定是在装疯。悲哀啊,为了活命,袁凯还是忍下来了。后来,朱元璋又一次派人前去试探,却发现袁凯正在吃狗屎。朱元璋这才相信袁凯真的疯了,放过了他。朱棣是一心想当皇帝的人,所以他的〃发病症状〃要比孙膑、袁凯轻得多,没有去吃狗屎,只是在街上狂呼乱叫,到处瞎跑,抢吃别人的酒食,说话颠三倒四,还有就是躺在沟渠旁边,〃晕仆弥日〃而已(估计是闹腾累了,借机睡觉休息)。多亏了他的身份尊贵,要不然建文帝派人拿狗屎或者学他爷爷拿木工钻来试探,不知道朱棣能否忍下去。
第四编 靖难之役 第59节:尔虞我诈(2)
张昺、谢贵听说燕王疯了,便以探病问候为名前来察看虚实,亲自到燕王府察看。时值盛夏,烈日炎炎,燕王却蹲在火炉边烤火,还一直喊冷。张昺、谢贵见状,于是认为燕王确实疯了。
按说朱棣的表演还是比较到位的,要不然也瞒不过张昺、谢贵二人。不料,眼看计策成功的时候,这条计策却被燕王府的长史葛诚揭破了。
葛诚是从洪武末年开始做燕王府长史的。朱允炆登基后,有一次朱棣派他到京城公干,建文帝就召见了他,估计刚开始也没抱什么希望,只是试着问了一下燕王朱棣都在忙什么,燕王府内都有什么人来往等等一些门面上的话,没想到葛诚竟然一五一十地据实回答。建文帝大喜过望,意识到此人可用。随后葛诚就荣升皇家密探,成为建文帝插在朱棣身边的一颗棋子。葛诚果然不负建文帝所托,将朱棣装疯的实情汇报给了张昺、谢贵,随后又密奏给了建文帝。
事关重大,以建文帝的性格自然不会凭葛诚一面之词草率决断,正在他犹豫不决之际,燕王派护卫百户邓庸到南京奏事,齐泰随便找了个借口就把他了抓起来,然后就是一番严刑拷问。邓庸熬不过,只得招出燕王诈疯,暗中联络各处心腹将校,伺机谋反的详情。朱棣连日来抛头露面,风吹日晒,连夏天烤火炉的招数都使出来了,却没想到一番辛苦被葛诚一句话就付诸东流了。如不是葛诚告密,建文帝也不会抓住朱棣的手下严刑拷打逼问的,所以说朱棣装疯佯狂,败于葛诚一人也。难怪后来朱棣伏杀了张昺、谢贵后,将葛诚族诛了,实在是不如此不能泄心头之恨啊。
在这场叔侄之间的较量中,双方阵营中多次出现告密现象,可以说告密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事件的进展。燕王自以为得计,却不知建文帝已经洞悉了他的计谋。正当建文帝要下手的时候,告密者又出现了,使得事件峰回路转,别生枝节。
建文帝的棋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派出太监前往燕王府,准备逮捕燕王府官员,第二步是给燕王旧部、北平都指挥使张信发来密诏,命他会同张昺、谢贵拘捕燕王。
这是一招臭棋。这种事情一步到位就可以了,何必分成两步走呢?而且拘捕燕王的密诏没有发给主持大局的张昺、谢贵,竟然发给了都指挥使张信。
问题就出在张信身上。史家评价建文帝缺乏知人之明,确实没有冤枉他。我们一一列来。倚仗黄子澄、齐泰、方孝孺三个不通世务的书生治国,此其一。将监控燕王重任委与张昺、谢贵两个无能之辈,此其二(说他们乃是无能之辈并非污蔑之词,很快我们就可以看到这两个人的愚蠢表演,北平之事,尽坏于二人之手)。张信原是燕王部下,建文帝竟然用之不疑,将抓捕朱棣的密诏发给了他,而不是张昺、谢贵二人。张信告密后,张昺、谢贵没有收到抓捕燕王的密诏,以致功败垂成,此其三。随着事态的发展,我们还可以看到建文帝继续一次次的所用非人。
张信接到密旨后,左右为难,相当苦恼。他的母亲出于母爱,见他坐卧不安,神态反常,便来询问其中原因。张信就把朝廷密令他捉拿燕王的事跟母亲说了。张信母亲听完大惊,说:〃此事断不可行。你死去的父亲曾多次说过燕王有王气。你不要轻举妄动,免得连累我们家族。燕王岂是你能捉得到的?如今之计,不如转祸为福。〃按说朱棣实在应该感谢张信的母亲,若不是她出于母爱过问了一下,并劝告张信不可为难朱棣,说不定朱棣还会一直蒙在鼓里,直到张信、张昺、谢贵三人率兵前来,束手就擒。
告密者也不是那么容易当的。张信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前去向燕王告密,虽不是历尽千辛万苦,却也颇费周折,着实不易。张信连吃三次闭门羹,仍不灰心。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坚持到最后往往就会取得胜利,张信终于坐着妇女的轿子混进了燕王府。所以,朱棣能够造反成功,应该十分感谢张信的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都到这份上了,燕王应该明白张信执意前来拜见,应该不是纯粹来探病或闲聊家常的,于是就出来见客了。因为不知道张信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所以朱棣还是以病人身份出场。不过这时燕王的〃病情〃有了变化,由疯症转为风疾,说不出话来(风疾应该是心脑血管一类的疾病,还有人说是心脏病,基本症状是头痛眩晕、抽搐、痉挛、肢体颤抖、麻木、蠕动、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步履不稳,甚至会突然晕厥、不省人事、半身不遂等)。说话要说得有逻辑有水平是很不容易的,但是要说得没有逻辑没有水平那还不容易?不会说话,更容易不过了。朱棣打定主意,以不变应万变,静候张信表明来意。姜还是老的辣,张信很快就沉不住气了,对朱棣说:〃殿下有什么话可以直接对我说。〃燕王没有反应。张信急了:〃殿下真得没有什么要说的吗?我奉命前来抓捕殿下,密诏就带在身上。〃燕王听罢,立马恢复了健康,猛然站起,向张信下拜说:〃生我一家者,子也。〃
第四编 靖难之役 第60节:尔虞我诈(3)
张信告密这件事影响了建文帝和朱棣及双方所有人的命运。建文帝若不将密诏发给张信而是张昺、谢贵中的任何一人,估计燕王早就被捉住了,也就没有后来的靖难之役了,朱棣也就当不了皇帝,建文帝也就不用生死不明了。张信为朱棣立下这个大功,此后青云直上,靖难成功后被封为隆平侯,明成祖朱棣见到他都称他为〃恩张〃,可见朱棣对张信的感激。张信一直活到正统七年,死后加赠郧国公。
张昺、谢贵虽然没有接到密诏,但也没闲着。他俩将北平城里的士兵集合起来防守九门,并堵塞街道,包围了燕王府。为保险起见,张昺、谢贵与葛诚、燕王府护卫指挥卢振为内应,只等朝廷诏令一到,就动手捉人。
又一个告密者登场了。而且又是建文帝一方。这个告密者叫李友直,是张昺手下掌管仓库的一个小吏,他将张昺的计划透露给了朱棣。朱棣一听,知道建文帝要下手了,急召护卫指挥张玉、朱能秘密率领八百勇士进王府守卫。
很快,逮捕燕王府官员的诏书到了。对比双方实力,燕王仍处于下风,硬碰硬等于以卵击石,自寻死路。朱能认为:〃只要擒杀张昺、谢贵,他的部下群龙无首,那就翻不起什么波浪。〃(〃先擒贵昺,余无能为矣。〃)燕王遂生一计,设下伏兵,依计行事。
七月六日这天,燕王宣称自己已经病愈,召集官僚,直接按照建文帝所派太监携带的名单抓人,然后派人对张昺、谢贵说:〃朝廷要抓捕的人犯已经都被我抓起来了,你们两位可以进来清点交接一下。〃张昺、谢贵二人便乖乖地进了燕王府,所带随从都被燕王卫士挡在门外。
张昺、谢贵二人明知此去凶多吉少,偏偏无可奈何,连随从被挡在门外都只好听之任之。原因何在?很简单,因为张昺、谢贵二人手里只有抓捕燕王官僚的诏书,而没有抓捕燕王本人的诏令。二人只身入虎穴,一步步走向鬼门关。
大概是朱棣装疯、装病,辛苦已久,压抑已久了吧。眼见张昺、谢贵自投罗网,朱棣决定跟他二人玩最后一个游戏。当然这个游戏的赢家在张昺、谢贵迈进燕王大门的时候就已经确定来了,所以朱棣才有心思进行这个游戏来放松心情。
为了达到理想的喜剧效果,朱棣仍以病身出现,拄着拐设宴款待张昺、谢贵二人。宴饮正在进行的时候,下人为朱棣呈上瓜(至于是什么瓜就不知道了,估计可能是西瓜),正吃的时候,朱棣突然开口大骂:〃平民百姓,兄弟宗族尚且互相爱护。我身为天子亲属,却朝不保夕。皇上待我如此,又有什么事情不能做呢?!〃说罢将手中的瓜往地上一摔。伏兵顿起,蜂拥而上,把张、谢二人揪到阶下。燕王扔掉拐杖,站起身来说:〃我哪里生病?实为奸臣迫害!〃张昺、谢贵二人就这样被杀了。朱棣痛恨葛诚、卢振反叛,杀了他们俩还不解恨,又将他们夷族才作罢。
对朱元璋、朱棣这种权力欲望极其强烈的人来说,看着别人被自己玩弄于股股掌之中,欲生则生,欲死则死,这是一种很快意的享受。如果有可能,他们是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的。朱棣先将张昺、谢贵骗至府中,而后设宴招待,中间突然厉声喝斥,最后摔瓜为号,捉住二人,正是为了欣赏张昺、谢贵两人不知所措、惊惧惶恐的样子,这种大权在握,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体验足以让朱棣醺醺然,飘飘然了。
上面说到张昺、谢贵二人乃是无能之辈,这个结论是有事实依据的,并非信口雌黄。这二人死得倒是很英勇,可是建文帝交给他们的任务也就彻底失败了。朱棣招呼二人入府清点抓捕人员,那用得到两个人一起去?两人昏头昏脑地就进了燕王府,竟没想到一入内,一留外是最妥善的处理办法。
二人被杀,包围王府的官兵风闻此事,军心大乱,虽然没有就此溃散,但群龙无首,已经无法对朱棣构成致命威胁。燕王命张玉、朱能等人率兵乘夜进攻北平九门。唯有西直门久攻不下。朱棣派人前来喊话,说道:〃你们何苦在这里死守?朝廷已经允许燕王掌管北平城了。〃于是西直门被轻而易举地拿下,官兵或死或逃,纷纷败走,燕王完全控制了北平。
第四编 靖难之役 第61节:挥戈南下(1)
4。挥戈南下
朱元璋在世时,穷尽心力为子孙设想了各种各样可能出现的情况,并一一想出对策,这才安心离去。他担心武将恃功不法,起兵作乱,就将武将功臣一一诛杀殆尽。他担心相权过大,威胁皇权,就改革官制,废除丞相,将天下权力尽收入皇帝一人之手。他担心宦官、后宫专权,祸国殃民,就立下后宫不得干政的规矩和宦官干政杀无赦的铁牌。他担心外敌入侵,就将子孙分封到各地,企盼他们成为中央的藩屏。只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权臣篡权的这个担心没有成为现实,反倒成为自己的儿子起兵夺取自己的孙子皇位的绝好借口。
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癸酉这一天,燕王誓师,以诛齐泰、黄子澄为名起兵靖难。当然这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朱棣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西汉七国之乱同样是如此,名不正则言不顺,自己脸上贴金,糊弄老百姓。一场叔侄争位的南北战争从此全面展开。
靖难之役形势图
起兵造反此等大事一定要找个好借口。朱棣找的这个借口来历非凡,出自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棣的老爹,朱允炆的爷爷——朱元璋。朱元璋在留给子孙的《祖训》中有一条规定:〃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朱棣以此为依据,指责齐泰、黄子澄为奸臣,加以诛讨,故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
当张昺、谢贵在北平城内谋划甚急,伺机而动时,屯驻在开平的都督宋忠也率兵前往北平助张昺、谢贵一臂之力。但是当时北平城内风云变幻,形势瞬息万变,宋忠还没到北平,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