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外慧中+番外-第1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权根本不构成威慑,为何还要来这手“釜底抽薪”?沈涵净好歹是他的女人,又为他诞下了唯一了皇子,说死就死了,她可不信沈涵净的身体有那么不济,得个风寒就能死人。
赵佑熙午后巡视回来,见小妻子皱着眉头呆呆地坐在窗前犯嘀咕,走过去把她拉到熏笼旁坐下,握住她的手,想开解几句,又不知从何说起。因为他对沈家人实在没什么好印象,纵然以往两府来往密切,沈涵净和自己还扯得上亲戚关系,可想到沈家对俞宛秋一惯的态度,尤其是沈鹤父子后来做的那些缺德事,沈家几个小辈到江南后的鬼祟举止,都让他对沈家人越发厌恶。想了想,瓮声劝道:“她费尽心机生下皇长子时,就该想到这个结果。”
“为什么?”对宫廷的黑暗,俞宛秋自认不是无知小白兔,可还是不明白沈涵净为何一定要死。
赵佑熙的语声中带着淡淡的嘲讽:“你那表姐是什么样的人,你既跟她做过同窗,还能不了解?你觉得她真的甘心把自己辛苦生下的儿子交给皇后吗?”
俞宛秋恍然而惊:“你的意思,沈涵净的死,不是梁帝,而是梁后所为?”
赵佑熙点点头:“多半是,沈涵净不是甘于人下之人,留着她,将来皇子登基,梁后不过是养母,压不压得住这位野心勃勃的生母是个问题。更何况,沈家也算名门世族,还有沈鹏、沈鹄、沈湛,这几位都是有点能耐的人物,一旦给予机会,照样能把持朝政。各方面通盘考虑下来,皇子生母还是早点死了的好,趁着孩子小,对生母毫无记忆,养大了也不会有后遗症。”
“那,梁孝帝就睁只眼闭只眼。”
赵佑熙嗤笑一声道:“他光应付我们就够手忙脚乱、焦头烂额了,哪有功夫管后宫女人之间的那些烂事,你表姐又不是什么得宠的嫔妃,听说早就被降为才人了。才生下皇子就被贬,梁孝帝本就没打算让她母以子贵,梁后能得手,焉知不是得到了他的默许?”
俞宛秋半晌没言语,乍闻一个不过双十年华的昔日同窗落得如此下场,心里只觉得凄惨。沈鹤夫妻固然可恨,如今一双儿女都没了,白发人送黑发人,想想也是可怜。
她转头看着自己的夫婿,试探着恳求:“等你攻下上京,可不可以放过沈府的人?”
赵佑熙笑着回应:“当然,毕竟你是在那里长大的。”
沈府当年“抚孤”之举人人皆知,说沈府是他妻子的“娘家”都不为过,沈家老太君惯会做表面文章,对俞宛秋一口一个“丫头”,叫得比自家嫡亲的孙女儿还要亲热,若有女客留饭,必定叫俞宛秋出席。外人只看到了这些,至于背地里侵占小孤女家财,散布谣言污蔑打压之事,谁又知道?说出去也没什么证据。
基于以上种种,有朝一日他领兵攻进了上京,不仅不能打击沈府之人以泄愤,还要尽可能礼遇,让天下人都知道,他们夫妻俩有多念“旧情”,有多懂得“感恩”。表面功夫,沈家人会做,他照样会。
提到沈涵净的儿子,俞宛秋就想起了自己的儿子,两个孩子差不多大,如今一个是梁国太子,一个是赵国皇长孙,生下来就是敌对立场。当年和沈涵净同在静斋就学时,怎么也想不到会有今天这番局面,眼中不觉有了惆怅之色,轻声谓叹:“都几个月没见到尧儿了,那么小的孩子,只怕都不认识我们了吧。”
赵佑熙察言观色地问:“你想把他接来吗?”
“我……”她当然想!这几个月,都快思子成狂了,可在军营中经历了几次危机后,她对自己当初的想法有了犹疑。
以前她总想着,一家三口无论如何也要守在一起,生生死死都在一起,即使真的遭遇不测,也好过天各一方,生离死别。
真等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才发现,自己怎么样倒在其次,孩子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他们夫妻,也算看过了世间繁华,爱过,并且修成了正果,还生儿育女。可尧儿呢,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什么都没经历,她有什么权力拉着这么小的孩子跟他们一起在战场上奔波?虽说跟着祖父,不能在父母身边长大是一种遗憾,起码比在战场上安全。听说皇帝公爹亲自照顾,他们也不用担心孩子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抱去抚养,将来被当成谋取什么的工具。能够这样,是在目前情势下,已经是所能有的最好安排了。
人活在世上,无时无刻不在面临取舍,她选择追随担任军中主帅的丈夫,而不是留在后方,留在宫中照顾孩子,就得忍受跟孩子的分离。
此时的赵国皇宫,启泰殿的皇帝内寝,赵延昌正喜极而泣,因为才十一个月大的皇长孙模模糊糊地喊出了第一声称呼:爷爷!
张怀安在旁边左手摇着拨浪鼓,右手挥着小木剑诱导:“是皇爷爷,小郡王乖,再叫一声,皇爷爷。”
他自以为是纠错,却得到了皇帝老子的白眼:“叫爷爷多亲啊!什么皇爷爷,还是我的尧儿宝贝最贴心,你给我一边去。”
他亲手带大的孙子,果然跟他最亲,爹妈都靠边站了,听听,尧儿宝贝最先喊的是爷爷对不?
赵延昌越想越美,嘴巴快咧到耳根后面去了。
同人卷 第二百六十七章 突来转机
第二百六十七章 突来转机
这一年的春节,虽然衢州城里城外戒备森严。军中健儿丝毫不敢因过年而有所懈怠,只要不下雨,哪怕雪骤风狂,照样卯时敲响战鼓。连身为太子的赵佑熙,都不曾缺席过一场晨练,就怕梁军会借着恶劣天气发动攻势,让本就不适应严寒的赵军措手不及。
紧张了一个冬天,没曾想,梁军年前年后都没有动静,眼看着二月过完了,城外冰河解冻,河边柳树抽芽,三军鼎立之地,竟奇迹般地一片宁谧。农人们开始犁地播种,家里的女人也恢复了聚在河边洗衣兼八卦的习气。
三月初的某日,天清气爽,阳光普照,因故起迟了的太子妃见太子殿下连日辛苦,卷起繁复华贵的衣袖,亲自下厨,准备做几道小菜表表做妻子的慰劳体贴之心。却见夫婿闪着亮晶晶的眼睛跑进厨房拉人。其时太子妃正细细切着萝卜丝,想做个素什锦,见状只好放下菜刀,随他一起来到屋外。
刚出门,赵佑熙就眉飞色舞地告诉她:“你知道吗?西北军昨晚悄悄撤走了!”
“撤去哪里?”俞宛秋楞了一下,这消息太让人望外了,都有点不敢相信是真的。
赵佑熙道:“自然是撤回西北。”
俞宛秋回过味,也激动起来:“这么说,你父皇的策反计成功了?”
“什么策反计”,赵佑熙笑着横了她一眼:“梁国早就分崩离析,年初东边又有两个小国称帝,陈致远也不过顺势而为。比起那些小诸侯国,他的实力可强多了,别人都反了,他为什么还要守着那个烂摊子?”
俞宛秋一摊手:“还是策反呀,据说你父皇派去了不少人游说,从西北军开拔到这里就开始了,如今总算把人哄走了。陈致远这么一走,是不是就会称帝?”
赵佑熙想也没想就点头:“多半会。”
两个人走到二门,老远就听到院门外传来吵嚷声,谢长安过来禀报:“陆大将军带着一伙人过来了。”
陆满仓那大嗓门,兴奋的话语中不时夹杂着爽朗的笑声,感染到这种快乐的气氛,俞宛秋也没回避,再说她也算是有“军职”的人。遂随着赵佑熙一起走到门口,陆满仓笑得两只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摩拳擦掌地喊着:“娘的。西北军撤走了,等于打开了北方的通道,上京皇城里那狗屁皇帝只怕又要躲到佛龛里发抖了,殿下,我们几时出兵?”
接下来,有不少人问出了同样的问题,听他们的口气,失去西北军支持的梁国已经成了一块搁在砧板上的肥肉,谁先攻进上京谁先拿走,去迟了,就抢不到肉,只能喝些剩汤了。
七嘴八舌中,就连一向老成持重,不轻易发表意见的牟翊都说:“是要早些拟出计划,早些出兵,靖国只怕已经在蠢蠢欲动了。”
才说到这儿,就听外面来报,靖国使者到了。
赵佑熙带着人到前面去接见使者,俞宛秋回到后院,心里有些莫名的烦躁。上次梁瑾瑜带着何若歆雪夜到访时,走之前给她的那个眼神让她记忆犹新。如果她没领会错的话,是不是可以解读为“势在必得”?
幸亏当时赵佑熙没注意到,要不然,惹恼了他,还不知道怎么收场。那家伙脾气来了,是不怕当众给人难堪的,即使对方是靖帝也一样。两国盟约若因为她的缘故而破裂,即使没人说她是祸水是妖孽,自己也会内疚不安。两国结盟,造福的是几十万大军,是两国的百姓,干系太大,即使她心中不豫,那天也没表现出什么任何异常,事后更不曾说什么。
当然,也没什么好怕的就是了,就算梁瑾瑜有些什么不堪的念头,彼此的身份摆在那里,他也不敢轻举妄动。
脑子里想着这些,不觉站在书桌旁出神,茗香端着一杯茶过来,俞宛秋顺手接着,却没喝,嘴里喃喃嘀咕了一句:“以后别再阴魂不散……”
一个声音忽地从背后响起:“谁阴魂不散?”
俞宛秋一惊,盏中开水荡出,饶是身后之人眼明手快,还是溅到了手上,烫出一片艳红。
一屋子服侍的下人眼看男主人回来了,本来准备悄悄退下的。现在出了突发状况,个个手忙脚乱起来。先拿来一条浸过冷水的帕子覆上,再找来消炎去肿的绿药膏,因为衣袖湿了一些,很快干净衣服也拿来了。赵佑熙早就帮着把湿衣脱下,用自己的斗篷裹住,搂在怀里暖着,当着一屋子的人,倒叫俞宛秋不好意思起来,推着他说:“屋里有熏笼,又不冷,少件衣服没什么的。”
“别动”,他在她耳边呼着热气,手臂加重了力道,抱得她紧紧的,过了好一会儿才说:“明早就要出兵了。西北军虽然撤走了,梁帝可能也防着这一手的,这几个月以来,不断地招募新兵,加强各州的地方守备,好些府城本就修得易守难攻,这次出兵,不到攻下上京不会停下来。还不知道要多久。”
俞宛秋忙道:“我连尧儿都送走了,本来就打算陪着你一路攻到上京的。不让梁国成为历史名词,咱们誓不回返!”
赵佑熙却说:“攻下了上京,也不会回去。”
俞宛秋很快明白过来:“你的意思是,要定都上京?”
赵佑熙低头朝她脸上看了看:“你不喜欢吗?其实我也不喜欢,我们南都多好,温暖湿润,水秀山明,上京又干又冷,只是父皇……”
听他语意犹疑,俞宛秋接过话头说:“父皇希望迁都上京对不对?”
赵佑熙“嗯”了一声。俞宛秋道:“父皇有父皇的道理,人都是有心理定势的,梁定都上京百余年,上京作为帝国都城在国人心中具有特殊意义,代表了皇权正统。”
赵佑熙补充说:“上京对我们赵国的初祖,同样具有特殊意义。”
“是的”,俞宛秋轻声谓叹。想到那个被自己生父和继母赶出上京,被迫改姓,被迫放弃唾手可得的太子之位,带着他族灵位远徙南国的梁兴邦,他临死前念念不忘的,是不是回归自己本族,夺回上京皇宫中那个原属于他的宝座?
两人静默了一会儿,赵佑熙怕妻子不开心,笑着劝慰:“也没什么,等攻下上京,我们就把父皇和尧儿接回来,让他们在上京坐镇,把南都当成陪都,我们俩就继续住在南边好了。”
“真的呀?”俞宛秋语带惊喜:“那我们春夏住在南都,秋冬就到靖兰城去,我可是一直念着红豆院呢。”
那是尧儿的出身地,只可惜尧儿作为未来的皇位继承人,没办法陪着娘亲住在那里度过穿着肚兜短裤嬉水玩泥的童年,就像靖兰城中每个普通百姓家中的孩子一样。
随着时光流逝,她已经逐渐接受了和孩子分离的事实。偶尔,也会有那样的冲动,抛下这边的一切,跑回南都去,陪着孩子长大。可临到头,又硬不下心肠,迈不开脚步。
那孩子,还记得他的娘长什么样子么?
同人卷 第二百六十八章 庙会见闻
第二百六十八章 庙会见闻
为了表示对先帝的尊重和怀念。梁孝帝即位初期,仍沿用先帝年号,直到第二年才改元景泰——很有象征意义的年号,可惜还是挽回不了景州陷落的命运。
景泰元年四月二十八,距陈致远的西北军撤走才一个多月,景州便失陷了,赵、靖两国的先锋营已进入通往北方的另一州府——卫州。再往前,可就是紧邻上京的定州了。照目前的形势来看,梁亡国之日为时不远,比俞宛秋先前估计的十年八年快了许多。只能说,梁国气数已尽,境内诸侯林立,个个都想趁乱分一杯羹,没两年功夫,就把梁国弄得跟个夹心饼干似的,国土面积越缩越小。景泰,眼看就要成为最后的年号,孝帝,也要成为末帝。
此时季属仲春,四野明媚,道旁桃花灼灼。绿柳迎风。俞宛秋坐在饰有金凤的八宝鸾车里,远远地望着景州城楼上悬挂的赵、靖两国的军旗,嘴角露出了意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