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智慧故事-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敏中智雪冤案
宋太宗时(公元976—998 年),丞相向敏中(公元949—1020 年)曾驻守在洛阳。
一日,某县报来一个杀人案件,说有个和尚勾搭有夫之妇梅氏,诱骗外出,将梅氏杀死,扔入枯井,自己不慎亦掉入井中被擒。
向敏中看了案卷,命令该县将人犯送来重审。不几日,人犯送到,向敏中亲自审问,知他是天台山的和尚,上月初九到洛阳。
“从你到洛阳地面算起,到犯案为止,前后只有几天时间,你是如何勾搭上那个女人的?”
“这。。”和尚支支吾吾说不上来。
“我再问你,你杀人用的什么刀?”
“我不懂刀的名称。。”
“是鬼头刀吗?”
“对,正是鬼头刀。”
“哈哈哈!”向敏中大笑起来,“鬼头刀是行刑刽子手所用之刀;你一个出家人怎能带在身上?实话告诉你吧,我正是看出你是冤枉的,才亲自审问,快把实情道出吧。”
“老爷!”和尚大哭起来,“贫僧确是冤枉的呀!”
原来那天和尚云游至李家庄,天色已晚,路径不熟,掉到枯井里,这时,枯井里已有了梅氏的尸体。
向敏中听后问:“那你为何要屈招呢?”
“那县大爷可不像老爷这样问案,他根本不准我答辩,动不动就大刑侍候,我吃不消啊!”
向敏中退堂后,立即派出10 名捕快化装后到案发地带,要他们如此这般察访。
却说有个捕快在路边小茶馆喝茶,开茶馆的老婆给他倒茶时问:“你是西京来的吧?”
“是啊,你有什么事?”
“向你打听个事。我们县里报上去的和尚杀人一案,向丞相是如何处理的?”
“那个和尚么?昨天一早就杀了。哦,这关你何事?”
“没什么,随便问问。”老太婆马上离开茶馆,众捕快悄悄跟踪,只见老太进入屋中,对一个男人说:“你放心吧,今天我向一个西京客人打听、他说那个和尚已被向丞相判了死刑。”
“这我就放心了。”男子的那句话刚说完,躲在窗外偷听的众捕快一拥而进,将他捉拿归案。
此男人果真是杀人真凶。他与梅氏的丈夫一向有仇,乘她丈夫不在家,持刀潜入逼梅氏外出将她杀了,扔入枯井,没想到和尚当了替死鬼。后来听闻向丞相调查此案,心中不安,便叫开茶馆的老太婆打探消息,没想到打听到捕快身上了。
张贤齐断家务事
宋真宗时(公元998—1023 年),在同皇族有姻亲关系的人之间,发生了分财不均的争执,连皇帝也难断此家务事,就叫宰相张贤齐来判决。
断案难免会得罪一方,得罪皇戚跟得罪皇帝没两样,怎么办?张贤齐亲自察看两家财物。两家实力相等,高阁华宅,亭台楼榭,描龙绘凤,风风光光。张贤齐调查后,心里有了底。两家人都送张贤齐古玩玉器,他一一拒收。
两家人暗地里都在张贤齐面前诉说不满:
“你瞧他家,哪点不比我家沾光?”
“啊呀,我们太吃亏了,一碗水总得端平呀!”
张贤齐均报以不置可否的微笑。
几天后,张贤齐把两家主人唤来,说:“你们是否都认为自己东西分得少,对方分得多呢?”
双方答:“是的。”
张贤齐要他们在供词笔录上签字画押,两家主人不知张贤齐葫芦里卖的啥药,一一照办。张贤齐说:“既然你们都承认对方东西比自己分的东西多,那么,你们就互相对调一下,财产物器不能带走,财产文契则相互交换。”
两家主人知道中了张贤齐的计,但供词已画押,不便抵赖,这样,双方就无话可说了。
高超新法合龙门
宋朝庆历年间,黄河水急浪涌,在商胡(现在河南省濮阳县东北一带)决了口,淹没了好多良田,百姓也伤亡了不少。附近军民拼力堵塞却无济于事。眼见缺口愈来愈大,朝廷急派管理财政的要员郭申锡亲自前去督察堵口工作。
当时堵塞江河决口采用的办法,是在决口接近合龙的地方,放置一种特殊的大型的堵塞物,叫做合龙门,通常是用木、苇、竹、草等物并杂以碎石、土块捆缚做成,大约有60步长,好像一个巨大的人工“堤坝”,它被人称呼为“埽”。郭申锡到任后,即刻命令河工将“埽”的两头扎上大缆绳,把它置入决口之中。谁知搞了几次,不是缆绳绷断,就是“埽”给急流冲走,否则,就是压不住水的浮力,“埽”不能落到河底。一次次努力都失败了,决口愈来愈大。
这时,河工中有个叫高超的年轻人,说自己有办法。郭申锡听说他识字不多,冷笑道:“高超肚里没几滴墨水,怎有合龙的高超法?”
高超也不管那双关的挖苦话,献计道:“60 步的‘埽’太长了,所以人力不易将它压下河底,固定它的缆绳再粗也易绷断,所以水流也就难以截断。我建议将‘埽’分为三节,每一节有20 步长,三节之中用绳索连结。合龙时,先放下第一节,等它压到水底,再依次放下第二、第三节。”
高超说完,郭申锡正在思考,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河工纷纷叫道:“不妥,不妥。20步的小埽怎么挡得住河水的冲击、渗透?连用三节也断不了水,反而劳命伤财!”
高超申辩道:“第一节埽压下去,河水当然断不了,但水势必定减杀一半。将第二节埽压下去,只要动用一半的人力,这时河水自然还不能完全截断,但水流明显减缓了。到压下第三节时就等于是在地上施工,便当多了。这时,前两节埽都被浊泥淤塞了缝隙,再也不必花费人力去加工了。”
郭申锡听了双方的争论,觉得还是沿用老经验比较可靠,没有风险,于是,断然否决了高超的新建议。堵塞决口的合龙工程在艰难地进行着:努力,失败,再努力,再失败。。
当时,河北安抚使贾昌朝,认为高超的新法是可行的,便悄悄派了数千人,到黄河下流去打捞郭申锡指挥堵口工程时被流水冲下的埽。拿到了证据,贾昌朝便向朝廷奏了一本。郭申锡被罢了官。新任的官员采纳了高超的新法,很快把决口堵塞住了。
丁谓一举而三得
火海满天横流,吞噬了雄伟巍峨的宫室楼台,吞噬了金碧辉煌的殿阁亭树。。几天几夜之后,那里变成了一片断垣残壁。这是公元1015年发生在北宋皇宫里的一场罕见的大火。
在废墟上,宋真宗皇帝叹息道:“没有皇宫,如何上朝,如何议政,如何安居呢?”他叫来宰相丁谓(公元962—1033 年),令他负责皇宫的修建工作。
丁谓接受任务后,在废墟上走来走去。他为遇到的三件难办的事而感到苦恼:一是盖皇宫要很多泥土,可是京城中空地很少,取土要到郊外去挖,路很远,得花很多的劳力;二是修建皇宫还需要大批建筑材料,都需要从外地运来,而汴河在郊外,离皇宫很远,从码头运到皇宫还得找很多人搬运;三是清理废墟后,很多碎砖破瓦等垃圾运出京城同样很费事。
路过临时搭的一个小木棚,丁谓见有个小姑娘在煮饭,趁饭还没煮熟,她又缝补起被火烧坏的衣服。丁谓想:“她倒真会利用时间呀!”忽然他灵机一动:办事情要达到高效率,就要时时处处统筹兼顾,巧妙安排好财力、物力、人力和时间。经过周密思考,他提出了一个科学的方案:先叫工人们在皇官前的大街上挖深沟,挖出来的泥土即作施工用的土,这样就不必再到郊外去挖了。过了一些时候,施工用土充足了,而大街上出现了宽阔的深沟。
“哗哗哗”,忽然一股汹涌的河水,从汴河河堤的缺口中奔将出来,涌向深沟之中,等汴河的水和深沟中的水一样齐后,一只只竹排,木筏及装运建筑材料的小船缓缓地撑到皇宫前。丁谓站在深沟前捋着胡子笑了。是的,没费多大力气,就一举解决了两道难题。
一年后,宏伟的宫殿和玲珑的亭台楼阁修建一新。这一天,汴河河堤的缺口堵住了,深沟里的水排回汴河之中。待深沟干涸时,一车车、一担担瓦砾灰土填到了深沟之中,一条平展宽坦的大路重又静静地躺在皇宫之前。。
毕升的活字印刷
火药、指南针、造纸和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印刷术中的活字印刷是宋代人毕升发明的,而欧洲的活字印刷要晚很多年。
毕升是杭州一家印书作坊的工人。起初,他在作坊里学刻字,把一个个汉字雕在木板上,这就是雕版印刷。毕升刻的字又整齐又漂亮,作坊里的人都很尊重他。但毕升对现存的雕版印刷方法感到不满,总想把它改进一番。事情是这样开始的:有一次,作坊里要赶印一本书,但由于一位刻字工人在一整版上只刻错了一个字,这一个整版就报废了。这不但浪费了人力和物力,还耽误了工期。毕升想:“如果整版子上的每个字都是活的,刻错了能随时换一个该多好啊!”毕升的创造性想法并没有到此结束,他进一步想道:“整版的版子,书一印完,版子就没用了,要是用一个个单个的字来排版,印完一本书,拆了版就可以排别的书,不是又省时又省力吗?”于是,毕升开始试着刻木头的活字,但效果并不很理想。
有一次,毕升到一个窑厂去看一位朋友,工匠们正在制坯烧窑,制作陶器,这又启发了他。
他学着窑厂工匠制作陶坯的样子,先用泥土做成一个个小型长方体,把顶端切平后像刻图章一样刻上一个个单字,然后放到窑中去饶,使每一个字都像小巧玲玫的小瓷砖一样。烧好后,他又把每个字按韵排列好,以便查用。
每到印书时,他就将需要的字一个个查出来,按书稿的要求一行一行排在铁板上,周围用铁框压紧。这样,一个活字版就做好了。
∩是,最初的活版毛补出在“活”字上。印书的时候,印多了,字就“活”了起来摆不平整,有的字印出来了,有的字模模糊糊的看不清,甚至印不出来。他又进一步研究起来,改进了组版的方法。为了使每一块活字版形成平整的坚固的整体,版子周围除了用铁框外,预先还在铁框上放一些松脂、蜡等粘合材料。他将铁框放在火上烘烤,粘合材料就熔化了,这时,他趁热用平板把那些活字冷却后,平整的活字就牢牢地固定在铁框里了。
印完后,毕升再将铁板烤热,松香和蜡熔化了、他就可以将活字一个个拆下来,保存好,以后可以再用。
∩惜的是,在当时,毕升这项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发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也没有得到推广。毕升死后,他制作的活字被宋代科学家沈括的祖上人收藏了。后来,沈括在他著的《梦溪笔谈》里记录了这项发明,才使活字印刷术流传下来。
怀丙和尚捞铁牛
宋朝年间(公元1066 年),黄河发洪水,冲垮了河中府(今山西省永济县)城外的一座浮桥,这浮桥原是用许多条空木船一艘紧靠一艘排起来,从这岸连到那岸,上面再铺许多木板架起来的,为了不让浮桥移动,人们铸了八只大铁牛,每只大铁牛有上千万斤重,放在两岸,用来拴住浮桥。这座浮桥既可以走人,也可以通过牲口和车辆,是河中府的交通要道。这年洪水泛滥,不但把浮桥冲得一干二净,而且连八只大铁牛也冲到了河里。
洪水退去以后,交通要道需要马上开通,河中府准备重建浮桥。连结两岸的船只准备就绪,就缺拴牢木船的大铁牛了。如果再铸,既费时又费料。最好的办法是把河中的铁牛打捞上来。可是上万斤的大铁牛不要说在河底里,就是在岸上,要移动它半步,也非易事。况且,铁牛沉入河底后,已经陷进泥沙之中,谁有办法把它打捞上来呢?
为了眷重建浮桥,河中府在城墙上贴了一张《招贤榜》,写的是广请能人贤士,打捞铁牛,重建浮桥,造福百姓等等。路过此地的行人,看了《招贤榜》,无不摇头而走。
这一天,来了一个和尚,法号怀丙,是个很有学问的人。他在榜前看了一会,上前把《招贤榜》揭了下来。有人好心地劝他说:“师父,揭《招贤榜》不是闹着玩的,一只铁牛上万斤重,你能把它们都捞上来吗?难道你有神仙帮助?”
和尚笑了笑说:“我哪有神仙帮助,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就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怀丙和尚揭了榜后,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了八只大铁牛的位置。河中府的老百姓听说有个和尚揭榜,都跑到河岸上去看他怎么打捞大铁牛。
这一天,河边上观看的人挤得水泄不通,只见怀丙和尚指挥着一班船工,用两只大木船装满了泥沙,并排拴在一起,两只木船之间用木头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