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成功人士 >

第15章

成功人士-第15章

小说: 成功人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兴趣使他走向成功

    在兴趣的驱使下,不久奥斯特瓦尔德又『迷』上了照像,当时摄影技术还在发展时期,虽然1868年已经发明了赛璐烙,但是工业生产赛璐烙胶卷还是1884年以后的事情。那时照像底板都得由摄影者自己制作,奥斯特瓦尔德就是根据当时已经发明的照像原理,自己动手制作了照像机底板和像纸。很多人都认为这不过是一时头脑发热,不会有什么结果,可奥斯特瓦尔德却出人意料地洗出了照片。令老师和家长倍感惊奇,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极聪明而又有才干的孩子。

    这些有趣的活动锻炼了奥斯特瓦尔德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养成了他钻研问题的习惯,但是并没有促进他学业上的进步。本来是五年制的中学,奥斯特瓦尔德却花费了7年时间。一年级时,他还算可以,是个优等生,从二年级开始便成了重读专业户了。广泛的兴趣和爱好使学习反倒成了〃业余〃的事情。二年级时重读了半年,三年级把主要精力又投人到各种有趣的化学实验中去,结果其他功课受到很大影响,只好重读一年。四年级又重读了半年。五年级虽然没有重读,但是毕业考试又遇到了更大的麻烦,俄语考试没有及格。虽然考试前与他要好的同学私下向他传授了蒙混过关的秘诀,但他却自以为是,并未采纳。在沙皇统治下的拉脱维亚,俄语考试是很重要的。虽然他得到了毕业证书,但是不能升入大学,必须再补习半年俄语,重新考试。可能是老师看奥斯特瓦尔德实在是过不了关,发了慈悲之心,才高抬贵手。考试前,他在老师指导下做翻译练习,十分〃凑巧〃的是,这些练习的最后部分正好就是考试中的题目,这样奥斯特瓦尔德总算有资格上大学了。

    1872年1月,奥斯特瓦尔德进入多帕特大学学习。虽然有了中学的教训,上了大学之后,奥斯特瓦尔德仍然对自己很放纵。大学的学制为3年,共6个学期。第一个学期很快就过去了,他经常是在四重奏乐队里度过的,还参加了其他娱乐活动和各种讨论会。第二、第二个学期基本上也是这样过去的,他不经常去听课,即使去上课,也基本上是在课堂上睡觉。这样的学生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他的父亲也为此深感忧虑。

    幸好奥斯特瓦尔德不是一个荒唐到底的年轻人,只是他太多的兴趣爱好使他不能把时间和精力集中起来。在困境面前他振作起来,通过自学和向老师请教,他的学业有了很大的进步。他申请参加第一部分候补学位的考试,这种考试通常有3部分。第四学期他通过了第一部分的考试。第六学期末,他通过了第二部分的考试,成功使他受到了巨大的鼓舞,他宣布要参加最后一部分考试。

    在很多人听来,这似乎有点吹牛,因为离考试时间只有2个星期了,人们嘲笑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有点狂。总而言之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奥斯特瓦尔德的一切辩解人们都听不进去,因为谁都知道,在人学二年半的时间里,他从来没有认真学习过。被『逼』急了的奥斯特瓦尔德只得拿人格来担保,并且在考试结果上打了一箱子香槟酒的赌。

    可是等第二天早上起来,奥斯特瓦尔德冷静下来了,他细细一想,也确实不容乐观。他想打退堂鼓了,但是一想起众人对他的嘲笑,想起在众人面前信誓旦旦的赌咒,已经没有退路可走了。平心而论,面前困难是不少,但还没有努力就退下来,实不应该。奥斯特瓦尔德凭借着他的勇气和毅力以及极强的记忆力和自学能力,终于通过了第三部分的考试。1875年1月,奥斯特瓦尔德大学毕业了。

    从兴趣出发由此而深人钻研是奥斯特瓦尔德走向成功的捷径;从兴趣出发自由放任是奥斯特瓦尔德屡遭失败的根源。在上中学和大学时就充分表现出来了,只是由于他的才能和坚强意志才得以过关。

    一个知名化学家,糊涂哲学家

    奥斯特百尔德是离子论的最早支持者,与阿累尼乌斯,范德霍夫合称〃离于〃三剑客。他在离子平衡原理基础上提出了酸碱指示剂理论,现在一般分析化学的教课书中还采用这一理论。他还对催化过程作了研究,用催化剂使氮气和氢气在高温下合成了氨,又通过催化作用将氨氧化成硝酸,这在当时都是很了不起的成就。为此,奥斯特瓦尔德获得1909年诺贝尔化学奖。他可算一位很有名的化学家了。

    功成名就的奥斯特瓦尔德仍然是一个我行我素从兴趣出发的人,很难听进别人的意见,他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坑。他不相信原于论,认为能量是万物的本质,物质仅仅是各种能量的空间集合。他鼓吹唯能论,到处演说、写文章,他的这种观点受到许多知名科学家的批评。在一次自然科学家的会议上,他发表了《克服科学的唯物论》的讲演,立刻遭到了著名科学家普朗克,玻耳兹曼的反对。他任职的莱比锡大学也认为,他过分地把时间和精力分散到厂其他方面。校方似乎让他作出最后决断,他的主要兴趣是化学还是哲学。这样一来,奥斯特瓦尔德就很难在学校工作了。为了自由地从事他感兴趣的工作,奥斯特瓦尔德提交了辞职书。

    1906年夏大,53岁的奥斯特瓦尔德提前退休了。隐居山村,但仍然鼓吹唯能论。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列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奥斯特瓦尔德唯能论在理论上是混『乱』的。列宁说他是〃一个很有名的化学家,但也是很糊涂的哲学家。〃

    莫瓦桑

    出生日期

    1852年9月28日

    获奖年度1906年

    有预见的科学家

    莫瓦桑于1852年9月28日出生在巴黎一个贫穷的犹太人家里。他父亲是个地位卑微的铁路职工,虽然他像所有犹太人家庭中的父亲一样,对下一代的学习十分重视,千方百计让自己的后代能到高等学府学习,以便在对犹太人十分不利的环境中,找到更好的职业。但他家太穷了,没有能力让聪明过人的儿子到高等学府深造。但,莫瓦桑由于受父亲对自然科学有浓厚兴趣的影响,决心继续在理工科方面发展。1872年,20岁的莫瓦桑在巴黎一边勤苦学习,一边挤些时间到博物馆或科学家私人实验室学习。他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他考上了法国著名化学家弗罗密的实习生体当于现在的研究生八后在德勃雷教授的指导下,通过了《论自然铁》的论文答辩,于1880年获得了巴黎大学理学博士学位。

    〃如果希望人类辉煌的文明得以延续下去,就必须节约使用地球上蕴藏着的矿物。地球就这么大,蕴藏量有限,总有取尽用竭之时,更何况在许多情况下是浪费瞎用,多么可惜!……节用节用,为人类来日文明设想!〃莫瓦桑说。

    上面这段话是法国化学家莫瓦桑(h。moissan)在近一个世纪前讲的,在地球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我们自然会想到:莫瓦桑讲得多么好啊!他真是一位极有预见的科学家!

    反犹浪『潮』

    我们先来看一看法国犹太人的境遇,有了这些背景知识,将会有利于我们对莫瓦桑的认识。法国在历史上有许多次驱逐犹太人的记录,从1182年到1321年,法国统治者曾4次驱逐住在法国的犹太人。后来统治者发现这种驱逐可以迅速为他们敛聚大量财物。于是每当他们感到财政困难或需要大笔钱财时,他们就将犹太人驱逐出去,并没收所有财物,过一些时,又允许犹太人回来,但得交付一大笔钱。就在一驱一召之际,大笔钱财进了统治者的荷包里。在这种不幸的驱逐召回过程中,给犹太社团带来的不幸,不仅是损失了钱财,而且犹太社团由于要生存,得到安全的保障,只能靠经营钱财,即现在称之为金融活动的业务。(这正是为什么欧美银行,金融巨头中有许多犹太人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控制金融的活动又反过来激起居住国非犹太人的反感,敌视。

    法国反犹浪『潮』是从12世纪开始,在欧洲除了德国,恐怕可以位列第二了,有些方面恐怕还成为始作涌者。例如,基督教社会最早强迫犹太人佩带犹太标志的事件,不是发生在德国,而是发生在13世纪的法国。1217年,法国统治者就规定犹太人必须在外套上佩带一种〃轮状〃标志,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社会上非基督教徒与基督教徒通婚现象的蔓延。后来所有法国的持政者无一例外地重申了这一侮辱『性』的规定。标志有黄『色』的也有红白两『色』的,一般只将标志佩带在胸前,也有少数地区规定背后也要佩带,以便更加醒目。凡不佩带者将处以罚金。后来这一规定,蔓延到欧洲各国。直到17世纪,尤其是1791年法国大革命之后,这一规定才被逐渐取消。但是到20世纪希特勒上台后,这一规定再次被恢复。人类总是重复着自己愚蠢的行为!

    民族歧视居然如此强烈。在法国启蒙运动到来时,一些启蒙运动的领袖如伏尔泰、米拉波(曾任法兰西学院终身秘书长)、霍尔巴赫等人,也恶毒地攻击犹太人。伏尔泰说:〃犹太人是世界上最无知的一个民族,许多年来,他们是把为世人所不齿的爱财如命的思想,和最令人作呕的『迷』信观念与对所有容忍其存在的民族的疯狂仇恨结合与一身的人。〃作为先驱者的普鲁东说:〃对犹太人的仇恨,如同对英国人的仇恨一样,应该成为我们的一条政治信条。〃还说:〃犹太人是人类的敌人,必须将这个种族赶回亚洲或者将它消灭……应该用暴力,或融合,或驱逐的办法使犹太人消失,宽容那些不能再生殖的老人。〃连法国革命家、空想『共产』主义者布朗基(l。a。blanqui,1805…1881)也认为资产阶级的议会民主对〃罗斯柴尔德家族最终占据统治的宝座〃和使〃犹太人上台〃起了帮助的作用。由这些启蒙运动哲学家和政治家们的反犹主义可以明显看出,他们已经不是从宗教观点出发歧视犹太人,而是从世俗主义,民族主义出发对犹太人进行指责、攻击,这就为日后(尤其是希特勒)反犹主义奠定了基础。

    然而更让全世界感到惊讶的是,法兰西共和国在18世纪末高举〃自由,平等,博爱〃大旗,曾带头宣布还犹太人以平等公民权的自由民主国家里,到1894年又发生了震撼世界的反犹事件……德雷福斯案件,并由此还在法国掀起了一阵反犹主义的恶浪。而那些平时吹嘘民主、平等、正义的盖德主义者、布鲁斯主义者和其他可能的派别的人,不是装聋作哑,就是干脆站到反犹太人的旗帜下。

    奉献

    1884年时,犹太人科学家莫瓦桑还在反犹主义日盛的法国埋头研究,日后还为法国争来了第一个获诺贝尔化学奖的荣誉。1907年莫瓦桑去世后,他儿子路易将父亲20万法郎的遗产全部献给巴黎大学作为奖学金,路易本人也于1915年8月10日为法国战死在战场上。面对这样的人,伏尔泰和法国人民,还有什么可说的!?要知道,当路易12岁到23岁之时,还是德雷福斯案件发生之际,那时法国不断出现大规模反犹示威。一时间反犹主义在法国甚嚣尘上:犹太人的商店被抢,围攻殴打犹太人的暴力事件不断发生,企业主解雇犹太人,还有人提出在法律上剥夺犹太人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犹太人原来试图与居住国同化的召唤和梦想彻底被粉碎。从此,犹太复国主义被提上了日程。连法国这样的国家都保证不了犹太人的安全,同化从何谈起?犹太人痛苦地认识到必须寻求同化以外的办法来解决2000年来犹太人屡遭驱逐,迫害甚至屠戮的问题。

    瑞典化学家舍勒(c。w。scheele)在1771年把萤石作用于硫酸时生成一种与氯化氢『性』质十分相似的化合物,于是他推想有一种与氯属于同类的元素生,成了一种与氯化氢类似的氢化物。舍勒将这种元素称之为氟。但单质氟却一直未能见到。

    英国化学家戴维(h。davy)是第一个想把氟分离出来的科学家。1813年,戴维想利用电解法把氟化氢分离出来,但他不仅没有成功,而且受到毒气的伤害而被迫中止实验。

    研究者是不畏困难的,1836年,爱尔兰科学院的诺克斯兄弟(g。knox和r。t。knox)也想分离出单质氟,结果哥哥中毒死亡,弟弟被迫中止实验到意大利去疗养。后来还有几个化学家遭到同样的不幸。因此,氟被人们送了一个恐怖的名称:〃死亡元素〃。

    在众多科学家的遭遇后,莫瓦桑仍念念不忘这个〃死亡元素〃,并下决心要分离出单质氟。他经过仔细分析,得出从前分离氟失败的原因是人们不太了解氟的化学『性』质。氟必然是一种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因此不能在高温下制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