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刘墉文集 >

第146章

刘墉文集-第146章

小说: 刘墉文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流行
  服装的样式总是在变,鞋子尖了又圆,圆了又尖。领子由大而小,又由小而大。每当这
一个形式在流行的时候,对于上一个形式,我们总觉得落伍而不够漂亮,但是等到三十年前
的样式再流行起来,又会觉得很美。
  我们的审美往往跟着人群跑,所谓“流行”真是欣赏的一大阻碍。唯有抛除这些盲目的
成分,才能真正走到纯美的领域。

风雨中的花
  画花卉的人,多半不喜欢花圃里大量种植的花,因为虽然那些花开得饱满而鲜艳,却总
是欠缺那份劲拔与含蓄的美。略被虫蚀的叶片、几分残破的花瓣、盘错孤挺的枝干,才是画
家们特别钟爱的。
  “力”是一种美,而生命的过程正是一种力的表现。唯有艰苦地冲出地面,受尽风霜雨
露打击而获得成长的,才能散发出自然生命的美。
  人生不也是这样吗?

何当共剪西窗烛
  现在的月历,都印刷得很精美,而人们对过了期的月历,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处理方法:
有些人只要新的月份一到,就把旧的一页撕下来丢地字纸篓,或是让孩子们去包书;另一种
人则小心翼翼地将上一张翻到背面,以后还总是拿来欣赏。
  这也就象征我们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有的人急于追求生活,唯恐今日之不过,明日不
再来;有些人则喜欢回味生活,“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年轻人常属于前
者,年长的人多属于后者,至于何者为妙,只有各人自己去体会了。

蕴藉与深沉
  《圣母抱基督哀恸像》是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最著名的作品,它不仅表面完美,更含有
一种深沉感人的力量,因为米开朗基罗在创造这个作品时,没有让圣母的脸上有过于强烈的
表情,既没有蹙目,也没有痛哭,而是以一种宁静的姿态,按捺内心最深的伤恸。
  同样的道理,在文学艺术的表达上,险怪奇丽不见得就好,唯一蕴藉才能深远,也惟有
深远可以给予我们心灵恒久的感应。

好奇心
  我们常形容儿童有强烈的好奇心,其实成人又何尝没有呢?
  为了一窥广寒蟾殿的神秘,人类登上了月球;为了探索另一个世界,哥伦布发现了新大
陆。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它常跟生命成正比。愈是对生命充满希望的人,愈是急于探索前
面的路途。所以不论我们年龄有多老,只要仍然保有一颗强烈的好奇心,就是年轻!

有为者亦若是
  当我们读一篇文章的时候,常想象作者是什么样子,但是真正见到本人,发现他们的形
貌并不特殊,他们的生活也很平凡,便有一种梦想破灭的失望。其实这正是建立我们信心的
机会,唯有当我们把对于崇拜者的神秘感除去之后,才可能客观地学习,乃至超越。这也就
是颜渊所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的道理了。

细心
  我们常形容人很细心,细心有天性与俱的,也有后天培养而成的。有些人凡事细心,是
真正细心;有的人只能对自己经常的工作细心,是职业性的细心。
  细心必须谨慎而不怯懦,条理而不拘泥。唯有既能小心地求证,又能大胆地假设,既能
追根究底,又能推陈出新的人,才能够获得真正的成功。

精简
  在学校里常有辩论比赛。辩论比赛的规则,对于每个人发言的时间总有限定,讲话时间
超过或者不足都要扣分,前者是为了避免人拖延,后者就有商榷的必要了,因为如果一句话
就能把人驳倒,又何必多废话来凑时间呢?
  同样的道理,不论写文章或是开会,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冗长无谓的语,否则不但耽误别
人的时间,更浪费自己的生命。

自有我在
  明代的大画家石涛曾经说过:“笔不笔、墨不墨,自有我在。”造成许多衣学者,误以
为笔墨都不要紧,只有个人的风格才重要,其实石涛在讲这句话时,对于笔墨的修养,已经
到达了最高的境界。
  艺术固然主要在表达创作者的心灵,但是表达的技巧却需要长期的锻炼,因为唯有当我
们技巧成熟,随意择洒也能不失规矩的时候,才能无拘束地写出胸中的境界。

净化
  我有一位朋友,他插在瓶子里的花,总能比别人维持得久,我问他的方法,他说得简
单,只要每天换水,并且把花梗剪去一小截就可以了。因为花梗的一端在水里容易腐烂,腐
烂之后不能吸收水分,就会容易凋谢。
  由这一点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启示,如果我们生活的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
不停净化我们的四周,而且随晨检讨,革除自己的缺点,才能不断吸收精神的食粮,保持一
颗纯慧的心。

致知在格物
  西洋有句名言:“既是真理,又何必问是谁说的。”孔子也曾说:“君子不以言举人,
不以人废言。”由许多平凡的事珠上,我们常能领悟很深的道理;由许多人普通人的言语
中,我们常可以发现超人的智慧。
  所以《大学》上说“致知在格物”,而柳中元的《种树郭驼传》中,更能“问养树,得
养人术“。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会发现,这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是我们学习
的对象。

水的性格
  人的性格就如同流水:水愈浅,流愈急;水愈深;波愈平;有的水表面起伏而内里宁
静;有些水波澜不惊而暗藏漩涡;有的水是长河大江,浩浩荡荡;有的水是细流清浅,潺潺
涓涓;有些水会一雨成灾,随四时晴晦而变;有些水能容纳百川,不滥不旱。
  水深者未必没有漩涡,水广者未必不能成灾,能容百川、纳雅言、不随凤起浪、不逞一
时意气的毕竟不多。

利与弊
  当汽车刚发明的时候,有人高兴地报告未来的福音:“从此我们可以不再听马蹄的嘈杂
声、嗅粪便的骚味;空气将出奇地干净,女士们的白衣服也不再会因为马尾的拍打而弄
赃。”但是到今天却大不然了,街道上汽车争鸣,奏耳欲聋,喷出的黑烟,令人作呕,空气
更是污染到危害人们生命的程度。由此可知,世事很难如我们预料,凡有一利也常有一弊,
只是当利刚产生时候,我们不一定注意到弊的存在罢了!

眼睛
  眼睛是灵魂之窗,最能表达人的情绪。“美目盼兮”、“婉如清扬”、“回眸一笑百媚
生”、“眼波才动被人猜”,文学作品中真不知道有多少形容眼睛的辞句。戏剧里更有所谓
“眼先引”,青衣储蓄,花旦乖巧,随着角色的不同,眼睛的转动也不一样,可知眼睛的修
养是多么重要了。
  眼睛贵在清、明、澄、撤,不染纤尘,不带造作。因为眼能传心,所以要想有一双美丽
的眼睛,最重要的就是“思无邪”。

宁静
  我们常用“宁静”这个形容词。狭义的宁静是指无声的沉寂,广义的宁静是指心灵的平
适与造成平适的环境。
  所以柔美的音乐使我们觉得和谐,深林的鸟鸣使我们觉得悠远,清雅的声香使我们怡然
陶醉——都是一种宁静。

风、云、水、山
  十五岁是风,二十岁是云,二十五岁是水,三十岁是山。
  诗是风,散文是云,小说是水,论文是山。
  风可感而不可见,云可见而不可捉,水可捉而难把握,只有山是沉厚而实在的。但云是
风的面貌,水是云的凝结,山是水的故乡。没有风,云便不再飘游:没有云,雨便不再降
下;没有水,山便将要枯黄。

插花
  会插花的人,即使是枯枝两根,凡花数朵,粗陶一皿,也能配置得典雅脱俗,清新悦
目。
  会生活的人,即使是粗茶淡饭,竹床藤椅,蓬门陋室,也能安排得宁静闲适,怡然自
得。

咖啡室
  在繁华的市区我们常可以见到幽雅的咖啡室。有着和谐的灯光与柔美的音乐,当我们跨
人其中,街道上的喧闹就被摒出了厚厚的玻璃门外。这时我们可以坐在舒适的座椅上,一边
吸着饮料,一面欣赏音乐,十分地惬意。但是当我们工作的时间到了,推开门,迎来的又是
一片嘈杂的世界。
  现代人的宁静就是如此,不是遭隐山林,离开人群,而是在暄嚣与拢攘之间,寻找宁
静。

伟大与渺小
  我有一位朋友,非常喜欢登山,国内著名的山峰他几乎全登遍了。我问他登山有什么感
觉,他说:一则以喜,一则以悲,喜的是觉得自己很伟大,悲的是又感觉自己很渺小。当辛
苦登上山巅之后,看万物都在脚下,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伟大感觉是最快乐
的。但是跟着举目苍天,俯瞰大地,又觉得在宇宙之中,自己是那么微不足道,而有“寄蜉
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悲哀。
  历史上许多伟大的人物,事业愈是成功愈谦虚,学问愈是渊博,愈觉得贫乏,不也就是
这个道理吗?

享受生活与生活享受
  有人要享受生活,有人要生活享受,听来似乎一样,本质却大有不同。
  享受生活重视的是精神,生活享受重视的是物质。知足常乐的人,多半可以惬意地享受
生活,贪婪富贵却常不满于生活的享受。因为“享受生活”的人。“享受”由“生活”所带
来,有生活,就有享受:“生活享受”的人、“生活”是由“享受”所堆成,没有享受,也
就失去了生活的意志。就因这着眼点的差误,有人竟一辈子失去了“享受生活”的享受。

韶华不为少年留
  当我们在童年时代,对于光阴的过往,很少有感触。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时间对我们
的价值也愈来愈高。尤其是逢年过节,总有时不我待,韶华不为少年留的感慨。
  时间如同金钱,愈是懂得利用的人,愈感觉它的价值;愈是贫穷的人,愈感觉它的可
贵。问题是当我们富有时,往往不知如何利用,而任意挥霍,真正需求的时候,却已经所余
无几了。

心上的皱纹
  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会生皱纹,只是生的位置不同罢了!有的人喜怒哀乐常显现
在外面,脸上就易生皱纹。有些人善于压抑情感,表情变化不多,结果郁气成了垒块,就皱
在了心中。
  皱在脸上的人容易看来苍老,皱在心中的人容易里面生病,两者相较,还是前者合于养
生之道。

人造花
  某日我在街上买了一束人造花,鲜艳的花朵、舒卷的叶片、袅娜的枝茎,放在案上,使
单调的书桌凭添了几分颜色,非常漂亮。但是过了不久,虽然它的花色依旧,却引不起我的
注意了,因为总觉得比真实的花少一分感触。
  “人造花啊!你不用我浇水,不用我修剪,而且花色常新,应该比自然花完美得多,不
过大概也正因为你不用照料,使我对你少一分情感;你不需整理,使我觉得少一分变化;更
因为你不会凋零,使我对你美的存在,少一分珍贵。对花,对人,这都是一样的啊!”

灵感的入场券
  灵感是一张入场券,适时地把握,它可以领你进入广大的殿堂,欣赏一台精彩的戏,聆
听几首优美的歌,或是巡礼一个最够水准的展览。但是如果不能适时把握,就可能只欣赏到
一半,或者根本无法入场,即使进去了也已经是曲终人散。

切割水仙
  过年的时候,许多人家喜欢养盆水仙花放在屋里。养水仙有一种切割鳞球的方法,经过
切割的水仙,叶子不会太长而花开得饱满。不像没有切过的往往叶子长得太高,吸收了过多
的养分,而无法开花。
  教育不也是如此吗?在我们受教育的时候,常遭到师长的责罚,但是这正足以收敛我们
的骄气,约束我们的心,以达到更高的成就。

艺术的眼睛
  当美国太空人将要登陆月球的时候,曾有人预测这个被人们歌颂了数千年的月亮,就将
要失去它朦胧与神秘,而变成了艺术领域的陈迹。但是时至今日,人类已经又几度登上月
球,我们依然吟着“奏时明月汉时关”,想那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月的阴晴圆缺也仍然引
起我们的感触。
  由此可知,艺术的眼睛毕竟与实用有一段距离,科学再昌明,信仰依然存在;现实环境
再美好,仍然比不上我们心中所创造的世界。

竹简与影片
  同样是书,很早以前的人刻写在竹简上,后来的人印刷在纸张上,最新的方法则已经使
用照相原理,拍成缩影的软片,所同样是“学富五年”,五车竹筒恐怕还写不下一部长篇小
说,五车书本也不过容下数万本,五车缩影软片却能装下几十个中书馆。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所要接受的知识,何止千百倍于古人哪!

自然与人工
  人是在大自然中孕育的,也是最能改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