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大清CEO康熙回忆录 >

第20章

大清CEO康熙回忆录-第20章

小说: 大清CEO康熙回忆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我给这位同事提了一个建议:“我想让你花上三个月,多出去走走,看看我们的终端卖场到底需要什么,看看我们的业务员和促销员到底在做什么,看看我们的经销商到底在怎么运作。”他没有意识到市场细节的重要性,他应该从一些可能导致失败的地方重新审视,从市场最为细微的角度去看待业务计划,这对他的要求并不苛刻。但这位仁兄依然不明就里、不以为然,依旧坚持重组销售体系,重新开拓市场。

  一个月后,此人离开了大清乳业。

  大清乳业缺少的并不是战略,缺的是精耕细作的营销操作。大清乳业经营了几十年,它自有一套体系,有现成的经销商,有成熟的渠道网络,也有稳健的业务人员队伍,还有颇具影响力的品牌。大清乳业只是微染小恙,我们要做的是解决这些使企业“染恙”的经理人。

  这位营销总监的思路也许适合那些刚刚进入市场的企业,对于市场体系已成熟的大清乳业,它却并不适用。就好比一个人参加马拉松比赛,跑到一半时却发现鞋子里有沙子,这时他应该选择倒掉鞋里的沙继续往前冲,还是回到原点,穿一双新鞋重新起跑?与其喋喋不休地嚷嚷买一双防沙、防滑的鞋,不如倒掉鞋子里的沙、系紧鞋带坚持到最后。

  在过往,我们注重业绩而忽视了细节和成本。比如:展览会我们曾交付了二百两白银的进场费,事实上可以省到一百八十两;我们聘请二十名促销人员来开展活动,事实上十人就够了。我们再想想,有多少随货配发的赠品还躺在代理商的仓库里?我们做了多少无用的推广和宣传?我们在花钱购买的终端上是否摆放了足够多的产品?我们的业务人员是不是经常躺在办事处里睡大觉?这些影响业绩的“沙子”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企业战略的实施,它不伤筋动骨,但日积月累却能让你寸步难行。我们唯一要做的是,用最快速度倒掉鞋里的沙子,而不是忽略它继续奔跑。

  曾经有一段时间,北京城里流感盛行,不幸我也感染了。医生建议我每天吃药就会痊愈。医生的话我笑笑就忘了。三天之后,感冒没有好,我以为挺一挺就过去了。几天之后高烧住院,医生一脸严肃地告诉我说,你现在是肺炎了。

  细节如同感冒。曾经,我们的眼睛每天都盯在宏伟的目标上,却对存在的小问题视而不见,当某天一觉醒来,发现这些小问题成为了大问题,蚁穴变成了决堤的缺口。虽然不是所有的细节都能决定成败,但很多细节的确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企业的命运。




四.《圣谕十六条》:理念重于一切(1)




  1670年十月,也就是在智败鳌拜的第二年,我颁布《圣谕十六条》,宣布以儒学治企。那年,我十七岁。

  在许多人看来,企业的理念是一个空泛而务虚的东西。

  “企业文化就是口号吗?”

  “它到底能为大清创造多少效益?”

  “它能为企业带来销售回款么?”

  我回答:“没有理念,大清将如同行尸走肉。”

  1。 儒学:MI的完美典范

  一天,我问理学大师、培训总监熊赐履:“先生为何如此崇尚儒学?”

  熊赐履笑了笑:“常言道,半部论语治天下。奥妙尽在其中。”

  “半部论语能治天下?”熊赐履的答案让我更好奇了。

  “此语并非完全夸张。儒学作为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精髓,博大精深,妙用无穷。对于企业经营来说,儒学最大的功效在于确定企业的灵魂,即企业的核心理念。

  “一个崇尚法学的企业,那么其企业文化的核心即为以严治企,如嬴政的大秦。嬴政焚书坑儒,以致大秦的理念杂陈无章,员工思想未统一,况大秦多行酷制,因此大秦强极而衰,陈胜吴广举事在所难免。

  “一个崇尚儒学的企业,那么其企业文化的核心定为以仁治企,如刘彻的西汉。刘彻重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体制虽严,但纲举目张,以仁治人,获得员工的最大认同。所以刘彻能开创一代盛世。”

  我觉得他的说法未免武断,于是接着问:“按先生的意思,唯有儒学才能兴企?”

  面对我的疑问,熊赐履的回答不慌不忙:

  “一个成功企业的MI理念识别,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获得公众的最大认同;二,影响每一个员工的思想与行为;三,激发企业活力,促进企业发展。

  “从两汉到元明,儒学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几乎大多数企业都以儒学为正宗,其影响面之大、群众基础之深无可替代。将儒学定为大清的MI,必将获得最大的公众认同。

  “管理的根本在于治人,治人的关键在于治心。从古至今,儒学是每一个经理人上岗的必修课,几乎成为了每个经理人安身立命的正道。以儒学作为MI,大清的管理成本将减少到最小。

  “儒学的核心在于仁、义、礼、智、信。它分别代表了企业的激励奖惩、员工关系、制度规范、员工培训、素质教育五个方面。

  “在激励奖惩上,以仁为本,当能激发员工积极性;在员工关系上,提倡以义待人,则能提升团队的凝聚力;在制度规范上,以礼为先,能让员工产生主人翁精神;在员工培训和晋升上,以智为上,能提升员工技能,打造学习型团队;在客户服务上,以信为上,则能提升员工素质,提高客户忠诚度。

  “由此可见,仁、义、礼、智、信是催生企业活力的源泉,是企业理念的完美模本。”

  熊赐履的一席话,终于让我明白了“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真正含义。不久,我颁布《圣谕十六条》,宣布以儒治企。

  2。 翰林院:传播理念的殿堂

  为了传播企业文化,经讨论一致通过专设“翰林院”,负责培训、编写企业内刊、开展企业文化活动等,熊赐履为掌院“学士”。

  (1)传播法门一:晋升者的第一关

  在大清,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经理人,那么就请你接受关于儒学的考试吧。如果你不认同大清的理念,那么请你在迈入大清门槛前止步。虽然科举制被改良,但儒学考试仍然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每一次儒学考试的题目大都来自四书五经,虽是老生常谈,但对于大清而言却意义重大。在大清,经理人要么做儒学的忠实信徒,要么离开。

  企业的理念正如一个人的思想,是一个基本意识形态。将一个人视为知己,就得认同他的思想;欲成为企业中的一员,就得认同它的理念。仁、义、礼、智、信不仅是大清的企业理念,更是每一个员工所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如果一个经理人对此没有透彻的理解,那么他怎能让员工去恪守?




四.《圣谕十六条》:理念重于一切(2)




  儒学考试成为进入大清的第一道门槛,虽然如此,每年依然有大量的人才愿意接受挑战。高学历的人才往往接受过儒学教育,饱读诗书,所以,当大清的企业文化与其所受到的教育融合时,巨大的磁场效应产生了。在那些人才眼中,一个将儒学作为理念的企业,至少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企业,更何况大清还有良好的晋升激励机制,完善的培训学习体系?

  事实亦是如此,几乎所有员工以在大清任职为荣,无数员工在大清一待就是一辈子。大清不少高管层是从大明直接跳槽进入大清的,他们在大明时,被人诟病为不实心办事、油头滑脑的庸庸碌碌之辈;但跳槽到大清后,他们一扫颓风,成为积极进取、勇于任事、敢于承担责任的中流砥柱,最为典型的是洪承畴。我将这些让人惊喜的现象归结于大清的儒学理念与企业文化。

  (2)传播法门二:以身作则

  改变别人,就必须从己做起。

  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泡在《四书》、《五经》里度过的,在我十岁时,只要说出《四书》、《五经》任何一个段落的头四个字,我便能将整个段落完整背下。一直到我晚年,我依然能大段背诵其中的章节。在我六十年的学习生涯中,儒学已与我的血液融为一体。

  在大清,很多经理人都能将《四书》、《五经》倒背如流,更不乏声名在外的儒学大家,如熊赐履、魏裔介、李光地等。他们言传身教,将企业文化带入了最顶峰。大清曾发起一场针对满族员工的儒学扫盲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我要求所有的满族员工,无论有无文化,一律都要系统学习儒学。在八旗颇具影响力的索额图领导了这次扫盲运动。索额图以身作则,率先从儒学白丁一跃成为了精通儒学的人。在他的带领下,满族员工学儒逐渐成为了一种风气。在一次扫盲会上,我感慨万千地对八旗代表说:

  “大清入关已几十年,你们从遥远的关外定居到了繁华的北京城。常言说,马上打天下,但马上不能治天下。从西汉到大明,无不是崇儒尊孔才开创了一代盛世。如今天下正道是儒学,大清要开创盛世,也得崇儒才行。

  “人才是企业的根本,咱们满人领导汉人,就得用汉文化来治汉人心。毕竟咱们满人少,大清的兴旺还得仰仗着他们!咱大清要取得人才的心,不得不崇儒!你们是大清的根,也是玄烨的亲人,你们不习儒学,那些习儒的汉人就有闲话了,说什么大同一体、何以重此轻彼。人心如虎,人言可畏啊。

  “这些个苦心,希望你们能体谅才行啊!”最后,我向他们深深地鞠了一躬。

  (3)传播法门三:无孔不入

  在接受大清企业文化改造任务时,熊赐履给出的第一条意见是:将儒学做到无孔不入、无处不在。

  在大清无论在阅览室,还是在食堂;在CEO的办公室,还是在生产车间,你都会发现浓厚的儒家氛围。进入大清,你会发现它是一个小型的孔子博物馆,从孔孟画像、四书五经,到孔子祭台,甚至连“翰林院”都是按照孔子教学时的模样设置的。

  有人诟病熊赐履此举是矫枉过正,他却有自己的理论:

  “古往今来,每一个成功理念无不是经过企业的倾力推广与传播。大秦CEO嬴政,焚书坑儒,是为了法家理念的推行;西汉CEO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为了儒家理念的推行。嬴政与刘彻选择的是强制执行,而大清实行的是无孔不入、潜移默化的策略,虽殊途,却同归,目的都是为了将企业理念推行到极至。

  “如果理念不传播,那么它永远只是装在脑子里的想法,而形成不了文化!”

  在许多人看来,企业理念是一个虚幻的东西。如果你去十家企业,至少有一半的企业会在显眼处张贴着“开拓进取、诚实守信”的红色标语。这是企业的理念么?开拓进取,诚实守信,是一个企业理应遵循的最低底线。一个企业连这两点都做不到,那么这个企业根本就无法立足。所以,这不是企业理念,是口号。




四.《圣谕十六条》:理念重于一切(3)




  理念与口号的最大区别在于:理念是企业的精神内核,无孔不入、无处不在,看得见摸得着;而口号是企业的口头广告,抽象而虚无。如果一个企业只有口号,那么这个企业的理念一定是苍白的。

  (4)传播法门四:著书立传

  那几年,我将企业文化的构建与传播列为翰林院的核心职能,其中著书立传更是重中之重。

  在翰林院培训会上,每一个受训者将获发一本翰林院编修的《圣谕十六条》,它系统荟萃了大清的儒学理念与十六条管理真经。多年来,这套教材不断完善,已成为大清的经理人标准手册。在业界,它已被奉为管理学的圣经,被全国经理人争相收藏。

  对于大清来说,编写《圣谕十六条》是为了提升经理人的素质和技能;而对我来说,则是希望留给后人一个经典而实用的企业管理方法。

  记得父亲在临走的前夜,亲手交给我一本厚厚的、陈旧泛黄的《大清管理宝鉴》,他郑重地告诉我:一个企业成功的秘诀不在于它的财富,而是它的理念与管理方法,对爱新觉罗氏来说,它才是最珍贵的财富。

  3。 熊赐履:企业文化的忠实信徒

  进入大清后,熊赐履为了倾力营造大清的儒学文化,身体力行,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毫不夸张地说,熊赐履是大清理念的启蒙者。

  (1)像愚公般执著

  在一次经理人会上,我说:忠诚当如魏东亭,执著当学熊东园。也许是文人风骨,熊赐履是一个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儒学大师,他对儒学虔诚崇拜的态度往往会感染一个人。熊赐履对儒学有一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