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运筹帷幄--人生篇 >

第20章

运筹帷幄--人生篇-第20章

小说: 运筹帷幄--人生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庄子引用老子的话,回答阳子问明王的治理时说:〃圣明君主的治理,功盖天下,却似乎不是自己的功劳,推化万物而民不依赖,使万物自然生长,立足于不测,而遨游在广大的空间。〃天道在日益变新,有方向有开端,不是常人能预测的,所以万民遵循大道而无伤害,圣明君主以不测对待下属,百官就奉上而不伤上。这就是对待天下的方法。〃

    作为领导,必须严防与左右的亲朋徇私舞弊,狼狈为『奸』。齐桓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死于坚刁、易牙、常之巫之手。

    我们应该知道,左右没有不徇私,没有不狼狈为『奸』的,没有不以亲近而重视于人的。左右得贤,就像刘桓公听信于管仲,可以无为而称霸。左右不得贤,桓公就听信于竖刁。易牙、常之巫,死去七天还不能得到安葬。古代劫持君罢黜主的历史事件,都是由于左右的朋党狼狈为『奸』,互为自私所造成的。

    因此,对待左右的官员,不可不信,也不可过于相信;不可不专,也不可过于专注;不可不备,也不可过于防备。

    与人交往需有方法。你对他好不好,感情真不真,别人是长着眼睛、耳朵的。你可以骗一时,但骗不了一世,心怀真诚,就不要怕他们不知道,但要讲究策略。只有真意,没有表面的东西装饰,没有实在的东西依托,他们未必肯接受。不讲策略,一味地直,是另类的鲁莽,你会到处行不通。这个世间并不是好心就能得到好报的。

    曹『操』赏罚分明,不徇私情

    曹『操』一向赏罚分明,从不任人唯亲。他在拟派儿子前去三地管理军民的〃诸儿〃中,表现了他的这一作风。其令说:〃今寿春、汉中、长安,先欲使一儿各往督领之,欲择慈孝不违吾令,亦未知用谁也。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在这一命令里,他明确说明,不仅对部下不讲私情,连自己的儿子也同样看待。并决定派不违背他命令的儿子前去三个地方管理,亲自把重任交给他们,体现了曹『操』〃长大能善,必用之〃的思想,这对儿子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生子当如孙仲谋〃,品味曹『操』这句由衷夸奖孙权的话,不能不使人想到:孙权到底在哪些方面比曹『操』的儿子强呢?

    孙权在哥哥孙策率领的队伍中当兵时,只有十四五岁。因过不惯军中的苦日子,免不了要搞点〃特殊〃。孙策帐下主管财政的官员叫吕范,吕范这个人〃『性』好威仪,勤事奉法〃,当家理财,一是一,二是二,无论对谁,不徇私情。孙权要弄钱财私用,不能不走吕范的〃后门儿〃,可是吕范坚决不开,每次都请示孙策后再答复。这惹得孙权很不高兴。孙权当了阳羡这个地方的长官,在财物上还是不够清廉,孙策就加强了对弟弟的控制,不时亲自查弟弟的帐目。孙权身边有个叫周谷的人,专为孙权在借贷往还的单据上作手脚,使孙策查不到问题,孙权自然喜欢。孙策死了,孙权掌了大权。当家才知柴米贵,于是,孙权想起年少时办的那些事,更想起'卡〃自己的吕范和讨好自己的周谷。照一般人看来,这回孙权可该重用周谷,给吕范穿一下〃小鞋〃了,可是孙权偏偏不这样。他认为,周谷改窜帐目,欺骗孙策,是个心术不正的人,不能用;而吕范一心为公,忠诚可靠,才值得重用。孙权以公取贤,使吕范在二十多年时间里,从一个稗将军一直升到大司马,为孙权破曹『操』于赤壁。杀关羽于麦城、治都于建业,直接或间接地立下了很多大功。吕范死后,孙权每路过其坟墓,都呼着吕范的名字,〃言及流涕〃。

    曹『操』待子女也不徇私情,这在曹丕当太子时的一些事情可以看得出来。曹丕当太子时,也想多搞点〃外快〃私用,但慑于曹『操』的严法,在宫中还不敢胡来,于是就想出一个向家叔曹洪借贷的主意。曹洪是曹『操』的从弟,自曹『操』举兵讨董卓,曹洪就将全部家兵千余人归了曹『操』,并一心一意地跟着十,有一次,曹『操』被董卓兵打败,连战马也失掉了,〃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太祖辞让,洪日:'天下可无洪,不可无君',遂步行到汴水〃,保护着曹『操』杀出了重围。曹洪为打曹魏江山立下了汗马之劳,是曹『操』眼里的一等大贤,并替曹『操』管理家务。曹洪不肯给曹丕面子,曹丕便恨上了他。后来,曹丕当了皇帝,还恨着这件事,总想报复一下。机会总是有的。一次,曹洪的舍客犯了法,曹丕立即株连上了曹洪,把曹洪关进监狱,准备杀头。满朝文武出来求情,曹丕也没松口。没有办法,曹丕的母亲卞太后出了面,她对曹丕的爱妻郭后说:〃令曹洪今日死,吾明日敕帝废后矣〃。这就是威胁曹丕说:〃你今日将曹洪杀了,我明天便废掉你的媳『妇』〃。想必是郭后吹了〃枕头风〃,又加上曹洪本人〃泣涕屡请〃,一个劲儿地给皇侄儿说好话,曹丕才给曹洪一个〃免官削爵〃的下场。史书讲曹洪『性』吝啬不借给曹丕钱财,恐怕与事实不符,试想一个连命都不怕丢的人,还在乎那点家财吗?曹洪常在曹『操』左右,又为曹『操』管理家务,是深知曹『操』严格约束子女的害怕随便借给太子东西,曹『操』知道了不依,所以不给曹丕面子,似更有些道理。

    当然,待部下。子女不徇私情,也有立场发生动摇的时候。但可贵的是曹『操』能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严格执法。不徇私情的属下予以赞扬。

    曹『操』到兖州时,征召满宠任从事。等到曹『操』为大将军时,召他代理西曹属官,又任许县令。当时曹洪的一位宾客在许县境内多次犯法,满宠将他逮捕并治了罪。曹洪写信给满宠说情,满宠不予采纳。曹洪又禀告曹『操』,曹『操』召见许县官吏。满宠知道曹『操』将要赦免罪犯,就很快将他们杀掉。事情发生后,曹『操』却高兴地说:〃处理政事难道不应该这样吗?〃原太尉杨彪被捕后交给许县审理,尚书令苟或、少府孔融等都嘱咐满宠:〃只应记录供辞,不要拷打他。〃满宠一个也不答复,仍按法拷问。几天后,他求见曹『操』,对曹『操』说:〃杨彪通过拷问没有另外犯罪的供辞。判决斩杀的人应该先公布他的罪状;这个人全国有名气,如果罪状不明,定会使您大失民心。我私下里替您感到可惜!〃曹『操』当就赦免了杨彪。开始,苟或、孔融听说满宠拷打杨彪,极为愤慨,直到杨彪被释放了,才消除怒气,并且与满宠更加友善。

    殷殷爱子情,曹『操』赠刀的故事万为感人。

    曹『操』有一把宝刀名叫〃百辟刀〃,用作〃慑服『奸』究者〃,为〃百炼利器,以辟不祥〃之意。他让工匠仿造了五把,自留二把,其余分赠曹丕、曹植和曹林。曹植曾写《宝刀赋》记叙此事。其序文为:〃建安中,家父魏王,乃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三年乃就。以龙、虎、熊、马、雀为识,太子得一,余及余弟饶阳侯各得一焉。其余二枚,家父自仗之。〃正文形容刀的锋利:〃陆断犀革,水断龙角,轻击浮截,刃不纤削。逾南越之巨阙,超西楚之太阿。〃〃陆断〃二句,言其适用于水陆攻战。〃轻击浮截〃,言其省力。〃刃不纤削〃,言其耐用。巨阙剑为越王勾践所佩,太阿剑为欧冶子、干将所铸。百辟刀超过了著名的巨阙剑和太阿剑,言其珍贵。

    曹『操』还送给曹植四领销甲:黑光销、明光销、两当销、双环锁销各一领,银鞍一具,大宛紫马一匹。大宛紫马即产于西域大宛的紫红『色』汗血马,非常名贵。曹植说,此马〃形法应图,善持头尾,教令习拜,令辄己能,又能行与鼓节相应〃。它符合良马的要求,『性』情温驯,极通人『性』,行走疾迟与鼓音急缓节奏相应和,令人喜爱。

    曹『操』送宝刀、铠甲、马鞍和战马给诸子,意在勉励他们习文不忘练武,文武双全方能适应战争环境。

    曹『操』征战之时常带诸子随行,诸子成人则授权领兵,使之经风雨、见世面。建安二十年七月,他拟选三子任淮南、汉中和关中的军政长官,说:〃诸子年幼之时,我皆喜爱,但成人之后要德才优秀才予重用。我言行一致,对部下不偏私,对诸子也不偏爱。〃由于淮南和汉中战局发生急剧变化,后来只有曹彰任代理越骑将军,领兵镇守关中。

    在诸子封侯方面,曹『操』也坚持一个标准。曹彰、曹植、曹据、曹林四子是建安十六年首批直接封县侯的,同年曹宇、曹珐二人封为乡侯。起点较低者为亭侯,如曹干是建安二十年第二批封侯的,为高平亭侯,曹茂是建安二十二年第四批封侯的,为万岁亭侯。其原因为曹干当时才一岁,年龄太小;曹茂〃『性』傲恨,少失宠于太祖〃,禀『性』狂傲乖戾,不讨老父喜欢,〃少不闲礼教,长不务善道〃,小时候不愿接受正面的品德教育,长大之后搞歪门邪道。第三批分封于建安二十一年,曹衮为平乡侯。乡侯低于县侯,高于亭侯。曹衮〃少好学,年十余岁能属文,每读书,文学左右常恐以精力为病,数谏止之,然『性』所乐,不能废也。〃直接封为乡侯,是由于他好学上进。

    曹『操』是方圆之人,他能赏罚分明,不徇私情,这也是他成就霸业的基础。

    方圆人生:

    古人知赏罚之道,值得今人去学习、借鉴,学会〃罚〃即会〃方〃,学会〃赏〃即会〃圆〃,将使你具有领导者的气概,领导者的能力。

    ■ 峻法为方,仁政为圆

    杜绝『奸』臣铲除贪官,信守赏罚严厉刑法,就是治国的大经验。天玄子说:〃凡是『奸』人都贪,凡是贪者都『奸』,这是国家的贼害。自古以来,作『奸』犯科与贪官污吏,有世道就有他们存在。他们的危害,小的身败名裂,大的祸国殃民。然而禁不能止,剿不能尽,在私心私欲里存放,与名利同好坏,所以世俗间有一种说法是:无官不贪,无吏不污。所以作为领导来说,应当把杜绝『奸』臣铲除贪官作为第一要事来抓。〃

    一般说来,『奸』臣贪官,大多数是小人之辈。所以诸葛亮说:〃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代初期所以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汉代末期所以衰颓的原因。〃去『奸』臣要烈,除贪官要猛,不能存半点姑息之心。

    奖赏贵在信用,惩罚贵在必行。然而更在于有功必须知道,罪行必须了断。功不知道,就会使效忠于向善的人犹豫不决了。罪不严惩,就会使作『奸』犯科的人获利后存侥幸。话说回来,严刑重罚,不嫌苛刻寡恩吗?不!这是在为民除害,为国除台,所以适当的施威就是仁政。

    作为领导,对于这样的情况决不能三心二意,做官的所以要培养他的属民们的务实精神,自己也是如此。对于重大罪犯杀之无赦,不算苛政。这几条经验认真地执行,就能治家治国治天下,能把治天下当做掌上玩物一般。

    尊重道德而崇尚法治,俭节政用而厚待生灵,推行仁政而延续民命,表明功过而信守赏罚,除去贪官污吏而保家卫国,教人知礼明义而纠正歪风坏习,奖励清廉崇尚知耻而弘扬气节,端正心术而振兴常纲,确定为改造的国风是整顿国家的首要任务。

    自古权重位高者,无不处于忧患之中,进则忌他人起疑心,退则舍不得一身功名,常常揣着天祸的畏惧感。高明的赌徒懂得功成身退,见好就收,进得巧妙退得恰当。因为联翩好运是可疑的,别人的心思更难于琢磨。

    严刑苛政,功臣殒落

    秦王赢政纪年第二十六年一个让时间老人刻骨铭心的年份。

    是年,秦国吞并东方六国,统一天下,西周以来的八百年列国时代至此划上句号,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华夏大地上矗立起来。赢政从一个偏居西睡的秦王成为天下至尊的〃秦始皇帝〃。秦朝风行万里,影响百代。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每一个登上秦始皇山陵、跨进兵马涌博物馆的游人,都会发出诗人李白这般感叹。

    在咏叹〃千古一帝〃之时,人们不禁想起帮助秦始皇扫平六国的第一功臣王翦父子。秦国将士如云,然论帅才,无人能出王貌王贲父子之上。

    当年,赢政召开御前会议,讨论攻楚事宜。他问诸将,攻楚需动用多少兵力。有员大将叫李信,他的大名今人不太熟悉,提起他的后人〃飞将军〃李广,就『妇』孺皆知了。李信年少气盛,信口答道:〃有二十万人马就足够了。〃老将王翦却说:〃非六十万人马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