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管理技能培训教程-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观和微观,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一定将以整体的形象,呈现在人类认识的图景上。而控制论恰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这种突破。它的贡献在于:证明了管理世界种种联系(包括系统联系、结构联系、功能联系等)和控制过程的客观过程和性质,揭示了宏观的、微观的,客体的和主体的种种联系和控制过程的统一。它使人们懂得了上述这些截然不同的领域,都存在着信息传递和反馈调节等共同特点,存在着通讯和控制的共同规律。
2控制论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人们对哲学范畴的认识
由于控制论思想日益广泛深入地浸透到我们的管理客体和主体活动中,因而它也广泛地涉及到管理辩证法的问题。控制论与管理辩证法的理论之间,甚至存在许多对应关系和某种对应原则。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控制论提供了管理辩证法的一种拟化形式,实现了管理辩证法某些原则的具体化、模式化,给出了更具体、更准确地运用管理辩证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它揭示了信息传递和调节控制等管理普遍联系的新形式,丰富了人们对管理运动发展、变化、因果联系等和管理哲学观念的内容,有利于揭示管理活动的简单与复杂、部分与整体、可能与现实、间断与连续、目的性和适应性等范畴的辩证关系。
3控制论思想在认识和实践意义上,为管理主体认识各改造管理世界,提供了新的有力武器
管理主体的一切活动,归根到底都是有目的地认识和改造管理客体的实践活动。在这个意义上说,控制论对进行管理科学研究的实践,对于主体的东西见于客体的东西,从一个侧面提供了普遍适用的方法。这种方法已为科学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管理活动提供了重要思想武器,引起人们对管理客体的认识观念的深刻变化,并给予实践上以巨大影响。
而且,只要我们把上述个别场合论证控制论的哲学思想对管理实践的意义再放到它和整个管理科学体系的总联系中来考察,就不难看到它的多方面、多层次的结构特点,并且进而会看清控制论在现代管理科学总体系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以及对整个管理科学体系的结构和层次的改变所发生的影响。
第三章 哈佛经理决策技巧
一、决策的类型和程序
□决策是一门科学
美国管理学家孔茨(HeroldKoontz)把管理理论学派划分为六个学派:(1)管理过程学派;(2)经验学派;(3)人群行为学派;(4)社会系统学派;(5)决策理论学派;(6)数理学派。美国的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西蒙、马奇等人,广泛汲取了各个学派有用的东西,把古典学派和行为学派两派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决策论和控制论等数学工具来分析和阐述各种管理问题,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新的决策理论学派。这一决策理论学派的出现,对管理理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决策的定义
何谓决策?其定义众说纷纭。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决策是从多种方案中做出的选择或决定,也可以说是多方案择优。通常讲的领导“拍板”,指的就是决策,但绝不能把决策仅仅理解为一瞬间的“拍板”,它包括决策前的提出问题、搜集资料、预测未来、确定目标、拟订方案、分析估计和优选以及实施中的控制和反馈、必要的追踪等全过程。
决策是人类社会确定方针、策略的大计活动。它涉及到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人和集体的各种行动都受决策的支配,它是有意识地指导人们的行动走向未来预定的目标。由此观之,决策定义的内涵包括:
(1)决策总是为解决某一问题作出的决定。
(2)决策是为达到确定的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也无法决策。
(3)决策是为了正确行动,不准备实践,用不着决策。
(4)决策是从多种方案中作出的选择,没有比较,没有选择,就没有决策。
(5)决策是面向未来的,要作出正确的决策,就要进行科学的预测。
决策是一个过程。从认识论上考察,决策过程就是一个主观反映客观的动态认识过程,是从实践中获得规律性认识并形成概念,再从抽象到具体形成决策以付诸实践的过程。实践既是决策的起点又是它的终点,决策过程是认识论中两个飞跃的中间环节。这个过程贯穿着人的逻辑判断,特别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问题源存在于实践中,而要从问题中揭示其固有的本质,保证概念开发的正确并作出科学的决断,必须靠理性思维的抽象力。决策在实施中发现了偏离目标的震荡,发现了同客观规律的反差,经过反馈进行再认识,修正主观认识,调整决策以同实际达到具体的、动态的统一,这就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决策过程。
在整个决策过程中要区别决策研究同决策行动两个环节。决策研究是智囊团的职责,集中体现在“谋”上。而决策行动是领导者的职能,集中体现在“断”上。谋与断是有联系的,多谋才能为善断创造条件,但“谋”不能取代“断”,“断”又不能脱离“谋”,“谋”得不科学,由智囊团负责,“断”得失误,要由领导者负责。“谋”与“断”要分工,各尽其责。
科学决策要求按科学的决策程序办事,要求依靠专家集团运用科学的决策方法提供方案,也要求领导者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去决断。
□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
决策学是一门新兴科学。自从1954年在美国首先提出“决策论”,并将它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以来,发展很快,效果显著。
由于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环境因素”越来越成为决策企业命运的重要因素。因此,企业管理逐渐由生产管理向经营转移,企业管理的职能也正在开始由科学管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职能向预测和决策的企业现代化管理方向转移。这是一种必然的发展结果。商品经济越发达,这一转移便越明显。任何一个企业,忽视这种发展趋势,就会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任何一个企业家,无视这种发展趋势和发展规律,就会在实践中碰壁,甚至栽跟斗。
很明显,对企业来说,战略决策,不是一般的企业经营和管理问题的决策,所谓战略决策是指涉及企业命运和前途的、重大的、长远问题的决策。如企业的长远规划、企业的经营总目标、企业经营方针的确定等。
战术决策同战略决策不同。所谓“战术决策”是指企业在实现战略经营目标、经营方向、经营规划等战略决策过程中,对具体经营问题、管理问题、业务、技术问题的决策。(见经营管理决策分类示意图631)
图631〓决策分类示意图
□单一目标决策和多目标决策
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决策中,无论是战略决策,还是战术决策,都是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进行的。如果企业决策是为了达到同一目标而在多种(即两种以上)备选方案中选定一个最优方案,那末,这类决策问题便称为“单一目标决策问题”。如果所要决策的问题,不是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而是在为实现若干个目标的若干方案中进行最优方案的选择,那末,这类决策问题便称为“多目标决策问题”。这类决策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是很少见的。大量的、常见的是“单一目标决策问题”。单一目标决策问题中,一般有三种类型的问题:第一种类型是所要决策的问题条件比较明确,概率和效益也可以肯定。其特点是各个备选方案同目标之间都有明确的数量关系,并且在各个备选方案中都只有一个自然状态。因此,这类决策问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单一决策问题。这类决策问题便称为“确定型决策问题”或称为“肯定性决策问题”。第二种类型是“风险型决策问题”。这类决策问题较为复杂,而且也较为多见。在这类决策问题中,虽然各个备选方案同目标之间也有明确的数量关系,但是,方案中存在两个以上的自然状态。所谓“自然状态”,是指决策者无法予以控制的状态。因此,自然状态越多,决策所冒的风险越大。然而多数决策问题中的自然状态的权率可以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或者采用预测的方法求出。第三种类型是“非确定型决策问题”或“非肯定性决策问题”。有许多决策问题是面临着自然状态既不完全肯定,又不能完全否定的状态。这同风险型决策问题的主要区别在于其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无法加以计算和预测,主要靠决策者的经验和智慧予以判断、估计来解决。这时,决策的正确性往往同决策者个人的素质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决策者个人的知识、经验、智慧、魄力等基本素质能够综合运用,做到适时适事,恰到好处,不失时机,正确决策,这就是企业家决策艺术的体现。
实际上,企业不但在进行“非确定型决策问题”中,决策的正确与否受决策者个人的素质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在任何一项决策过程中,作为主要决策者的企业家,都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独立进行判断来择优确定方案。因为:一方面各种“最优方案”往往并不能把所有未来因素都全部确定下来。决策的科学性只能给决策者提供选择的宏观依据,有这个依据和没有这个依据显然是大不相同的。但是,即使是经“科学手段”所提供的备选方案,也不可能彻底代替决策者(个人或集体)的才智、智慧和决策者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判断力。另一方面,由于决策者的“效用”态度不同,所以,对备选方案的评价和选择也不相同。所谓“效用”,就是决策者对于某种利益或损失有各自独特的反应和感觉,这种反应或感觉,就称为“效用”。所谓“效用曲线”,就是以利益和损失作横座标,以效用作为纵座标划出的曲线(如图632)。从图中可知,甲、乙、丙三个决策者的效用态度是极不相同的。决策者甲,是个勇于开拓,敢于创新者,是敢于冒风险,谋大利的决策者,对利益很敏感;决策者丙,则与决策者甲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是个因循守旧、谨小慎微的决策者,决定问题慎之又慎,竭力避免冒风险。因此,对利益反应比较迟缓,而对损失特别敏感;决策者乙,则又是另一种类型的决策者,他讲究科学,尊重客观,不求大利,也怕损失。可见,由于决策者个人的特点及其对所处环境和对未来的预测以及个人素质的不同,往往对方案的评价和反应是极不相同的。因此,一方面必须重视科学决策的意义,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合理的决策依据;另一方面,又必须要重视决策者个人或集体的才能和智慧,即充分发挥决策者的智力和创造力而不以“科学决策”取而代之,使两者紧密结合。既发挥决策的科学性,又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这尤其在“风险型决策问题”和“非确定型决策问题”中是尤为重要的。
图632效用曲线
□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无论是战略决策问题或战术决策问题,也无论是单一目标决策问题或多目标决策问题,归纳起来,都属于“程序化决策问题”和“非程序化决策问题”两大类。在企业全部经济活动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决策,这是企业经营职能的需要,也是企业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需要。企业没有决策也就没有管理的正常秩序,也不能正常生产、运行。企业没有决策也就没有管理,没有经营。但是,企业中也并非每一项工作都要进行决策。一个企业的工作千头万绪,每天要处理的问题成百上千,事事都要来一番“科学决策”并非需要。比如说:会计每天要为计算成本而忙碌,出纳每天要收付大量现金,统计员天天要为统计报表而不停地计算着各种数据,等等。这些事情都是有章可循、有制度、有职责范围的。这类活动是经常反复进行的,可以根据一定的规定,一定的程序去处理,只需每次活动都要作出新的决策。所以,属于这一类问题,实际上并不是不需要决策,而是早已进行过决策,并且天天按照已决策的程序在进行着。这类决策问题就是“程序化决策问题”。如作者计划有编制程序,工人操作有操作规程……。因为它是重复进行的,只要做出决策,就可以反复遵照程序办事就行了。程序化程度越高,管理秩序、管理水平也越高,管理工作效率也越高。一般“战术决策问题”基本上属于这一类决策问题。或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