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古罗马哲学讲演录 >

第6章

古罗马哲学讲演录-第6章

小说: 古罗马哲学讲演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那就没有理由和意义。后来还有人强调这一点,后面我们还会讲到高尔吉亚的三个命题:无物存在;即使有物存在,你也不能认识;即使能够认识,你也不能够把它说出来。我还可以加上一句:即使你将它说出来,别人也不理解。这是西方人的特点,他们重视怎么说。巴门尼德说,〃能够被表述、被思想的必定存在〃。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能够被表述的,就是能够被思想的,如果不能说,你就不能去思想它。能够被表述的,能够被思想的,必然存在。

所以,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这也是巴门尼德的→个重要命题。我们经常把它等同于现在经常说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这样一个问题,实在当时还没有这样的含义,在当时只是一个朴素的含义。思维和存在是同一的,同一于什么呢?同一于说,同一于逻各斯。思存在向一于逻各斯,因为有逻各斯,思维和存在才是同一的。思就是能够说出来的嘛!存在也是能够说出来的,而能够说出来的,就是能够思维的。所以,能够被思维的,就是合乎逻各斯的,就是存在的,是在这个地方向一的。那么这个〃存在〃,他把它抽出来作为一个最高的范畴,它有么特点呢?在这方面,他吸收了塞诺芬尼的很多思想,他是塞诺芬尼的弟子嘛。也就是说,存在的一个特点是不变的、永恒的、单的,存在是一,那么这个一是完整的,最高的一当然是完整的是,他也有和塞诺芬尼不同的地方,他有新创见,他的新创见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存在是〃不可分〃的。存在是〃充实的〃,充实也就是不可分的,因为充实就意味着中间没有间隙嘛,没有空档,针插不进水泼不进,那就是不可分的。存在是〃连续的〃,也是这个意思,中间没有断裂,你不能把它断开。当然,在巴门尼德看来,存在还有其他的些特点,比如说是圆形的,是一个球体。这只能说是一种形象的法,比如中心和边缘是等距离的;再一个特点是,存在是有限的,既然是球体,那球体总要有其边界。整个宇宙就是个球体,是有限的。

这个有限已经不只是有定形的意思,里面还多了有边界这个意思。不光是有规定的意思,而且是有边界的。存在是有限的,对于非存、在,你可以说它是无限的,无定形的,但那就不能认识,而不能认识,也就不是真理,只是意见。但这里也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后人提出的一个问题,也是巴尼德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为什么存在,而不是不存在?你提出存在是第一义的,但是为什么?你为什么就不能设想,一个世界是根本不存在的?我们所看到的这个宇宙、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这在逻辑上是完全不矛盾的。我也可以按照形式逻辑的同一律来说它,就是没有这个世界,什么都没有,一直没有。但居然就有了,这是为什么?当然这话可能昕起来很愚蠢,有了就有了,还要问为什么吗?但是问题实际上很深。

就是你要说到最后,就要说到这个问题,就是这个事情为什么存在。基督教将其解释为是上帝的善意,存在比不存在要好,于是上帝就创造了这个世界。这个观点最初是莱布尼茨提出来的,莱布尼茨的乐观主义认为,上帝是全知、全善,上帝运用他的自由意志,认为存在比不存在要好,所以他就创造了存在。但是莱布尼茨也提出这个问题,他用这个问题来引出他的论证,就是说,为什么居然就存在了,而不是一无所有?本来这个世界完全可能一无所有,我们今天说话都不存在,但是我们今天确实在这里说话,为什么?海德格尔后来提出这个问题,认为是〃形而上学的最高问题〃,他在《形而上学导论》里面特别提出这个问题。当然海德格尔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他只是认为这个问题最高。在巴门尼德这里,这个问题导致了进一步的发展,当然他有可能还没有明确意识到,但是他毕竟知道,存在是他独断地设定下来的。存在是最高原理,是整个宇宙的最高原理,但是你有什么理由这个理由他提不出来。

所以后来的发展有两个方向:一个是芝诺的方向,他是巴门尼德的弟子,他采用一种论证的方法叫归谬法,就是说,对于为什么是存在而非不存在这个问题,我不跟你正面回答,我从反面来回答,我从归谬法来回答。就是说,如果不存在的话,那将会怎么样。如果不存在将会不符合逻各斯,这样就捍卫了巴门尼德的学说。学生捍卫老师的学说,是通过归谬法,这是一条道路。另一条道路就是把存在与非存在结合为一,存在里面就有非存在,存在也是存在着的,那就不存在〃为什么存在而不是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存在与非存在都在这里了,既有存在也有不存在,你就不用问这个问题了。这是后来的德漠克利特所做的工作,当然,他走这条路经过了一些阶段,像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一直到德漠利特,他们的方式就是把存在与非存在结合起来。


(三)芝诺

那么我们先看看芝诺,他生活在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430年,芝诺的贡献就是刚才讲的归谬法,归谬法就是矛盾法,就是利用矛盾来进行论证。你提出的正面的命题无法从正面加以证明,为什么存在,存在已经是最高命题了,你凭什么来证明存在呢?你要是能证明存在,那存在就不是最高命题了,成第二个命题了。不能证明,但是可以反证,就是说如果非存在的话怎么样?我从这方面来证明,它证明反命题的矛盾,那正面的命题就不言自明了。

那么这个反证法主要集中于两个问题上面。一个问题就是证明存在是静止的。存在和静止在巴门尼德那里是同一个命题,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静止,它是不运动的,它一运动就是非在了。所以非存在是解释运动的。他要证明这个静止就是要反对运动,他把运动驳倒了就把非存在驳倒了,就把存在证明了,这是一、方面。再一个就是对〃一〃和〃多〃,存在是一而不是多。他证明〃多〃是不可能的,那么也就证明了只有〃一〃是可能的,〃一〃是必的,也就证明了存在是必然的,因为〃一〃也是存在的一个根本性质首先我们看看对〃多〃的反驳。他说如果〃多〃的话,事物或者将变成零,或者将变成无限大。

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只有两种可能:其一,如果每个事物没有任何大小的话,那么不管有多么多的事物,它的总和都是零,因为没有大小的东西是等于零的,你把无数个等于零的东西,〃多〃加起来,它们的总和仍然是零;其二,如果每个事物总有一定大小的话,它的总和将导致无限大。多个构成物,哪怕每个构成物是一丁点儿,但总和起来,因为它可以无限地〃多〃下去,就会导致元限大。而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必然会导致非存在,因为:首先,事物变成零,就等于非存在;其次,如果事物是无限大,也会导致事物变成零、变成非存在。这个地方他又转了个弯,为什么无限大的东西也会变成零呢?因为无限大的东西,也就意味着你从它里面减去任何一部分都等于没有减,因为它是无限大嘛;减去任何部分等于没有减,那么就等于减去零了,那么它的每一部分在这种意义上都相当于零,零的总和也等于零。既然在两种可能的情况下存在都会变成非存在,而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存在不可能是多,只能是一。

这是他的一种说法,当然我们说他是诡辩了,再加上当时极限的概念还没有形成,把极限等于零,接近元限小等于零,有很多毛病。但是他这里提出了一种论证的方式,就是说先设定只有两种可能性,这两种可能性每一种都将导致零,都将导致非存在,是不可理解的,由此证明只有原来的解释是正确的。这是很精致的。第二个是对运动的反驳,从而证明存在是静止的。第一个证明存在是〃一〃不是〃多〃,第二个证明存在是静止的而不是运动的。对运动的反驳有四个论证,这个大家可能比较了解。一个是〃二分法的论证,即运动的物体到某处之前必须先达到一半,达到一半呢必须先达到→半的一半,如此推论下去呢,它永远也不能开始,永运动不起来。第二个跟这个是一样的,就是〃阿基里斯迫不上乌龟〃。

阿基里斯是希腊有名的英雄,人称〃捷足的阿基里斯〃,他和乌龟赛跑,乌龟先爬了一段,阿基里斯要追上它呢,必须先跑过乌龟已经爬过的这→段,而当他跑过这一段,乌龟又往前爬了→小段,他又、必须跑过这更小的一段,如此下去,他永远追不上乌龟。第兰个论证是〃飞矢不动〃,飞矢在它的飞行过程中,每→瞬间都占据和自身相等的空间,它不可能占据别的空间,它就是那么大嘛,在这个过程之中,相对于它的空间它其实是不动的,因为它总是占据与它的身体等长的空间。第四个有不同的解释,这里是我的解释,就是〃运动场〃的论证,或者说〃一半的时间等于一倍的时间〃。

我用一个形的说法:在运动场里面有两队人数相等的人,以相同的速度做相向的运动,你这一队人走过来,我这一队人走过去,从他们的前锋相到后卫分离这中间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每一个队各自都经过了方相同数目的人,比如说每一队有八个人,每一队都经过了对方八个人,因为从前锋相遇到最后离开嘛,都经过了相同数目的人;是对于旁观者,对于看台上的观众来说,他们每队只移动了四个人,因为他们相对而走嘛,相对看台上的人来说,他们各自移动了四个人的位置,但是相对走动着的人经过的当然就是八个人的位置了。所以他得出结论,就是〃一半的时间等于一倍的时间〃,因为他们是在同一个时间段中,经过了一半的人数的那个时间就等于经过整个的人数的时间,换言之,经过了四个人的时间就等于经过了八个人的时间。

而这是说不通的,所以证明了运动是不可能的。他的这种论证方式,我们要注意的是,他的具体论证现在还有人在讨论,认为他有些谬误;但是它的这个方法,我们可以说,提出了一种辩证的论证的方法。他通过对运动的反驳,恰好揭示出了运动本身的自相矛盾性,从反面论证了运动的本质。所以也有的人把芝诺称为辩证法的创始人,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也有道理。虽然芝诺并不同意他自己的这种证明,他这种证明是归谬法,是要用结论的荒谬来否定证明的前提的,但他的这种证明恰好提出了一种方法要解释运动你就必须采取这样一种自相矛盾的方式来解释,而且只有这样解释运动在辩证法看来才是严密的。只有自相矛盾才能严密地解释运动,如果按照形式逻辑去证明运动肯定会导致白相矛盾,形式逻辑是解释不了运动的。

当时的人们之所以接受不了他的这种观点,主要是接受不了这种矛盾。所以要么考虑把这矛盾抛开,那就只有静止、存在,而没有运动、非存在;要么考虑矛盾双方,我采取一种什么方式使它们不矛盾,存在和非存在,运动和静止,和多,能够采取一种什么方式把它们结合起来,让它们不矛盾。这就是后来的人,从恩培多克勒一直到德漠克里特他们所采取的一解释方式,就是把存在和非存在、一和多结合起来,构成一种结构的自然观。


三、结构性自然观


下面开始讲第三节:古希腊结构自然观的形成。什么叫结构自然观?就是像芝诺所提到的这种存在和非存在的矛盾、一和多的矛盾、动和静的矛盾,要么避开这些矛盾不谈,要么就要提供一种使方不至于矛盾的结合方式,由此就引出了对自然观的一种新的观点。也就是不再用一个命题来解释自然万物或者宇宙整体,而是提供出一个结构,用一种概念的系统构架来对它加以解释。这就形了第三个阶段:古希腊结构自然观。古希腊自然哲学的第一阶段是始基自然观,第二阶段是存在学说,第三个阶段是结构自然观,返回到始基的自然观立场,讲的是具毛体自然物的形成,回到感性世界。

但是和米利都学派纯粹从感觉引出自然界的始基不同,这一阶段不是要引出一个始基,而是要引一个结构。那么这个结构就是抽象的、理性的,于是理性和感性就在第兰个阶段合并起来了。这种结构自然观在爱利亚学派那里已经开始有所萌芽,比如前面提到的三个哲学家,以及麦里梭的思想o有的哲学史上面没有麦里梭这个人物,有的也只有很简单的阐述。我们现在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麦里梭生活在公元前444年前后,他试图把存在和非存在、一和多统一起来,他认为,即使存在是多,最后也会归结为一。他也爱利亚学派中巴门尼德的弟子,但是他的这个观点已经偏离了他的老师。芝诺则是完全守护他老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