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纯粹理性批判指要 >

第17章

纯粹理性批判指要-第17章

小说: 纯粹理性批判指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撬拗频哪切┲惫畚疤幔潜囟ㄊ怯肽切┲惫哿嵩谝黄鸩拍鼙硐殖鏊堑拇嬖凇5テ舅潜旧砣绻稻够嵩谒撬拗频目占涫奔渲缺桓ǎ⑶掖佣钩煽占浠蚴奔洌鞘遣豢赡艿摹R恢至浚绻挥幸徊糠挚梢运凳亲钚〉模簿褪牵豢赡苡械ヒ坏牟糠郑╧ein Teil einfach),这就表明它具有连续性。直观方面的广延的量就是连续的,时间、空间都是连续的量(quanta continua)。一般说来,一切现象都是连续的量,因为一切现象都在感性直观中表象,而感性形式的空间时间总是连续的量,所以感性直观方面的广延的量总是连续的。

第六节       知觉的预知
一、“知觉的预知”
“知觉的预知”(Antizipationen der Wahrnehmung,Antizipationen也有被翻译为“预测”,可以简单理解为提前知道或预先测知)的原则是:“在一切现象中,作为感觉对象的实在(das Reale)的东西都有内强的量,即某种程度。”

对于现象,我们有知觉,知觉是经验的意识,不是纯意识,因为知觉是包含感觉的意识,或者说是对感觉的意识。感觉到的就是现象的质料,就是“实在”。

对于一切属于经验知识的东西如果能在某方面先天地认识并做出规定这叫作预知(Antizipationen)。但感觉或经验性的材料由于产生于物自体对感官的刺激,它们是“任何时候都不被先天认识到”,因而是“完全不能作出预知的”。也就是说,知觉作为意识到的包含着感觉的表象,只能后天地在经验之中给定。可是,它本身的特性,它总有一种强弱的量即程度。所以,所谓“知觉的预知”,不是因为我们能预测其感性的内容,而是因为我们能预测对象中确定其内容是一种强弱的量的这个因素,这就是感觉对时空的“充实”的程度。换言之,知觉的预知并不是预测知觉,而是预测知觉的程度。

二、 穿插补充:感觉与知觉
1。  感觉的特性:
①感觉具有主观性
感觉是通过人的不同感官得到的表象。比如“把酒看成一个作为现象的客体,酒香也并非就是属于酒的客观规定性,而是属于品尝这种酒的主体中的感觉的特殊性质。颜色并非就是其所依附的直观到的物体的性质...它们只是作为特殊的感官结构偶然地附加进来的结果才同现象发生联系的。所以它们不是先天的表象,而是以感觉为根据的”。感觉的主观性的基础是人的感官的特殊性。由于感觉不是事物的性质,而是主体意识在感官上的变相,每个人有他自己的特殊处境和特殊心理状态,这种变相在每个人感官中总会有不同的表现,例如一朵玫瑰花的颜色,在每个人看来,颜色都可以不相同。这又是感觉的一种主观性。我们应该注意,康德所讲的感觉主观性就只是针对着以一般人的感性特殊结构为根据所导致的主观性,而非围绕着感官的偶然的状况和变化所产生的相对于单个人的主观性。

②感觉不是直观。所谓直观,一定包含着空间或时间(纯直观),或在空间时间感性形式(经验直观)之中。而感觉指的不是涉及空间、时间的而单纯从主观方面看的表象(心里的表象、痛苦、一般的意识,不拘经历的时间是短还是长,其程度并不见得更小,所以不涉及空间、时间),感觉不是客观的表象,当然更不是知识。

③感觉是现象的主观表象。但是,感觉本身虽然是主观的,可是从感觉这个事实就确立了在空间、时间中有与它相对应的对象,不然,我们不可能产生感觉。也可以这样看:只要说到感觉,我们必会想到它同一般的客体有某种联系。

④感觉是真正所谓经验的东西。“经验”一词,在康德这里有一些不同的意义。“经验”可以指与“纯知识”相对的以感官知觉为材料的“经验知识”,还可以指人类的全部的系统的知识:“一个经验”。现在说感觉是真正经验的东西,是指人类的表象中完全脱离感性形式的、不从属知性概念的那样的部分,这一部分断然不是源于人的知识能力本身,而是源于另外方面,是纯粹给定的部分(物自体的刺激)。所以,这里的感觉指的是那真正的经验的因素,直观之纯与不纯(经验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感觉。没有感觉,是纯直观;有感觉,就是经验直观。

⑤正是感觉才表示着实在性或直观中的实在(das Reale)。在经验直观中,与感觉相应的东西就是实在。经验直观以空间或时间为形式,以感觉为内容。现象中由原来的、独立的物自身通过外感官给定的,便是实在的,我们统称这样的东西为实在。感官经过外面的实在的东西刺激,结果就是感觉。实在是感觉到的实在,实在离不开感觉。从形式与质料的关系看,实在就是质料。但感觉必定以某种相应的经验对象为前提。总之,不管是经验的质料,还是作为经验对象的现象的质料,从知识学看,都只能依靠着感觉,以感觉为标志。

⑥感觉是知识的现实性(Wirklichkeit)的根据。感觉出现的前提必定是一定经验对象的实际出现,尽管感觉本身是主观的,但只有它能表明某种经验对象的确实存在。所以,主观的感觉又是现实性的标志。

2。  知觉与感觉的联系与区别
现象同意识结合就叫作知觉。知觉是对现象的经验意识。意识必定涉及一定的主体,意识以一定的主体为前提。其主体必然是一定的个人。所以,知觉的立场是人,在这方面,知觉与感觉实质上相同。不同的是,知觉作为对象的经验意识,它包含着对一经验直观中的众多的联结,所以需要经验综合(把捉的综合),而感觉则只是未经综合的瞬间的零星的表象。

知觉涉及感性直观的对象,涉及空间、时间中存在的东西,是知性的思维活动所需要的对象材料,它是现实的,因为它包含着感觉。知觉与感觉的关系是:“一个知觉,仅仅就主体方面作为其状态的变相看,是感觉(Sensatio)”。

感觉是纯从主观方面看的感性表象,它只是以一定的经验对象为前提,而知觉则是从直接与经验对象相联系的整个方面看的感性表象,既有主观方面,又有与现象即经验对象直接联系的方面。

知识要求客观,但也根本离不了主观,感觉则仅是质料的主观。

三、感觉的内强的量
1。  经验的意识包含一定的感觉。如果经验意识经过逐渐的变化,直到作为感觉的实在完全消失了,那么剩下的就是一个对空间、时间纯形式的众多的先天意识。如果反过来,一个感觉从无到有,从其开端纯直观开始变化,直到其有一定的程度的量,这里边是否也有一种综合?由于感觉自身不是客观的表象,它只是瞬间的对颜色、声音、香味的单纯感觉,因而既无空间的直观、也无时间的直观,因此,这种综合不像广延的量那样,从部分到一定的整体,是积聚式的。一瞬间一瞬间的感觉彼此可以分开,可以独立,所以这种综合是结合(Koalition)。感觉虽然不是广延的量,但它也是一种量,一种内强的量,即我感知到这感觉,这感觉在某一时间中可以从无增长到一定的给定的程度。

2。  感觉之为感觉,有一个特点,就是在一瞬间是一个统一的东西,无需像广延那样由多合而为一。那么每个感觉有没有多?也有,感觉的多表现于它向0(=消失)的过渡,向0的接近,仅只表现于它与0之间永远可以有更小的、更微弱的感觉。这样看,感觉就有了程度。

四、内强量的连续性与时间的综合
1。 内强量的连续性
单纯的感觉本身并不占据任何部分的空间或时间,意思是:单纯的感觉本身,以及现象的实在(内容)的度本身,其本性独立于空间、时间,不依于空间、时间。这在“二”的“ 1”里的②中已经讲过。可是知觉在时间中产生,知觉除掉感性形式就是感觉。感觉在时间中,感觉可以是瞬间。同一现象,这一瞬间的感觉与下一瞬间的感觉的不同是由于程度的不同。感觉的不同程度表现在时间中。所以感觉的发生、变化与消失都在时间中。这就是感觉在时间中从0到一定程度或从一定程度到0的连续变化程度。

康德认为量的连续性原则是:量具有这样一种性质,由于这种性质,其中没有一个部分是可能的最小的部分,这就是说,没有单一部分(例如所谓不可分的原子)。由于感觉在时间中的前进过程或其反面的消失过程,表示着它的连续性,从而一切感觉都有程度的不同,一方面是给定的感觉,一方面是给定的感觉的否定性(=0)。这种变化是好多可能的中间感觉的连续性的关系,这些中间感觉彼此之间的区别,总小于那给定的感觉与0之间的区别。正是这种众多个别感觉的差别和联系,才使得每一实在都表象为一个量,即内强的量。

总而言之,由于感觉从0向一定感觉的增长或从一定的感觉到0的消失,这种过渡体现着感觉和实在的连续性,自身统一的感觉和实在以连续性为基础就出现了度。

2。   内强量的连续性与知性的综合
质的范畴针对的是经验直观的对象。其中,实在范畴应用于感觉对象,必须通过时间,所以它指的是时间之中的有。所以,实在范畴与一般的感觉相对应。否定范畴便是指时间中的非有。质的范畴要应用于经验对象需要通过范型。范型是按照知性规则,范畴对时间作出先天的规定。质的范型涉及的是时间的内容。因为质的范型的功能是把感觉同时间表象综合起来,也就是填充时间。

其综合作用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 这是感觉与时间的综合;
② 综合的结果是时间中的有,是对时间的填充,是在时间中的感觉;
③ 这一综合不是时间继续的综合,而是在一瞬间的综合。因为感觉是瞬间的。每一瞬间就是一个感觉,每一瞬间的感觉本身就是统一体。
④ 每一感觉(经验意识)是统一体,是从0到一个给定程度的增长(大于0),增长是一个一个不同程度的感觉的产生,直到那特定的感觉,所以又是多。
⑤ 所以,对每一特定的感觉(经验意识)的综合把捉(一瞬间完成的综合也是一种把捉),就意味着也蕴含着从0到特定程度的感觉均匀增长的综合,它们是同一个综合,也是同一瞬间的综合。
⑥ 正是由于这样的综合,所以感觉就有了内强的量,这就是质的范畴通过质的范型所实现的综合。

五、内强量与广延量的关系
1。  物质虽然必定具有广延,但是,广延不等于物质,广延不能完全代表物质的本质。对于物质来说,广延的确具有普遍性,但应该说只是其普遍的形式。物质还有根本的力:实在。实在的内强的量与空间、时间的广延的量不同,但是,除非经过知识学的分析,二者又是不能分开的。

如果“直观的公理”排斥了对象不可分的观点的话,那么,“知觉的预知”原理则排斥了空无的观点。康德主张不存在空的空间,因为根本不能知觉到空的空间,空的空间没有经验事实的根据。例如:我的书房里,除了书架上的书,书桌上的纸笔,几把椅子,我们说,剩下的是空的空间。这只是从视觉的角度说。实际上,我坐在书桌后面,眼界周围没有放置东西的地方似乎是空的空间,但是,我仍然有某些别的知觉。例如,我可以嗅到一定的气味,它可以是来自盆花,也可以来自碗里的食物,等等。还可以感觉到温暖或凉快;我坐在椅子上面,全身稳定在我的现有位置上的感觉(异于在飞船中或太空中的漂浮的感觉)等。康德认为斥力和引力是自然界本身固有的力,因而物质永远处于自动之中。物质充满它所占据的空间。由于这两种基本力的作用和反作用,物质得以在一定的程度充满它所占据的空间,这就是物质占据空间的内强方面(不是广延方面的)表现。康德的先验知识学中“知觉的预知”原则是与他对自然界的物质及其固有的运动能力的探索有密切的联系。

质的原则:一切现象的实在有度,统摄着属于质的三个先天范畴:实在性、否定性、限制性。从动力学方面看,物质的斥力和引力的综合产生了在空间、时间中运动的物质所具有的一定的度,这个事实是质的原则及质的三个范畴之间的辩证联系的具体说明。

2。 感觉到的实在的度在广延量并未减少的情况下,可以由于一定的原因出现变化,可以在它的度过渡到空无从而消失之前,逐步无限地减弱。例如一定范围空间中的温暖的度(温度),可以由于一定原因无限地减低,可是它仍然以较低的温度,像较高的温度一样,充满原来范围的空间,它并没有使原来空间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