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培养孩子手册 >

第4章

培养孩子手册-第4章

小说: 培养孩子手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您下达命令后,詹妮弗可能会听从命令并从沙发上下来。但让我们假定詹妮弗可能不遵从您的命令。她可能想试探一下您究竟用什么来维持您的命令。不要用严厉的惩罚或威胁来制止她,否则会使已经很棘手的亲子关系问题更加复杂。

    ●子需要纪律约束与爱

    纪律约束是指教育孩子自我控制和改善行为。孩子从您的爱和纪律约束中学会自尊与自控。我们用纪律来约束孩子是因为我们爱他们,我们希望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能力的人。要成为一个称职的父母,这需要爱心、知识、努力与时间。

    ●父母未能管教孩子的原因

    有多种原因使一些父母不能用纪律去约束、管教他们的孩子。这些父母必须了解为什么会这样,又怎样去克服、解决。如果您不首先改变自己的行为,那您也别指望孩子会改变他的行为。下面是父母觉着难以改变自己行为的各种原因。

    绝望的父母。这类父母感到他们的孩子无法改变,并且总会产生不良行为。因此放弃对孩子的管教。

    精疲力尽的父母。这类父母看上去似乎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处理活动过度或行为不良的孩子。有些父母可能是单身家长,要整天工作。精力不充沛的父母经常会有短期或长期的抑郁症状。〃他从哪儿得来的那么大的能量?当然不是从我这儿。我总觉着精疲力尽……尤其当我看到他时……〃

    内疚的父母。这类父母因孩子的行为问题而自责;当他们试图去惩罚孩子时尤感内疚。自责与内疚阻止了父母去教育孩子改善行为。这类父母变得更被动,对孩子更放任。

    熟视无睹的父母。许多父母在惩罚孩子时会变得心烦意『乱』并发怒。因为他们无法在惩罚孩子时不生气、不心烦,所以他们索『性』对孩子的不良行为熟视无睹,以免动怒。

    相互妨碍的父母。有时当您试图管教孩子时,您的配偶可能会加以阻止。或者有时当您管教孩子时,亲戚或朋友会加以阻拦。

    困境中的父母。婚姻问题、财政问题以及其他生活困境有时会成为父母的重负。这类父母通常缺乏充足的精力、时间与动机来帮助孩子。

    教养孩子和维系家庭是一个困难且有挑战『性』的任务。心理学家以及其他专家能够帮助父母逐步了解自己及其家庭,并帮助他们改善教养技能。

    与孩子增进沟通的方法

    您是否还记得当初教孩子如何系鞋带吗?您首先给他示范,然后要求他试着做。在他试图完成这个新任务时,您给了他许多关注与鼓励,而他则以更努力的尝试来让您高兴。

    您的鼓励、关注、微笑、拥抱、拍肩以及表扬对孩子本人以及加强其作用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教给您各种奖励孩子的方法以增进孩子的良好行为。

    奖励良好行为是重要的,避免奖励不良行为也同样很重要。当您看到孩子做出您不希望再发生的行为时,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故意忽视它。

    ●应用故意忽视

    妈妈做得对!她应用了故意忽视……即不注意孩子的不良行为,把注意力转向别处。

    故意忽视是指将注意力从孩子的不良行为上移开。故意忽视主要是保证您并没有无意中用注意来奖励孩子的不良行为。这种管教孩子的方法对于减少学前儿童发脾气行为尤其有效。孩子发脾气时,若您加以责备或给予注意,则您无意中可能奖励了这种不良行为。试着应用故意忽视来减少孩子发脾气的行为。如果孩子是在一个安全的地方,那么您可以离开那个房间,直到他停止发脾气再回来。或者您转过身去,假装专注于其他事情。当他的不良行为终止时,给予他充分的关注。但一定不要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妥协而给予物质奖励(如点心)或活动奖励(如看晚场电视电影)。

    ●奖励良好的替代行为

    如果哭哭啼啼是不可接受的〃目标行为〃,则替代行为就是以正常的语调讲话。如果您女儿想要某种东西时总是哭哭啼啼地讲话,那您就应该在她要某种东西而没有哭哭啼啼地说话时予以表扬。奖励良好的替代行为并加强它。

    假定您四岁的孩子克里斯托弗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时经常发脾气,比如饭前不给点心吃他就发脾气。下一次当您拒绝他的某一要求而他表现出自控时,一定要予以表扬。您可以对他说:〃克里斯托弗,这次你虽然没有得到点心,但你依然很懂规矩,不哭闹,你懂事了,我为你骄傲。在我们吃完饭后,你可以吃三块点心。〃

    什么行为是要去除的?什么行为是您想要的?耐心等待良好行为的出现,然后〃抓住孩子有良好行为的时机〃并加以奖励。如果孩子不知道如何做出适当的行为,如分享或交换玩具,请教给他。下面即讨论怎样教授孩子一些可取的行为。

    ●帮助孩子练习良好行为

    帮助孩子形成您所期望的行为。例如,着您女儿抢别人的玩具,那么您应告诉她可以交换玩具而不要抢。然后给她示范并帮助她练习这一技能。

    三岁的格格罗莉亚 司格特想要她妹妹的玩具时就抢。她父母不允许她拥有抢来的玩具,以免鼓励其抢夺行为。但格罗莉亚仍屡教不改。

    为了改变女儿的这种行为,司格特先生实施了一个两阶段的方案。第一阶段,当格罗莉亚抢玩具时就给予训斥或停止她的一切活动。第二阶段,司格特先生帮助女儿学习怎样交换玩具。如果想要妹妹的玩具卡车,她必须拿出另外一个玩具与妹妹交换。有时她得拿出四五个不同的玩具后,妹妹才同意交换。

    司格特先生教格罗莉亚学习交换玩具这一技能时,首先给她示范,之后让她去练习。当格罗莉亚能成功地交换玩具时,司格特先生就给予表扬。如果抢玩具,则给予训斥或进行暂时隔离,以停止她的一切活动。

    格罗莉亚学会了与妹妹交换玩具,并能一起玩玩具、做游戏。司格特先生应用温和的惩罚的方法减少了女儿抢玩具的不良行为,他教会了格罗莉亚以玩具交换代替玩具抢夺。

    ●应用祖母原则

    应用祖母原则帮助孩子去做他们不乐意做的事情。祖母原则认为:〃在你做完家务之后,你才可以去玩。〃如果有一件愉快的事等着我们,我们会很快完成另一件不喜欢做的工作。

    比如说让他先做作业,然后去看电视,而不能采用先看电视让小孩保证完成作业。答应孩子做某事和内疚并不能帮助孩子完成不喜欢做的事情。完成工作后的奖励才是一个有效的动力。

    ●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表现出的许多行为总是为孩子所目睹。孩子通过观察、模仿您和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如何做出自己的行为。不要无意中做出您不想让孩子学习的行为。

    当您处于困境或与他人发生冲突时,您的孩子会格外注意您。通过观察,他可能在学习着自己将来如何应对挫折及冲突。

    如果您总是讥讽、批评其他人,那您实际上就是在教孩子以无礼的语言和抱怨来对您和他人。通过观察父母,孩子们学到了受到伤害时就咒骂。看到父母情绪和行为的失控,孩子学会了发脾气。不管您愿意与否,您就是孩子的榜样。请做一个好榜样。

    同样,孩子也会从电视、电影中的人物身上学会某些行为。许多节目内容是以攻击和暴力来解决问题、冲突的。一定要审慎选择孩子所看的电视、电影,减少不良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

    ●做个有条理的父母

    事先的安排、计划会帮助您成为一个称职的父母。应在孩子以不良行为迫使您满足他的某种需要之前就预知他的需要是什么。如果您认可了孩子的不良行为,那您无意中就奖励了这种行为。

    有时全家会变得一团糟。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不良行为明显增多。您一定要尽快地把家整理好。做一个称职的父母不仅需要爱和纪律约束,还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需要规划。

    如果您带着孩子一起购物,一定要在孩子精疲力尽之前赶回家。如果孩子们在电影院、教堂或其他公共场合中大吵大闹,不要训斥、威胁,而只需坐在他们中间,把他们分开。孩子肚子饿,等着吃饭时,您不应与人电话长聊。晚上带孩子拜访朋友时,逗留的时间不应错过孩子的睡觉时间。

    孩子还小的时候,需要父母的关心与监督。作为父母,只有孩子入睡后才能〃下班〃,即使这样,还要〃随时待命〃。对于忙碌的父母而言,一天中最放松的时刻莫过于〃孩子入睡之后〃了。

    哈佛教你如何培养孩子的表达力

    ●语言的魔力

    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的确,研究表明,智力的发展是从语言的发展表现出来的,也就是说,语言发展是鉴别智力发展的重要标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言是聪明的第一表现。

    教育专家分析指出,智力发展的第一个因子是语言能力,语言是进行思维、反映思想、表达情感、记录思维成果的工具。幼儿通过语言了解周围世界。表达感知的结果通过语言使直觉形象思维发展到抽象概括思维,认识他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并对事物进行概括、分类、综合、判断、推理,从而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教幼儿学习语言,实际是在帮助他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这是培养人才,使之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智能之所在。德国心理学家威特出生时是〃白痴〃,他父亲着重对他进行语言教育。当他刚会辨认物体时,他父亲就教他说话;在他能听懂话时,就天天给他讲故事,带他观察家乡的地形,画家乡地图,让他讲自己的见闻。六岁时教他学外语,结果他九岁时就能懂五国语言,最后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这样一位被认为〃白痴〃的儿童在语言教育的开发下成材了。

    语言是人的一种特殊的需要和特征。幼儿需要说话,他迫切要知道和告诉人们,那是什么,某人在干什么,怎么样……。这既是自然『性』的生理需要,也是社会『性』的精神需要。进行语言教育正是为了满足幼儿的这种需要,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准备条件。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那他的心理会发生变态,那作为〃人〃的一切特『性』都将难以展现。

    ●语言使孩子的思维开始有了概括『性』。

    概括是语言的基本功能之一,正是由于它的概括作用,人才能用以对各种事物进行抽象概括,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根据抽象的词来进行思考,才能使人的认识范围扩大。儿童掌握语言的过程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最初掌握的词是一个声音,只代表某个具体的事物,并不具有概括『性』,以后的同代表了同类的东西,才真正成为一个同,这就初步有了概括『性』,从而使得儿童有可能开始认识直接经验所不能得到的事物,认识范围大大扩大,智力的其他内容如想象、记忆、创造力开始发展起来。

    ●语言使孩子的思维和行为开始有了目的『性』。

    语言的另一个重要职能是它的调节功能。正是由于词的调节作用,才使人的行为服从于一定的目的,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行为,才使得人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能根据需要改造环境。语言的调节作用开始表现在幼儿能按照成人的言语指示行动,以后逐步过渡到用自己说出来的词来调节行为。如自己说〃山姆不哭〃,就可以在打针时忍住不哭;说〃我要……〃,〃我不要……〃,就可以支配自己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由于言语调节功能的逐步发展,儿童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就开始萌芽了。有了目的『性』,可大大加快智力发展的速度。

    ●语言使孩子有了自我意识。

    人和动物的最重要区别之一就是动物思维中没有自我意识,纯粹依靠其本能生活着,而人不同,人具有自我意识,具有把自己与他人分开的思维能力,这一能力使人成为人。要获得这种自我意识,语言是必要的工具。语言中的〃我〃、'你〃、〃他〃等指示代词把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凸现出来了。小孩掌握了〃我〃的概念,从〃我要〃的思维角度出发处理遇到的事物,说明他已有了自我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就会和别人比较,就会有竞争的,不甘落后的意识,这正是促使小孩更快发展的动力。

    总之,语言的发展对儿童的智力和人格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家庭早期教育重点突破口应放在语言教育上,这已为科学研究所证实。

    ●使孩子成为说话高手的方法

    培养孩子学说话,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