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21世纪中国法律走向何方 >

第15章

21世纪中国法律走向何方-第15章

小说: 21世纪中国法律走向何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ㄕ馐俏夜谝淮卧谧约旱墓诜ㄉ细ㄉ桃得孛堋ㄏ碌亩ㄒ濉2⑻乇鸸娑ㄆ渌萍际跣畔⒑途畔ㄏ铝心谌荩荷杓啤⒊绦颉⒉放浞健⒅谱鞴ひ铡⒅谱鞣椒ā⒐芾砭髑稀⒖突ァ⒒踉础⑶楸ā⒉呗浴⒄型侗曛械谋甑准氨晔槟谌莸刃畔ⅰ

    (2)列举了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并明令禁止这些行为:

    1以盗窃、利诱、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2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3与权利人有业务关系的单位和个人违反合同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4权利人的职工违反合同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

    5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违法行为,但仍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业秘密,这被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3)主管机关是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认定处理)

    (4)规定了被检查人(被申请人)的举证责任。《若干规定》第5条第3款规定:〃权利人能证明被申请人所使用的信息与自己的商业秘密具有一致『性』或者相同『性』,同时能证明被申请人有获取其商业秘密的条件,而被申请人不能提供或者拒不提供所使用的信息是合法获得或者使用的证据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根据有关证据,认定被申请人有侵权行为。〃这一规定可以排除因被检查人的抵赖等因素而造成侵权认定上的障碍,以确保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应时而变

    1。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制定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设5章共33条。其主要特点和意义是:

    (1)明确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是违法行为。

    (2)列举了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包括虚假广告等在内的11种),而且规定明确、具体。如第5条规定,若经营者采用下列手段从事市场交易,即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必须予以制止:

    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2擅自使用知名商标特有的名称,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使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4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伪造产品,对商品质量作引入误解的虚假表示。

    (3)第一次明确规定:『政府』部门和公用企业不得依据其权力与地位让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妨碍公平竞争。

    (4)法律责任规定明确,惩罚具体。一般违法的,可根据类别、情节等因素,分别处罚5万~20万元的罚款;销售伪劣商品等构成犯罪的,则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广告法的制定

    我国于1994年10月27日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并于同日公布,自1995年2月1日起实行。该法设总则、广告准则、广告活动、广告审查、法律责任、附则共6章,计49条。该法主要有以下特点:

    (1)关于广告准则的规定较全面、具体。该法第7~19条规定了广告必须遵循的〃准则〃,共13条。第8条规定:广告中对商品的『性』能、产地、用途、质量、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允诺或者对服务的内容、形式、质量、价格、允诺有表示的,应当清楚明白。该准则又体现了下列原则,即:

    1广告应当真实、合法、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2广告不得含有虚假的内容,不得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3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从事广告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2)明确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之间的广告活动中应依法订立书面合同,明确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

    (3)法律责任明确、具体,对不同的违法行为,分别处以行政、民事处罚,构成犯罪的则处以刑事处罚;救济措施全面,在行政处罚中,又分别不同情况,处以不同金额的罚款等。

    3。产品质量法的制定与修改

    我国于1993年2月22日由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并于同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共设6章,分别是:总则、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和义务、损害赔偿、罚则、附则,总计51条,另附刑法有关条款(第167、157条)两条。

    然而,当前我国的产品质量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根据有关报道,2000年上半年在全国范围内查处的假冒伪劣产品案件将近14万件。2000年第二季度抽查发现,被抽查的消费品竟有半数不合格。再以上海为例:1998~1999年的两年中,被查处5 405起假冒伪劣案件,案值7,184万元,而在2000年的上半年,被查处的1。935起案件,案值竟达7,137万元。半年内的案值量竟与两年的案值量相近!而且在2000年上半年近2。000起案件中,案值5万元以上的大案和造成巨大社会影响的要案就达11起,其中最大的涉案案值竟达几百万元。为什么产品质量会是如此的形势?深究其原因,大致如下:

    (1)部分地方领导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一些地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已成为区域『性』的问题,有的地方甚至阻挠、抗拒打假执法,产品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环境难以形成。

    (2)就企业而言,有相当数量的中小企业只求低成本、低价格,完全无视质量,部分国有企业对质量管理也不够重视。

    (3)从法律角度方面看:1原《产品质量法》对生产、销售、运输、保管、储藏伪劣产品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使制假、藏假、售假者无所顾忌;2原法律赋予行政执法机关打击假冒伪劣的手段不够全面;3对执法机关的公正执法约束不够;4对中介机构、产品质量检验的行为约束不足。为此,我国又适时地对《产品质量法》进行了修改。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6次会议于2000年7月8日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新的产品质量法把原来的51条增至现在的74条。新的《产品质量法》在下列问题上作了重大补充和修改:

    (1)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在产品质量工作中的责任。规定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和其他国家机关有包庇、放纵产品生产、销售中违法行为的,依法追究其主要负责人的法律责任。这就把『政府』或『政府』机关纳入了法律制约范围,促使其依法行政。为了破除地方、部门的保护主义,法律同时还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排斥非本地区或者非本单位企业生产的质量合格产品进入本地区、本系统。

    (2)对生产者而言,强调了他们必须对其生产的产品负责的义务。生产者、销售者不得拒绝主管部门对其依法组织进行的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否则,要依法处罚,情节严重的,给予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

    (3)扩大了产品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管权力,增强执法人员的执法力度。规定上述部门对涉嫌违法行为进行查处时,可以对当事人进行现场检查、调查取证,可以查阅当事人有关发票、账簿等有关材料,对用于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原材料、包装物、生产工具,可以查封和扣押。

    (4)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者,也加大了制裁力度。新法规定,凡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者,不管有意无意,都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如果销售者不知道该产品为假冒伪劣产品的,也要处罚,只不过是减轻处罚而已,但必须要有充分证据,证明其确实不知道该产品为伪劣产品。同时还规定,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提供运输、保管、仓储等便利条件,提供制假生产技术的,也一律要承担法律。而且还明确规定,建设工程使用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也包括在质量监督范围之内。

    (5)规定产品质量监督部门或者其他国家机关:

    1不得向社会推荐产品;

    2不得以对产品以监制、监销等方式参与经营活动。

    (6)对产品质量检验机构伪造检验结果、认证机构出具虚假证明的行为,规定要给予罚款,取消检验资格,取消认证资格的处罚,直至予以追究刑事责任的法律制裁。

    (7)建立了产品质量的监督举报制度,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打假的积极『性』,以便实行全社会的监督。

    三、其他法律、法规的配套(制定)

    为了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我国还制定(含修订)了其他法律、法规予以配套。

    1。新修订的《刑法》

    在新修订的《刑法》中,专门增设〃侵犯知识产权罪〃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的篇、章和条款。为了向《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国际新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的〃刑事程序〃)靠拢,我国早在《刑法》修订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一系列补充规定,对侵犯知识产权情节严重的,给予刑事处罚。为了补原来的《著作权法》中未设刑事处罚规定的不足,我国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8次会议于1994年7月日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侵犯著作权的犯罪的决定(19994年7月5日公布,并于公布之日起施行)。该决定规定,严重侵犯著作权及其有关权益或者情节特别严重的,可能构成犯罪行为,并以刑罚处罚,最低刑为2年,最高刑可达7年,并处以罚金。

    此后,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订的《刑法》。在修订的《刑法》中,即增设了惩罚知识产权犯罪的章、节、条款。这就使得打击这类犯罪的刑罚更为集中和完整,也便于法院『操』作。侵犯知识产权罪被设在修订后的《刑法》的第二编(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七节,同时,该章第一节还设置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在〃侵犯知识产权罪〃这一节中,共设有8条(条213~220条)。在这一节中,不仅规定对情节严重、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侵犯专利、商标、著作权的行为,可以追查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而且对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造成权利人重大损失和具有特别严重后果的),也规定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对行为人)。具体是予以最低刑在3年以下(有期徒刑)、最高刑可达7年有期徒刑的严厉处罚。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若单位犯有〃侵犯知识产权罪〃的,也要追究其刑事责任。

    湖北人周小波于1999年3月9月生产、销售假冒山东阳谷玻璃工艺制品厂的〃诺亚口杯〃专利产品(实用新型),非法获利76446。52元。2000年5月23日,阳谷法院以假冒专利罪一审判处周小波有期徒刑2年,并处罚金5万元,依法追缴其非法所得并没收其生产的口杯300只。同时附带民事诉讼,赔偿原告山东阳谷玻璃工艺制品厂经济损失76446。52元。周小波提起上诉,聊城法院二审后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定。据称,这是我国首例假冒专利并予以刑事处罚的案件。

    2。我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的制定

    为了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中的〃边境措施〃相适应,对知识产权采取进出境的保护措施,我国国务院于1995年7月5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自此,我国海关实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便有法可依了。《条例》设6章,分别是:总则、备案、申请、调查和处理、法律责任、附则,共计36条。《条例》第4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与进出境货物有关的知识产权实施保护,行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规定的权力。〃此外,在其他规定方面,申请程序规定全面,处罚措施严格彻底,法律责任全面。为了更好地实施《条例》,我国海关又于1995年9月28日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并于同年10月1日起实行。

    我国海关依照上述《条例》和《实施办法》,实行了对知识产权的有效保护,且成绩喜人。以上海海关为例:仅2000年上半年,上海海关就对43家知识产权权利人实施了知识产权保护。权利人中,有21位是国内有关省(市)的,13位是境外的。货值总计达1014。82万元人民币。在查获大量案件中,有侵犯商标权的,也有侵犯专利权的。在查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