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学点经济学-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我国近一年多PPI攀高的根本原因是,在全球需求急速扩张下,资源类产品价格持续走高,而我国部分资源匮乏、内外需求旺盛,经济对于外部资源的依存度越来越大,导致国内PPI走高,直至2008年8月份创下10。1%的新高。
但是,在PPI连创新高的同时,而CPI却连续下降,形成了明显的“剪刀差”。按理说,PPI对CPI有一定的传导作用,PPI增高,也会推动CPI增高。为什么会出现PPI和CPI背道而驰的现象呢?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历史来看,在物价上涨周期,PPI和CPI的峰值出现的时刻不同,CPI峰值在很多时候较PPl早几个月。以我国2004年前后的物价上涨为例,CPI于2004年7月达到5。3%的高点,而PPI则于同年10月达到8。4%的高点,相差3个月。同时,进入2008年以来,由于供需矛盾和资本炒作等多方面原因,以原油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冲高,带动我国PPI涨幅明显提升,更凸显了两指标走势之差。
第二,我国现阶段PPI向CPI的传导并不顺畅。PPI向CPI传导上涨压力的链条大致有三种:PPI(煤炭、成品油、电力)→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CPI;PPI(采掘工业)→水电燃料→CPI;PPI(原料工业、加工工业)→工业消费品→CPI。由于我国下游产品市场总体供大于求,而且国家对中间产品实行价格管制,这就导致PPI向CPI的传导在很大程度上被弱化,PPI上涨对CPI的影响更多是在心理层面。据专家估计,当前我国PPI上涨只有10%左右可传递到CPI中。
第三,PPI和CPI两指标的侧重点不同。CPI中食品和服务业所占比重非常大,PPI则涵盖各种工业制造业产品,两指标的构成因素区别明显。按权重及价格波动性来看,石油价格变动对PPI影响更为显著,而CPI受食品价格影响更为突出。通常而言,CPI是衡量国家物价水平的最重要指标,而对于PPI以及其他价格指标,政府则很少有动力去进行专门调控。
不过,PPI和CPI背道而驰的局面不会长期保持,从中长期来看,PPI和CPI的差距一定会缩小,并最终保持基本同步。其实,在多数情况下CPI和PPI走势方向是相同的。
总之,PPI和CPI作为整体经济运行的核心指标,对国民经济和资本市场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整个国家经济就如同一辆飞驰的列车,普通居民是列车的乘客,各类企业则是列车的零部件,而国家经济政策就是要确保这辆列车又快又稳地行驶。如果说GDP增速反映的是速度指标,那么CPI和PPI就是表明列车运行稳定程度的核心指标。如果CPI太高,车上的乘客——广大居民会感到列车过于颠簸受不了;如果PPI不正常,那么列车的零部件——众多企业则会承受过大的压力负荷。这两种情况一旦发生,都需要迅速对宏观经济进行“点刹”与调整。因此,PPI、CPI的走势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整个经济运行的健康程度,并可作为预判未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变化的重要指标。
如何判断货币供应量的多少——M0、M1、M2
2008年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2008年上半年的各项经济数据。其中有一项是:货币供应量基本稳定,存款余额增加较多。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44。3万亿元,同比增长17。4%,比去年同期加快0。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15。5万亿元,增长14。2%,回落6。7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30181亿元,增长12。3%,回落2。3个百分点。
关于M0、M1、M2在经济报道中时常出现,但好多人都是一知半解,只知道是广义与狭义的货币,不知道具体表示什么意思。
具体来说,M0、M1、M2是货币供应量的范畴。人们一般根据货币流动性的大小,将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加以测量、分析和调控。我国现阶段是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含义分别是:
M0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着的现金。这类货币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最为活跃。
M1即狭义货币,实际上就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加上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这类货币具有很强的流动性,随时可以用来进行支付。
M2即广义货币,是指在M1的基础上再加上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一般说来,由于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都不能随时支付,所以它的流动性稍微差一些。
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
M0=流通中现金
M1=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
M2=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在日常生活中,M0数值高证明老百姓手头宽裕、富足。衣食无忧的情况下这种可能性更高。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货币投放的渠道有两个,一是外汇占款投放,二是通过银行信贷投放。它们的投放增长越快M2的增速越大。
我们一般可以通过M1和M2的增长率变化来揭示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将M2的增长率和M1的增长率进行对比,有很强的分析意义。如果M1的增长率在较长时间高于M2的增长率,说明经济扩张较快,活期存款之外的其他类型资产收益较高。这样更多的人会把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提出进行投资或购买股票,大量的资金表现为可随时支付的形式,使得商品和劳务市场普遍受到价格上涨的压力。影响M1数值的原因很多,例如股票市场火暴就会影响到M1的数值变化,很多人会将定期存款和部分资产变现投放到股市,促使M1加速上扬。
反之,如果M2的增速在较长时间内较M1的增速高,则说明实体经济中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在减少,可以随时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活期存款大量转变为较高利息的定期存款,货币构成中流动性较强的部分转变为流动性较弱的部分,这无疑将影响到投资继而影响到经济增长。
为什么贷款容易,提前还贷却难——国家利率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向银行贷款比较难,而向银行还款非常容易。但是,现在却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贷款容易,还款难。
《工人日报》刊登了这样一件事:
穆先生在北京一家有名的IT公司工作,5年前他的月收入是2000多元,现在的月收入是6000多元03年前他贷款30万元,加上从家里凑的10多万元,在北京南三环附近买了一套96平方米的房子。当时的房价是4600元一平方米,穆先生每月拿出收入的一半,也就是1000元来还房贷。但就穆先生现在的收入水平而言,他可以每月还贷3500元,既能缩短还款期限,又可节省利息支出。
可让穆先生不明白的是,他提前还贷银行怎么还不乐意呢?
其实,这里面最主要的就是牵扯到国家利率问题。利率又称利息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计算则称为年利率。其计算公式是:利息率=利息量÷本金。
利率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金融变量,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金融资产均与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当前,世界各国频繁运用利率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利率政策已成为各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求,进而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在萧条时期,降低利息率,扩大货币供应,刺激经济发展;在膨胀时期,提高利息率,减少货币供应,抑制经济的恶性发展。利率政策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上例中出现的“贷款易,还贷难”的问题,就有深刻的经济背景。在2007年的时候,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非常突出,为了遏制膨胀,抑制经济过热,国家多次提高利率。对于贷款买房的消费者来说,无形中加重了利息负担。为了不多掏钱,他就会选择提前还贷。可对于银行来说,利率提高是好事,可以多收利息,可这时候消费者却提前还贷,它当然不愿意了,出现推三阻四的情况也就是必然的了。
利率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的变量之一,它的变化对人们的经济生活影响非常大。因此,我们也就有必要对利率作进一步的了解。利率到底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也就是说,哪些因素会导致利率的变化?通常情况下,影响利率的因素大致有四种:
1.货币政策
政府制定货币政策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经济稳定增长。控制货币供给和信贷规模,可以影响利率,进而调节经济增长。扩大货币供给,会导致利率下降,反之,则造成利率上升。
2.财政政策
一个国家的财政政策对利率有较大的影响,通常而言,当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时,政府会在公开市场上借贷,以此来弥补财政收入的不足,这将导致利率上升。而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往往扩大对信贷的需求,投资的进一步加热又会导致利率下降。
3.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是指在信用货币条件下,国家发行过多的货币,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造成物价普遍上涨的一种现象。通货膨胀的成因比较复杂,因此,通货膨胀使得利率和资币供给之间的关系相对复杂。如果货币供给量的大幅增长不是通货膨胀引起的,那么利率不仅可能不下降,反而会上升,造成高利率现象,以弥补货币贬值带来的损失。因此,利率水平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而上升,下降而下降。
4.企业需求和家庭需求
企业对于信贷的需求往往成为信贷利率变化的“晴雨表”,每当经济步入复苏和高涨之际,企业对信贷需求增加,利率水平开始上扬和高涨,而经济发展停滞时,企业对信贷的需求也随之减少,于是,利率水平转趋下跌。家庭对信贷的需求也影响到利率的变化,当需求增加时,利率上升;需求减弱时,利率便下跌。
收入的差距是如何形成的——二八定律
在这个社会上,总会有穷人和富人,总会有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而且富人总是占少数,穷人总是占多数。他们两者的比例一般会保持在20:80左右。即使某一特殊时期出现财富均衡,也最终会向这一比例靠拢。这就是“二八定律”在起作用。
“二八定律”是19世纪末,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发现的。他发现: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如20%的人占有80%的财富;20%的投入换来80%的回报。而且,这种不平衡的模式会重复出现。
“二八定律”的关键是不平衡关系问题。因为事物本身是存在一定的秩序关系的,各种关系内在的力量也是不平衡的,必然会有强势和弱势之分,也势必会造成因果关系的不对等。这样一来,投入和产出也就不会成为正比。从财富分配的角度来说,就是这种不平衡,导致了人们收入的差异。例如,两个人投入同样的8个小时,而产出的成果是绝对不一样的。员工工作了8小时获得的报酬是100元,而老板工作了8小时获得的报酬是1万元。
“二八定律”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20%的产品或顾客,通常占该企业组织约80%的获利。20%的罪犯占了所有罪行的80%。在家中,无论是地毯还是家用电器,80%的磨损出现在20%的位置。80%的时间里,你穿的是你所有衣服的20%。在学校里,你获得的绝大多数知识来源于少数的课程和书籍。被称为“20世纪最大投资失败”的铱星公司倒闭,就是被“二八定律”击败的活生生的例子。铱星公司出身豪门(后台是大名鼎鼎的摩托罗拉),其所推出的铱星电话——“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打通的电话”技术上的先进性举世无匹,可就是这样一个“天之骄子”,却在投入运营两年后不得不宣布倒闭,原因何在?除了运营方面的种种失误,最重要的败因正是它所追求的“覆盖全球”的理想。不要忘了,地球表面的80%以上是人迹罕至的海洋、极地和高山,为了将这些地域纳入通信网络,铱星公司不但要发射大量卫星,还要负担维护其运转的巨大费用,可是这些地方所能产生的利润却微乎其微。这些成本最终都要由另外那20%地区的用户负担,这就是造成铱星电话价格过高,无法和普通移动电话竞争的原因。
“二八定律”对不平衡关系的揭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只要想想约80%的收获来自约20%的努力,其他约80%的力气只带来约20%的结果,你就不会盲目地将自己的财力、精力都捐献给无偿劳动了。我们可以尝试问自己:“是什么因素让约20%的原因产生约80%的结果?”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