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用人之道-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个社会的一大贡献。
就另一方面而言,如果明知自己没有适应能力,却被个人欲望或感情所驱使,去从事一件不合适的工作或根本无法胜任的工作,那么失败的机会一定很多。而且还不仅是他自己一个人失败,同时也会牵连到周围的人们,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
作为一个企业,不要盲目扩充,人员不要一味地求晋升,要衡量自己的能力去工作。
松下公司代理店就曾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松下公司代理店社长是一位非常热心的生意人,起先只是小规模的公司,不久销售额逐渐提高,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从业人员也跟着增加到一百多人,不只是该公司的社长,其他人也都为他感到高兴。
后来过了一段时间,不知怎么搞的,销售额竟不再增加。这绝对不是因为该公司的社长被过去的成绩冲昏了头脑,以致疏忽大意,他甚至于比过去还更加努力经营,丝毫也没有松懈,其原因也确实令人难以费解。
该社长为此忧心忡忡,最后的结论是:“我竭尽全力地奋斗,也无法获得好成绩,原因是不是公司过度膨胀呢?以前员工三五十人时,公司内上上下下我都可以注意到,每一个员工也都能彻底了解我的意图及公司的方针,这样全体员工才能有效发挥功能,公司的业绩才得以伸展。然而现在人数增加这么多,我既无法完全照顾到所有员工,我的意图也不容易让每一个员工都知道,因此即使员工拼命为公司效力,也无法收到百分之百的效果,这可能就是最大的原因。”
后来他就鼓足勇气,把公司分成两家。幸亏,该公司也已经培养出一位踏实可靠的主管人才,所以就顺利组织成一家三十人不到的新公司,由他来担任社长,全权经营新公司,该社长除参与重大问题的协商外,都全心全意去经营他原来的公司。
结果,真是令人瞠目结舌,半年多以后,那个社长在原来的公司又开始充分发挥他的经营才干,销售额竟达到新公司分立以前的总销售额,新公司方面也达到开张时销售额的二倍。换言之,双方的销售额加起来时,新公司正好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多出来的。这成果确实令人难以相信,而这些成果是由该社长的决心与勇气产生出来的。我们都知道,每一个人的能力都有限度。个人企业的经营者用二三名员工时,或许还很顺利。但员工一增加到十人、二十人,就有人无法经营下去。有人增加到五十人还不成问题,但也有人增加到五百人,甚至一千人都还绰绰有余。这就反应了一个经营者的能力大小。这位社长的能力大约是以一百人为限吧,可是这位社长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他自己也能了解这一点。如果这位社长不考虑这一点,不自量力地继续经营扩展,公司说不定早就关门大吉。事实上,这种“小”时了了,“大”未必了了的例子,可说是屡见不鲜。这就说明大家都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并根据自己能力去从事在自己能力限度内的工作。
我们经常听到,有人当小职员时,工作利落、能力强;但一升职,就无法让部下充分尽职,自己的工作表现也不怎么好。或当课长时,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课长,但一升部长就平平庸庸了,这也就是说,他没有与地位相称的能力。
日本现在存在着一种所谓“年功序列制”,不去考虑实际的能力,而按照年资作为升迁的标准。于是升课长或部长的就沾沾自喜,也会受到大家的祝福;孰料,他本人并没有那份能力,不但给公司带来损失,他自己也有无法胜任的痛苦。如果他本人真正认识自己实力的界限,即使公司说:“你来当部长。”他也会说:“不,当课长我能胜任,但当部长我就能力不足了,所以我绝不接受。”他可能就不至于失败,而且是个成功的课长。
大家若能经常检讨自己的能力,从事适应自己的工作,自然就不再有什么不满与牢骚,相对地,都会以充满喜悦与兴趣的心情去工作。
从事工作的大小并不可贵,可贵的是工作能成功。
不过,有一点要了解的是,这种能力、这种适合性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进步的,所以自己应该努力向上。若能这样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即使现在不是时机,将来也有可能胜任的一天。
在同一企业里,不要每个人都精干,这样容易造成排斥对立,反而会破坏绩效。
如果三个能力、智慧高强的企业家合资创办了一家公司,并且分别担任会长、社长和常务董事的职位。一般人都以为这家公司的业务一定会欣欣向荣,但谁也没想到,反而却不断的亏损,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
这家公司是一个大装配厂的卫星工厂,隶属于某个企业集团。亏损的情形被企业集团总部知道之后,马上就召开紧急会议。检讨研究对策。最后的决定是社长,改到别家公司去投资,同时也取消他社长的职位。有人猜测这家亏损的公司经过这一番撤资的打击后,一定非垮不可了。没想到在留下的会长和常务董事两人的齐心努力下,竟然发挥了公司最大的生产力,在短时期内就使生产和销售总额都达到原来的两倍,不但把几年来的亏损弥补过来,并且连连创造相当高的利润。而那位改投资到别家关系企业的社长,自担任会长后,反而更能充分发挥他的实力,表现了他的经营才能,也为企业缔造了不错的业绩。
这是一件很值得研究的例子,三个人虽然都是一流的经营人才,可是搭配在一起的结果,竟然惨遭失败。把其中一个人调开,分成两部分,反而都能获得成功,这是不是十分奥妙呢?这个事实到底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松下先生认为,关键在于“人事协调”上。换句话说,过去的失败是由于三个人的个性和特长无法配合得宜,习惯上,我们承认多数的效益,因而有“集思广益”和“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说法。也就是指人数多好办事的道理。所以,原则上认为采用一个人的智慧,不如综合多数的观点。然而,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智慧才能、思想和个性,如果观点不一,或个性不投,往往容易产生对立和冲突;这样一来,力量就会分散抵消掉。所以人多有时反而会互相牵制,还不如一个人埋头苦干来得踏实。正如前面的例子,因为把社长调动了之后,许多原来对立的经营观点,都能获得协调统一,因此,分开后他们都能发挥自己的力量,分别创造出优良的业绩了。
这种情况,不只是经营者,也可能发生在每个人的身上。以企业而言,任何部门如果出现了这种人事调配不当,多头马车而无所适从的情形,必然会使员工的情绪低落,因而无法发挥工作效率。相反,如果人事调配得当,优、缺点互补,大家就能愉快地同心协力,发挥惊人的绩效了。
所以,在用人的时候,应该考虑人事调配的问题,使大家步调一致,安心工作。当然,人事调配也不是件简单的事,由于每个人都重视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时时都会产生相互排斥的现象。人际关系如果无法密切配合,政策就很难贯彻了。这点,在人员编组的时候,应该首先列入考虑,万一彼此有了摩擦,也才会互相容忍,相互协调。
怎样达成人事协调呢?首先,我认为不一定每个职位都要选择精明能干的人来担任。或许这个观点我们很难理解,可是,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把十个自认一流的优秀人才集中在一起做事,他们都会发挥自己的特长,每个人都有他坚定的主张,那么十个人就有十种主张,根本无法决断,计划也就无法推动。可是,如果十个人中只有一两个特别杰出,其余的才识平凡,这些人就会心悦诚服地遵从那一两位有才智者的领导,事情反而可以顺利进行。
现在很多公司都拥有一批一流大学的毕业生,应该是得天独厚,但业绩并不像我们所想像的那样好,反而是只有几个平凡员工的公司干得有声有色。其中原因当然很多,但我想其中如何处理人事协调的问题是最主要的因素。
一加一等于二,这是人人都知道的算术,可是用在人与人的组合调配上,如果编组恰当,一加一可能会等于三、等于四,甚至等于五;万一调配不当,一加一可能等于零,甚至可能是个负数。所以,经营者用人,不仅是考虑他的才智和能力,更要注意人事上的编组和调配。
我们常听到“适才适用”这句话,其广义的解释也应该包含“人事协调”在内。
如果一人可以做好的事,就没有必要派两人去做;该两人做的事,也要依各人特长,做适当的分配。
假设一个公司原本有三个部门,现在想将它缩小成为一个,同时要将它提升为世界性的事业,这种作法正确吗?我们肯定会想:原来的三个部门都有相当程度的规模,并且都能为公司赚进一笔财富,他们怎么能舍得放弃任何一个部呢?但为了更远的目标,应该超越这层障碍,全力集中在最好的一项,将它提升到世界性的水准。这样一来,资本就会集中在一个项目上,今后,日本可以多朝这个方向发展。
因此,该合并的公司就合并,分立较好的就分立,这种决定要经过公司详细的考虑。因为一般企业的经济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想在这么广大的世界中,推展一项出色的工作,资金一定不够。如果把范围缩小,同样的经营方式就可加深其深度了。
最近人们常在各方面运用适当的经营法,但在用人方面,就不十分恰当。一件工作,如果由一个人负责就可以做得很好,就没有必要多用人手。如果需要多一点人来负责,就要考虑每个人的适应性,做适当的分配。在经济开放的今天,这种人员配置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人员配置处理得当后,最好是把某个人固定在一个位置上,但如果人事调动频繁,才能来不及发挥,会导致经营方针的动摇。
最近,有关教育问题的评论很多。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它的宗旨是培养德智体兼备,能独立思考判断的人。如果说个人的幸福、国家的盛衰,全看教育是否成功也不为过。因此,大家对教育纷纷提供意见,教育当局也做了很多改革措施,这是很好的现象。
拿国营公司来做比喻,假定会长每年更换,副会长两人,其中一个也是每年更换,另一个的任期最多也是两三年,各部门的高级干部也两三年就调动一次,结果会变成怎么样?根据松下多年的经验证明,不管你网罗了多少最优秀的
人才,如果主管的调动这样频繁,经营是很难有成效的。还不如让一个有抱负的人,用比较长的时间,根据自己的信念,以一贯的方针去经营,相信效果一定比较好。
教育是百年树人的大计,它的重要性、它的困难,不是经营一家国营公司所能相比的。而负责最高教育决策的教育部长、会长那么频繁地调动,真的能产生预期的教育成果吗?这是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
当然,能当部长的都是特别优秀的人才,国家的教育方针也在宪法或教育基本法里有明文规定,可是如何活用它,却要靠主管的学识经验了。因此,我认为一两年的任期实在太短,有才能也无法发挥,还是让一个人有比较长的时间继续掌舵,才能向一个固定的目标前进。
如果天底下只有好人而没有人做坏事的话,那天下就太平了。实际上这几乎是异想天开,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总难免有人会做坏事,这差不多已经成为一种常态了。对于这些做坏事的人,松下是如何来应付的呢?松下也曾经为这样的事情伤透了脑筋。当时松下电器只不过是拥有五十个员工左右的小工厂而已。员工当中有人不按规矩干活,这对于一个初创事业的人来说,头一回碰到这种事情,感到非常头大。
有了这样的员工,真的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当时松下既然身为工厂的主人兼经营者,不论如何处理都应该尽快决定下来才行。说到处置问题,松下当然也想过干脆把他辞退让他走算了。或者不予辞退而给予适当的处罚。哪一种方式好呢?该怎么办呢?他考虑种种做法,晚上几乎弄得睡不成觉。以当时的社会来讲,把员工辞退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只要出点差错或干点坏事。马上就可以叫人滚蛋。在今天看起来,那样做未免过份了一点,但当时一般人似乎都能够谅解,这么做并没有什么不妥。
所以,当时他们可以简简单单地让那些不守规矩的员工走路。然而这些员工都是当初费了不少精神雇用下来的,如果因为有点不太遵守规矩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