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事by卫风-第1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妈妈劝大太太:“四奶奶年纪还小,又是新媳妇,对京里头的规矩、来往、人情礼节都不熟悉。您要不教她,能指望谁教啊?将来咱们四少爷是要有大出息的,这媳妇也得懂世故会来事儿,才能当个贤内助不是?”
这话可说到大太太心里去了。她是不待见小儿媳妇,可是这不得顾着儿子么。要是媳妇上不得台面什么都不懂什么人都不认识。将来怎么同人结交?怎么同人来往?
大太太随大老爷放了好些年外任,深知道夫人外交的重要性。有很多男人不方便出面做的事,不方便说的话,都靠着夫人们来沟通走动。当时他们来往的人家里就有一位金知州,他夫人八面玲珑。很会说话。金知州后来谋了个好缺升了官,据说全是这位夫人出的力成的事儿。
范妈妈说的对,就算不能人人都象金夫人一样能帮夫旺夫,起码的道理人情总该懂得,不惹人笑话,不会给家里惹祸。
“好,让人去叫她们来。”
范妈妈笑着应了一声出去了。
钟氏那儿是锦云去传的话。锦云到了院门口,已经有丫鬟瞧见她了,笑着说:“哟。锦云姐姐来了?可是太太有什么吩咐吗?”
锦云笑着应:“太太有事儿,打发我来传个话。大奶奶可在屋里了?”
小丫鬟说:“我们奶奶带着少爷去花园了,我这就让人去找。锦云姐姐先坐坐,喝口茶歇个脚。”
“好。”锦云也不同她客气。她是大太太的人,到了这里,钟氏都会对她十分客气。更不要说这些小丫头了。
小丫鬟出门去找人,锦云在门前站了一站,就穿过回廊往左边走。
锦珠已经听见外头说话的声音了,正站在门口等着她。
锦云同她在一起好几年,两人交情不错。不过现在一个做了房里人,一个还是在做丫鬟,身份却不一样了。
锦珠给她倒了茶来,锦云正打量屋里的摆设。东西倒是都挺新的,也挺鲜亮。不过锦云在大太太身边多年,眼力也练出来了。这屋里并没什么值钱的物件,茶壶茶杯花瓶这些和外头那些屋里头用的都一样。锦珠身上穿着件桃粉的衣裳,头发挽着芙蓉髻,别着两根簪子并两朵绒花,也不见有什么贵重的装饰。
“你怎么过来了?”
锦云说:“太太打发我来传话,刘太夫人要过寿了,请咱们家过去赴宴呢。太太让我过来传话知会奶奶一声,要做衣裳、要商量寿礼,还要准备出门的事儿。”
锦珠点点头:“原来是这么回事儿。”
刚才锦云过来,丫鬟对她热络客气,锦珠都听见了。以前她还在大太太身边服饰时,别人也是这样对她的。可是被大少爷收房之后,整天闷在屋里不得出去,有什么事儿也差不多总是最后知道。在大奶奶面前又要小心奉承,还要防备另两个通房丫头勾在一块儿算计她。锦珠有时候想,她现在虽然说不用做活伺候人了,可是过得还不如从前体面快活。
锦云问:“太太回来了,这几天你也不过去请个安?”
锦珠小声说:“大奶奶这几天着急上火的,脾气不好,我也不好往前凑,且再等几日吧。”
锦云正要说话,听着外面有脚步声响,来不及再说。她到了院门口,果然钟氏带着儿子进来了,母子俩脸都让太阳晒得红红的,钟氏笑着说:“你怎么不在屋里等我?天气可热着呢,快进屋吧。”
锦云把大太太的意思转达了,让钟氏吃罢午饭后半晌再过去。钟氏客客气气地说:“这事儿不拘让谁跑一趟就行了,你还自己过来。”又让丫鬟倒茶来,锦云可不敢坐下来再吃茶,又怕大太太那里还有吩咐,话交待完就走了。
又林那里是范妈妈亲自跑了一趟。
院门口有两个丫鬟站那儿说话,范妈妈老远就看见了傻妞——这丫头肯干活儿,有力气,人又傻乎乎没什么心眼儿,范妈妈也喜欢她。和她说话的那个丫头,范妈妈也知道——生得比别人都出众俏丽,又不见她平时做什么当用的活计,就知道她陪嫁过来是干什么的了,这种事儿很常见。
傻妞看见范妈妈过来,赶忙问了好,又进去传话。范妈妈打量了半夏几眼,半夏抿着嘴,把头低了下去。
“你多大啦?”
半夏细声细气地说:“十五了。”
“家是哪儿的呀?”
“在房安。”
那地方离于江不远。
小英迎了出来,范妈妈也就没再问下去。
到了又林面前,把这事儿一说。又林想了想,问:“这位刘老夫人是什么人?以前同咱们家有来往么?”
范妈妈就料到了又林要寻她打听,早预备了一肚子的话了。
“刘大人以前和咱们家老爷子交情极好的,两家也经常来往。就是这几年往来得少了……听说刘大人现在跟着几位老翰林大人一块儿编什么书哪,差事倒也算清闲。这不,再过几日就是刘老夫人的寿辰了,他们家特意下了贴子来的。”
又林心里就有数了。
范妈妈话里至少透露了两个关键,一是刘大人应该也受了朱家的牵累,编书这种活儿毫无实权,就干吃一点俸禄,养老等死。二是这几年两家基本不往来,这次还需要特意下贴子通知,可见关系毕竟不复从前了。
因为院子里书房还没收拾齐整,朱慕贤就先去小书房那边读书。中午他回来用饭,又林把这事儿和他说了。
既然以前交好,那朱慕贤肯定也知道刘家的事儿。
果然她没猜错,朱慕贤说:“以前我跟着祖父,刘家也经常去的。刘大人和祖父一样爱下棋,刘老夫倒是个和气的人。母亲说要带你和嫂子一同去?”
“范妈妈是这么说的,说下午过去,可能会请人来给做两件新衣裳。其实我的衣裳不少,不用另外再做。”
“难得出次门,再说,母亲既然欢喜,你们也就跟着做吧,让她高兴高兴。我还是头一次见女人家说自己衣裳多呢。”
“可不是么,一季一季的都做,有好些根本没来及上身,实在有点儿浪费。”
又林又问他:“小书房安静么?能读得进去书么?”
朱慕贤说:“我和他们不在一个屋里,他们跟着先生念书,我听着心里倒是很安静踏实,并不觉得吵。你回头要是挑了料子和衣裳样子,记得回来告诉我一声。”
又林一笑:“告诉你干什么?”
“说不定我能帮你参详参详呢。”
“你先参详好你的功课吧。”
小两口说笑几句,吃完饭歇了一会儿中觉,朱慕贤又去了书房,又林领着小英往大太太这边来。到了门口,正好遇着了钟氏。
妯娌两人打过招呼,一起进了院门。
第179章
范妈妈请来的那个梳头媳妇姓周,打扮很是不俗,身上穿的头上戴的,比一般人家的主母还要讲究,谈吐也不一般,可见是经常出入各种权贵之家。
又林琢磨,这样的人物放在现代,也得是个知名形象设计师之类,专门服务于有身份的贵夫人、小姐们。既会梳头,又会搭配服饰,懂得流行趋势,又很会说话奉承,实在是人才。
大太太心情极好,挑定了一套头面拜寿那日戴,又挑拣衣裳。大太太许久不出门应酬,又不肯在人前失了体面,自然不能拿旧衣来用,又叫裁缝现量了,从里到外做一套全新的。本来也说给钟氏和又林也量。钟氏忙说:“我今年开春做了好几套衣裳,都没穿过呢,有一套夹金线的料子的,正适合拜寿穿,就不用另做了。”
她很了解婆婆,果然大太太也没坚持让她再量。又林见嫂子这样说,也跟着推了:“我衣裳也多,还都是新做的。就是不知道穿哪件合适,回来还要母亲和嫂子帮我参详参详。”
大太太点头说:“这倒是。京里头规矩大,讲究多,不象于江,乡下地方,这穿戴可一丝儿也错不得。往小了说惹人笑话,要是犯了什么大忌讳,那就是大事了。回头让你嫂子帮你好好挑挑,挑好了再让我过过目。”
又林就应了下来,回头出了门请钟氏过去小坐,顺便帮她挑一挑衣裳。
这事儿又不费钟氏什么本钱,自然应了下来。
自打又林搬了院子。钟氏还是头一回过来,不免有心打量了一番。院子收拾得很是齐整,看得出来花坛里有的花是新移来的,但是一样开得热热闹闹的。门窗上挂着帐幔帘子。因为还是新婚,所以颜色鲜亮,看起来就让人觉得一股子喜气和暖意。
又林让钟氏进了西屋里。
屋里这些器物家什都差不多是原来府里就有的。但是那些精细东西就不一样了。架子上摆着好些书,案头瓶里插着半开的木芙蓉花,细白瓷淡墨莲花纹笔洗里头浅浅一汪清水。
这位弟妹倘若不明说,绝不象是商贾家出来的,行事说话都落落大方,这屋子收拾得也雅致。
“嫂子先坐一坐,尝尝我从老家带来的茶叶。我让他们去取几件衣裳出来。嫂子帮我看一看。”
钟氏坐了下来,笑着说:“你这里收拾得挺好——都说这里吵闹,可是进来这一会儿也没听见什么动静。”
“早上倒是能听见点动静,这会儿天热,多半都歇了。”小英和翠玉去抬了一只箱子来。又林忍不住笑了:“怎么把箱子搬来了?”
小英有些为难:“不知道奶奶说的哪件,索性都搬来给大奶奶过过目。”
又林笑着解释:“这丫头心眼太实在。”
钟氏说:“我看挺好的,心眼儿实在才好呢。”
小英她们把箱子放下,打开盖子,把里头的几件衣裳取出来给钟氏过目。
这些都是又林临出嫁时做的。单衣、夹衣和纱衣都有。钟氏一一看过,颇为讶异:“这几样料子……都是京里今年时兴的。”
又林说:“当时父母亲替我采办嫁妆的时候,打发人去杭州府采办东西,这些也都是从那里买来的,今天京时就时兴这样儿的?”
钟氏顿时释然了。京里时兴什么。其实跟苏杭、扬州都有很大干系。京里穿的这些绫罗绸缎,八成都是江南来的。京里时兴什么,自然杭州那边也差不多。
“我看,这两件都好。当然,那件儿红的也不错,不过这几天天气这样热。过几天想必也凉快不到哪儿去,那件红的有些太厚了。”
“嫂子说的是,我也这么觉得。”
剩下两件,一件是浅浅的樱子红,另一件是看起来很淡雅的茶色。
钟氏说:“这两件都好,也大方,你自己看着更喜欢哪件儿?”
又林平时喜欢的颜色都偏淡,但是现在还算是新娘子,就选了那件樱红色。大太太知道了,也就点个头,说:“大方得体就行了。”
到了拜寿的那日,夫妻俩一早都起来了,梳洗更衣。朱慕贤也要过去刘家,只不过他是跟父兄一起过去,而又林她们妯娌和大太太一块儿去。本来贴子请的人里,也包括二房太太马氏。可是马氏现在正装着病呢,大家自然把她给略过了。
刘家和朱家相距不远,坐着车也不过一顿饭的功夫就到了。婆子摆了脚凳过来,又林扶着丫鬟的手下了车。
刘家大门敞开,迎面影壁上贴着一人高的大红寿字,一看就知道主人家在操持什么喜事。
又林她们跟在大太太身后朝里走。这种场合有长辈在,她只在跟在婆婆身后扮孝顺就行了,用不着她和人应酬说笑。
里头有个和大太太年纪差不多的夫人迎了出来,笑着拉着大太太的手:“哎呀我的姐姐,你怎么这会儿才过来?我们老太太都念叨了你一早上了。”
钟氏轻声提醒又林:“这是刘夫人。”
大太太笑着说:“家里头事儿忙得很,一直想过来给老太太请安的,你就是不下贴子给我,今天我也上门来讨杯寿酒喝。”
刘夫人往她身后看了一眼——这种场合大太太当然不会带妾室、庶女出来,跟她大儿媳站一起的那个穿戴不俗的,肯定是新娶进门的小儿媳妇了。
刘夫人昨天还和人说起这事儿来。原来觉得朱家是没指望了,原来还想过把自家二闺女许给朱慕贤的,后来放弃了这个打算。可是谁想到朱慕贤这样有出息呢?朱老爷子的事情现在也算昭雪了。眼见着朱慕贤前程大好,刘夫人真是悔不当初。
不过她和朱大太太多年相交,十几二十年交情了,对她也十分了解。她觉得亏了,张氏只有觉得更亏大了。因着前头的事儿朱家在京里不好结亲,才回老家去说了一门亲。可是谁想到这边亲事成了,那边朱家就要翻身了?倘若再晚一晚,再等个一年半载的,朱慕贤岂不是能攀上一门更好的亲?那对他的前程可是大有助益的,大太太脸上也有光。
瞧这会儿,要是娶了个可心的儿媳妇,还不得立马就冲自己显摆显摆?现在却只是淡淡的说了句:“这是贤哥儿的媳妇。”又对又林说:“过来见过刘夫人。”
钟氏和又林过来请安,刘夫人忙说:“哎哟,快别多礼了。来来,进去说话。”
既然大太太自己淡淡的,刘夫人当然不会对又林特别热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