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的冬天-斯大林格勒大会战-第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施密特的话使在座的德军军官早已跃跃欲试,按捺不住了。保卢斯最后总结说:“先生们,攻打斯大林格勒是我军团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攻坚作战。你们必须明白,俄国人已危在旦夕,只要再来一次果断的冲击,敌人就垮了。快去准备吧,你们动作要快、要猛。”
3。华西列夫斯基一下飞机,就明白形势糟透了!
7 月23 日拂晓,上布津诺夫卡、马诺伊林和卡缅斯基一带响起激烈的枪炮声。德军北部集群以优势兵力向苏第62 集团军右翼阵地扑来,62 集团军近卫第33 师、步兵第192 师、184 师奋起迎战。
这一天,巴尔拉季扬中校指挥的近卫33 师84 团阵地上硝烟弥漫,德军以坦克14 军第113 师和坦克第16 师兵力冲击该团阵地,空中黑压压的飞机助战,地面上数百辆坦克冲来,卷起滚滚尘烟。在苏军阵地一侧的高上岗上,四位英勇的战士架起两支反坦克枪。这四个人中有个满脸络腮胡子叫博洛托,他蹲在反坦克枪前,一边观察一边对圆圆胖胖的萨莫伊诺夫说:“咱们别着急,先喂饱肚子再干。”于是四个人隐蔽在阵地前,吃着干粮。等干粮吃好,远处德军的坦克慢慢接近了高土岗,一辆、二辆,共有三十辆。四个人沉住气,等坦克靠近了才扣起扳机,立刻前面一辆坦克颤抖了一下,冒起一股黑烟,又击中了一辆,德国人退了回去。
不一会,德军轰炸机开始轮番轰炸,把小土岗炸得树黑土焦。轰炸一停,阵地前又冒出德国人的坦克。四位战士沉着应战,再次击退了德军。这一天他们击毁了德国人15 辆坦克。
四位战士的英雄事迹立刻传遍前沿,阵地上掀起了杀敌竞赛热潮,这一日,第84 团共击毁德军坦克45 辆,打迟了敌人数十次进攻。
次日,德军加强进攻,终于突破了苏184 师、192 师的阵地。战斗打得异常激烈,德军以一个营的兵力出现在苏192 师司令部。师长扎哈尔琴科上校立即组织参谋人员反击,扎哈尔琴科率领二十余位师部参谋边打边退,空中出现了敌机。扎哈尔琴科操起机枪对空猛扫,一架德机被击中油箱摇摇晃晃坠落了下来。苏军战士齐声喝采。这时一颗炮弹飞来,扎哈尔琴科当场牺牲。这一天苏第192 师伤亡大半,伏尔加河呼唤着他们不朽的英灵。
7 月24 日夜,第62 集团军各兵团同突人防御纵深的德军发生激战。德军飞机对集团军阵地狂轰滥炸,62 集团军第184 师、192 师,近卫步兵33师、坦克第40 旅、第644 营、三十炮兵团陷入重围。集团军司令部作战处处长茹拉夫廖夫上校,冒着德军炮人乘飞机抵达被围阵地,组织剩下的500 名士兵顽强抵抗。
7月24日24时,集团军司令员科尔帕克奇少将在呈送方面军的报告中,心情沉重地写道:
“1。敌人向集团军中央和左翼的步兵发起攻击,并继续调摩托机械化部队,准备在右翼实施战斗。同时,突人的集群仍梦想瘫痪我指挥,向卡拉奇推进。
2。未获步兵第184师和192师情况,已派一个坦克通信分队恢复联系。3。我决定继续坚守已占领地区,消灭突入防御纵深的敌军集团。”科尔帕克奇写完报告,己决定背水一战,与阵地共存亡!此刻,苏62集团军右翼阵地——64集团军也陷入困境。崔可夫中将指挥的64集团军7月上旬奉命由图拉南下,7月17日,顿河上的战斗打响时,64集团军才刚下火车,于是连夜奔袭,于21日才匆匆进入阵地。但集团军的辎重尚未完全到位,德军就开始冲锋了。64集团军在光秃秃的阵地上筑起了“血肉长城”,但终因寡不敌众,第229师,第214师阵地被突破。崔可夫见状,将被围的214师、154海军旅撤至顿河左岸,才避免全军覆没,但顿河右岸自奥勃利夫斯卡、上阿克先诺夫斯卡亚一带被德军占领。
7月23日,就在德国人在顿河大弯曲部发动猛烈攻势当天,一架从莫斯科机场起飞的专机穿过层层云雾,降落在斯大林格勒。华西列夫斯基上将以统帅部代表身份走下飞机。他看见前来迎接的新任方面军司令员戈尔多夫阴沉着脸,就知道前线的形势糟透了。次日深夜,他见到科尔帕克奇少将的报告,已经明白,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整个苏军防线就崩溃了。
4。7。25反突击
华西列夫斯基一到方面军司令部就忙于调兵遣将,想方设法堵住正在溃迟的顿河弯曲部苏军防线。起先他对第62集团军防线被突破很不满意,曾直截了当地责备戈尔多夫对部下指挥不力,使斯大林格勒远接近地防线受到威胁。临上飞机前,斯大林对他说:“敌人采用了声东击西战术,他们把一些部队调到齐姆拉河吸引我们注意。借此机会将主力调到第62集团军右翼。现在顿河弯曲部危机已影响全局,你要想办法恢复原势态。”现在他觉得要执行斯大林的命令是多么困难,也开始意识到局势为什么会这样。
桌上放着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最新战报摘要,与第62、64集团军对峙的德第6军团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其步兵为苏军1。5倍,炮兵为苏军2。6倍,坦克为苏军2倍。而苏军阵地工事简陋,第64集团军刚进入阵地就投入战斗,弹药不足、缺乏经验影响了战局。
华西列夫斯基俯身于地图,保卢斯为什么要集中力量攻击第62、64集团军呢?这意味着两点,敌人采用两翼突破纵深包围战术,围歼第62集团军:同时进抵卡拉奇,强渡顿河,在行进间占领斯大林格勒。
好狠毒的一招!华西列夫斯基想,德国人第一目的已经达到,无论如何要阻缓敌军进攻势头。
华西列夫斯基没有更多选择,第21、62、63、64集团军正在与敌交战,唯一可支配的只有尚在组建的坦克第一和第四集团军,把组建才一大的部队投入战火连天的前线,无疑是犯了兵家大忌。可不如此又有什么办法呢?
7月22日,第38集团军司令莫斯卡连科少将接到命令,将部队改编为坦克第1 集团军,下辖坦克第13、28 军,步兵131 师、两个防空炮兵团,一个反坦克炮兵团和第168 坦克旅。别看番号这么多,总共才100 多辆坦克。次日,一道命令又传至莫斯卡连科手里,让他两天后向敌发起反突击。莫斯卡连科立即将司令部人员组织起来,然后就率领部队出发了。拟订计划、进行战斗准备是在行军中进行的。
由于时间仓促,部队是分批投入战斗的。
7 月25 日注定要成为斯大林格勒会战中一个重要日子。天刚破晓,德第6 军团的北方集群坦克部队已逼近卡拉奇渡口,离渡口仅剩最后二、三公里路程。如果让德军占领渡口,就会将城内苏军补给线切断,德军会源源不断渡过顿河。在这危急时分,莫斯卡连科的坦克赶到,双方的坦克展开了遭遇战。
莫斯卡连科在阵地前举着望远镜观看着,在一片坑坑洼洼的荒坡上,两股坦克流在全速中遭遇,钢甲碰撞,洪流弯弯曲曲扭动起来,冒起了一股股浓烟和火焰。
空中传来了引擎刺耳的轰鸣声,德军“米塞尔”飞机赶来参战,莫斯卡连科觉得地面在旋转,互相射击的炮火,迎头碰撞坦克,爆炸的火光、浓烟这些惊险场面在莫斯卡连科的望远镜中一一掠过,这真是空前激烈的坦克大会战。
莫斯卡连科要通了28 军军长罗金的电话:“罗全上校,快组织突击队从侧翼进攻。”
阵地后方突然出现了苏军十几辆坦克,它们是沿着一条弯曲的道路挺进的,战场形势起了变化,德军开始撤退,苏军坦克占领了阵地。
莫斯卡连科刚松口气,又接到报告,友邻部队坦克第4 集团军在顿河西岸与德军陷入血战,让他立刻前去增援。
铁流奔驰,又开赴新的战场。
苏军坦克反突击,挡住了德军沿顿河右岸向南、向东挺进的势头,并冲破了德军对第62 集团军的合围。7 月31 日,茹拉夫廖夫上校率领被围的残部5 千人,在第1 和第4 坦克集团军配合下,突破德军围困,回到后方阵地。
华西列夫斯基花了不小代价,阻止德军占领卡拉奇,还没有来得及高兴,又为第64 集团军阵地的安危忧心忡忡了。7 月25 日,德军以两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的优势兵力攻打第64 集团军第229 师,该师防御正面近15 公里,却只有5 个营的兵力。德军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但接连发动数次进攻都失败了。
时近中午,阵地上苏军死伤大半,弹尽粮绝,德军在一次猛烈进攻后,终于得手。该师指挥所亦受德军攻击,师长被迫后撤,与部队失去联系。
次日,德军坦克密密麻麻地碾过苏第229 师防线,向顿河右岸推进。
崔可夫接到报告,急调海军陆战第66 旅一个炮兵营前去阻击敌人。崔可夫站在前沿掩蔽部,一只手拿着望远镜,另一只手拿着电话筒,扯着沙哑的嗓门喊:
“中尉同志,无论如何得挡住坦克!你的后方己没有预备队。”
炮兵营长达特里耶夫中尉把部队拉向前方时,已看见德军四十多辆坦克边开炮边冲了过来。他立刻命令战士在裸露的地形上摆开阵势,冒着炮火,等德军坦克抵进炮阵地400 米处才下令开火。
德军坦克阵形乱了,滚滚浓烟遮蔽了一切,好几辆坦克烧了起来,德军撤退了,他们以为苏军早有防范,这就为苏军增援部队赢得了时间。
战后崔可夫元帅在回忆起这场战斗时还心有余悸。他说,如果那天没有炮兵营及时赶到,行进中的德军就占领了下奇尔斯卡亚,渡过奇尔河,先于我军抵达旧马克莫夫斯基、奇尔火车站和雷奇科夫斯基地区,从南面逼近苏第62 集团军的翼侧和后方。苏坦克集群的反突击所取得的战果就丧失殆尽。
这一仗赢得好险,但不是侥幸,它靠的是苏军的勇敢和牺牲。一般来说战争是实力的较量,战场胜利天平往往倒向占有优势兵力一方。但有时候弱者悲壮动人的视死如归精神,也会打破胜负的平衡,正义者的血肉之躯会比烈火和钢铁更有力量。
1942 年7 月末的最后几天,苏军就是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钢铁长城,打破了德国人在行进间抢占顿河渡口、夺占斯大林格勒的企图。
第四章无路可退1。战斗打响七天,希特勒作战部署作了重大调整
“一群废物!”
希特勒用拳头擂着保卢斯送来的进攻受挫的密报,怒气冲天地喊了起来。7月25日,华西列夫斯基组织的反突击,对希特勒不啻为一声惊雷。他气恼他的将军们愚笨无能,更让他吃惊的是,溃退的苏军竟然有力量如此凶狠地进行反攻。
被希特勒当作决战来打的夏季攻势,一直进展顺利。到6月底,德国军队已象潮水般向斯大林格勒与高加索推进。一切迹象表明苏军已全线崩溃,快要垮台了。为了最后击溃斯大林,希特勒决定将他在腊斯登堡的大本营迁往更靠近前线的俄国境内乌克兰行营。
1942年7月16日上午8时15分,在保卢斯军团向斯大林格勒发起进攻前一天,希特勒带着随从兴致勃勃地登上迁场的飞机。
三小时后,飞机在维尼察降落,“克虏伯”轿车沿着土气的小巷,驶往被矮树环抱代号“狼人”的暗堡。盛夏的维尼察,白天酷热,夜里冰冷。希特勒很不适应环境潮湿的新营地,他抱怨这里蚊虫太多。幸亏前线的好消息大大缓解了因休息不好导致的情绪沮丧,保卢斯的军队进攻顺利,希特勒高兴地对秘书说,“用不了多久,我们可以离开这个鬼地方。”
7月23日,希特勒召集他的军事将领开会。在仔细研究了前线形势后,希特勒决定加快进攻节奏,让霍特指挥的第4装甲集团军帮助A集团军群进攻高加索。攻打斯大林格勒只需保卢斯军团就行了,因为俄国人快要完了,“只要最后一击,我们就扼住了斯大林的喉咙。”
本来,在希特勒的计划中,高加索的战略地位优于斯大林格勒。尽管斯大林格勒是工业城市和交通要地,但高加索油田是苏联战时经济基础。占领高加索等于切除了苏军战争资源,德军坦克则会得到它一直迫切需要的燃料。更重要的是德军越过高加索,德意两军就会携手共同占领英国统治下的中东,并迫使摇摆不定的土耳其对苏作战。高加索的目标关系到轴心国的全球战略。战后英国军事历史学家富勒分析道,1942年夏天,德军“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摧毁俄国的经济力量,破坏俄军的物质基础。为此就必须夺取俄国的顿巴斯工业区、库班粮田和高加索的石油。”里宾特洛甫也声称:“当俄国储备的石油用完时,俄国就要屈膝投降了。”
所以,在1942年4月5日,希特勒发出的第41号训令中,明确规定德军夏季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