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宝档案之擎天棒槌-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站所有资源部分转载自互联网!请支持正版,版权归作者所有!
寻宝档案之擎天棒槌
传说在东北长白山的深山之中,也就是满清的龙脉所在之地。有一个巨大的人参,它有真人般大小,长者人身上所有的器官。而且据说可以幻化人形,呼风唤雨,甚至施展圆光幻术。它就是“擎天棒槌”而且它还有一大堆的子子孙孙。可是想见到它,并不容易,一个开人参行的老板洪奎和一个祖传的风水之术的张铁嘴,还有一个背负着灭门之仇的放山人的儿子二憨,三个人走进了东北的深山老林。踏上了寻找擎天棒槌的路。
引子
东北长白山原始深林中,高大的树把阳光遮住。
只有几丝阳光可以穿透密密的树冠,好像一道道光针,扎向地面。
地面是厚厚的不知多少年的落叶,踩在上面,好像是软软的棉花。
一个俊朗魁梧的年轻人走在最前面,不时地对后面的人叫着:“都小心点,小心这里的烟泡,要是掉下去,可就麻烦了。”
所谓的“烟泡”就是落叶在地上形成的大洞,上面又是落叶,如果人一旦陷进去,就好像掉进了沼泽,很难弄出来。
跟在那个年轻人后面的是一个个子不高的更年轻的人,对前面的人说道:“努尔哈赤,我看我们收获的不少了,可以回去了吧。
再往者老林子里面走,我有点担心阿!”
努尔哈赤哈哈大笑:“你这个胆小鬼,最好的风景都在悬崖上,最值钱的山货,都在深山里。
这个道理你都不懂?
这回我一定要找到一个大棒槌,给我的阿玛看看。”
这时候的努尔哈赤只有十几岁,可是已经出落得一幅英雄气概。
可是父亲给他找了后妈,努尔哈赤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只好领着自己的玩伴,来到这兴安岭中,寻找值钱的山货,而这山货中最最值钱得,莫过于人参,尤其是千年以上的人参,只要拿出去,就能卖个好价钱。
突然,走在前面的努尔哈赤停住了脚步,对着后面一挥手,后面的人也停住了脚步,都想努尔哈赤看的地方看着。
只见一根一人高的绿色草秆上,一嘟噜鲜红的小圆球在迎风晃动。
努尔哈赤激动地说道:“你们,那不是人参吗,只看着杆子和花,这家伙就小不了。
努尔哈赤高喊一声:“棒槌!”
就跑了过去。
其他的人也跟着高喊:“棒槌”跟在了努尔哈赤的后面。
大家一起动手,拿出红线,把那人参系住并且围上。
然后就拿出各自的木片,小心地在人身周围挖了起来。
努尔哈赤看着外面的叶子,很是惊奇。所谓七品为珍,八品为宝。
说得就是这人参的叶品。
七品叶,八品叶都算是少见了,若是九品那就是无价之宝了。
可是努尔哈赤端详着这人参的叶品,数来数去,都是十五品。
哪里会有十五品叶的人身,这难道是这山中的“参神”?
人多力量大,几个人一起挖,就在这努尔哈赤踌躇之间,人参杆子下面已经露了出来。
一个土黄的好像人头般大小的东西露了出来,那东西竟然长着好像一张人脸,个头也和人头差不多,五官都是栩栩如生。
可是这只是漏出来的部分,下面的不知道有多大。
所有人都惊呆了,人参对于努尔哈赤也算是见得多了,可是长着人脸的却是第一次见到。
如果说人参就是这山中的山神,那么这个一定是祖宗级的山神。
几个人都停了手,看着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不敢怠慢,带头倒头便拜。
无数的头磕下去,口中念念有词:“山神爷,请恕小人等冒犯。我们不敢再打扰您,请您放我们回家。”
几个人拜完了,赶紧把拨开的土,又培了上去。
慌慌忙忙的跑出了深山。
一边跑,努尔哈赤还一边嘱咐着身边的几个人:“这可是‘擎天棒槌’定是这山中的山神,这件事情就烂在肚子里,和谁也不能说。
我们不能出卖山神。”
哪些人都诚惶诚恐的点着头。
出了山不久,努尔哈赤在“马市”拿着山货,向明朝的汉人兜售。
只是一上午,努尔哈赤收获颇丰,他的山货是最好的,自然得到哪些人的青睐。
中午的时候,努尔哈赤找到一个酒楼,想吃点东西。刚一坐下。
一个拿着白色卦幡上面写着“张铁嘴”的瞎子做到了他的对面。
努尔哈赤刚要说话,那瞎子抽了抽鼻子,倒先说话了:“小伙子,你身上带着神气儿,是不是遇到什么神奇的东西?”
努尔哈赤想起了那个大棒槌。
却没有说话。
那瞎子笑了笑:“请我喝杯酒吧?”
努尔哈赤本就善饮,性情也是豪爽,立马叫小二上了五斤烧酒,给瞎子也倒上了一大碗。
瞎子也不行乎,干了一大碗。
突然一把握住努尔哈赤的手说道:“小伙子,让老夫给你摸摸骨,帮你起上一卦!”
努尔哈赤无所谓的笑了笑:“好啊!”
可是其实他是不相信这些的,不过听这瞎子胡说八道,也是蛮好玩的。
那瞎子摸了摸努尔哈赤的手,突然浑身一颤,翻了翻白眼,一屁股坐在了凳子上。
好半天才靠近努尔哈赤,以极小的声音说道:“请问阁下,脚下是不是有七个黑痣?
成北斗七星状?”
努尔哈赤一愣:“这个也能算出来?”
瞎子一脸的认真:“您是大富大贵之人,小则成王封爵,大则一统天下。”
努尔哈赤笑了:“我现在只想三餐无忧,可没想过那么多。”
可是瞎子好像没有听到努尔哈赤的话,继续说道:“你最近去过龙脉之地,又接触了龙脉之精,必成大事,你只要记得保护好拿到龙脉,必可飞黄腾达,前途不可限量,还有就是这些事情你要对别人保密。”
努尔哈赤似信非信的点了点头。
转眼间,那瞎子竟然飘然而去,不知踪影。
后来努尔哈赤虽然没有能够一统天下,却为满人统一天下,做好了准备。
努尔哈赤萨尔浒之战身负重伤弥留之际,把龙脉和大棒槌的事情交待给了皇太极。
嘱咐他一定要保护好这满人的龙脉,和龙脉所幻化的人形“擎天棒槌”。
皇太极却对于汉人的风水之说深信不疑,为了保护这龙脉和“擎天棒槌”皇太极封锁山海关,责令汉人不可随意出关,以保证大清龙脉。
这些事情,也成为了大清皇家秘密中的秘密。
第一章 找棒槌的规矩
人参,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
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
古代人参的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
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药中的君主,有着起死回生的功效。
东北山区的森林中,正是出产人参的好地方。
东北人习惯称人参为“棒槌”。
自然也就有很多人上山寻找人参。
被称之为“参客”,也叫“老客”或称作“放山人”,采参也就被称为“放山”了。
关东山,三宗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放山”历史久远,至清代而极盛。
在特定的历史年代、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特殊的生活条件下,产生了特殊的山规、习俗和放山人一整套的信仰、禁忌。
在长白山遮天蔽日、虎狼出没的原始森林中,挖参有如大海捞针。
人参难觅,危险丛生,人们首先需要保护神的护佑。
最初由于畏惧,崇拜老虎,奉老虎为山神爷,立山神庙,入山及获参,都虔诚祭祀。
清代以后,由于人事日进,这种山中保护神的角色便落到第一个由山东来开山的,并牺牲在山里的老把头身上,传说老把头姓孙名良。
死时留下一首绝命诗:
家住莱阳本姓孙,隔山跨海来挖参。
三天吃了个喇喇蛄,你说伤心不伤心。
这中有人来找我,顺着古河往上寻。
老把头死后成神,常出来显圣,化为白胡子老头,引渡迷山的人,指点他们获得宝参,脱难下山。
旧志记载:阴历三月十六日是老把头生日。每至此日,长白山下各村镇采参人、伐木人、猎人都置办酒席,焚香设奠,以祈平安。
入山挖参的人,选好地点也首先在“仓子”(极简易的窝棚)东南不远处,用“三块瓦,盖小庙”,供奉山神爷老把头。
原无神像,至清末始有纸马,上印五缕长须老人,怀抱一把开山斧,坐享烟火。
在挖参过程中,广大参农日积月累“闯”出了严密的劳动组织和完整的生产结构。
适应自然季节按时入山。
生产小组中主要成员有“把头”、“边棍”和“端锅的”。
把头是领导,边棍是压队的,端锅的是小组中专管做饭的。
入山时每人手持一根索拨棍,俗称索罗棍、棍比锄杆略粗稍长一些,每入山选棍时,要一眼看中者以为吉利,生产时每个成员之间拉开距离,中间约隔一棍之长,棍棍相接,横排前进。
除“把头”由有威望有生产经验的人担当外,两个“边棍”把边,中间叫“挑杆的”。
夹在挑杆与边棍之间的,一般都是初入山的“雏把”,多由新入伙的“小半拉子”也就是**的长工充当。
“端锅的”则留在“仓子”里做饭。
放山人入山采参时不仅组织严密,使采挖无疏漏之处,更有各种巫术信仰,企图用人的意念控制自然。
由于人参奇异难觅各某种民俗心理作用,形成放山人在生产过程中的许多山规戒律:不许多说一名话,不许多做一件事,说话务求吉利。
放山在压草寻参前进时,起初大约是为了精力集中,便于发现人参,后来就形成了固定的“山规”。
山规之一是发现人参时立即大声呼叫:“棒槌!”
据说如此一喊棒槌就会被“定住”不再逃跑;此时把头就要问:“什么货?”
发现者则答:“五品叶”或“六品叶”。
然后同伙人笑曰:“快当!快当!”如此,前面发现者的报告叫“喊山”,后边应和者的问语、贺词叫“接山”。
这一喊一接,目的是要把人参吓住,同时自然有报告、祝贺之意。
见面说“快当”,是放山人的礼节。
表现他们心理和祝愿,取其吉利的意思。
山中人习以为常,甚至连说工具时,也要加上“快当”二字,如“快当刀子”、“快当斧子”。
放山人互相问好,见面时也说:“把头快当!”
“喊山”是非常严肃的事,决不可乱喊,如把一种草误当“棒槌”喊了,则认为不吉利,叫“喊炸山了”。
同时也不准看到什么都说。
放山人有个规矩,只许说“拿”,不许说“放”。
吃饭叫“拿饭”,回“仓子”睡觉叫“拿房子”,抽烟叫“拿火”。
挖参时要把两根树枝插在参棵的两旁一尺远的地方,然后把参棵子用红线绑在树枝上,再把红线的两端拴上铜大钱。
据说这样可以起镇压作用。
遵从这些规矩,“放山人”才能平安的把“棒槌”拿出深山。
所以自古以来,采参都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
可是由于巨大的利益驱使,还是不断的有人走进深山,寻找着那些“棒槌”。
第二章 一个大棒槌
大清灭亡,开始了民国。
可是中国还是不平静,四处打得乱糟糟的。
不管怎么样,不管是谁统治,人们还是一样要过活,饿了要吃饭,病了要吃药。
营口………中国最大的参茸交易市场。
所有的“参客”都希望在这里给自己的“棒槌”卖个好价钱。
而所有的药铺,药号也都希望在这里找到好参。
所以,这里的交易异常的火爆。
不管是原来的大清。还是现在的民国。
“洪升参行”是个不大的参行,一边收着“参客”的好参,一边又卖给关里各大药铺和药号。
洪升的老板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他叫做洪奎,长相不错,家境也可以,却没有成家。
一个人撑着这个买卖。
洪奎也是个极其认真地人,既然干上这一行,也曾经潜心研究过,练就了一双好眼力。
不管什么样的棒槌,只要经他眼一过,就能知道成色,估个大概的价钱。
在这条街出了名,经常会有人拿些“棒槌”让他给估价。
这天一大早,洪奎刚刚打开店门,一个老参客拿来了一根棒槌,请他给过过眼。
洪奎笑了笑,接过老参客用红布包着的“棒槌”掂了掂:“赵大爷,你老这年龄也不小了,别太拼命了。去年刚弄了个大棒槌,又进山了?”
赵大爷嘿嘿地笑了笑:“没法子,二小子要娶媳妇,我这当爹的还得给他弄点钱啊!”
洪奎一边轻轻的打开红布包,一边说道:“您的儿子是真有福气,我要是摊上您这么个好爹,就好了。”
赵大爷嘿嘿地笑了,无奈地摇了摇头:“一身儿女债,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这工夫,洪奎已经打开了红布包,一个大个的“棒槌”出现在洪奎的眼前,洪奎不看则已,一看就倒吸了一口凉气,不禁赞叹到:“好大的参!”
而且,洪奎注意到,这颗大棒槌,不仅长得肥大,而且已具人形,头脚四肢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