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的另一半-第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忙不过来,她就付钱请邻居替她工作。最后,她雇了30户,而且也没让丈夫闲着——“现在由我发号施令。”说这句话时,她眼睛闪烁着光芒。扎伊尔玛成为邻里的商业女强人,她偿还了丈夫的所有债务,让两个女儿上了学,翻修了房屋,给家里接了自来水,后来还买了一台电视。
扎伊尔玛在她位于巴基斯坦拉合尔附近重新装修的家门前。
(拍摄:尼可拉斯)
“现在大家都来向我借钱了,以前这些人总是在我背后说闲话,”扎伊尔玛心满意足地说,“那些以前常议论我的人,他们的孩子现在都来我家看电视。”
扎伊尔玛脸颊圆润,头发乌黑浓密,红白格子的头巾下露出一点发丝。现在她体态更丰盈了,鼻子上镶着一只金鼻环,手上戴着几个戒指,两个手腕也戴着好几副手镯。她穿着体面,自信地带着我们参观她的家和工作场地,同时得意地炫耀家里的电视机和新装的水管线。在我们面前,她甚至不用假意装出听命于丈夫的样子。他大多时间游手好闲,偶尔帮忙做点事,但总是要等妻子吩咐。现在他对女性更佩服了。扎伊尔玛生了第三胎,也是女孩,但这再也不是问题了。“女孩跟男孩一样优秀,”他解释。
“现在我们夫妻感情不错,”扎伊尔玛说,“我们不吵架,他待我也不错。”那么再娶一个太太生儿子的事情呢?听到我们问这个问题,扎伊尔玛不禁咯咯笑出声来,说:“现在完全没有人提了。”当我们问婆婆夏莉法是不是还要儿子娶小老婆给她生个孙子时,她看起来相当震惊。“不用不用,”她说,“扎伊尔玛为这个家带来太多了,她是模范媳妇,让我们家有屋顶可以遮风避雨,有食物可吃。”
现在,丈夫已经不怎么打扎伊尔玛了。夏莉法甚至默许了这点。“女人应自知分寸,如果有失分寸,丈夫就该打她,”夏莉法说,“但如果女人赚的钱比丈夫还多,他就很难管得着她。”
扎伊尔玛改变了自己的境遇,也转变了孩子们的教育状况。她打算让三个女儿念完高中,或许还会送她们去念大学。她聘请家教帮她们补习。长女贾娃莉雅是班上第一名,我们问她长大后想干什么,以为她可能想当个医生或律师什么的。贾娃莉雅歪了歪头,“我想做刺绣”,她说。
在横扫发展中国家的这场小额信贷革命里,扎伊尔玛是非常成功的参与者案例。在一个又一个地方,市场和小额贷款已经成为助人自力更生的有力的动力系统。小额金融比任何法律都能够有效提升女性的地位,保护她们免遭侵犯和虐待。由此可见,有时候“资本主义”可以做到慈善做不到的事。
奇迹基金会是典型的小额金融机构。它几乎只贷款给女性,25人一组,彼此互相担保,每两周聚会一次,商量还贷,同时讨论一项社会议题,包括家庭计划、女孩教育,或是用来惩罚强暴者的刑事法(Hudood)。聚会轮流在这些妇女家中举办。她们营造出一个“女性空间”,在那里,她们能够无拘无束地讨论自己关心的事情。
在以前,没有丈夫许可,许多巴基斯坦妇女是不准迈出家门的。但是现在丈夫们可以容忍妻子违反规范了,因为他们尝到了甜头。妇女们走出家门,然后带着现金和投资想法回到家中,渐渐地,一家人的生活都得到了改善。她们往往从小规模做起,把第一笔贷款完全还清之后就再次借款,而且金额可以更大。这样的模式让她们能够持续参加聚会及交换意见,也使她们养成了理财和按时还债的习惯。
“现在妇女会赚钱了,这让丈夫更尊重她们,”佐拉女士说,她是扎伊尔玛的邻居,利用奇迹基金会的贷款来养牛。“如果我先生打我,我会叫他住手,否则明年我就不去贷款了。他听了就会一声不吭地停下来。”
奇迹基金会是萝夏内·扎法尔(Roshenae Zafar)的点子,这名巴基斯坦女性似乎比较像个银行业者而非救援工作者。萝夏内家境富裕,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很少用传统去约束她。她就读于美国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后来在耶鲁大学获得发展经济学的硕士学位。萝夏内在巴基斯坦和沃顿商学院的许多朋友都想赚大钱,她却一心想拯救世界,于是加入了世界银行。
“我不想为有钱人创造财富,”萝夏内说,“我去了世界银行,以为这样就能改变世界,但在那里做事就像在逆风呼喊。比如我们到村子里,号召人们多注意卫生,他们的反应竟是,‘你们以为我们是笨蛋吗?要是我们有钱,当然会注意卫生。’我开始反思我们哪里做错了——我们的方案有大量资金配套,但是那些钱从来没有下达到村庄。”
后来有一次萝夏内参加晚宴时,刚好坐在穆罕默德·尤努斯旁边。这是位热情洋溢的孟加拉国教授,多年之后他因为率先倡导小额金融而获得2006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当时尤努斯名气并不大,但因为创立了给贫穷妇女提供贷款的乡村银行而吸引了经济圈人士的兴趣。萝夏内听说过尤努斯的成功故事,晚宴时不断向他讨教,他也兴致勃勃地谈论他在乡村银行的工作。这种切合实际的民间努力正是她渴望参与的,她决定放手一搏:她向世界银行辞职,写信给尤努斯,表示她想成为小额金融业者。尤努斯立刻送了她一张到孟加拉国的机票。她在当地待了十周,学习乡村银行的运作方式,然后回到拉合尔市成立了那个帮过扎伊尔玛的奇迹基金会。
一开始奇迹基金会似乎真的需要奇迹才有办法运作。巴基斯坦人告诉萝夏内,在巴基斯坦这种保守的国家,小额金融是不可能行得通的,因为妇女从来都不被允许借别人的钱。1996年夏天,她开始在贫穷家庭间搜寻客户,却发现妇女不愿意借钱,这让她大为震惊。“我们挨家挨户地拜访,想要说服妇女和我们建立信贷关系,”她回忆道。最后,萝夏内找到15名愿意借钱的女子,并给了她们每人4000卢比(49美元)。
萝夏内·扎法尔——奇迹基金会的创始人。
(拍摄:尼可拉斯)
萝夏内重用一名朝气蓬勃的巴基斯坦女子萨达妃·阿比德(Sadaffe Abid),她曾在霍山学院(Mount Holyoke College)攻读经济学。萝夏内和萨达妃是一对令人惊艳的姐妹花:受过良好教育、人脉广、穿着体面、容貌美丽。她们穿梭于贫穷村庄,在一般巴基斯坦人眼里简直就是电影明星,完全不像是一般人认为的银行业者。然而,即使她们能力突出,却还是碰了一鼻子灰,因为她们对于贫穷这个问题还缺乏详尽的认识。
“我们只有100个客户,其中30人欠债未还,”萨达妃回忆道。看重实务经验的萝夏内不断修正事业模式,并派萨达妃到一座贫穷村庄里担任分部经理,然而事实证明,即便是这么做都很困难。“没有人愿意租地方给我们,因为我们是非政府组织,而且职员全部是女性,”萨达妃说。此外,许多巴基斯坦人认为,有节操的未婚女子是不会离开父母家独自生活的,因此奇迹基金会的女性职员总是惹来白眼和皱眉。后来,萝夏内只得跟现实妥协,雇用男性担任分部经理——因为,要找到愿意前往贫穷村庄工作的妇女非常困难。
头几年,萝夏内和萨达妃一直在调整商业模式。为解决欠债不还这个大问题,她们每天都追踪贷款的偿还进度,放贷员也会进行客户信用贷款资格的基本调查:比如,她跟当地的杂货店买东西时是否赊账?她是否按时支付水电费?除了这些基本调查,这种模式主要还是靠贷给小规模的妇女团体来运行。一团有25名妇女,要是有任何一人倒账,她们全都要负责。也就是说,妇女们会自己筛选过滤合作伙伴,以免被拖后腿。
最后,奇迹基金会终于建立了一套体制,使得贷款几乎是100%偿还——如果借方不还,团体的其他成员也会帮着支付。这时奇迹基金会开始快速扩张,从2000年起,每年都增长一倍以上。
奇迹基金会还推出了人寿保险、健康保险及居家改善贷款。萝夏内希望,首先丈夫把房屋的法律所有权转移给妻子,然后再拨放居家改善贷款,但是在巴基斯坦,做成这件事需要855个步骤,花五年时间。基金会只能选择让丈夫签署文件,并让他们发誓永远不会把妻子逐出家门,就算离婚之后也不行。
萝夏内被选为早期的“阿育王伙伴”,与比尔·德雷顿携手合作,这让她有机会接触到来自全世界的社会企业家。到了2009年,奇迹基金会拥有1000名职员和30万名客户,并有望在2010年把客户发展到100万名。萝夏内培养了一组训练有素的女性经理人,她们制订训练计划,开设课程,让职员养成“高效率人士的七个习惯”。
奇迹基金会也设立银行,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只是提供贷款,也接受存款。人们通常以为小额金融处理的是贷款,但储蓄也许更为重要。不是所有的穷人都需要贷款,但是所有穷人都应该有机会使用储蓄账户。如果家庭积蓄是存放在妇女的名下,由妇女掌管,这会让她们在家庭决议中更有话语权。
该基金会内部的一项评估作了如下结论:在第三次借款之前,有34%的借方,其经济水平已经提升至巴基斯坦的贫困线以上了。一项民调发现,加入了借款计划后,54%的妇女表示丈夫对她们更加尊重,四成的妇女表示她们与丈夫对于金钱的争执变少。至于这个商业模式的可持续性如何,萝夏内简洁地说:“我们的报酬率是7。5%。”
小额金融虽然在亚洲地区特别成功,却依然不是完美的解决之道。据研究,女性的微型事业比男性的成长得慢,因为女性同时要处理家务和照顾孩子——这些限制也让女性经营的事业难以朝更大规模发展。
此外,小额金融在非洲的效果远不如在亚洲,可能是因为这在非洲算是新概念,模式还没有调整好;或是因为在非洲,人口多分布在乡村,比较分散;或是因为非洲的经济大环境增长得较为缓慢,因此投资机会比较少。健康不佳、艾滋病、疟疾及分娩导致的意外死亡,也会造成贷款拖欠从而逐渐破坏既定模式。此外,所谓的“小额”指的是贷款额度,并不是利率。申请小额贷款其实费用高昂,借方往往必须支付20%或30%的年利率——跟当地商业贷款比起来算是廉价,但是对美国人或欧洲人来说这个利率却高得吓人。如果借方的投资项目有利可图,这样的利率还可以接受,但如果投资不当,借方就会债台高筑,情况比不借时还惨——据说参与奇迹基金会方案的妇女就曾经碰到这种事情。
“小额金融不是万灵丹,”萝夏内说,“你需要健康,你需要教育。要是我能当一天的总理,就会把所有资源投入教育。”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萝夏内和萨达妃一样横下心来,放弃国际金融领域的大好前途,然后跑到贫穷地区成立像奇迹基金会这样的机构。但绝对人人都可以加入她们的行列,借出小额贷款给扎伊尔玛这样的贫穷妇女。有意者可上。kiva。org网站看看。Kiva是一对年轻美国夫妇马特(Matt)和杰西卡·弗兰纳里(Jessica Flannery)的构想,他们是科技达人,去过乌干达,在那里见识了小额金融的效力。他们清楚,要是对借方能有了解,美国人就会愿意放贷,于是就想:为什么不通过网络来帮双方直接牵线呢?于是他们成立了Kiva。如果你去Kiva网站,就会看到世界各地想通过借款来经营小本生意的需求者。这些借贷者的信誉会先由当地的小额金融组织审查。
捐助者用信用卡把钱捐到Kiva的账户,然后浏览网站上的借方信息,斟酌把这笔钱借给谁。放贷额度最少是25美元。他们夫妇自己也在Kiva上放贷,借款人包括:萨摩亚一名卖煎饼的妇女,厄瓜多尔一名把部分居家改装成餐厅的单亲妈妈,以及巴拉圭一名制造家具的女性。
小额贷款的对象几乎都是女性,原因之一在于贫穷的最大受害者往往是女性。死亡数据显示,在饥荒和干旱时期,丧命的大多是女孩而非男孩。美国发展经济学家爱德华·米格尔(Edward Miguel)所进行的一项出色研究发现,在坦桑尼亚,极端自然灾害如旱灾或水灾出现时,没有收益的老妇因巫术而死亡的人数比平时增加了一倍(其他种类的谋杀没变,只有“巫婆”的死亡人数增加)。气候造成农作物歉收,人们的贫穷加剧——这时家人就会杀掉年老的“巫婆”,免得多一张嘴吃饭。
反贫穷计划以妇女为对象的另一原因,跟造成全球贫穷的一个不光彩的秘密有关:最为深重的苦难并不只是低收入造成的,还包括花钱不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