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八王乱:西晋那时的权谋诡计 >

第27章

八王乱:西晋那时的权谋诡计-第27章

小说: 八王乱:西晋那时的权谋诡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治书侍御史是汉代官名,晋朝依然在使用,职责是掌管律令。刘振的任务是看守监视太子,不过惠帝令刘振持节,按照晋朝法令,持节者可以杀无官位之人。当时太子已被废黜为庶人,所以在法理上,刘振有权将太子先斩后奏。
    为了立威,也为了试探世人的反应。贾皇后还让惠帝下诏:禁止百官相送太子,但是仍有不少东宫官吏,如太子洗马江统、潘滔,太子舍人杜蕤、鲁瑶、王敦等人连夜出城,洛阳城郊不许送,洛水不许送,他们就向北远走几十里,在洛水的支流伊水之滨,守在路边等车驾经过,望拜流涕。
    司隶校尉满奋闻讯,责令属下将这一干顶风作案的违禁者抓捕。
    可是抓人容易,处理起来就难了,太子蒙冤群情激奋,一不小心就是火上浇油,满奋觉得此事棘手,就把人往河南狱、洛阳狱里一送,把这个烫手山芋扔给了河南尹乐广和洛阳令曹摅。
    乐广在元康年间与王衍齐名,但与王衍的矫揉造作大不相同,乐广是个敦厚长者。他将送至河南狱的人悉数释放,属下都替他捏一把汗,乐广不以为意。
    另一部分被送到洛阳狱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曹摅其人也非凡品,他是个神探,对囚犯也很仁慈,曾被百姓称作“圣君”。只是这次案件非同小可,是公然违诏的重罪,曹摅不敢做主,只好暂将这些人收押。
    但此事已经在洛阳传开,江统、王敦等人因此获得了世人的普遍赞誉。贾谧的从事孙琰劝贾谧说:“之所以要将太子赶到许昌,是因为他有罪恶。现在有朝臣不惜违诏犯罪也要相送太子,如果治以重罪,反而正中他们下怀,向世人彰示太子能得人心,不如将他们释放。”
    贾谧觉得有理,于是让曹摅放人,乐广也没有受到任何追究。
    太子到许昌不久,儿子司马虨就不治身亡。这个小名“道文”的皇孙,去年得病,十二月病情加重,此后生母蒋氏被杀,随父亲被关进金墉城,后又辗转至许昌,始终不得医治,挨到永康元年元月丙子,终于断绝了呼吸。他短暂的一生还没来得及犯什么罪孽,唯一错误也许就是出生在了皇家。
    一月之间,太子丧母丧妻,又新罹丧子之痛,但是此时他还没有余力悲伤。太子给前太子妃王惠风写信陈述冤屈,希望位高权重的前岳父王衍良心发现,突然长出脊梁骨,替他昭雪。
    可是奇迹没有发生,王衍把这封信藏了起来,只当什么事都没发生过。直到三个月后贾氏倒台,他才羞羞答答地把这信拿给梁王司马肜看,以图与贾氏划清界限,不过那时太子已经死去。
    就当皇孙司马虨在许昌奄奄一息的时候,司马雅等人开始行动。
    赵王的愚昏在洛阳人尽皆知,这位王爷不识字,所有的往来公文、信函都委托给心腹孙秀处理。孙秀与王戎、王衍同乡,也是山东琅琊人,他的门第不高,所以仕族的起点只是琅琊小吏,不过此人善于钻营善于揣摩人心,后来机缘巧合做了赵王司马伦的属官,马上被引为心腹,赵王对他言听计从。
    直接找赵王是不明智的,如果这个老糊涂骤然听到劝他兵变,说不定立马翻脸将他绑了拖到贾皇后处邀功。好在赵王的脑子是长在孙秀肩膀上的,只要说动孙秀,就等于说动了赵王。
    而孙秀是经不起诱惑的,因为他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孙秀的门第决定了他的仕途只能到此为止,除非赵王忽然间飞黄腾达,他才可能附骥尾,攀上高官显职。
    眼下就是个绝佳的机会,于是孙秀与司马雅一拍即合。孙秀回头找到赵王,拿司马雅的原话吓唬他:“贾皇后凶妒无道,和贾谧等人共废太子。如今国家没有了嫡嗣,社稷将危,听说大臣们将起大事诛灭贾氏。大王你一向与贾氏、郭氏亲善,天下人都说太子被废黜,你也是知情者同谋者,一朝事起,祸事必定串联到大王你。为何不早做准备呢?”
    太子广受同情、群情激奋这是实情,坊间也有风声说有人要谋废贾皇后。赵王一听连孙秀都这么说,吓坏了,连问怎么办?
    怎么办?孙秀想了一会儿。史书如此猜测着孙秀的心理:“(孙)秀知太子聪明,若还东宫,将与贤人图政,量己必不得志。”自己亲身涉险,到头来替太子做嫁衣,这又何苦?孙秀一咬牙,想出一招借刀杀人的毒计,不仅贾皇后,连带太子一起消灭掉。
    孙秀如此替赵王分析形势:“太子为人刚烈不驯,无法用私情打动。大王你向来事奉贾后,舆论都认为你是贾氏党徒。如今即使真心实意替太子立功,太子念旧怨,必定不会加赏大王,反而他会认为大王是逼于形势,所以才出卖贾氏以求自保免罪。如此一来,大王一片赤诚反会加速灾祸的到来。”
    按孙秀所言,迎回太子不仅没有功劳,反而是自己往钢刀上撞,赵王听了连连点头,觉得十分有道理。
    孙秀继续说道:“贾后肯定是会害死太子才罢休的,不如暂缓行事,等太子一死,大王再以替太子报仇为借口,顺应人心废黜贾后,到时候大王铲除邪恶众望所归,富贵权势不可限量。”
    用太子与贾皇后的尸体来垫脚,踏进权力中枢的大门,这个主意太妙了,赵王击节叫好。
    主意既定,孙秀就四处煽风点火渲染民意,制造出天下汹汹要诛贾氏的假象,然后,孙秀再有意无意地将这些讯息透露给贾谧。
    孙秀的奸计最终得逞,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骂名,但仔细想来他所说的全是大实话,以赵王与他的处境,想要实现野心,除非贾皇后与太子都死光。
    其实不止是他们,所有在暗处觊觎大权的野心分子都盼着贾皇后与太子同归于尽。连孙秀都看出“贾皇后必杀太子”了,难道别人还看不出来?只是他们都很深沉,等着贾皇后螳螂捕蝉,自己则充当静默的黄雀。
    千夫所指无疾而终,太子的死是早已注定的,赵王与孙秀只是众多恶人中,机会最好,做得最出色一对而已。
    最可悲的也许就是司马雅等人,他们满腔忠诚,冒着灭族的风险四处活动想要救出太子,而实际结果却是他们正加速把太子往绝路上推。
    三、哀王孙
    永康元年注定是不平静的,连天相都频频示警。
    正月己卯,日食;二月丁酉,洛阳刮起罕见的大风,飞沙走石遮蔽日光,将白昼变成昏夜,铜驼街两旁的大树被拦腰折断;三月,洛阳以东百里的豫州尉氏下起了血雨,有妖星出现在南方天际。
    种种不祥之兆,令贾皇后焦躁不安。太子被废被软禁,竟然会激起如此强烈的反弹,大大出乎她的意料。看来蛮干这条路是行不通的,但是现在已经骑虎难下,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要镇压异己者就像在捕风搏影,因为对太子的同情、对贾皇后的反感并不以公开的形式出现在朝堂上,满堂公卿表面都驯化地服从着她的每一个决议;闲言碎语流传在坊间,出现在街头巷尾的家常话里,出现在茶余饭后的叹息声中。贾皇后在洛阳城内散布了不少眼线,他们反馈回这些令人不快的消息,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民意。
    仅仅是细杂的非议,并不能打动贾皇后,历来民意都不会让当权者喜闻乐见,当权者也不会把区区民意放在心上。但致命的是,这种愤愤不平的情绪似乎已经传染到宫中,有迹象显示禁军的中下层将领,特别是殿中禁军将领们正在密谋造反。
    这个消息才令贾皇后真正感到恐惧,没有谁比她更清楚禁军造反的威力。杨氏满门、卫氏满门、汝南王父子就是昔日禁军刀俎下的鱼肉,如今阴谋的味道又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但是源头在哪儿?
    习惯于躲在暗处使阴谋诡计的贾皇后生平第一次被阴谋诡计包围,这种草木皆兵的感觉令她手足无措。
    贾谧进宫来了,神情竟然也是惶恐不安。在太子被废黜前,他视太子为贾氏的唯一障碍,现在这个障碍被搬开了,贾谧发现贾氏不仅没有能够如事先想象的那样为所欲为,反而束手束脚。看不见的压力从四面八方涌来,就如夏季雷雨将至时黑云压城,让人产生大祸临头的感觉。
    贾谧对贾皇后说,最近贾府很不安宁,总有妖异作祟。前几天阳光明媚,突然平地里起了一阵妖风,把他的朝服刮上数百丈的高空,飘落在中丞台前;前日春雷震动贾府,把贾谧的卧室给劈了,而且正好是床的位置,把床帐轰个粉碎。
    这些都是凶兆啊!据说当年卫瓘家人做饭时,米粒掉在地上,全部变成田螺,爬出门远去,没多久卫家就遭罹了灭门惨祸。
    晋朝人还是蛮相信鬼神这一套的,贾皇后与贾谧面面相觑,彼此从眼中看到了不安。贾谧说,他得到消息,殿中禁军将要发动兵变,废贾皇后,复立太子。
    贾皇后大吃一惊,连贾谧都能发现苗头,看来此事假不了。
    那怎么办呢?彻查禁军?禁军将领有一千多号人,怎么查得清?万一处理不当,会不会激起哗变?
    贾谧大摇其头,说,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他们不是指望复立太子来谋取富贵么?索性让太子彻底消失,绝了他们的希望,也就安分了。
    如果贾皇后警觉,就应该感觉这事很蹊跷,贾谧不是贾皇后,没有那些多而长的触角,何以知道禁军要造反?
    贾后只要一问,就可以知道贾谧的消息来自其实赵王,只要再召赵王进宫一询问,以赵王的智商,想必逃不过贾皇后的鹰眼。那么政变就会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但此时的贾皇后心神大乱,无暇考虑许多,因此中了孙秀的借刀杀人计。
    永康元年三月癸未,黄门孙虑抱着个小坛子,从洛阳秘密赶到许昌。小坛子里面是太医令程据制成的“巴豆杏子丸”,巴豆可以“荡练五脏六腑,开通闭塞”,杏仁有“润肠通便”的功效,二药合一,会使人剧烈腹泻,脱水而死。贾皇后命令孙虑把药丸混入太子的饮食,造成太子突发痢疾,不治而亡的假象。
    到了许昌之后,孙虑发现这个任务难度很高。太子从被废黜,一直防备着有人下毒,所以一切食物都亲自动手煮食。孙虑找不到机会下手,就请监督太子的治书侍御史刘振帮忙。惠帝任命刘振“持节”,实际就是给予刘振杀太子的权力,当然刘振没那个胆量,但是他可以像看守对罪人一样,任意地摆布太子。
    刘振把太子的住所搬迁到别宫旁的死巷子里,封锁住出口,断绝食水。他想以此来逼迫太子食用孙虑等人提供的食物,可是计谋没有得逞,因为不断有人从墙外面传递食物给太子。如此耗了几天,太子还是生龙活虎。
    洛阳贾皇后那边不停在催促,孙虑终于失去了耐心,他带着卫兵冲进小巷,强逼太子服毒,太子抵死不从,孙虑作势要强灌,太子逃出户外,又躲进厕所,孙虑追进厕所,用手中石制药杵将太子活活砸死,太子临死前的惨叫传出数里远,闻者无不动容。
    太子时年二十三岁。
    孙虑等人搞出这么大动静,不可能没有地方官员的协助,当时主持许昌军政的是东中郎将王浚。此人出身太原王氏,父亲王沉是司徒王浑的堂兄。
    王沉是曹魏时期有名的变节之人,他擅长作文,年轻时深受魏主曹髦的宠信,被曹髦尊称为“文籍先生”。当年曹髦密谋袭击司马昭,召来心腹王沉一同商议,王沉却跑去向司马昭通风报信,因此被世人鄙视为不忠,但王沉不用顾忌这些闲言,他获得了实惠,从此深得司马氏信任。入晋之后,王沉正待飞黄腾达,可惜寿而不永,泰始二年就病死了。
    王浚是王沉唯一的儿子,可是一直被王沉所不齿,为什么呢?因为王浚是他擦枪走火造出来的私生子。当年有个赵姓佃户家的妇人出入王沉家,给王家打打杂,不知怎么的王沉就和这个妇女搞上关系,生下了王浚。本来这事无人知晓,现在可好,连儿子都有了,不是强奸就是通奸,铁证如山,所以王沉一辈子都痛恨这个儿子。
    王沉死时,王浚才十五岁,亲戚们共推王浚为嗣子,继承了父亲的博陵县公爵位。
    王浚的存在是太原王氏的一个笑柄,所以他一直被同族的人所轻视。从父王浑出将入相、从弟王济尚公主誉满天下,而王浚却始终无法靠近权力中枢。
    王浑、王济是齐王党人,王浚则投向了贾皇后,害死太子之后,王浚被任命为宁北将军、青州刺史,后来又转为宁朔将军、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因为远离中枢,所以王浚没有遭到清算,后来风云际会,此人成为晋末割据一方的实权人物,在八王之乱后期,王浚成为左右政局的重要人物,容后再表。
    太子在许昌薨逝的消息传回洛阳,痛心疾首者不在少数,暗中弹冠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