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

第55章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第55章

小说: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顺军港;大连商港国际化;并同意“苏联(在东北)的特别利益,应予保障”。协定亦保证外蒙古维持现状——换句话说,在苏联控制下维持名义上的独立。至于中国,协定规定中国“应保持在东北之完整主权”。此外斯大林同意,有关外蒙古、旅顺、大连和中东、南满铁路的条款“需要蒋介石委员长的同意”。这将透过中苏签署友好同盟条约的方式达成①。

  ① 同上注,p。249。

  斯大林也获得三强发表声明,表示苏联政府(关于中国)的要求“应确实在击败日本后被履行”。换句话说,蒋介石是被逼着赞同他不知情的决定。罗斯福也同意,在苏联25个师兵力于“3、4个月内”完成调动到东方之前,先不告诉蒋此一秘密协议①。

  ① Harry Harding(何汉理)and Yuan Ming; eds。; Sino…American Relations; 1945…1955 (Wilmington; Del。: SR Books; 1989); p。67; Robert E。Sherwood; Roosevelt and Hopkins (1948; New York: Bantam Books; 1950); vol。2; p。511。

  会议一结束,斯大林就告诉毛泽东:苏联红军要来了!毛立刻发电报到重庆给周恩来,要他停止赫尔利所调停的国共会谈,立即返回延安①。毛并号召全体党员准备向美、蒋发动浴血奋战。

  ① Sheng(盛慕真); Battling Western Imperialism; p。93。 盛慕真引用毛泽东1949年2月3日给周恩来的电报,毛提到斯大林将和罗斯福、丘吉尔会面。盛从这里合理地认为,斯大林已传话给毛,告诉他即将要进行三巨头会议。

  罗斯福在雅尔达同意这些影响到中国的秘密条件时,觉得他有把握“和蒋介石把事情讲明白”。此外,他已十分疲惫,急着避免更多争吵。关键的假设是,苏联预备(甚至渴望)在战后以“正常国家”的地位与世界合作,不再是决心创造意识形态卫星帝国的革命国家①。

  ① 同上注,p。94;Sherwood; Roosevelt and Hopkins; pp。512; 516; Feis; China Tangle; p。240。

  二月间,雅尔达会议消息公布——当然秘密协定不会公布——之后,蒋相当疑惧恐怕“尚有难言之内容”。但是就跟过去和三强打交道时一样,他也束手无策——除非他使出撑不住、要垮了的绝招①。不过国内方面,情势还不错,没多久魏德迈就呈报给蒋7、8月间对日军发动攻势的计划。这位美国将领不仅对抗日作战乐观,对处理中共也相当乐观。隔了 一个月,他向华府联合参谋本部报告说,他觉得“只要给蒋的政府相当小的援助”,就可扑灭中共作乱②。赫尔利也认为中共的军事力量被过分夸大。赫、魏的见解也助长了蒋对战后局势的审慎乐观。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February 21; 1945; box 44; folder 3。

  ② Romanus and Sunderland; Time Runs Out; p。338。

  可是才不久,委员长和赫尔利就都听到中国在黑海会议遭出卖的消息,赫决定飞回华府査明真相。启程前,蒋拜托他向罗斯福保证,不论中共怎么做,中央政府仍决定遵守承诺召开国民大会,建立宪政。关于苏联,他认为只要美国采取强硬立场反对苏联干预中国,则俄国人“在供应中共武器之前必将三思”。

  谣言继续传个不停,指称雅尔达会议有某种秘密协议;经过大力施压之后,蒋派驻华府的大使魏道明终于见到罗斯福,罗承认确有秘密协议,但只让魏看部分纪录。蒋一读到大使的报告,第一反应是“痛愤”,“雅尔达果已卖华乎……则此次抗倭战争之理想,恐成梦幻矣。”①让蒋痛苦的不是在东北退让这些事情,因为在未来一年,他还愿意在这个地区给斯大林更多退让呢!让蒋难堪的是,这些盎格鲁撒克逊人竟自认有权把中国的主权让渡掉!对他、对中国,这不啻是极大的侮辱。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March 15; 1945; box 44; folder 4。

  然而蒋也很快就理解到,除了接受既成事实别无选择。因此,收到这个晴天霹雳之后,他第一个决定是请华府接见其外交部长宋子文,以征求罗斯福总统对双方处理苏联与中共事宜的“共同策略”之意见。白宫拒绝所请(又一次侮辱)。但是几天后,蒋接到斯大林的传话,建议订个日期让宋子文到莫斯科和莫洛托夫会面①。

  ① Feis; China Tangle; p。278。

  赫尔利回到华府后马上赶到白宫,罗斯福的身体状况吓坏了他。罗的“皮肤彷彿贴在颊骨上”。罗否认中国在雅尔达遭到出卖,但是经过好几次谈话后,罗同意让赫仔细瞧瞧完整的雅尔达秘密档案。赫尔利读完之后,惊愕得不得了。他觉得在中国权益上的这些让步,严重抵触大西洋宪章中领土调整必须符合相关人民意愿的原则。罗斯福的罪恶感被唤醒,他说他了解赫尔利的考量。事实上罗斯福和华府其他高阶官员也在重新思考雅尔达协定和美苏整体关系,莫斯科在波兰强悍树立共产党政府之举,尤其令人不安。哈里曼在他那位机灵副手肯楠(George Kennan)的影响下,才慢半拍地警告说斯大林的目标是“建立极权主义”①。

  ① Don Lohbeck; Patirck J。Hurley (Chicago: Henry Regnery Company; 1956); pp。372…377。

  同时,赫尔利读到国务院2月27日的一份文件,建议如果美军在中国沿海登陆,美军应把中共武装起来;又说中国未必要在委员长领导下统一起来。赫尔利很气,这份文件起草过程竟没征询他的意见。他指控这些建议违背总统的政策。他又跑去见卧病的总统,罗也同意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就是支持蒋的政府。罗斯福对赫尔利的信赖,远远大过他对国务院或战争部的信赖。但是,罗又告诉赫:“现在,请你尽量宽容(中共),多说好话……别把武装部队可能和平统一的基础毁掉了。”①4月2日,赫尔利在华府举行记者会。根据和罗斯福谈话的内容,他宣布美国对中国唯一承认、支持的是中央政府。几天后,当赫尔利前往欧洲和盟国领袖咨商对华政策之际,毛泽东下令发动宣传抨击“美帝国主义”②。赫尔利拜访唐宁街10号时,和邱吉尔意见相左;邱认为美国的对华政策是“大美国幻觉”,但他答应支持③。

  ① Feis; China Tangle; p。277。

  ② Liberation Daily(《解放日报》),April 9; 1945。

  ③ Lohbeck; Hurley; p。370。

  4月13日下午6点钟,蒋正在官邸庭院散步,一名副官快步趋前转呈外交部急电:罗斯福总统因脑溢血病逝。开罗会议、对史迪威的要求、雅尔达等等之后,蒋对罗斯福虔诚的敬意已消褪,但他依然尊敬这位美国领袖,他和蒋同样怀抱中国可以做为大国、与美国缔盟的大梦。因此,蒋担心罗一撒手人寰,美国政策“恐将受英之操纵”。他不晓得杜鲁门是否是个“真诚”的人①。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April 13; 1945; box 44; folder 5。

  尽管赫尔利和派驻在重庆的美国外交官对蒋的观感大不相同,他却和他们一样坚信中共不是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因此斯大林不会特别属意让中共夺得中国政权。赫尔利在莫斯科经过一系列会议之后,很高兴地向新任美国总统报告,斯大林和莫洛托夫已同意完全支持美国的对华政策,包括中国的武装部队全都统一纳入蒋介石领导之下。

  当年春天,蒋召开宪政实施协进会初次会议。他在一项重要的公开演讲中宣称,“深觉历史未来之裁判者,决不愿陷国家于内战。”①他向委员会保证,国民党会把“最高权力”还给人民,但只能透过国民大会行使之。同时,他说,国民党将愿意接纳其他政党加入政府。回到1月间,周恩来曾经原则同意召开筹备委员会,但现在他火速送信到重庆并传话给赫尔利,抱怨蒋片面宣布未来的政治蓝图。周指责蒋的宣布“意在误导,企图分裂中国,搞一党专政”②。

  ① White Paper; p。83。

  ② 同上注,pp。84…85;Feis; China Tangle; p。276。

  国民党也召开了它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是1938年以来的第一次)。想到战胜日本指日可待,与会党代表皆十分兴奋,蒋的政敌即使未必高兴,也愿意接受他的领导。他提出的决议案在大会迅速通过:颁令停止训政;支持通过新法律,允许所有政党皆获合法地位;主张多党制、直接选举地方及设立省议会,所有成年公民不分教育、财力都有投票权。党代表们决定在11月召开制宪国民代表大会,把这些条款统统纳入这部民主宪法。国民党六大呈现改革色彩,也十分民主。例如,它宣布党已决定降低农地地租、解决土地租赁和地价税问题的措施,并且要实施性教育和每天工时8小时的制度。然而,蒋同时也确认大会所选出的行政与监督委员会,不会让民主化过程脱离他的控制①。某些国民党大老如桂系白崇喜,主张剿灭共党之后才实施宪政②。他们警告说,只要中共控制大片国土和人民,就不可能举行自由、直接的选举③。蒋承认个中风险不小,但觉得和美、苏亟需建立良好关系,也只能努力去做。他自己心里说不定认为他有足够的余裕、人望和力量在政治自由化阶段掌控住大局。改善一般中国人民的生活也符合他的政治价值和利益。他与中国的资本家并无深厚关系或牵羁,同样的,对地主仕绅也没有强烈的认同。因此,他很可能认真地支持六大对土地改革的口头承诺。甚且六大期间,各方抨击党政军贪渎无能,他也统统包容,因为他也认同这些抱怨。

  ① White Paper; pp。268…270。

  ② 郭廷以编,《白崇禧先生访问记录》,上下二册(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丛书,1984),p。475。

  ③ 同上注,pp。475…478。

  六大会上,蒋介石长子经国领导的青年团成员,对党政内部贪腐之抨击尤其猛烈①。毫无疑问, 蒋氏父子批准这些攻击,认为开放接受批评,会让蒋宣称民主即将到来及其可能的效应带来可信度。可是,外国记者和独立的中国记者却把这种坦诚做法解读为贪渎横行的证据。

  ① Jonathan D。Spence(史景迁),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 (New York: W。W。Norton; 1990); p。482。

  委员长此时亦决定解散国军部队的政工部门。有一部分是针对美方的批评做此回应,也因为政工摆明了与蒋的要求有冲突——他要求在新的国共协议中,中国只会有一支不涉政治的军队,即国军或中央军。而要把军队去政治化,毛泽东当然不肯,即便只是象征性动作。次月,当他在延安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党代表大会时,毛可和蒋不一样,完全没听到对中共的党政军或政策的批评①。中共新的党纲反而使权力越来越集中②。

  ① Joseph J。Heinlein; 〃Political Warfare: The Chinese Nationalist Model;〃 Ph。D。diss。; American University; 1974; p。482; White Paper; p。101。

  ② Conrad Brandt; Benjamin Swartz(史华慈),and John K。Fairbank(费正清),A Documentary History of Chinese Communism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p。419; Feis; China Tangle; pp。290…291。

  一

  “一号作战”后,魏德迈拟定计划要夺回湖南、广西的粮仓,并进而攻占广州、香港等若干沿海港口,遂下令在武汉西北新建基地供14航空队起降。到了1945年春天,长城以南日军高达105万人,日本驻华派遣军司令官冈村宁次将军企图进攻湖北省先发制人①。在魏德迈率领下,蒋部署67个师共60万大军,并以200架14航空队战斗轰炸机做后援。3个月后,国军击退日军进击,证明“有好的指挥官、现代武器和车辆,以及稳定供应粮食和弹药”,以及人数上的优势,国军也可成功击败日本多个师团的大规模部队。蒋一度未通知魏德迈就下达命令给负责指挥国军部队的何应钦。当魏德迈强烈但不失敬意地反对时,蒋就跟过去面对史迪威非难时一样,解释说他只是给何应钦出出主意。但此后,蒋再也没有干预前敌指挥。根据魏德迈的说法,蒋若遇上“蜂蜜而非酸醋”,“就会很乐意接受他只是计划里的旁观者”②。

  ① Romanus and Sunderland; Time Runs Out; pp。350…352; Hsi…sheng Ch'i; 〃The Military Dimension; 1942…1945;〃 in James C。Hsiung(熊玠)and Steven I。Levine; China's Bitter Victory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