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

第35章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第35章

小说: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氏夫妇回到重庆之后,立刻和这位中国战区参谋长进行第一次正式讨论。一见面,蒋先请史迪威叙述他的在华职责,但是他注意到史迪威没提到参谋长这个职位。蒋问:“你是不是我的参谋长?”史迪威答说:“是的,我是阁下的参谋长,直接受您的指挥。”谈到当前的缅甸问题,蒋说他受够了英国的无心作战,很怀疑他们的动机。但是在缅甸境内及边境的国军部队,正在等候史迪威的指挥。史迪威感到有些惊讶,因为蒋竟然真的把中国精锐部队的指挥权交给他①。

  ① 蒋1942年3月5日和史迪威会谈的中文摘要,秦孝仪,《大事长编》卷五,p。1872。

  'p style=〃text…indent:0em〃''img src=〃images/145126651389。jpg〃/''/p'

  史迪威与蒋介石、宋美龄的貌合神离,蒋介石成了酸醋乔口中的“花生米”

  3月9日,委员长和夫人举行晚宴招待史迪威。出席贵宾有空军指挥官陈纳德,以及两位桂系将领白崇喜和李宗仁;史迪威觉得李、白看来是“好人”。晚宴后,在2小时针对缅甸总体战略的讨论中,蒋提出以撤守瓦城(Mandalay)为主轴的计划。史迪威同意必须守住瓦城,但强调“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仰光”。他建议在仰光北方的锡唐河流域采取攻势,切断南方的日军,拆散敌军,然后重新拿下首都。蒋认为史迪威的构想太危险,但壮志可佩;他没有直接拒绝光复仰光,以开通滇缅公路仰赖的港口和铁路为目标。为了表示对史迪威充分信赖,蒋说他当天夜里将会发电报给罗斯福,请罗斯福转告邱吉尔,史迪威必须拥有在缅甸的盟军全部指挥权,包括对英国部队的指挥权——否则,中国部队就会撤离①。

  ① 秦孝仪,《大事长编》卷五,p。1872。

  这是他们密切关系的好的开始。宋美龄“兴致高昂、喋喋不休”。她挽着史迪威和陈纳德,走到庭园散步、谈话。她说,她很高兴中国终于“有两位美国军事领袖相助”。史迪威觉得宋美龄在盘算些什么,但是他喜欢她,认为她“直接、有力、精力充沛、爱好权力、喜欢出风头和被奉承……随时可以施展魅力……是个(潜在的)重要盟友,往往能影响她丈夫走上正确的路线上”。蒋就寝前,拍电报给宋子文,要他尽速谒见罗斯福,要求他促成史迪威接掌缅甸全境英军和国军部队①。

  ① Stillwell; Papers; pp。94…95。

  史迪威第二天去见蒋时,委员长情绪依然十分高昂。他花了很长时间,从容地向新任参谋长讲述了解中国士卒脾气和缺陷的重要性。1942年时,一个标准的中国师,兵员约在7000至9000人之间,但步枪火力最多罕有超过3000枝,加上几百挺轻机关枪,30、40挺中型机关枪,以及少许3英寸的臼炮。除了少数小口径的反坦克炮之外,一般的师团并没有配炮兵队。每个师的讯号兵都少得可怜,仅有1、2辆汽车,或许半打卡车,以及几百匹营养不良的骡马。器材、武器、弹药来源各不相同,零件无法共用。一般而言,营养不良的兵员有一半,而且一名医生平均要照顾数千人;许多人因病亡故①。

  ① Field Marshall Viscount Slim; Defeat into Victory: Battling Japan in Burma and India; 1942…1945 (New York: Cooper Square Press; 2000); p。17; Zhang Ruide(张瑞德),〃The Central Army from Whampoa to 1949;〃 in A Military History of China; ed。 David Graff(葛德威)and Robin Hiphem (Boulder; Colo。: Westview; 2002); pp。201…210。

  接下来,蒋把话题转到当前重要的作战问题——缅甸。蒋对前一天夜里的讨论已经动摇了。他回到最初的观点,觉得仰光已经失守,此时若要设法收复,风险很大,因为日本在海上、空中,甚至可能连地面都掌优势兵力。这次谈话的完整誊本被送交给在华府的宋子文。底下是蒋对史就此一议题谈话的摘要版,史迪威礼貌地听着:

  日军掌握了空中和海上优势,也拥有坦克和大炮,使得光复仰光很困难。第5军、第6军是国军的精锐部队。他们的伤亡会有很严重的后果。因此,这些部队不能被打垮,是十分重要的……在缅甸的上上之策就是在瓦城坚守东西防线。国军应部署在瓦城郊外,等候日军进攻当地英国部队。然后,国军或许可猛扑敌军。以目前缅甸的态势看来,发动攻势应该不是指导方针。①

  ① 给宋子文之电报,有提到蒋介石、史迪威3月10日谈话译本,T。V。Soong Papers; box 61; folder 11。

  史迪威尊敬地听完后,向蒋报告:“我非常感谢您如此坦诚的一席话。您可以放心,我会非常重视您所告诉我的话,您大可放心。我明白我需要认识、了解中国人的心理。您很大方地把缅甸国军部队交给我指挥……我会尽全力执行您的命令。”然而,会谈结束后,史迪威在日记写下,他的计划不变:“全力光复仰光;光复不成,才退守瓦城。”①

  ① Romanus and Sunderland; Stilwell's Mission; p。97。

  史迪威要在仰光北方150英里的同古抗击日军,然后全面反攻夺回仰光。当他和蒋讨论战术、战略和部队相互关系时,深刻的差异明显地分隔着两人。打从早年驻华就不喜欢蒋的史迪威,开始在日记、在其他美国人面前称呼蒋作“花生米”。蒋也不高兴这个老美趾高气昂的态度,以及越来越卤莽的过分自信。史迪威才刚到任两个星期,就已大力挑战了委员长的判断,对如何部署中国最精锐的两个军团,坚持己见。

  同时,罗斯福也不太愿意就缅甸英军指挥权议题去劝说邱吉尔,毕竟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军亚历山大元帅(Harold Alexander)访问重庆之后,蒋也同意由亚历山大全盘指挥缅境作战。蒋夫人递信给史迪威告诉他这个决定。如此传递攸关国家大事的机密资讯,实在不寻常,但也反映出她非常希望与史迪威建立特殊关系①。

  ① Frank Dorn; Walkout with Stilwell (New York: Thomas Y。 Crowell; 1971) pp。71…72。

  魏菲尔已经向亚历山大报告过,他非常怀疑他如何能够守住缅甸。蒋也担心日军远比史迪威想像中强大。他认为,日军在缅甸南部及邻接的泰国,兵力已经增加一倍。日军在仰光地区有将近500架军机,而飞虎队只剩下42架堪用的飞机。再者,日本海军现已掌控了整个孟加拉湾①。鉴于日军明显享有海、空优势,英军又仓皇撤退,此时此刻守势战略似乎很合理。不过史迪威仍坚持采取攻势。

  ① Romanus and Sunderland; Stilwell's Mission; p。100。

  日子一天天过去,蒋越来越担心史迪威的欠缺经验及脾气,以致夜不成眠。他冒风险把精锐部队交付给一个很快就不能信赖的人,而且此人从未实际带兵作战,也没规划或执行过真正的多个师级部队的作战①。蒋觉得史迪威似乎浑然不知有被敌军围困的危险。宋美龄不隐藏她对采取攻势的偏爱,私下告诉史迪威“坚持下去”,反正一旦开战,蒋不愿意也不行,所以他完全可以放手去做②。史迪威觉得他必须赌这一把,好向罗斯福展示他认真要在战争中扮演重要、合作的角色。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March 20; 1942; boxe 42; folder 8。

  ② Stillwell; Papers; p。82。

  3月19日,日军在同古攻击国军第200师,这是国军唯一一个可以完全靠卡车移动的部队。双方鏖战12天,所有的报导转述都称这支中国部队英勇奋战。史迪威3月22日抵达前线,接下直接指挥权①。3月30日,火力、兵员都明显不如人的第200师,毫发无伤地退出几乎已被包围的城市,同时右翼的英、印部队则退往伊洛瓦底江流域。第5军军长杜聿明一度用尽各种藉口,不回应史迪威要他以5个团的兵力进攻日军的命令。后来杜聿明提出报告解释有一次他不肯进攻某城镇,是因为镇上有平民。

  ① 同上注。

  委员长不改旧习,在交战中不时直接下达命令或“建议”给师长。史迪威将初步的挫败归罪于蒋的“干预”,飞回重庆。次日,他冲进蒋的办公室,直接开门见山,控诉中国将领不服从他的命令①。他说,他对这些军官没有信心,不干了。蒋表现得十分震惊,答应改正这个情况。史迪威在日记里记下,这些中国军官对他不尊重、不服从,都是源自“最高阶层”。他也承认,“公道地说,要他们把重要地区的几团兵力交付给一个他们既不认识、也没太多信心的天杀的老外,着实不容易。”②他此后再没有记下如此深入的观察。

  ① Romanus and Sunderland; Stilwell's Mission; pp。106…109。

  ② Stillwell; Papers; p。93。

  同时,蒋也很惊讶截至目前为止,史迪威都没上呈任何有关缅甸军事行动的报告,而且“只因为有个师长不肯听命攻打缅甸的一个城镇”,就丢下指挥责任回到重庆。蒋写下,国军在缅甸再怎么牺牲,也不可能有助战局,但既然中国是盟国一员,“唯有照预定方针进行,以待时局之转移而已。”①

  ① Chiang Diaries; Hoover; April 1; 1942; box 42; folder 9。

  蒋和太太商量如何处理史迪威。宋美龄依然认为史是个能干的军事领袖。在她看来,他的直接和粗俗正是典型的老美脾气,还满得她喜欢的。打一开始她就知道她丈夫和这位老美性格差异极大。但是,维持委员长和罗斯福关系良好,是她的第一优先。她认为不论史迪威是怎么样的个性,都必须设法容忍让关系维持下去。他是罗斯福派到中国的人,而且中美关系对每件事都很重要。她告诉她丈夫,“与大局相比”,史迪威的问题“就小得多了”①。她奉劝“介兄”要怀柔,他接受了这个建议。

  ① 2003年7月26日,王冀在华府受访。

  次日,史迪威到重庆郊外蒋委员长的黄山寓邸见蒋。蒋告诉史迪威,要派罗卓英中将到缅甸,担任史的执行官。以后史迪威把命令下达给罗,罗会再下达给国军指挥官。此外,委员长又说他会亲自前往缅甸,告诉各级将领,史迪威是他们的上司,并拥有完全的权力。会后,史迪威恢复乐观。他喜欢罗卓英。虽然他认为蒋“精神不稳定”,被马屁精、寄生虫包围,不过仍在在日记写下,委员长“坚决有力,而且有心继续抗战”①。

  ① Stilwell; Papers; pp。93;94; 1942年4月2日,秦孝仪,《大事长编》,p。1891。

  史迪威4月5日回到前线。跟他同机的有委员长、宋美龄和“时代生活公司”发行人鲁斯。到了腊戍,一行人获悉中、英部队已撤出同古,英军往伊洛瓦底江上游撤退,国军则穿越锡唐河流域后撤。史迪威提议在平蛮(Pyinmana)布下陷阱,把敌军诱入,然后他将在当地发动反攻。如果计划失败,盟军就退守瓦城。蒋“明白地”告诉杜聿明,史迪威是他们的头儿,有权升迁、革除、惩罚任何一位远征军的军官。接着蒋、史、杜、罗等人开始规划史所主张的“决战”。蒋把自己的作战计划交给史迪威——史迪威认为“还不就是那一套”,“但不算太坏”。史迪威也检阅了国军部队,形容他们是“长得不错的一伙士兵”①。

  ① Stilwell; Papers; p。97。

  第5军已撤退到平蛮附近史迪威指定的某地,日军果如史迪威所料,也往北追击。但是,英国人深怕他们的印度、缅甸部队会被包围,已经撤离国军右翼的阵地。4月12日,由维吉尼亚军校毕业生孙立人率领的、国军最优秀的新38师,奉史迪威之命从瓦城向南移动。蒋获悉国军右翼暴露,急电史迪威:“绝对不允许”在平蛮逗留。史迪威形容他的统帅下达的这道命令“狗屁不通”,继续准备他的反攻作战。但是,4月18日,由陆军元帅史林(William Slim)率领通晓数种语言的缅甸第一师,在仁安羌(Yenangyaung)油田遭到包围,国军防线西侧出现60英里的空隙。史迪威在凌晨3点钟被叫醒,急令部署在国军东侧的第200师以及新38师的一个团,急往驰援。史迪威明白他的反攻计划如今已完全不可能,下令96师往北撤到平蛮①。

  ① 同上注,pp。97; 99;蒋1942年4月15日给罗仲英的指示。T。V。Soong Papers; box 61; folder 2。 据史迪威说,蒋建议犒赏每一班士兵一颗西瓜,以示激励。

  杜聿明显然是反对驰援英军,故意拖延派出第200师;直到4月21日晚间才赶到仁安羌,此时孙立人的新38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