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里子与面子-第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草原人民豪爽好客,到了蒙古包里没一会儿就被连着哈达的酒碗灌下去了三碗之多,他唱歌我就要喝酒。三碗之后猛然醒过来,问:我唱歌,你喝不喝?得到肯定答复之后,我连唱三首,其怪遂绝。
其实一直到现在我最佩服的一位是个从来不喝酒的人,他曾经端着一杯红酒去敬酒,回来以后一口没喝,而被敬的人分别都喝了好几杯。这应该算是最高的酒桌智慧。但此君的智慧没有圆满,回来后居然夸耀自己的忽悠手艺,然后他就悲剧了。得瑟是没有好处的。
人性经不起试探
总是有女大学生被包养的传说,这个传说大约是有几分真实的,但是不是像有人想象的那么多、那么龌龊。但这个传说到底有几分真实,前几天几个北师大的女生做了一个实验,她们在论坛上发帖求包养,标明了兴趣爱好年龄之类的事情,并且留下了电话号码。看来这个实验还是挺成功的,这些天里有十几个询价的短信。
据这几个大一的女生说,她们只是对这个社会不太了解,“媒体经常报道一些女大学生因为贫穷等原因开始慢慢堕落,想了解一下是否真的容易受社会诱惑,于是发帖”。这算是某种钓鱼的行为,不知道通过这种实验,她们对于社会与人性了解了多少。如果就是好玩儿也就罢了,但由此要是引发了她们对于社会、人性的某种过于阴暗的想法,恐怕这个实验就算是把自己给害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人性的底线是轻易试探不得的。《圣经》有言:不要试探你的神。神是不可以轻易试探的,人性也同样不可以轻易试探,因为这东西包含的意义太广泛了,表现的形式也很多样,轻易地试探其底线,又是利用网络这种大面积众所周知的宣传手段,必然会让最不堪的那一面呈现在自己的眼前,而那并非是人性的全部,只是一种广泛宣传之下的沉渣泛起。
但这种沉渣泛起还是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包养女大学生这种传说能够成为某种社会真相,除了确实有个别情况是真实事件之外,也算符合了社会大众对于很多社会事件的想象。在很多人看来,这个社会已经到了为了不付出努力而得到好的生活,可以随时出卖自己的程度,在这个大背景之下,女大学生当然有可能被包养。任何一个严肃的、有理性的人都不会这么看,但这个符合大众希望认知的事实。
著名的记者闾丘露薇说过,我们不能凭借印象来批评。这句话放在这里也同样适用。有时候对于社会的想象变成了论据,在并没有多少事实支撑的状态下,得到了一个自己所希望的结论。这种事情放大起来是相当可怕的。比如说邵阳的沉船事件里,网络传说有60个孩子死亡,与官方数字大相径庭。但如果我们看到那种船就会知道,即使超载也不会装够60人,哪怕是孩子。可就是有人用超载数倍的汽车、火车作为例子说事儿,完全不顾那种船并没有一个结实的船舱、所以不能玩命儿往里塞人而不掉下水这个事实。
凭借印象试探人性与社会有时候是有用的,这也是为什么常识如此珍贵的原因。但常识的取得必然需要一些专门的知识,然后才能形成一种正常的社会印象,进而用这种尽量不跑偏的常识来观察社会。
回到这件事上,在这样轻率的实验当中,真正打算包养大学生的有几个?接到十余条这样的短信,有多少只是为了好奇?如果把这种好奇、凑热闹的都删除,你能肯定的又有几个?而浏览过这个帖子的人有多少?这几个占了多少的比例?作为一个实验,这并非是在实验人性的善恶,而是给了自己一个搞晕自己的机会。
年轻的时候就把自己的道德底线定得太高不好,一个是生活会太艰难,二是还不知道世界其实很复杂,对错没有那么简单。这话的意思不是说让人无恶不作,而是在某些时候保持基本的底线与良知即可,并不需要像这种钓鱼实验一样,深刻体会人性的恶,从而变得似乎是看透一切。其实有句话我没说,很多年轻人在高道德标准的教育下,通过这种形式了解了最恶的一方面之后,那种幻灭感与虚无感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伤害。
君子与小人
我一个朋友去新疆参加某民族节日,按照他回来以后的说法,那节日没劲透了,跟各地整的那些各种神头怪脸的节日没什么区别,甚至因为地方偏僻,连规模都没多大,就是一些穿民族服饰的小姑娘在城门跳了一会儿舞就结束了,感觉很对不起自己的飞机票钱。既然到了平日很少有机会去的地方,还是应该去看看风景。这个小城有个公园,风景颇不恶,于是该朋友就走了进去。公园里有个小湖,像所有类似的公园一样,有船可以出租。虽然一个大男人自己在湖上泛舟是件很奇怪的事,但没事可做的时候,也不妨作为选择之一。
等到读完租船须知以后,该朋友直接就笑翻了。这个规定云:租船每个小时需要十元,如果晚还半个小时将收三元,不足半个小时按照半个小时计算。该朋友马上找到管理员跟他算了一笔账:如果他只租一个小时的船,但实际划了两个小时才回来的话,那他只需要付十六元就可以了,比他正经租两个小时的船便宜了四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管理员张口结舌看着他半天,嘴里蹦出一句话:“你关内人吧?只有你们才有这种心眼儿。”(他们那里把内地人称为关内人)朋友说:“既然是制定规章制度,有这样的漏洞总是不好的吧?”管理员:“如果没有你这样的人,要规章制度干什么用呢?”按照我的这位朋友的说法,他当时就“惭且退”,觉得自己想这么多是件很不好的事情,尤其是为关内丢人了,让人觉得关内人都是狡猾的狐狸,专门钻这种空子。
回来以后,这位朋友发表的感慨是这样的:他碰上一位维吾尔族版庄子。而且通过当地吃饭结账是自己报数等事情他得出一个结论,“大脑皮层的进化,源于欺骗——欺骗对手,欺骗同伴,以达成个体利益的最大化”。也就是说,智力的进化是建立在欺骗的基础上的。没有牛虻,牛尾巴就不会摇;没有骗子,大众的智力也就不会进步。只要你一动脑筋,想达成某个愿望,你就是在盘算怎么骗人——大脑长出来,就是干这个的。但人是群居性动物,他天生需要别人。因此,每一次盘算都是一道多元方程:F(x)算是个人利益的话,你得考虑多个变量——别人、群体、社会什么的。此外,你还要在个人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之间、战略利益和战术利益之间求得平衡。列入算计的变量越多,得出的结果对你越有利。
最重要的是,这位朋友从经济学出发,推导出另外一个结论:诚信不诚信的,和道德不道德的完全扯不上。这只是个经济学的成本问题。对每一个人来说,不诚信才是常态,诚信才是变态。关于诚信的认真思考不应该是“某人为什么不诚信”,而应该是“某人为什么要诚信”才对。
按说这个观点确实有他的道理,从成本核算的角度来说,当诚信的成本太高而不诚信又能得到很大利益的时候,在社会这个层面上,没人喜欢诚信待人。因为即使某人并不喜欢骗人,但当诚信的成本已经高到危及生存的时候,大多数人就会选择放弃诚信。
但这个故事其实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即诚信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如何降低诚信的成本,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何提高欺骗的成本。
我们知道,这位维吾尔族管理员说“如果没有你这样的人,要规章制度干什么用”的时候,其实是隐含了一个前提的。就是他把规章制度看做一种防君子不防小人的东西。规则有两种含义,一种是规定大家做事情应该遵守的程序;一种是告诉大家什么是不能做的,做了会有什么后果。第一种不消说,那是一种共同生活的程序,第二种倒是可以说说。
如果一个社会中大家都是君子,第二种规则根本就不需要,而既然需要第二种规则,就证明这个世界上即使君子是大多数,也还是有小人。根据我这位朋友的结论,人类的进化史其实就是在欺骗中提高智力的过程,把大家都想象成君子固然离事实很远,就是把大多数人都定义成君子,恐怕也不是事实真相。
事实真相其实很简单。人是群居的动物,如果大家都骗来骗去而没有惩罚措施,我们的社会没有形成就会瓦解了,甚至在我们的祖先还在非洲大草原上的时候,就会被其他食肉动物吃个干净。所以,在用欺骗提高智力的同时,也用智力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后就形成了规则。按照某些现代人类学家的说法,我们之所以能进化到这个地步,是因为我们的社会结构足够复杂,在足够复杂中产生了一种秩序。这种秩序就是规则。从这里看出来,至少从生物意义上说,事情跟人是不是君子其实没什么关系,也就是这位朋友说的,跟道德的指数没关系。
规则就是提高欺骗成本用的,或者说,好的规则未必能降低诚信的成本,但一定会让欺骗的人觉得成本太高,高到他不愿意支付的程度。也就是说,如果把诚信问题看成一个经济学问题的话,好的规则不是让人成为君子,而是让人不敢成为小人,做小人的成本太高。用政治学的话讲,叫做“好的制度让坏人成为好人,坏的制度让好人成为坏人”。
温和与容忍的国人
前两天看到蔬菜大幅度涨价的新闻时,由于做新闻的时间比较长了,马上反应出来的是这么一个流程:有司出来说“这不是通货膨胀,而是季节性涨价”,以及“严厉打击蔬菜涨价”,再以及国家统计局说的“蔬菜价格上涨1。5%”,蔬菜与消费者情绪稳定。我要承认,这里多少有些戏谑的意思,比如说这个价格上涨1。5%就是直接套用了统计局评述去年全国房价涨幅的著名数字。
结果没想到的是,这个随口的调侃竟然有部分成为现实。首先,确实有官方机构称这是季节性因素,其中还包括了天灾造成的价格上涨;其次国家统计局说,CPI指数同比上涨2。8%,环比上涨0。2%;最后,国家统计局的相关人士表示物价的涨幅“比较温和,可以容忍”。
蔬菜涨价与国家统计局所说的CPI不是一回事儿,国家统计局所说的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即我们吃的、喝的、用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消费品价格参考指标”,说白了就是物价涨幅的指数。
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出,在蔬菜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国家统计局又一次出来表示涨幅不大未必是靠谱的事儿。因为不但吃的、喝的东西价格上涨,汽油等东西上涨的幅度也不算小,这种基本物资的上涨必然也会带动全体物价的上涨,就个人到菜市场以及超市的经验来看,要说只有区区的2。8%实在是让人难以相信。不过,我等并不会计算CPI的数据,正如我们不会计算房价的涨幅、只能干看着那个去年全国房价涨幅1。5%的数据,觉得那是个统计学上的奇迹一样。
同样在这片土地上诞生的奇迹是那句“比较温和,可以容忍”,这话因为没有主语,所以我们就只能猜测到底是谁可以容忍。这是说国家可以容忍么?想来国家是可以容忍的,即使这个涨幅也超过了银行的利息,大家存钱都是拿负利息,但这个对于银行没有多少害处,自然是可以容忍的。而为了保证经济的增长幅度,银行也不会加息来降低通胀的风险,国家容忍这个幅度的CPI当然没什么,即使实际上比这个高很多的情况也是可以容忍的。
而且我们从CPI的定义就可以知道,这些涨价都是老百姓承担了嘛,因为那都是老百姓的消费,东西涨价了你还不是要吃要喝?所以,在这个层面上说,国家也是可以容忍这个温和涨幅的。
另外一个意思,就是说这个涨幅是老百姓可以容忍的。这个大概就是“情绪稳定”的另一个表述方式了,实际上不稳定也没什么办法,毕竟每天开门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生活总是要过下去。菜贵了就吃肉,肉贵了就吃菜,都贵了就少买点儿,只要还能活下去,中国的百姓确实是很能容忍的。只是大概没人想到,在今天这个菜贵过肉的时段里,古代白痴帝王“何不食肉糜”能够真的实现罢了。
分析为什么涨价以及为什么统计数据的涨幅只有这么一点不是我这小文的目的,那也是一个不能完成的任务。我只是从这个“可以容忍”的话语上感到一点悲哀。我们承受着高昂的房价、高昂的油价,使用着最贵的移动通讯以及买着最贵的汽车,养活着世界上最庞大、比例最高的公务员人群,居然还能有这种情绪稳定的社会状态,谁能说中国人民不勤劳质朴呢?只是这个褒扬的代价真是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