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左手参禅,右手修佛 >

第27章

左手参禅,右手修佛-第27章

小说: 左手参禅,右手修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禅的智慧:懂得功成身退的人,是识时务的人,他知道何时保全自己,何时成就别人,总会以儒雅风度来笑对人生。
人们在取得成功后,总希望自己还能够生活在胜利的光环下,但所谓“树大招风”。如果不懂得适时退出,就必定会在享受功高盖主之功后,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见好就收”、“激流勇退”这些话语也就告诉了人们一个道理:功成身退既是一种人生智慧,也是一种境界。
“功成”指的是人生价值得到实现,其本质力量有物可证;“身退”则是指不以外物害身,让生命在和谐、宁静的环境中得到养育,上升到“天人合一”的自由境界。溢美溢恶,是事物相互转化的结果,也是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达到的。所以说,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给自己留有余地,如果让自己没有退路可言,就会有更大的麻烦。
天道忌盈,业不求满
勾践灭吴后,置酒高会,大宴群臣,军民欢腾跳跃。席间,乐师作了一首《伐吴》之曲,称颂范蠡、文种之功,勾践听后却面无喜色。范蠡看出勾践好大喜功的性格,即使谋成国定,也永无满足之日。遂决定激流勇退,离开勾践。在离开之前,他找到了文种,对他讲:“在那天你祝酒时,注意到越王的表情没有?你我快快离去,否则大难临头!”文种不信,劝范蠡:“你不要想的太多,大王还不至于如此绝情。他只不过是想称霸而已。”范蠡笑而不言。他写信给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但文种对范蠡的话还是半信半疑。
第二天,范蠡便向越王辞行:“20年前,大王受辱于会稽,臣之所以忍辱偷生,只是为了能复兴越国。现在,吴国已灭,如果大王能赦免臣的罪过,我愿金盆洗手,退隐江湖。”勾践一听,含泪挽留说,“没有先生,寡人就没有今天。你走了叫我靠谁?你留下,我可以分国一半给你;倘若先生私自逃走,必将身败名裂,我就杀掉你的妻子。”范蠡坚定不移地说:“我听说,君子适应形势,有计不急于成功,死了不被人猜疑,内心也不自欺。我离越出走,我妻子有什么罪过呢?现在,他们的死活也只能听凭大王处置,我也管不了那么多!”
于是,范蠡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范蠡走后不久,文种很快就因遭勾践猜忌而伏剑自杀。;
范蠡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因而避免了一场劫难,而文和却因贪恋荣华宝贵,最终被勾践所杀,他吃亏就吃在身处激流却不知退,人在好时却不知收。
“世间苦空,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这正说明了人生无常的道理。倘若事事都追求完美,企图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是很不现实的,因为事物总是向两个方面转化的,不可能一直顺随每个人的心愿。
“天道忌盈,业不求满”,是一种极其深刻的人生哲理和道德思想,是我们应该时刻牢记的。功业不求满盈,留有余地,也是一种处世方法。比如说,对于钱财家业,若求多求尽,就会失去原本的性质而变成守财奴;对于功名地位,若求高至上,不懂得激流勇退,不知道预先留几分余地才会安全,最终带给自己的并不是无尽的财富,而是成功光环中的伤害。所以说,为人处事都不要有过高的奢望,而应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这也是在追求另一种“完满”。
功成身退,也是一种境界
曾国藩率领的湘军一举攻破南京后,可以说是功成名就,那一刻,他也深知自己要面临一生的重大选择。当时,曾国藩旗下共有兵马30万,已经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他的湘军也都是由他一手培养出来的,从士兵到营官,所有的人都绝对服从他一人。所谓功高招忌,曾国藩也深知为官之道,但功高震主的他并没有洋洋自得。他头脑非常清醒,时时刻刻都怀有戒惧之心,他居安思危,审时韬晦,在功成名就之后,毅然选择了急流勇退。
事实说明,曾国藩的做法是很明智的,他所做的这一切,既换回了周围人的信任,也换回了曾家后代的平安。
古人曾说:“日中则移,月满则亏;四时之运,功成者去。天地尚然,何况人乎?”这便是“物极必反”的道理。人们也常说:“有上坡就必然会有下坡。”任何一件事情到了一定的限度就必定会发生质的变化,很可能会使事情走向它的反面。所以,凡事都不能求全求美,更不能妄想登峰造极,一旦取得了成功,更不能居功自傲,沉溺在过去的成功中。激流勇退,见好就收,这才是真正的天道。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这句警示名言穿越了数千年的时光,至今仍让人感到新鲜。功高招忌,狡兔死、走狗烹,这些道理人人都知道,但真正能够把握其关键者,却少之又少。史书上,有很多权臣都是因为不懂得功成身退而最终身败名裂。
成大业后,“功成身退”是一种精神境界,它体现了一种胸襟。人不能过分贪婪,对于追求要懂得适可而止,不仅要留有余地,还要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因为生命逝去后,所有的功名利禄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见好就收是一种明智,激流勇退是一种勇气。
读禅悟人生
对于追求,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达到完满,不管什么事物,都是有一定极限的,就像在容器里装东西一样,总要留有一定的空间,如果装得太满,结果不见得就是好的。在取得成功后,要时刻反思、约束自己,在恰当的时候毫不犹豫地选择“功成身退”,再到人生的下一站打拼另一番景象。
6.随缘而更惜缘
禅的智慧:强求不如随缘,随缘不如惜缘。人生旅途中,人们总想按照自己的愿望生活,总想强求一些东西。然而,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该来的自然会来,该走的必定要走;来,即是缘,缘来,就该惜,惜缘是福。
忙忙碌碌世间人,每人每天都面对各种各样的事,遇到各式各样的人,接触多姿多彩的物,生命中的缘就在其中。相遇就是缘,善缘孽缘都是缘,善缘孽缘都不可抗拒。其实,抗拒也是徒劳,只有随缘、惜缘才是智。抗缘是祸,惜缘是福。所以,让我们随缘,随缘更惜缘。
(本节例子与第九章4节重)惜缘是宝
一年三伏天,禅院的草地枯黄了好大一片,小和尚跟老禅师说:“快撒点草籽吧,真难看啊。”师傅看了看院子,说:“等天凉时候吧。随时!”中秋时节,老禅师买回了一包草籽,让小和尚播种。然而,秋风霎起,将小和尚洒下而未着土的草籽吹起。小和尚忙喊:“不好了,种子都被风飞了。”老禅师不惊不急地说:“没关系,吹走的大多都是空的,播而无种。随性!”种子刚撒,就有几只小鸟来吃。小和尚更着急了:“不得了了,鸟来吃种子了。”老禅师笑了笑说:“不用慌,种子多,是吃不完的。随遇!”半夜时候,下起了大雨。早上起床的小和尚冲进禅房:“这下真的完了,种子肯定都被大雨冲走了。”老禅师仍然不担心:“没关系,冲到哪儿,芽就发到哪儿。随缘!”又过了一段时间,光秃秃的地面上如老禅师所料的那样长出了簇簇青草,播种的地方有,没有播种的地方也有,满园青翠。小和尚心花怒放、喜上眉梢。老禅师温和地点了点头,说:“随喜!”
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老禅师“五随”道尽缘机。事物机缘有定,珍惜机缘,乐对机缘,我们的人生中处处都是喜,时时都是乐,身边都是惬意。随缘、惜缘的禅家智慧并非一种消极的等待和接受,而是一种乐观积极面对人生的状态。以一种积极、平和、乐观的心态看待事物,事物就会变化为“积极”。正如禅家之言:心中有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珍惜机缘,你看到的全都是宝。
顺其自然,随性而处,随缘而安,惜缘而乐。很多事情都有其特定的规律,不可强求,勿要插手。做事情只有按照其本来的法则,遵循其本原地轨道,才可以顺心顺利。缘聚而合,缘尽而分,纵使我们再强求也无用。强扭的瓜不甜,硬牵的缘不牢!
让我们都随缘、惜缘,让我们都化伤恨、痛苦为过眼云烟。
惜缘而乐
禅宗史上有为著名的禅师,名曰晋迨禅师。晋迨禅师非常喜欢栽种兰花,他所主持的禅院,兰花飘香、随处可观。这满院品种繁多、清幽四溢的兰花生机盎然,让前来寺院进香的香客心情舒畅、赞叹不已。一天,晋迨禅师应邀外出讲经。临行前,他将侍弄兰花的事情交代给了一个小弟子:“我出外讲经说法,天黑了才能回来,你先替我照看这些兰花,记得给它们浇水。”小弟子知道禅师喜好兰花,所以在给兰花浇水的时候尤为小心,生怕出差错。谁知,越是在意,越是放不开,紧张得整个人都不受控制了。一不小心,他的脚绊到了兰花架。一瞬间,整架兰花应声倒地,碎得面目全非,花盆碎了,连兰花也都零落了。小弟子吓坏了,听到声响跑过来的其他弟子也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纷纷劝他等禅师回来后主动承认错误。晚上,晋迨禅师讲经回到寺院,小弟子赶快向他承认了错误。看看紧张的小弟子,再看看空落落的禅院,晋迨禅师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平和地笑着安慰小弟子:“你既非故意,又能主动认错,师父怎么可能怪你呢?更何况,师父栽种兰花是为了美化寺内环境、平抚众生心情,不是为了生气而栽的啊!世事无常,来去无痕,没有什么是不灭不坏的。”
是的,世事无常,时时有变,来去随天,不可强求。花开花落,缘来缘去,总有其自然的法则。看花人不该为花开而过喜,也不用为花落而过悲,年年有花开,年年定花落;年年有花落,年年定有花开。相遇人不该为缘来而大喜,也不比为缘去而彻悲,缘来缘去,无定数,该来的自然会来,该去的必然要去,强求不来,强求也无益。缘分善恶,善恶皆缘,认真对待,缘皆为圆。
茫茫人海,相遇不容易,相知、相恋、相惜更要修得千年。曾有过这样一个调查:全世界几十亿人中间,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相遇的可能性微乎其乎,两个人称为朋友的可能性更不,彼此之间称为终身伴侣的可能性就更不用说了。如此小的比率,你我可以相遇,实属不易。所以,相遇了就相惜吧,珍惜陌生有缘人可以美化自己甚至人间的环境,珍惜有缘的朋友可以丰富自己和对方的人生,珍惜有缘的恋人、爱人、家人可以幸福自己的人生看、告慰自己的生命。
读禅悟人生
人生苦短,遇到的人和事,不管是好是坏,不管是福是祸,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填充着我们的人生。随缘可以变坏为好,惜缘更可化祸为福,积极地应对人生中的各种事物,可以使人生更积极。禅家有曰:“宽却肚肠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须依份,纵遇冤家也共和。”
7.知足常乐,活在当下
禅的智慧:知足常乐,活在当下。茫茫凡尘,太多纷扰事,无人可以事事具全,时时尽美。所以,不要试图得到更多如何努力都得不到的东西,不要试图将前生后世都完善尽美。
知足常乐,活在当下,简单的话语道的尽是人生真谛。知足的人心念单纯,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欲望;知足的人活得简单,当下快乐就足够。
生活也许很艰辛,生活也许很痛苦,生活也许很无奈,生活也许很……可是,假若你偷偷看看他人甜蜜生活的背后,你或许会发现自己活得挺好;少一点欲望,多一分清心,你会发现自己的生活原来挺好;忘记过去,勿望未来,做好现在,你会发现其实自己生活得其实挺好。
知足,才可常乐
吕洞宾成仙以后,立志普度众生,来到人间。一天,吕洞宾看到一个青年,上前说到:“我看你这位青年,将来一定会有成就。我愿意助你成就事业,帮你人生满足。你想想看,需要我为你做什么?什么都可如愿。”青年听吕洞宾这么说,高兴至极,思考后他就说:“我希望得到黄金。”吕洞宾说:“为什么呢?”青年说:“因为有了黄金,什么都能够解决了,吃、喝、住、用、行样样称心如意。”吕洞宾心中虽有犹豫,但是笑了笑说道:“这个好办。”边说边指了指路边的石头,石头立马变成了金灿灿的黄金。青年一看,想了一会儿,若有所思地说道:“我现在不想要黄金了。”吕洞宾觉得很奇怪,但是还是为青年看破金钱、心有所悟而感到高兴,他欣慰地说:“黄金都不要,很不错啊。那你现在想要什么呢?”谁知青年竟然说:“黄金是用得完的,等我用完就没有了。我现在想要的是你那点石成金的指头。”吕洞宾诧异:人心贪婪,没有止境。人不知足,神仙也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