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青囊尸衣1-165 >

第18章

青囊尸衣1-165-第18章

小说: 青囊尸衣1-165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寒生只来得及喊叫了几声笨笨,便发不出声来了。
  笨笨发觉不对,立刻扑了上来,用牙齿奋力地撕咬着寒生身上的茧丝。更多的丝须卷了上来,将笨笨也一同包裹起来。不一会儿,寒生和笨笨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大的白色茧子。
  石蛋里面封闭了上万年的白陀须终于突破了束缚,遇到空气便疯狂地生长起来。
  寒生已经站立不住了,一歪就倒在了地上,随即滚动着掉进了汹涌的暗河里,顺着水流而下。


  第二十八章 大白茧

  寒生在茧子里感觉到是落在了水里,厚厚的一层白陀须可以透气而且防水,包裹在里面既柔软又温暖,只是完全被束缚住了,手脚俱不能动弹。大白茧在湍急的地下暗河中随波逐流,一路冲将下去。
  寒生迷迷糊糊的,在黑暗中也不知漂流了多久,有好几次都睡了过去,后又被激流颠簸醒了。
  突然,茧子中的寒生感觉眼前一亮,身体忽悠一下仿佛飘浮在了空中,紧接着是巨大的下坠重力,心脏似乎猛地提了起来,数秒钟之后,又重重地摔在了水面上,一瞬间,寒生失去了知觉。
  这是一处瀑布,约十余丈高,飞水如练,下面是一处深潭,四周被翠绿的毛竹林所掩映,一座茅屋坐落于潭边,升起袅袅炊烟。此时正值清晨,潭中雾气霭霭,竹林亦是白茫茫的一片,几只黑色的鹩哥在潭边饮水,唧唧喳喳地吵个不停。
  大白茧子从瀑布上坠下,落在了深潭里,溅起了巨大的水花,鹩哥们一哄而散,远远地飞去了竹林深处。
  水花声传到了草屋里,一个约有七八岁大,扎着两根小辫子的小姑娘跑出门来,发现了潭水中的大白茧,立刻高兴地叫喊起来:“婆婆,快来看!水里有一条大白鱼。”
  草屋门口出现了一位年长的老婆婆,慈眉善目,手持一串佛珠。
  “这哪里是大白鱼?”婆婆凝视潭中,感到奇怪。
  老婆婆走到墙边,取来一根长竹竿,站在水潭边的一块青石上,慢慢地将大白茧拨了过来,然后用力地拖上了岸,小姑娘高兴得直拍小手。
  “婆婆,这真的不是鱼,是什么呢?”小姑娘问。
  老婆婆伸手摸了摸,摇摇头,说道:“好像是蚕丝一类的东西,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一坨?”
  此刻,寒生已经醒了,耳朵里听到了茧子外面有说话声,可是自己动不了,身体也虚弱得说不出话来。
  “呜呜……”笨笨这时喉咙里却咕噜起来,而且还扭动起身子。
  “婆婆,这东西会说话,还会动呢!”小姑娘兴奋得涨红了脸,拍着小手道。
  老婆婆沉吟了片刻,说道:“我回屋拿剪刀来剪开它。”说罢返回草屋里。
  “你怎么会动会说话呢?”小姑娘小手拍打着大白茧自语道。
  “呜呜……”大白茧里发出了声音。
  “你在跟我说话吗?”小姑娘又拍拍大白茧。
  “汪汪。”笨笨不耐烦地吠了起来。
  小姑娘冷不丁给吓了一跳,退后了两步,莫名其妙地望着大白茧,不敢再出声了。
  老婆婆取来了剪刀,说道:“萍儿,婆婆现在来剪开它好不好?”
  萍儿点点头,躲到婆婆的身后,探出小脑袋看着。
  老婆婆手持剪刀,从一头小心刺入,然后“咔哧”一声剪开,划过整个大白茧的表面,露出里面笨笨灰白色的皮肤。
  “汪汪!”笨笨赤条条地裸露在婆婆和小姑娘萍儿的面前。
  “它是狗吗?”萍儿胆怯地小声问。
  “看样子是,可是怎么没有狗毛呢?”老婆婆诧异地望着笨笨。
  笨笨没有理睬她们,转过头来“呜呜”叫着用牙齿撕扯里面一层白丝。
  里面还有东西?老婆婆寻思着,手持剪刀蹲下身来开始剪里面的一层。
  白丝完全剪开了,露出了躺在里面的寒生……
  老婆婆和萍儿都怔住了。
  “多谢婆婆相救。”寒生慢慢地坐了起来。
  半晌,老婆婆才缓过神来,道:“阿弥陀佛,你是谁?怎么会在这蚕衣里面?”
  寒生苦笑一下,说道:“我叫寒生,婺源南山村人,说来话长了。”
  老婆婆上前扶起寒生,说道:“小伙子,先回屋里再说吧。”她搀扶着寒生朝草屋里走去,笨笨跟在了后面。
  小姑娘萍儿惊奇极了,这人怎么能由那个大白蚕里生出来呢?想了想,不明白,索性抱起蚕衣回屋,原来大白蚕衣很轻。
  老婆婆沏上了热茶,端给了寒生。
  “我家住在南山村,老爹是村里的赤脚医生。我和笨笨在大鄣山的溶洞里迷了路,被一个石头蛋蛋里面长出来的白丝给包住了,掉在了地下暗河里,然后就被冲到了这里。”寒生寥寥几句话说了事情的经过,有些奇遇说了她们也不会明白的。
  老婆婆告诉寒生,此地已是婺源的西北,快要到鄱阳湖了,自己姓王,同孙女一起生活,看寒生身体虚弱,就在这儿住几天吧。
  寒生算了算,从大鄣山地下到此地,恐怕足有七八十里了,没想到自己在暗河里漂流了这么远。父亲,还有兰儿,自己一天一夜没有音讯,他们在家里一定是等急了。
  “饿了吧,我去做点饭。”王婆婆去灶间忙活去了,屋里还剩下萍儿和笨笨。
  “大哥哥,它叫什么?”萍儿小手轻轻地抚摸着笨笨光滑的皮肤。
  “它叫笨笨。”寒生告诉这个天真的小女孩。
  “它怎么不长毛呢?”萍儿好奇地问道。
  笨笨伸出热乎乎的长舌头,友好地舔着萍儿的小手。
  “它的毛都被蝙蝠拔光了。”寒生告诉她。
  “蝙蝠?它们为什么要拔笨笨的毛呢?”小姑娘越发惊奇了。
  “吃饭啦。”王婆婆端进稀饭和一碟腌辣子泡菜,还特意盛了半勺放到地上给笨笨吃。
  “阿弥陀佛,这狗儿也是怪可怜的。”她喃喃说道。
  饭间,王婆婆说道:“你们遇上红眼阴蝠了么?”
  寒生放下碗筷,说道:“黑暗中看不见长什么样子,什么是红眼阴蝠?”
  婆婆道:“这种阴蝠从来见不得阳光的,眼睛是血红的,喜欢藏在洞穴中,寿命极长,很邪门的。”
  “邪门?”寒生不解地问。
  “它们特别喜欢拔毛,我那老头子活着的时候,有天晚上守陵时,就被一群红眼阴蝠把头发和胡须全部拔去了,回到家时,我都认不出来了。”王婆婆回忆着,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守陵?婆婆,您丈夫守的是什么陵呀?”寒生问道。
  王婆婆感到自己说走了嘴,口中道声“阿弥陀佛”,不肯再接着往下讲下去,反而问寒生道:“寒生,你说石头蛋蛋里会有蚕丝出来缠住你们,这种事情可是从来没有听说过呀。”
  寒生说道:“是呀,世上怎么会有这么奇特的事儿,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当时我砸破了那个石蛋,里面还未瞧得清楚,就被那些丝丝给缠起来了。”
  “你看清了,那个确实是石蛋么?”王婆婆疑惑地问道。
  “是石头的,还发着绿色的荧光呢。”寒生回忆道。
  “绿色荧光?”婆婆思索着,随后喃喃自语道,“难道是‘天蚕’?”
  “婆婆,您说的是‘天蚕’?”寒生听罢心下暗自吃惊,要知道,《青囊经》中专门记载了‘天蚕’这一味药,他一直认为指的是产自黑龙江宁安的高山湖畔柞木林中的天蚕蛾卵,一种极罕见的翠绿色野蚕。
  父亲曾经说过,此蚕所吐之丝为天然翠绿色,乃是无价之宝,称为绿色软宝石,当年关东军为日本昭和天皇寻天蚕丝,也只得到一两三钱而已。
  按照婆婆所说的意思,世上莫非还有另一种天蚕?《青囊经》上所指的可能也正是这另外一种天蚕,寒生顿时莫名地激动起来。
  婆婆望了望寒生,缓缓说道:“孩子,你在石蛋的附近有没有见到类似血一样的红色液体?”
  “有啊,是从石头里渗出来的。”寒生回答道。
  “那就对了,那石蛋蛋就是‘天蚕’,缠在你身上的就是天蚕丝。”婆婆严肃地说道。
  寒生听罢惊讶不已,半晌未说话,后来轻轻地问王婆婆道:“婆婆,您怎么知道这么多东西?”
  婆婆闭上了眼睛沉默不语,许久,眼角处渗出一滴眼泪。
  “阿弥陀佛,孩子,你即与天蚕相遇,必是有缘之人,我也就不再瞒你了。婆婆我是个守陵人。”王婆婆叹道。
  “守陵?”寒生疑惑道。
  “孩子,你听说过朱元璋吗?”婆婆问道。
  寒生点点头。
  婆婆接下去说道:“我给你说一段六百年前的往事。朱元璋的父亲叫朱五四,娶陈氏为妻,生五男两女,最小的儿子朱重八,就是后来的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生于天历元年九月十八。我的先祖婆婆,是朱元璋母亲的贴身丫鬟,身负峨嵋派绝世武功。
  元至正二十年,朱元璋与陈友谅久战鄱阳湖不下,军师刘伯温出了个主意,以黄山余脉的一处名为‘太极晕’的万年吉穴对抗陈友谅‘双凤朝阳’的祖坟,说这是开国改朝换代的速发之地。可是由于元朝末期的连年混战,已经找不到父亲朱五四的遗骨了,无奈之下,朱元璋有意无意地把情况透露给了母亲陈氏,陈氏深明大义,将自己活葬于太极晕,而且为求速发,竟不要棺木,肉身直接入土。果然,不久朱元璋于鄱阳湖大败陈友谅,以后接连战胜张士诚、方国珍,当上了明朝的开国皇帝。
  母亲下葬后,朱元璋赐金千两,命我先祖婆婆世代守陵,到我这一辈儿,算下来已有六百余年了。先祖婆婆有一封遗书世代相传,其中讲到了刘伯温。当年刘伯温自知他出的这个主意有损于朱元璋的孝子形象,朱元璋立国之后肯定会杀他灭口,因此事先做了安排。洪武八年,等朱元璋派钦差携带御赐鸩酒赶到青田时,刘伯温刚刚自行服毒身亡,停柩于家中,钦差开棺验尸后返回金陵报告了朱元璋,从此却了他的一块心病。
  可刘伯温却是诈死,从此不知所踪。曾有人于金陵鸡鸣寺遇见过他,此时他已削发为僧。其实,这些都是捕风捉影的讹传,先祖婆婆打探到了他的踪迹,原来他竟然隐匿在了江西大鄣山中卧龙谷。”
  “卧龙谷?”寒生大吃一惊。
  “是的。先祖婆婆赶去卧龙谷,准备杀了刘伯温,以泄其逼死主母陈氏之恨。”婆婆说道。
  “先祖婆婆杀死刘伯温了么?”寒生问道。
  “没有,他俩在卧龙谷中谈了一次话,先祖婆婆就回来了,从此终生再也没有踏足过卧龙谷。至于那次会面具体谈些什么,祖先婆婆的遗书中没有说,只是留下了刘伯温的一首偈语,那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中曰:太极覆太极,青田未有期。天蚕重现日,尸衣伴君行。至于这首偈语的含义,我家世代守陵人历经六百余年,仍是参详不透。”婆婆叹气道。
  寒生听罢久久沉默不语,世上事,江湖争斗,爱恨情仇,纵有谁又能够说得清楚?想那吴楚山人,半生漂泊,一世孤独,连心中至爱的女人却也咫尺不能够相见,甚至都不曾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受尽困苦的女儿在世。兰儿娘也是够可怜的,携幼女踏遍中原,矢志千里寻夫,孤寡一生而无怨无悔。唉,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寒生想着,眼角竟流下了泪水。
  婆婆吃惊地望着寒生,关切地问道:“孩子,你怎么哭啦?”
  寒生抹去眼泪,说道:“没什么,婆婆,您接着说。”
  “先祖婆婆遗书中还说到了天蚕,书中道‘天蚕,球状,硬而现绿光,内生白陀须,闻气而长’,所以听你说到那石蛋蛋的情况时,我就已猜到了那是天蚕。刘伯温诗的后两句‘天蚕重现日,尸衣伴君行’,如今,天蚕已经重现,那尸衣又是什么呢?”婆婆说道。
  “尸衣在这儿呢!”萍儿突然跑出去,拖进那已经剪开的蚕衣说道。


  第二十九章 信物

  卧龙谷中,清晨,林间弥漫着白茫茫的一片雾气,令人感到了深秋的凉意。
  吴楚山人负手而立,望着隐居了几十年的山谷,长长地叹息一声,自语道:“六百年了,今天总算要有个了结了。”
  蒋老二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急匆匆道:“先生,出事了。”
  “什么事?”吴楚山人并未回身,只是淡淡地说道。
  “我去给寒生送饭,发现他们都不见了,寒生、那个岭南吴道明、姓朱的小队长还有那条大黄狗,统统不见了。”蒋老二一口气说道。
  吴楚山人沉吟了一下,依旧淡淡说道:“随他们去吧,未见他们出来,有可能误入了地下溶洞,这个岭南吴道明实在是不简单呢,我小看了他。算了,已经来不及去管他们了,大事要紧。”
  “是,先生。”蒋老二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