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恐怖电子书 > 历代皇陵命运大揭秘之来龙去脉 >

第30章

历代皇陵命运大揭秘之来龙去脉-第30章

小说: 历代皇陵命运大揭秘之来龙去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官协办此事。这些人运用平生所学,又经过踏勘研究,最后向雍正奏报孝陵、景陵附近没有理想的上吉佳壤,无可营建之处。雍正很着急,急忙又派怡亲王允祥等在遵化境内的其他地方卜择,该年四月,允祥出乎意料地发现遵化州城东北约四十里的九凤朝阳山风水十分好。他跟雍正说了这件事,雍正批示:将此所奏之地交与钦天监备记档案并行文该地方官不时巡查防护,禁止伐木挖掘及诸所毁碍之事。田地仍许照常播种,毋得拦阻,有妨农业。三个月后,九凤朝阳山就被正式确定为万年吉地。清政府这个机器开始了运作,采办木植、灰斤、砖块等建陵材料的事项同时进行。在此过程中,雍正一再谕令各地督抚官员动用正项采买,不许克扣。恐地方官员阳奉阴违,仍有扰累民间之事,应再行申饬。凡属需用各项物料俱著该督抚动用正项钱粮,遴选贤员采买,按时价照数给予,不许分毫克扣,务令小民均得利益,自然欣然乐从。可到了雍正七年(1729年)下半年时,问题出现了。施工人员在九凤朝阳山破土兴工时竟发现穴中之土含有沙石。穴即陵之穴位,将来地宫金井之位。营建陵寝开工破土之前要先确定穴位。破土时先从穴位开刨。对于穴中之土要求极严,要求土质纯洁,颜色纯正,土层深厚。穴中之土含有沙石雍正皇帝是历史上争议颇多的皇帝之一,有人说他,篡改诏书,弑兄屠弟,逼死亲娘,诛杀隆、年。不过,从史书中的记载,我们不难看出,雍正皇帝是一个非常有作为的皇帝,是一个有魄力的改革家。他改土归流,加强对少数民族的统治;他摊丁入亩,减轻人民的负担;他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增加了国库的收入;他设立军机处,加强了中央集权;他实行秘密立储,缓解了皇子之间的争斗。有人说泰陵地宫中的雍正帝的是金头,他的头被吕四娘砍下来了。这应该是一种无稽之谈,如果泰陵有一天被科学发掘,谣言将不攻自破。《中华名人墓葬》244

第76节:雍正皇帝的泰陵:金头之谜

乃建陵之大忌。雍正不干了,他虽然不是非常迷信,但对风水一说却是极度地相信。他让精通风水的大臣对九凤朝阳山吉地再次详加相度,风水先生忽然又报告回来更不好的一件事:九凤朝阳山规模虽大但形局未全。最后,风水先生肯定地点头说,此地绝不可用。雍正就传谕:此地近依孝陵、景陵,与朕初意相合,及精通堪舆之人再加相度,以为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带沙石,实不可用。废弃九凤朝阳山吉地,另择他处。风水先生们倒霉了,因为这次重新相度万年吉地,范围之广让他们痛不欲生。经过一年多的勘察和筛选,最后认为易县泰宁山下的太平峪这个地方最为理想。相度大臣在给皇帝的奏折中说:相度得易州境内泰宁山太平峪万年吉地实乾坤聚秀之区,为阴阳和会之所,龙、穴、沙、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皇帝得知后传谕:但于孝陵、景陵相去数百里,且与古帝制典礼有无末合之处,著大学士九卿详悉会议,具奏。大学士和九卿查阅史料,列举禹、汉、唐等朝帝王远离祖先另辟陵清西陵示意图雍正皇帝的泰陵:金头之谜245
来龙去脉区的事实后上奏:今太宁山太平峪万年吉地,虽于孝陵、景陵相去数百里,易州及遵化州地界与京师密迎,同居畿辅,并列神州,其地实未遥远。据此,雍正皇帝决定在易州太平峪建陵,并派出内大臣常明、尚书海望等人负责陵寝事务。从雍正八年(1730年)开始营建,历经八年后于1737年竣工,命名为泰山陵,简称泰陵。这座耗时八年的泰陵共花去清政府二百多万两白银。从帝制社会的角度来讲,泰陵就可解释为:循理安舒曰泰,临政无慢曰泰。众所周知,雍正对康熙后期更治废弛,贪污横行的弊端十分憎恶,他继位后,严明法纪,严惩贪污,稳定了社会秩序,发展了生产力,呈现出国泰民安的繁荣景象,为乾隆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后世认为,他的陵寝用泰字命名是很符合事实的。泰陵景观
在西陵诸陵中,泰陵是规模最大的一座陵园建筑。一座飞虹跨溪的五孔石拱桥是泰陵最前面的建筑,桥宽1094米,87米长,拱高49米,由长方形青白石建成,蜿蜒曲折的北易水从桥下流过,春夏秋冬,严寒酷暑,碧水长流,清幽可爱,风光优美诱人,像一幅山水画卷。陵区的最南端有三座精美高大的石牌坊和一条宽十余米,长近三公里的神道,纵贯整个陵区。进入宫门,北侧是具服殿,北面是三十米高的圣德神功牌楼,重檐歇山顶,黄琉璃瓦,内立石碑两通,刻满、汉两种文字。牌楼四角有汉白玉石华表,满刻云龙浮雕。从此过桥是各种石象生,排列神道两侧,花纹图案精细,形态逼真。北面有座叫蜘蛛山的小山,作为影壁,绕过影壁后即为龙凤门,四壁三门,壁上有用琉璃制成的云龙花卉。门北是神道碑亭,神橱库和井亭。接着就是东西配殿,殿后有三座门、二柱门、石五供、方城、明楼。有马道通宝城,城上有宝顶,下即为地宫。整个陵区结构紧凑,气势宏大,让人望而生叹。也正如我们上面所提到的,泰陵的建造所花费的人力物力不可思议。246
在建造中,最重要的建材是苏州烧造的金砖、山东临清的城砖、北京琉璃厂的瓦件、北京房山的石料、西南诸省的木料等。这些地方在雍正年间可就倒霉了。金砖是一种入窑烧制的细料方砖,因苏州土质细腻,含胶体物质多,可塑性大,制成的砖质地密实,而且很容易从运河运到北京,当时雍正政府规定每个瓦工,一天只能制五块砖。这是因为苏州的金砖质量较高,慢工出细活。修建泰陵时,运夫们把金砖运到工地,还要把每块约重四十斤的金砖磨到三十斤,使砖平滑如砥,以便砌时使砖缝很细。整个泰陵所用苏州的金砖量并没有详细数字,但前后八年,估计总数量该不会少于几十万块。当时用砖的主要来源除了苏州,就是山东临清的长形城砖了。乾隆二年(1737年),有个叫史法敏的大臣上奏说:泰陵工程需用临清砖块,据布政使郑祥宝称,通共解送过砖1577070块。内除不堪用砖15469清西陵入口处石牌坊雍正皇帝的泰陵:金头之谜247

第77节:雍正皇帝的泰陵:金头之谜

来龙去脉圣德碑块,漂失砖320块,每块奉部准给价银1分7厘,计算共用银4379两。临清前后共五次奉命烧砖,政府还雇民船运送砖,每块运费是2分7厘。这样算下来,清政府花在临清砖上的银子就达5万两。换作是今天,运送这么多砖进京也是很难的一件事。更何况是交通并不发达的清朝。当时征用的舟车数万艘辆,役使过千百万的人工。按政府的规定,搬砖上船及运输,政府都要给付银两,但又规定建材如有损失,运夫们的钱就要扣掉。遇到倒霉的时节,运工们不但分文报酬拿不到,反要赔给政府银子。瓦件出自北京琉璃厂,据工部尚书来保于乾隆二年(1737年)六月十七日奏章中所说,泰陵共用过琉璃瓦料392902件。从京师至西陵工所,共245里,每40件装一车,共计用车9822辆。每辆车价银1两4钱7分,共用银14439两7分5厘。整个琉璃瓦的烧造和运费、包装费等,共花银74036两3钱4分4厘7毫。据清宫档案记载,营建泰陵共用各种木料9914根、临清砖1106553248
金头之谜
据说雍正大兴文字狱,将吕留良全家杀掉,没有杀掉的就流放边远之地。后来侥幸逃脱的吕留良之孙女吕四娘为报杀祖父之仇,而杀掉雍正并拿走头颅。因没有真头所以铸了金头完尸,埋葬于泰陵地宫。此说传言甚广又很久远,雍正是否是金头之身遂构成了清史一桩疑案。金头说是否可靠,至今没有得到肯定回答,但有几种情况可供思考。块、金砖6000多块,至于石料、各式糙砖、灰斤、绳麻、颜料、叶铁、平铁、琉璃瓦料、桅杆架木、工费等项,由于档案缺失,尚未查到详细数字。但这只是建陵的一部分而已,百姓在为泰陵付出劳动的同时,有些百姓还为此付出了流离失所的代价。一般而言,皇家陵园内是不允许有民居、坟墓、庙宇、杂树的,必须全部迁出陵区之外。据清档案记载,为了营建泰陵,在划定的范围之内,迁走了19个村庄。拆除了民间瓦房73间、石板房14间、草房1336间、草棚461间。搬迁山厂200处,砍伐树木6154棵,圈占各种地亩84顷13亩5分7厘5毫8丝。在雍正八年(1730年)四月二十日,雍正在批阅户部奏请太平峪红桩之内拨换田、房,迁移寺庙一切事宜的题本时,批道:风水地内所有民间田亩按其升粮科则,照应得之价,加倍赏给。已经耕种者,俟收成后再令交官。村庄庐舍,悉照房屋间檩,加倍先给银两,俟其将迁居之处收拾周备,再令搬移。各村舍所种树木,亦著给与价值。一应寺庙于风水地红桩之外,照式官为盖造。如该寺庙有香火田地,亦著将新建寺庙附近地亩加倍拨给。至所有坟墓,悉照地之大小,从厚赏给地价,俟卜有平稳之地,再令迁移。务使民间从容宽裕,各沾实惠。其应需各项价值,悉于内库支领。虽然,表面来看,雍正的这一举措有仁义之风,但事实却是,他让人家搬家在先的。雍正皇帝的泰陵:
金头之谜来龙去脉《东华录》记载这样一件事,雍正七年(1729年)四月,雍正曾传谕:吕留良悍戾凶顽,好乱乐祸……并以著邪书立逆说公然咒骂先帝等罪名,于雍正十年(1732年)十二月将吕及其家属斩掉,并不知道此事的吕氏子孙被发配到宁古塔。但孙辈中是否有吕四娘?吕四娘是否真的杀了雍正?并没有这方面的史料。又据《东华录》记载,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十九日,雍正临死前五日,召来许多大臣,又命张廷玉拿着自己的御笔亲书密旨,命皇四子宝亲王为皇太子,即皇帝位。二十三日,雍正死掉。这段记载告诉我,雍正从得病到死亡共延续五天,病中又召见大臣,安排了继位人选,如被杀割走头颅,便无法召见王公大臣。根据此推断,雍正被杀,换金头完尸埋葬的说法并不可信。但又据可靠资料,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四日,乾隆曾这样说道:我突然接受皇帝之位,并无欢喜之心,因为老父亲忽遭大故,死掉。忽遭大故一词,一可理解为暴病而亡,又可理解为仇弑身亡,如是后者则削首换头便有可能。那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雍正死亡前后的情景。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二十三日子时,白天还在照常理政的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突然死掉。按照《上谕内阁》等官方记载,早在雍正七年(1729年),皇帝就得了一场大病,此后虽有好转,但身体一直未完全康复。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后,雍正病情加重,但始终没有停止政事。八月二十二日晚,雍正病情突然加剧,凌晨时就驾崩了。如果官方的记载是真实的,那么,雍正一定就是病死的。此后,还有人根据文献中对其病症的记载,认定雍正是中风而死的。但且慢,我们再向下看。雍正死后的第三天,登基的乾隆皇帝就下旨驱逐雍正养在圆明园中的道士张太虚等人,并严令他们不许透露宫中情况的只言片语。乾隆对道士的严厉态度,令人不能不猜测其父的死亡很可能与这些道士有关。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雍正七年(1729年),这一年,雍正得了病,他命心腹大臣可留心访问,有内外科好医生与深达修养性命之人,或道士,或讲道之儒士、俗家,着人优待送至京城,朕有用处。从各种记载来看,雍正平时喜服丹药,他曾写过一首《烧丹》诗,夸赞丹药之妙不可言。他还曾为紫阳道人重建道院,延请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人到圆明园炼丹以求延年益寿。在《清帝外纪》中曾记载,惟世宗(雍正)之崩,相传修炼丹饵所致,或出有因。因此,不少史学家认为雍正是服饵丹药中毒而亡的,但此说颇有合于情理处,然而究属推论,未可成为定谳,确定雍正的真正死因,还需要更为确凿的资料。于是,关于雍正的死就有了很多说法,其中一说就是被吕四娘所杀。但许多学者认为,吕留良案发后,吕氏一门无论男女老幼,俱已严禁,就连吕留良父子的坟墓都严加监视,吕家的女孩不可能逃脱。还有一种说法是被宫女谋害的。在柴萼的《梵天庐丛录》中记载,雍正九年(1731年),一宫女伙同庙号碑(﹃庙号﹄即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特立的名号),碑正面用满、汉、蒙三种文字镌刻着﹃世宗宪皇帝之陵﹄七个大字。雍正皇帝的泰陵:金头之谜251

第78节:雍正皇帝的泰陵:金头之谜

泰陵的命运
先从1980年说起,在这一年,国家文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