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温侯-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尊严的活下去,只为了等待一个机会,一个机会啊”
说到此处,刘协已经忍不住痛哭起来。
小义子急忙劝慰刘协不可太过伤心。
刘协打断道:“我没事。”
怎么会没事呢?刘协心情激动之下都已经忘记称自己“朕”了,由此可见刘协是多么的激动。
刘协道:“现在好了,老贼死了,又有那么多的忠义之人帮助朕,朕觉得朕的人生又能看见曙光了。”
看着充满希望的刘协,小义子却是只觉得心中一痛。“那陛下准备怎么安排董卓的家人呢?”
刘协怒道:“满门抄斩,一个不留。”
没有十岁孩子应有的表现,这时的刘协脸上狰狞的表情让小义子感觉此时的刘协是多么的陌生。
“陛下,那与董卓有关而被收押的千人,还有那些没有被挖掘出来的人呢?”
刘协冷冷的看着小义子道:“鸡犬不留。”
小义子呆了。
刘协也觉得有点吓到小义子了,连忙道:“小义子,又不是杀你的头,你怎么怕成这样?”
小义子闻言,下跪急道:“小义子只是觉得杀那么多人,会…会人心不稳的。”
“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杀不足以警天下”,刘协又见小义子唯唯诺诺,失了几分兴趣,便道:“你下去吧,朕累了。”
小义子轻轻道:“陛下,就让奴才陪陛下最后一晚吧。”
也许刘协真的累了,或者醉了,居然没有在意小义子的话,就这样睡下去了。
看着熟睡的刘协,小义子留下了眼泪。也许是为了刘协,也许是为了董卓,也许是为了那受牵连的近千人,也许是为了自己的亲人。
小义子从怀中慢慢的拿出一物,颤抖的手里赫然是一把匕首,慢慢的,慢慢的刺向刘协的心脏。
可是小义子手里的匕首总是悬而不下。
“鸡犬不留。”
小义子痛苦的回想起刘协的话,终于还是把手中的匕首狠狠的刺了下去。
“啊…”
一声惨叫响彻禁宫。
“为什么,为什么你要…”看着眼前自己唯一的朋友,刘协根本不能够明白。刘协很想问小义子这是为什么,可是心脏被刺,已经让他没有力气去问了。
“陛下,那夜便是奴才杀了小德子,所以才引得禁军发现的…”
只是这么一句答非所问的话,就让刘协明白了所有的事。
为什么当夜吕布带他们出宫的时候,只来得及走了一段路,这宫中就传来一声惨叫?
为什么当日刘协回来后,却不见了当时与小义子一起给刘协调换衣服的小德子?
为什么如今形势大好,作为心腹能够飞黄腾达的小义子如今却要刺杀朕?
因为,因为,他便是董贼在宫中,在自己身边的内应啊。
徒劳的挣扎了几下后,刘协带着满满的对于小义子背叛自己的愤怒,对梦想破灭的遗憾,不甘得走了。
看着带着痛苦,不甘而死的刘协,小义子没有办法告诉他自己的亲人也在那千人之中。在亲人与朋友的选择上,小义子背叛了刘协。
“陛下,小义子很想再来陪你,可是…我真的…”
心里很痛苦,就像自己也被刺中一样,小义子知道自己永远也无法面对刘协临死前的那张脸…
惨叫声让宫里的守卫慌乱不已,因为声音真是从天子的寝宫发出来的。
如果天子有个不测,那么他们只有一个结果。
“陛下,陛下?”
长时间没人回应,让侍卫长心中感到极其的不妙。
推开大门,看见的是两具尸体。
侍卫长绝望了,手下的侍卫也绝望了。
“大人,我们怎么办?”
侍侍卫看着这些信任着自己的部下,自己又怎么能够让他们就这样死去。
侍卫长道:“你们快回家收拾一下,逃出洛阳吧。”
众侍卫或不语,或泣泪。
侍卫长沉声道:“还不快走,都想死在这吗?”
看手下还是不动,侍卫长怒道:“你们家中父母怎么办,妻儿怎么办?要死就死我一个就好,你们的命不是一个人的,快走啊。”
众侍卫只得离开。
又是一个磕了头的离开后,侍卫长看着最后一个侍卫道:“你也快走吧。”
“我可不是怕死之人,大哥你想一个人当英雄,可没这么便宜。”
侍卫长道:“我失职让小人害了陛下,怎么能够逃避责任,唯有一死才能以谢天下。”
剩下那人道:“糊涂。宫中谁人不知那小义子是陛下心腹。现在陛下被其所害,绝非你我之责,实在是那董贼阴险。你家中尚有娇妻弱子,就忍心让他们孤苦伶仃的过下半辈子吗?”
侍卫长沉默不语,显然心中很是矛盾。就在这时,其他闻声寻来的侍卫也纷纷朝寝宫方向而来。
侍卫长在手下人的拉扯下,只得先行逃走,保住自己的性命,自己的家。
可是,这天下真的要大乱了。
第四十一章:百姓千里送刘虞,临行赋意诫吕布
公元192年四月,司徒王允宣示天下大汉第一巨恶董卓伏诛。半月之后,汉献帝刘协突发恶疾,殒命宫中,年仅十二岁。
这两件事让天下震动,而对各势力却又是不同的意义。
尤其是董卓原先控制的地区更是混乱不堪。天水的李蒙,牛辅一个因为是董卓的爱将,一个是董卓的女婿,都认为不可能被朝廷赦免,只能在天水继续顽抗。
至于长安的郭汜则是在贾诩的算计下,被潼关守将朱儁诛杀,收其部众两万余,宁顽不灵者,皆杀。
安定的皇甫嵩策反西凉大将樊稠,联合攻击留守长安的董越部。
董越不敌,领不足万人的部队逃往天水,投靠天水的牛辅。
皇甫嵩与樊稠得兵一万三千人以守安定,在大后方,暂时算是安稳下来。
另一方面,冀州刺史韩馥、勃海太守袁绍以及山东诸将商议,又与献帝去世的早,便想立汉室宗亲的刘虞为新皇帝,刘虞坚决不肯;于是韩馥等人又请刘虞领尚书事,以便按照制度对众人封官,刘虞再次拒绝。
同年六月,因为刘协没有能够留下子嗣,所以在司徒王允,太尉卢植,左将军的联合决议下,决定另择一汉室宗亲为帝。
因为不想再重蹈汉室无权的窘境,所以朝中大臣们多数倾向于三处刘氏宗亲:荆州刺史刘表,益州刺史刘焉,幽州刺史刘虞。
益州远离洛阳,刘焉便以境内事务繁多此为借口,一再推延着,不愿奉召进京;荆州人心安定,少有战乱,刘表正自用功,也是不愿前往洛阳受制于人;唯有幽州刘虞自来有贤明,所在地方比起其他二人也是更近,麾下人马也是不少,故而朝廷没有其他办法,只能下诏调配幽州刺史刘虞回京商议登基大事。
刘虞忠心不二,一接诏书,就立刻准备一千轻骑先行上路,再令其子刘和带领八千人马相随,只是把蓟城暂时交给幽州别驾魏攸代为处理。
而吕布因为提出的“以夷制夷”的想法,加上作为表率收容了大量的乌桓人,因此近年来跟刘虞关系越加良好,听闻刘虞受召即将入洛阳,因为事出紧急,吕布只是带了数百骑前往蓟城送别刘虞。
自吕布第一次看见刘虞到现在,整整快三年了。刘虞虽然年纪不大,也就四十岁的样子上下,可是头上赫然已经长出少许白发,想来这些年为了幽州的百姓,为了大汉的基业是多么用心。说真心话,吕布很是敬佩刘虞。
离别之时,来为刘虞送行的幽州百姓足足来了两,三万人,他们夹道而行就是为了见见他的最后一面。
一路上,有幸看见刘虞的百姓就是下跪叩首大哭,更有甚者想要拦住车桥不让他离去。
起先刘虞还要下车扶起百姓,可是到后来越来越多的百姓也这样,刘虞已经都扶不过来了。
“大人,您别走啊…”
“大人啊,你喝碗家乡水再走吧…”
百姓依依不舍,其情甚浓,真是闻者流泪啊。
刘虞扶起一老者,接过他手中捧着的水杯,大声道:“我刘虞何德何能,竟累大家如此厚待。”
百姓一阵喧哗,言刘虞之功绩。
那老者道:“大人啊,你即便要走,也得喝了这家乡水再走。那样,我们心里也好受点。”
刘虞本不是幽州人,却因勤政爱民,居然被幽州百姓视为已出,可见刘虞在幽州的名望之高。刘虞一口喝掉杯中水,又抓了把黄土,用物件包好,道:“我刘虞今日拥此土,便如日日在幽州。”
百姓皆哭,不愿刘虞离去。幽州随行的官吏也见景流泪。
别驾魏攸感叹道:“若某有一日也能让百姓如此爱戴,便不枉此生了。”
大约送了近百里,送别的百姓才少了下去,但仍然还有千人随行,不愿离去,但也是远远跟着。
众人寻了一清静之地,再叙离别之苦。
作为其下第一谋士,刘虞还是很信任魏攸,故而对其吩咐道:“魏攸,幽州交给你了。”
魏攸道:“大人,您放心去,魏攸不会辜负您的期望,定保幽州百姓一方安定。”
刘虞很是欣慰,然后又有跟其他的官吏例如大将阎柔,公孙义等人一一叮嘱。
“大人…”看着刘虞过来,吕布在年纪上作为后辈,在官职上稍低的人率先开口道。
刘虞仔细的看了看吕布,笑道:“奉先啊,你要好好治理北平,处理好与外族的交际,莫要让百姓受苦,知道吗?”
面对这个临走还是不忘幽州百姓的老人,吕布只得重重的点了下头。
刘虞继续道:“我刘虞来到这幽州十几年了,每每看见百姓受苦就心中难过,看见各族争斗就心中烦忧。好在这几年边疆大定,百姓安居乐业。奉先啊,这里面可有你与你的部下的一份天大般的功劳啊。”
吕布知道刘虞说的是自己在其面前那次提出的第一个建议——“以夷制夷”,不由道:“多谢大人为吕布所做的一切。”
刘虞笑道:“这都靠你自己争气,想不到你如此年轻就已经是一方郡守,日后赶超霍骠骑也不是什么难事。”
“你能答应我一件事吗?”突然,刘虞面上及其严峻,正色问道。
吕布道:“只要是末将力所能及之事,一定照办。”
刘虞俯首贴耳道:“保我汉室江山。”
吕布闻言心中顿时大惊。要知道吕布现在其实也不过是一方郡守,势力在当初所谓的十八诸侯中只能算是下等,若不是一身的武艺超人,只怕他人还是记不起自己这等人来,故而如今闻听刘虞的保我汉室江山,吕布不得不多想他到底是什么意思:是看出吕布的野心还是真心希望吕布能够去保护大汉?
心中大惊之下,吕布一时竟忘了回答刘虞。
不等吕布回话,刘虞转身再与众人道别后,又深深的看了吕布一眼后,就入了马车,往洛阳去了。
大概除了吕布自己在意,其他人也许并没有看见刘虞那最后的一眼。可是,刘虞临行前的那饱含深意的一眼,直到他走得远远的,吕布才回过神来,心中多有疑虞,却也不得解。
送别了刘虞,众人结伴而回。一路上,有人讨论着不知道刘虞有生之年是否还能再回幽州。
吕布也不知道,可我他知道的是,自己的机会就要到了,一个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机会到了。
第四十二章:袁本初图谋冀州,吕奉先假途伐虢
刘虞一家到洛阳之时已经是七月份的时候了,在司徒王允为首等人的支持下,刘虞之子刘和被立为汉玄帝,意为选立之意,年方十六。其父刘虞被封为汉义王,居住洛阳,旗下八千人马驻守洛阳,也算是对羸弱的皇室注入了一份难得的力量。
公元192年八月,就在新皇初立之际,一个月后,天水的牛辅,李蒙趁局势不稳,又害怕王允等人对西凉军赶尽杀绝,故而先于汉室一步公然反叛。牛辅自立为王,招纳西凉子弟,充实兵力,李蒙为大将军冲锋陷阵,可算猛将。其后牛辅与羌胡部众勾结,又以重金许诺武威的韩遂,令其策反原是十八诸侯之一的马腾,答应一同出兵。之后牛辅出两万,韩遂,马腾出三万,羌胡出七万共得兵十二万攻打安定。
安定守将乃是汉末名将皇甫嵩,他与野外伏击牛马联军,连胜两场,只可惜兵力悬殊,只得小胜而已。不得以,皇甫嵩只得全军撤离安定保护有生力量,暂回长安,与贾诩,朱儁同守之。
一时间,三辅之地再陷战乱之中,百姓叫苦连连。
而这仅仅只是开头。
陈留一线的李催因为与董卓有隙,故而也不愿为其起兵复仇,但是紧接着传来好友郭汜也被朱儁诛杀,李催不由心中害怕,觉得朝廷是有意为之,之后便要轮到自己,故而领了一军想要反扑洛阳。不料朝廷派了大将张辽前往虎牢关驻守,统兵一万,令李催难以再进。其后,朝廷下令各诸侯回京援救。濮阳的曹操,刘岱领令后,率军三万直逼陈留。
而在武关的张济害怕朝廷对其用兵,故而领军猛攻宛城,逼走了袁术,占据宛城后便是上表朝廷愿意投降。
王允本不想招降,但是刘虞却道:“三面受敌,难以分配人马,到时候反而容易对京师造成威胁,不如暂时同意张济的请求,待日后有机会再行也可。”
因为其子刘和上位玄帝,刘虞有摄政之职,故而以除贼大臣为荣的王允也是不得不考虑刘虞的意见,之后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