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倾城乱 >

第2章

倾城乱-第2章

小说: 倾城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词条解释:伎乐——妙音香雅的虚无之花
一、伎乐的定义和起源

伎乐本身是指佛经中的“伎乐天”,也就是石窟造像上抱着琵琶在穹顶附近飞舞散花的“飞天”。伎乐包括歌、舞、乐等等,不限男女。但是在这个故事里,伎乐单指乐师,歌、舞这另外两种被提了出去,成为了歌姬和舞姬。

盛唐时代,乐舞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项目,而当时开放的国风也让乐舞吸收了很多异域因素。上至达官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对乐舞喜闻乐见,令伎乐这个行业十分兴盛。在浮夸和耽于游乐的风潮影响下,更有很多豪富或高位者供养着自己的伎乐,甚至有些达到数千人之多。

宫廷中的宴舞和礼乐对于宫伎的需求量也是巨大的,按照记录,宫中散乐和仗内散乐一共有一千三百八十二人,这个数字仅仅是演奏器乐的乐伎,还不包括上百名舞姬、舞郎和以唱颂为业的一万多位音声人。

伎乐在八部众中对应的位置,是只吸食香气为生伎乐自通的香阴神——乾达婆。

二、宫伎的考核和隶属

姥所统领的“平康里伎乐馆”便是官伎的下属机构——教坊。教坊负责每年挑选和考核新人向朝廷举荐,而被挑选上的乐伎便会进入由礼部太常寺所统管的散乐,成为宫伎。可这种教坊又不单单隶属于太常寺,因为落住于此的乐伎不仅仅可以入宫成为宫伎,也可以经由筛选成为女官。

姥的官职应该在九品下,是考核和品评通过了岁考,在礼部挂上了三等的乐师的八位大校乐正之一。大校对于乐师来说就像是秀才考取功名的会试,很多人考了一年又一年,年华流逝,依然还是一名三等的乐师。

荀的入馆属于违背制度,她没有一个明确的师承,也没有通过岁考、大校,更没有出一分繇役就住进了乐馆,所以才会引起其他伎乐的不满和报复。

姥的伎乐馆看上去只接受女性,并且只有器乐的演奏者,没有舞姬和歌姬。

三、伎乐的传说——堕天

堕天是持有魔琴夜羽的乐师的统称,这个称号并非由考核而来,而是需要魔琴本身的认可。在荀子老师的描述中,当夜羽感受到了新的主人时,会同时出现“裂天、金云、天花如雨”的乾达婆众现身异象。

堕天生来便伎乐自通,而且通过夜羽传承了很多失传的音律,因为有着常人难以超越的技艺,又离世而居,不轻易现身,所以堕天便成为了乐众的传奇。

在姥查阅过的档案中,历代堕天都有天生的异术,记载中的上一代堕天是一名俊美的少年,他的异术是缩地术,转换成现在比较好理解的一个词就是“瞬移”……

荀所操控的异术是“风”,她自己说这是灵缚术的一种,而灵缚术是介由操控鬼众的“中有”来完成的异术。
9月11日
承蒙大家的关照,《倾城乱之玄唐堕天》连载到了现在。对此,荀很感谢诸位的大力支持,感谢你们关注着这个有别于常见速食的网络文学,需要静下心慢慢观看的故事。

因为从一开始就定位走实体路线,《倾》的叙述口吻和故事情结都比较奢华繁复——说白了,荀开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是有一点想要走伪巴洛克风格路线的意思,并且夹杂了禅宗的一些理念,如简介中的“百千万劫,念念迁移,石火风灯,逝波残照,露华电影,轮转不休”等等。所以,《倾》的讲述风格可能会对某一部分习惯了网络文学快节奏的读者造成阅读上的困难。不过,能看进去这个故事的读者,我想基本上都能感觉到故事中和对话间隐藏的那些隐喻的意思,并且能以此为乐事吧。

如大家所见,《倾》实际上是套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明了的唐初长安城中刺客荀子的故事,另一个,是隐藏在第一叙述路线中的第二个故事,里面有提到佛经中的一些鬼神。实际上这个隐藏的第二路线就是所谓的“前传”,是荀子、鹏、璃光、月染等等人物的“第一世”,也是之所以《倾》中会提到“八部堕天”这个词的原因。目前第二路线中与第一路线明了化的只有被石头禅师开示的“荀子夜叉王夜羽”这一个关系,其他人与前世的联系尚都是秘密。第一世是以传说来穿插在《倾》中叙述的,这个充满了神奇的故事会在后面的章节中慢慢揭开。

而关于故事人物和作者同名的事情,可以说是有一点偷懒的原因在其中。不过,再往深了说,也许大家会注意到开篇的“未央”中叙述口吻和“天魔初现”中那个被制造成机巧埋伏的塔下铸着的两个字——没错,引发荀来写这个故事的想法,实际上是源自8年多前看过的王小波的《红拂夜奔》。所以将故事人物和作者同名,也是有向王二致意的感情在内。

以后到截稿的这段时间,荀子依然会努力的更新,尽力将这个这个复杂的,艳舞流光下的初唐故事奉献在大家面前,让我们一同去经历一场“因爱轮转”的人生。
Chrissy—小评堕天
评论一篇小说,大体可以从内容(也就是故事)、形式(也就是文字)两方面来进行。

先说内容,堕天的具体情节虽然才初露端倪,但作者通过故事情节想让我们感受到的东西,也就是故事的“核”,现在显然已经很清楚了。

故事的“核”,当是简介中的“贪爱一念使然,引致八部堕天”。

堕天中大大小小的故事(荀的,兰先生的等等),讲述的无不是“情感是人们的痛苦纽结之源”。到现在为止,我唯一不清楚的是荀的老师的行为之因,但我想也理应服从这个理念。

这个理念并不新鲜,比如老子曾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又何患”,有趣的是,堕天的故事起因,和老子的话是暗合的(或者是荀的有意参考?),夜叉王在获得形体之前,是没有忧患烦恼的,“她”的忧患烦恼,始于“她”获得了身体,因而产生了种种纠缠与情感,束缚了“她”原本源于无喜无悲的自由。只是,相比于老子对自由的向往,荀显然痛苦地纠结于、执着地沉溺于“她”的“患”……不知道老子见到荀子(此荀子非彼荀子,嘻嘻),会不会说“痴儿,痴儿”呢?一笑。

再说文字。

于我而言,小说作为一种艺术,与学术的区别在于,它首先强调形式之美。小说的文字,应该让人有美的感受。并不是说要金玉满眼,华丽词藻的堆砌,并不能让人感受到美,而只能让人感到累赘。文字的美,在于创造或大或小的意象,传达作者或清晰或隐约的情绪,从而令读者产生一种感动与兴发,进入作者营造的世界并获得自己的理解。

荀夜羽在展开这个世界时,大体遵循的是荀子的视线、行为的前进这一线索。荀子看到了什么,触摸到了什么,通过这个线索来慢慢展开这个世界。笑,这个“荀子”显然是对美有着极为敏锐的感觉的人,顺着她的视线,我们见到了一个极富美感的世界在慢慢张开,这在阅读小说的时候,显然会让读者有一种“步步花开,绚若散绮”之感。与《若是夜暗月明时》的浅夏生不同,我并不认为这个世界像盛唐或者任何一个时空。实际上,我觉得堕天里的世界并不现实,或者说,它并不存在于现实世界,而只存在于一个极富美感的人的眼中。这就又让读者对这个世界有“神光离合,乍阴乍阳”之感。对于文字里的美,我对作者唯一的建议是,到目前为止(或者是我漏过了),堕天里的世界的展开,都严格遵循了一个个细节随着荀子的视线、运作的前进而前进的顺序。但有时候,我们的眼睛观察世界时,并不一定遵循这个顺序。有时候,一个宏大的意象会排除细节地冲入我们的眼帘,比如“天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又比如“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再比如“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有一种宏大的美,会在一瞬之间排除我们对细节的把握,而只沉溺在这种宏大的景象之中,而描写这种美,也有利于展现一个宏大的世界,拓宽小说里的世界的格局,我相信以荀子(此荀子为作者……啊,作者和主角的名字相同,真是很麻烦的事呢)的文字表现力,足以表现这种美,期待。

是以为评。

BY:Chrissy


裂芒阵·刺针
承蒙大家关照,《倾城乱之玄唐堕天》已经进入了第四章节——乱流。

相比之前一直舒缓的叙述口吻,这个章节将相对的紧张起来,有很多武戏的惊险场面出现。

今天,放出故事中的一副武器图——裂芒阵·刺针。

裂芒阵,是以12名弓手组成的破军之术。在荀子回忆中曾经以老师的口吻讲解过,他们以一个小队的方式行动,隐藏在城郭或者敌阵之外进攻,所用的兵器应该是连发弩或者排弩。

但是这些一般的弩箭手都可以做到,不算是裂芒阵的关键所在,裂芒阵的关键,在于它的“眼”和“箭”。

“眼”,是指为其他11名弩手指挥发射方位的那个人。因为是埋伏在城郭之外或隐藏在敌方看不到的地方,所以弩手都是盲目的发箭,他们听从的指挥者,便是能纵观全阵的“眼”。

裂芒阵的杀伤力远远没有它的震慑力来的猛烈,这就是归功于它独特的“箭”。以排弩射出的箭阵本身就如同遮天蔽日的飞蝗,给敌人心里上造成了无法承受的压力,更可怕的是,每一枚箭弩上还存有机关,一但接触实体后便会激射出第二轮攻击的无数针刺。这些针刺是中空开槽的,槽中存有机关推动的第三轮伤害——倒钩。

所以,敌人即使没有被弩箭射中,也难逃激射出的无数针刺,而一旦中了这些针刺,内藏的倒钩便会乍开,勾住内脏血管,一旦硬性拽出便会造成大出血。而即使不拽出,身体内部的压力也会让血液顺着血槽流入空心的针刺中流出身体,只需一刻,被射中的人便会因出血过多身亡。

ps:这个武器是爱好冷兵器的某荀自己yy的,即使是现在的兵工技术也很难大批量生产。

所以,裂芒阵并非真实历史史料,如有雷同,算他抄我。

——————————————————————————————————————

图片观看请登录在下的blog(居然连接不了)。

ps的ps:大家还想看到堕天中的什么效果图,请留言(想看太极宫和大明宫、长安城的祥瑞御免……)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乾陀罗·香染
香染是《卷一、入世》中,特别提到的一种奇异的灯油。

它是一种明绿色的油脂,而且有极强的可燃性。通过荀子的感触,可以知道点燃时它的味道是香甜的,却又很清馨,类似于“处子的体香”,而且会给人留下极尽盛大恢宏的印象。

荀子一直描述它的香气是“金色的”,甚至“如金粉般挥洒”。

而姥曾经说过一句这灯油的制法是“由波斯进攻的香脂、糖和紫酒混合制成的”。糖、紫酒,都是常见的东西,秘密却在那香脂中,但是具体是什么,姥却没有细说,所以这个香料的配方也就不可查了。

香染作为姥的月俸,每月会拨给她半两,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灯油的名贵。在芝萱死后,姥将一直吊在腰间的琉璃瓶子中的半两灯油给了荀子,并且让她当夜点了——以此向乐馆中的其他乐师宣告了荀子身份的变迁,她点燃的香染成了一种地位的象征。

除乐馆之外,再想在别处找到这叫做香染的香料,便只能去一个地方——大明宫。

而荀子却曾经在山中与老师居住的屋中闻道过这香染的味道,甚至是在入乐馆前,便知晓世间有这种灯油的存在,因为她知道香染又叫“乾陀罗”。根据她的叙述,闇属在被剪除之后,会被用香染敛骨。理由是因为只有这香染之火才能净化罪孽深重的灵魂,让那些身处血池地狱,犯下大恶的闇属灵魂得以解脱。

如此说来,香染,也就有了一种宗教上的特殊性。

在历史记录里,香染是真实存在的东西。但是,它并非是“香料”,而是一种染制袈裟“染料”。

在佛教的相关记录里,香染是指“茶褐色,即黄带黑之色,袈裟之本色,同于木兰色。”这种染料是“取乾陀罗香树之汁”做成的。

而在《倾》中没有提到香染作为染料的记载,却取了它的本意——乾陀罗树香来创造出了这种奇异奢靡的灯油。

乾陀罗本身树也是香料的一种,宝楼阁经中云:“若以干陀罗树香和白芥子油,伏一切龙。自注云干陀罗树香,安息香也。翻译名义集三云:干陀罗耶,正言犍达,此言香。(这份记录中的“干陀罗”,便是“乾陀罗”)”

在《倾》的世界中,这散发着甜美气息的奢靡香料,一直引领着荀子一路向前,弥漫在她无法控制的人生之路上。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