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去读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唐史并不如烟 >

第146章

唐史并不如烟-第146章

小说: 唐史并不如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王同皎的“清君侧”跟五王没有任何关系,然而即便这样,还是被武三思扯上了关系,五王被诬告与王同皎暗中勾结,针对五王的贬黜再次升级。

公元706年六月六日,敬晖被贬为崖州(海南琼山)司马,韦彦范被贬为泷州(广东罗定)司马,张柬之被贬为新州(广东新兴)司马,袁恕己被贬为窦州(广东信宜)司马,崔玄暐被贬为白州(广西博白)司马,五王的去处全部属于传统的岭南地区,而且同时被剥夺了王爵。

在被贬的同时,还有附加条件,五人此时的官职均属于编制外,永远不享有调迁的权利,也就意味着,不出意外,他们的人生就将在这五个地方定格。

同时韦彦范被剥夺了姓韦的权力,又改回来了,还姓桓!

这会是五王的最后结局吗?

还不是。

几个月后,武三思又出招了。

他偷偷地命人将韦皇后的丑闻写到一张纸上,然后又把这张纸贴到了人流量最大的洛阳城南洛水桥上,在这张纸的最后还写道,要求将韦皇后废黜。

这一下触到了李显的炸点。

在被拘禁的岁月里,正是韦皇后的支持才让他挺了过来,现在他已经是君临天下的皇帝,他不能容忍任何人侵犯韦皇后。

气急败坏的李显下令追查,不久就得出结论:这是以张柬之为首的五王干的!

真的是张柬之等人干的?

八十一岁的张柬之没有那么下三滥,如果张柬之真的能做出那样的事,武三思的脑袋早就搬了几回家了。

这就是一个社会怪状,有原则的人往往路越走越窄,而没有原则、没有道德底线的人路却越走越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第九十六章 痛下杀手


韦皇后的丑闻曝光后不久,司法部门匆匆结案,最终认定以张柬之为首的五王需要对此次事件负责。

原本在武三思的授意下,主审此案的官员主张将五人灭族,然而新的问题来了,张柬之他们有免死铁券,足足有十条命,五个人加一起就是五十条命。

李显恨得牙根发痒,但是碍于已经颁发过铁券,只能放弃了处死五人的念头,将他们全部判为“无期流刑”,然后通知五人继续搬家。

敬晖被流放到琼州(海南定安县),桓彦范被流放瀼州(广西上思县),张柬之被流放泷州(广东罗定),袁恕己被流放环州(广西环江县),崔玄暐被流放的最远,去了古州,古州便是今天的越南国谅山市。

与此同时,五家十六岁以上子弟全部流放岭南。

这会是五王的最后结局吗?

还不是,武三思还有招没出完呢。

武三思和智囊郑愔又想出了彻底的斩草除根之策:矫诏杀人。

不是有免死铁券吗?好,那就先绕过皇帝,杀了再说。

随后武三思物色到一个人,这个人正担任大理正(最高法院大法官),而且与五王有着深仇大恨,这个人叫周利贞。

原来,周利贞曾经与五王不睦,并有过从洛阳贬到嘉州(四川乐山)当司马的经历,因此与五王势不两立。现在武三思将屠刀交到他的手里,他毫不犹疑,痛痛快快地接了过去。

不久,周利贞出任摄右台御史(地方监察官),前往岭南视察,就此拉开了报复之旅。

当周利贞抵达五个人的贬所时,他有些失望,他来晚了。

在他到来之前,八十一岁的张柬之已经去世了,六十八岁的崔玄暐也去世了,他们躲过了周利贞复仇的屠刀。

然而桓彦范没躲过,敬晖没躲过,袁恕己也没躲过。

周利贞走到贵州(广西贵港市)时,正好遇到了桓彦范,周利贞的兽性顿时发作,命左右将桓彦范绑了起来,然后放在竹刺上来回拖。桓彦范的肌肉被一片片撕下,露出了白骨,这时周利贞才停下了手,然后将桓彦范乱棍打死。

接着被逮捕的是敬晖,他也很惨,被周利贞一刀一刀剐死了。

最后一个是袁恕己,他被逼喝下了有毒的野葛汁,这种东西喝下去有如铁钩钩入咽喉,痛苦万分。

然而,即便喝下数升野葛汁,袁恕己还是没有死,痛苦至极的他用手不断抓地,指甲全部脱落,最后被周利贞乱棍打死。

至此,五王各得其所,各有各的归宿,张柬之和崔玄暐算是善终,而另外三人则是惨死。

在这五人之外,还有一位,这位就是曾经提醒张柬之斩草除根的薛季昶,他不断地被贬,最后被贬做儋州(海南儋州)司马,心灰意冷的薛季昶最终选择了服毒自尽,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他终于知道了自己的归宿:死于儋州。

如果将岁月的时钟向后拨转,此时距离那场光复李唐王朝的兵变,还不到两年。

将五王一一收拾完毕,摄右台御史周利贞圆满完成自己的任务。返回洛阳之后,他被李显擢升为御史中丞,算是对他此次行动的奖赏。

从这个结果来看,周利贞诛杀五王,其实不是矫诏,而是在李显的默许之下。所谓的十次免死铁券其实就是五块废铁,只要李显动了杀心,一百次的免死铁券也不过是一块铁。

此时我不禁要怀疑李显的人品以及智商,究竟是什么样的动机让他最终抛弃了五王,要知道如果没有五王,他能否顺利登基还是个未知数,那么他为什么这么快就恩将仇报呢?

只能归结为智商太低,人品太次。

细心的读者可能会发现,五王被整肃的过程几乎与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的被整肃如出一辙,都是不断被贬,然后被痛下杀手。

然而具有对比意义的是,痛下杀手的武则天跟长孙无忌等人是有仇的,因为他们挡过自己的路,而张柬之等对李显是有恩的,是张柬之为他铺平了路。

武则天杀跟自己有仇的人,而李显杀对自己有恩的人,说这样的人有太宗李世民的风范,李世民答应吗?

说到底,李显是个比父亲李治更无能的人,李治最起码恩怨分明,即使有处死舅舅长孙无忌的污点,但他是出于维护皇权的考虑,而李显却没有最基本的是非观,如果时光倒流允许张柬之重新选择,他还会拥立李显这个无能皇帝吗?

然而失望也好,痛心也罢,五王的时代转瞬即逝,现在已经进入五狗的时代。

什么是五狗?

五狗,便是武三思手下的五条狗,其中包括御史中丞周利贞、侍御史冉祖雍、太仆丞李俊、光禄丞宋之逊、监察御史姚绍之,这都是忠于武三思的人,因此当时的人将他们称为“五狗”。

在五狗之外,宗楚客、宗晋卿等人都是武三思的党羽,他们围绕着武三思,奉承着武三思,溜须着武三思。

不知不觉中,曾经的落水狗武三思又产生了错觉,他以为又回到了无所不能的时代,他甚至口出狂言:“我不知道世间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我只知道对我好的就是好人,对我不好的就是恶人!”

赵丽蓉老师在小品中曾经有一句台词:“叫你狂!狂没有好处!”

这句话同样适合武三思。





第九十七章 爱国如家


公元705年的那场兵变渐行渐远,转眼李显登基已有几年的光景,按照人们本来的预期,李显继位应该能给国家带来新的气象,毕竟他代表着正统的李唐王朝。

然而渐渐地人们发现,李显辜负了他们的期望,他不仅跟太宗李世民无法相提并论,就是跟武则天比也相去甚远,武则天虽然心狠,虽然手黑,但是她眼光独到,用人奇准,跟她比,李显的眼光近似盲人。

不仅用人不准,而且用人泛滥,仅仅几年的光景,在他手下就多出了数千名编制外的官员,更为可怕的是,原本宦官在唐朝后宫没有地位,经他之手,宦官中已有近一千人得到了七品以上的编制外官职,唐朝中后期的宦官之祸,从此时便埋下伏笔。

这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皇帝,这是一个把国彻底当成了家的皇帝,黑白不分,公私不分。

中国的语言总是很有意思,同样一个词可以有完全两种解释,比如爱厂如家,这个词可以理解为大公无私一心扑在工作上,同时也可以从反面理解:把厂当成了私人的家庭财产,因此也是爱厂如家。

现在李显就做到了后者,他爱国如家,把国彻底当成了家,国的所有一切在他看来都是家庭的私有财产。

至此,这个皇帝已经没救了。

公元706年四月,李显让天下人见识了他的浅薄。

事情由一个叫韦月将的人而起,他出于义愤,向朝廷举报武三思与韦皇后通奸,将来必定叛乱。

话是实话,李显却偏偏听不进这样的实话,他近乎偏执地袒护着韦皇后,同样也偏执地对待告发韦皇后的每一个人。

“把这个人斩了!”李显冷冷地下令。

令李显没想到的是,他的命令遭到了拒绝,拒绝他的是黄门侍郎宋璟。

李显有些急了,不就是斩个人吗?你宋璟却说还需要调查,调查什么呢?

李显一下跳了起来,连鞋都没有顾上提,鞋拖着地,头巾也没有顾上戴,就这样跑了出来,冲宋璟吼道:“我以为人头都已经砍下来了,你怎么到现在还没有动手。”

宋璟的心凉了半截,皇帝怎么如此浅薄呢?

宋璟回应说:“韦月将举报皇后淫乱,陛下一句话都没问就要处死他,我怕天下人会对此议论纷纷。”

李显继续怒吼道:“议论什么?斩了就完了。”

宋璟摇摇头,他坚持应该先行调查。

李显依然不依不饶。

宋璟坚定地说道:“如果陛下一定要斩韦月将,请先斩臣!不然,臣终不敢奉诏!”

李显被噎住了,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只好暂且放弃了将韦月将斩立决的念头。

随后御史们上奏,以时值夏日不宜处斩为由请求放过韦月将,李显同意了,将韦月将打了一顿,然后流放岭南。

大家以为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但他们都高估了李显的心胸。

这一年秋分过后的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韦月将就被处死了,处死他的是广州都督周仁轨。

谁下的令?当然是皇帝李显。

富有四海的皇帝,心胸竟窄到如此程度,李显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了。

不久,李显的小心眼登峰造极,为了韦皇后,他不惜生灵涂炭。

事情还得从韦皇后的母亲崔女士说起,当初李显被废黜后,崔女士和丈夫韦玄贞也跟着倒霉被发配到了钦州(广西钦州),不久,韦玄贞去世,崔女士带着儿子和女儿一起艰难生活。

这时一段姻缘从天而降,蛮夷酋长宁承基的兄弟看上了崔女士的女儿韦七娘,他们想娶韦七娘为妻。

然而那个年代蛮夷低人一等,像崔女士这样的家庭是看不上蛮夷酋长的,因此就拒绝了这段姻缘,不料祸事就此而起。

恼羞成怒的宁承基迁怒于崔女士,索性抓住崔女士斩首,顺便还斩杀了她的四个儿子。

家族的惨剧从此深深埋在韦皇后的心底,她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让宁承基血债血还。

公元705年秋天,韦皇后通过李显下诏,命广州都督周仁轨率军两万讨伐宁承基,于是两万大军浩浩荡荡上路,前去为韦皇后公报私仇。

宁承基这个蛮夷酋长哪里见过这个阵势,他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开溜。他乘船逃入大海,以为有大海的庇护就能躲过一劫,然而还是没有躲过,周仁轨追了上来,将他斩首,用他的头祭奠韦皇后的母亲崔女士。

事情到这一步也说的过去,毕竟血亲复仇在封建时代是永恒的主题,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就有些惨不忍睹了,周仁轨一鼓作气将宁承基所在的蛮夷部落杀的几乎一人不剩,历史悠久的钦州宁家蛮夷势力就这样因为私仇在历史上彻底消失。

以一人恩怨,连累万千无辜,这就是母仪天下皇后的作为。

更荒唐的事情还在后面,接到周仁轨的奏报,李显大喜,随即封周仁轨为镇国大将军,封汝南郡公,同时委任为五府大使,主管广州、桂州、邕州、容州、琼州五个军区,值得一提的是,唐朝原本没有镇国大将军这个职位,李显为了表示恩宠,特意增设。

不久,周仁轨进京面圣,韦皇后隔着珠帘向他致谢,此后更是以韦家叔叔的礼节相待。

周仁轨以为自己找到了靠山,从此富贵无忧。

然而周仁轨高兴地太早了,他的富贵有效期其实只有四年。

四年后,韦皇后被诛,他做为韦氏同党伏诛。





第九十八章 满腹委屈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一个王朝,皇帝就是社会风气的风向标,只要皇帝做出某种举动,臣子就会做出各自的选择。

面对李显的家国不分,很多人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宋璟选择孑然独立,周仁轨等人选择飞蛾扑火,而老资格的魏元忠则选择了沉默自保。

其实,在李显登基伊始,魏元忠的命运就发生了转机,李显派出政府的驿马车前往高要(广东肇庆)把魏元忠接了回来,随即委任为卫尉卿(军械供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